战士勇闯地雷阵 我军伤亡81

喀喇昆仑

<h1>  1962年11月,中印边境西线第一阶段战斗已经结束,大部分印军据点已被清除,只剩下斯潘古尔湖以西的班公洛地区8、9、16号据点。</h1> 战前敌我态势图,黄色箭头所指是印军16号据点。 <h1> 11月24日,我国政府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遭到印度拒绝。印度调兵遣将,除原有的114旅之外,又将163旅的两个营调到列城及其附近地区,并将原属第一六一旅之杰特联队第一营转隶第一一四旅进驻楚舒勒地区,在列城成立喜马拉雅第三师,统一指挥中印边界西段所有印军。</h1> 我军战士振臂高呼:“誓死保卫祖国”。 <h1>  为了“打痛、打狠”印度,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西线我军继续反击。</h1> <h1>  莫尔多山位于我国西藏阿里斯潘古尔湖旁山顶,它的北面是班公湖南岸之间,存在一个地势较为平坦、宽约一千多米的豁口即莫尔多通道,成为沟通中印控制区的坦途。</h1> <h1>  1962年7月,印军廓尔喀第八联队第一营第三连在莫尔多山的北山上建立了16号据点,这里有50多人据守,主要武器有81迫击炮、51迫击炮各两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步冲枪30余支。印军侵占后,加紧构筑工事,据点内筑有地堡28座,每座有1--3人驻防,露天工事22个,房子5间,有81、51迫击炮阵地各两个,并有部分堑壕交通壕相连,铁丝网封闭了通道,形成环形防御。</h1> <h1> 印军在16号据点正面设有雷场3道,纵深大约400--500米。宽度50米至300米,呈不规则分布。</h1> <h1> 印军16号据点后方印度境内,有17号据点,还有炮兵阵地,可以火力支援16号据点。</h1> 藏族同胞向我军报告印军入侵班公湖内的情况。 <h1>  11月14日,中央军委电令新疆军区与康西瓦指挥部:</h1><h1> 1、同意你们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同时歼灭8、9、16印军的作战部署。</h1><h1> 2、拔点时,对印军设在境外的炮兵和据点印军不打、我不打,印军打我时,我坚决还击,以短促猛烈的火力还击,打它的丁如泽机场和楚舒勒,炮弹可以越界,人员不能越界。还击时必须经总参谋部批准。</h1><h1> 3、印军8、9、16号据点经营时间较长,工事比较坚固,距离楚舒勒较近,其兵力支援容易,故必须从打一场硬仗恶仗要求出发,要多准备几手,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切勿仓促动手。 </h1> 我军班公湖水上中队正严阵以待。 我军分队战士讨论战斗方案。 <h1> 从10月28号我军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到11月14号拔点战斗开始,我军用半个月的时间,对战斗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对战场地形进行勘察。</h1> 图中蓝色箭头所指印军三道雷区,红色箭头是我军进攻路线。 <h1>  为了不惊动敌人,我军步兵分队指挥员用望远镜在远距离对战场进行了观察,工兵分队指挥员要求抵近侦查印军情况,步兵指挥员怕暴露战斗企图,没有同意。 </h1> <h1>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康西瓦指挥部把担任拔点任务交给熟悉边防地形的阿里防区指挥部(阿里支队),阿指的战斗部署是:拟将主攻方向选在正面,虽有雷区,但可以火力掩护工兵开辟通道,避开侧后的“阿印17号据点”射击,如果从侧后攻击,易越出边界,容易腹背受敌,增大伤亡,非常不利。</h1><p class="ql-block"><br></p> 我高炮分队严阵以待。 <h1>  阿里防区指挥部把任务交给阿里支队第四连,以四连为主力,配属骑兵第三团炮连无后坐力排,十团工兵连一个排,四师喷火连一个排,由阿里支队第四连连长曹福荣指挥,另外配属骑兵第三团第一连为二梯队,担负战场警戒和抢救伤员的任务。</h1> <h1>  具体分工是:由四连连长曹福荣带领4个加强班,由北向南从正面沿山脊进攻,付政指王裕民带领两个班从印军右翼进行侧面迂回,副连长率两个班插入印军侧后,阻击印军17号据点的增援。</h1> <h1>  17日20时,参战部队由班公洛乘车前往集结地,在我军10号卡后面的鞍部稍作休息,第二天凌晨3点向攻击阵地出发。莫尔多山海拔5100多米,从山底到山顶有5公里多,坡度很陡,爬山时人的脸几乎贴到地上。 </h1> <h1> 夜晚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我军许多官兵高山反应严重,感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行动迟缓。这时曹福荣连长动员大家,为了消灭敌人,坚持就是胜利。全连官兵经过3个多小时的拼搏,终于爬上了高山,于凌晨6点多进入了攻击阵地。但由于单兵负荷太重,排雷用的160多个爆破筒被丢弃在途中。</h1> <h1>  11月18日8时55分,战斗打响,我军炮兵对印军据点进行火力急袭,9时10分,印军炮兵开始射击,企图拦截进攻分队。这时上级命令,由步兵一个班和工兵一个班组成先头分队,进攻印军据点前哨阵地。</h1> <h1>  第十团工兵连副排长,先头分队爆破组长高承旬,带着罗光燮等几个工兵战士拿着爆破筒,沿山脊前进。 </h1> <h1> 印军很狡猾,把地雷埋在大石头的旁边,然后在附近放一堆新土,以假隐真,引诱我军误判。</h1> <h1> 高承旬前进了一段路,到达第一道雷区的后沿,发现有埋雷的迹象,他正要转身告诉大家时,脚下的地雷爆炸了,自己的一条腿被炸断,同时在他身后传来了爆炸声,几个工兵战士也被炸倒。</h1> 罗光燮 <h1>  十团工兵连战士 罗光燮的一条腿和一条胳膊被炸断,手里的爆破筒也被炸得滚到山坡下去了,已经没有排雷器材进行排雷作业了,只能等待后方的战友来救他。</h1> <h1> 9点22分,主攻分队在距印军据点600米处,开始发起冲击。步兵战友们一个一个在雷区倒下,前进受阻,身负重伤的罗光燮毫不畏惧地继续前进,毅然顺山势舍身滚雷,又一个地雷爆炸了,罗光燮开辟了6米通道,光荣牺牲。</h1> <h1>  发现地雷后,我军进攻分队兵分两路,一路沿原开辟的道路前行,另一路沿山脊绕行,都通过了第一道雷区,在第二道雷区前我军被迫停止前进,工兵开始用爆破筒排雷,仅排了17米,爆破筒就用完了。</h1> <h1>  工兵想回去取丢弃在中途的爆破筒,步兵指挥员考虑时间来不及,没有同意。工兵只能冒着印军猛烈的炮火,用肉眼寻找地雷间隙,在雷区里跳来跳去地前进。</h1> <h1> 这时印军的火炮,给我进攻分队造成伤亡。我军的4门120迫击炮,4门76.2加农炮进行反击,但是由于我军火炮受地形限制,影响了射击效果。</h1> <h1>  第四师第十团工兵连排长王奇芳,要求步兵掩护,指挥工兵人工排雷。他带头为步兵开辟通道,连续通过两道雷区,当进入第三道雷区时,被印军的火力杀伤。他负伤不下火线,为掩护战友二次负伤,动脉血管被打断,血如泉涌,可他还把救急包让给别人,终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h1> <h1>  工兵副排长高承旬在腿被炸断以后,坚持单腿跳跃前进,为部队冲击开路,最后光荣牺牲。</h1> <h1>  何文约,第四师第十团工兵连班长,战斗中,率领全班冲锋在前,冒着印军猛烈炮火,用爆破筒爆破,为步兵开辟道路。当爆破筒用完之后,他寻找雷区间隙带头通过雷区,在前进中,为排长包扎伤口,中弹牺牲。</h1> <h1>  张铭敬,10团工兵连罗光燮所在班班长,在罗光燮牺牲后,率领全班战士用爆破筒开辟两道雷区通路,为步兵冲击扫除障碍。在向第二道雷区前进中,负重伤。</h1> <h1>  杨文浩,10团工兵连战士,战斗中,猛打猛冲,不幸中弹牺牲。</h1> <h1>  此时,十团工兵连一个排两个班20多人,大部分人都伤亡了。</h1> <h1>  第十团工兵连副排长周世仁全身5处负伤,仍继续战斗。他在排长牺牲后,召开党小组会,组织还能战斗的战友继续战斗,他带头通过雷区,为步兵开辟道路。被打散的工兵战士拿起武器参加了步兵的战斗。</h1> <h1>  我军步兵也受到印军地雷和火力的杀伤。</h1> <h1>  秦政清,阿里支队第四连通信员,在遭印军突然袭击,陷入雷区时,他看到拿着望远镜的连长遭到印军的猛烈射击,他抢过连长的望远镜吸引印军火力,在连长前面踩雷带路,保护连长安全,胸前多处中弹,光荣牺牲。</h1> <h1>  阿里支队四连三排长吴勇强被地雷炸伤。</h1> <h1>  配属四连的五连指导员被炸身亡。</h1> <h1>  这时担任抢救伤员任务的骑三团一连心急如焚,冲进雷区抢救战友。工兵连长劝他们不要前进了,雷区安全通道还没有清理出来,进入雷区是很危险的。可是骑三团一连1排同志坚决要求前进,工兵连长只好告诉他们一定要踩着石头前进,才能避开雷区。 </h1> <h1> 一排前面22个人都过去了,艾力肉逊因为身体弱,没有踩到石头上,被地雷炸伤,班长司地库尔班去抢救不幸触雷牺牲了。工兵连长立即叫他们停止前进,并挖出来10个地雷给他们看,让他们绕道前进。但一排同志不畏艰险,坚持进入雷区,在石头上一跳一跳的前进。</h1> <h1>  阿里支队军务股长陈正中在火线传达命令途中被地雷炸倒在雷区,骑三团一连排长哈德尔、班长艾合买提.托乎提和卫生员贝克衣木赶来抢救,并用担架抬他下山时,一发炮弹落地,排长负伤,两名维吾尔族战友牺牲,接着柯尔克孜族战友居玛.艾里赶来背起了陈股长,没走多远踩响了地雷,他和汉族股长一起牺牲在雷区里。</h1> <h1>  骑三团机炮连战士依马木沙,1连战士艾西拉.依毛拉和艾克拜.乌斯满, 1连柯尔克孜族战士吐尔逊.麻木提,为抢救伤员触雷光荣牺牲。不同民族的战友的血流在了一起,染红了白雪皑皑的雪山。</h1> 阿里骑兵支队夺取印军16号据点 <h1>  连长曹福荣利用印军地雷触发压力小,不能在砂石冻土层的石头下面布雷这一弱点,寻找裸露在冰雪表面的石头,踏着石头表面跳跃前进,避开了地雷,带领进攻分队通过了第三道雷区,到达距离印军阵地只有70米的位置。</h1> <h1>  按照事先部署, 阿里支队四连付政指王裕民带领迂回和包围分队迅速通过敌火力的拦阻,10时到达指定位置。王裕民带领三班以火力压制增援16号据点的印军17号据点火力,命令副排长率二班配合正面分队向16号印军据点发起进攻,接连夺取三个地堡,同时三班击毙8个逃跑的印军。迂回分队和正面进攻分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h1><p class="ql-block"><br></p> <h1>  此时守卫据点的印军廓尔喀部队士兵,看到我军战士离据点越来越近,军心动摇,10多名印军放弃阵地逃跑,印军阵地的火力顿时减弱。</h1> <h1>  11时, 连长曹福荣抓住时机重新组织主攻分队的兵力、火力,将现有人员编为8个小组,以两个小组牵制敌人主要火力,自带4个小组向敌右翼冲击,向印军核心阵地进攻。</h1> 曹福荣 <h1>  连长曹福荣在进攻中用步枪打死了一名正在射击的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h1> <h1>  陈振仁,阿里支队第四连班长,发现敌一重机枪还在射击,他便用机枪将其击毙,英勇顽强,左眼左肩负伤不下火线,先后击毙印军7名,</h1> <h1>  卢荣湖,第四师喷火连副排长,他带领喷火兵背负23公斤的火焰喷射器,为躲避印军的射击和地雷,在冲击的道路上不断卧倒跃起。但由于负重太大,影响了进攻速度,出现了了伤亡。印军阵地位于高处,喷火角度很难掌握,卢荣湖大胆灵活,利用三角地形,组织交叉火力,抵近喷射,连续摧毁印军2个碉堡,当他继续掩护步兵冲击时,头部中弹,光荣牺牲。</h1> <h1>  鲍岁丑,新疆阿里支队第四连排长,他身先士卒,率领1个突击班隐蔽接敌,在距敌200米处,敌六七个碉堡火力一齐向他射来。他一面命令机枪向敌主要火力点射击,一面带领突击班迂回前进,用手榴弹炸毁了对我威胁最大的一个碉堡,当突击队快接近敌人时,一个地堡向他射击,他纵身一跃,冲到地堡前,接连投出两枚手榴弹,炸毁了敌地堡。 </h1> <h1> 这时,敌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他的下腭被炸掉一块,鼻子炸歪,嘴巴负伤,说话困难,他忍着剧痛,拿起牺牲战友的冲锋枪,爬向敌阵地,消灭了第三个地堡的敌人。这时一块弹片又炸伤了他的左眼,面部多处负伤,昏倒在雪地上。被枪声震醒后,他又拿起冲锋枪,爬到敌据点后面,以猛烈的射击压制敌人火力,掩护同志们从正面消灭敌人,在换弹匣时,敌机枪击中他的右胸而光荣牺牲。</h1> <h1>  11时40分,迂回分队和主攻分队汇合,战斗结束,除逃走的印军外,剩余29名印军被全部击毙,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在阵地上。</h1> <h1>  这场战斗激战两个小时40分钟,缴获印军81炮、51炮各2门,轻重机枪5挺。</h1> <h1>  这次战斗我拔点部队伤亡81人。</h1> <h1>  这时最要紧的任务,是在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高寒缺氧中,把伤员和烈士遗体从印军雷区中,送到几公里以外的包扎所。</h1> <h1>  在海拔5000米的陡峭的高原山地上,部队正常行军时速只有1公里,用担架运送伤员,时速还到不了1公里,背着伤员和烈士遗体,时速连500米都达不到。</h1> <h1>  刘连友,阿里支队第四连战士,战前,刚刚从炊事班调到连部担任通信员,在反击“阿印16”据点战斗中,先后三次通过雷区传达命令。还消灭了2名印军,对雷区比较熟悉。他主动请求去雷区抢救伤员。冒着可能被地雷炸死炸伤的危险,为一个个战友包扎伤口。 </h1> <h1> 在为三排长包扎伤口时,发现三排长额角受伤,右眼被凝结的鲜血糊住,他跪在地上,用舌头一下一下地舔干净了三排长右眼脸上的血迹。没有担架,他就让伤员爬在自己的背上,在六七十米的雷区把伤员一步一步救回。就这样刘连友顽强坚持三十多个小时,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与同志们救回了战斗中牺牲和负伤的全部战友。</h1> <h1>  陈有兰,第十团工兵连卫生员,在攻击16号据点战斗中,他抢救伤员,冲在前头,见重伤员后送来不及时,就送到救急站,使伤员及时得到救治,及时投入战斗,保持了部队战斗力。</h1> <h1>  苏忠民,阿里支队卫生员,奋勇冲进雷区,抢救伤员19名,连续工作70多个小时,还背出烈士尸体4具。</h1> <h1>  邓东平, 四师十团工兵连战士,作战中,英勇顽强,担任护送伤员的任务,为多抢救伤员,减轻伤员痛苦,主动探路走捷径。由于山高坡陡难行,他就抬着担架跪着爬行,磨破了膝盖,安全护送伤员到目的地。他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入印军布置的雷区,抢救受伤的战友,连拖带拉,从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晨九点,硬是把战友拽到包扎所。</h1> <h1>  我军参战分队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才把伤员和烈士遗体运到山下。</h1> 苦战攻下印军顽固据点的连长曹福荣,战后向战友们介绍那次战斗涌现出的英雄事迹。 <h1>  81比29,我军伤亡是印军的两倍。这是一场十分难打的恶仗。印军据点背靠国境线,战场地形对我不利,我军不能越界,无法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的战术。战前总参也做了提示,我们也做了半个月的准备,制定了从正面进攻的方案。但是印军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布置了大面积雷区,我军对这一情况掌握不足,大部分爆破筒被丢弃行军路上,发现雷区后没有器材可用,只好往前冲,被印军地雷炸死炸伤。</h1><h1> </h1><h1> 我军虽然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但拔掉了印军据点,收复了被占国土。战后第三天,我国政府就宣布单方面停火撤军,停火后的次日,我军西线边防部队就开始后撤下山。</h1> <h1>  没有战士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中印边界的长期安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的不朽功勋。</h1> <h1>  莫尔多山反击战英雄谱</h1> <h1>  第四师第十团工兵连第二班,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攻击“阿印16号”据点的战斗中,全班作战英勇,不怕牺牲,该班战士罗光燮舍身滚雷,为步兵开辟道路,保障步兵冲上阵地消灭印军起了重要作用。战后,师党委批准记集体二等功。</h1> <h1>  第四师师直喷火连第十班,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红山头和班公洛战斗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冒着印军猛烈炮火,冲击在前,共摧毁印军火力点15座,为步兵迅速全歼印军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起了重要作用。战后,师党委批准记集体二等功。</h1> <h1>  罗光燮,四川乐至县人,1941年出生,1960年入伍,第十团工兵连战士,共青团员,1962年11月18日,在攻击“阿印16号”据点作战中,为给部队开辟前进道路,在左脚被炸掉,右臂被炸断,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毅然顺山势舍身滚雷,光荣牺牲。战后,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1963年1月,新疆军区党委追记一等功,1963年3月9日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h1> <h1>  鲍岁丑,甘肃武山县人,1937年出生,1958年入伍,新疆阿里支队第四连排长,中共党员,1962年11月18日,在攻打印军18号据点中,身先士卒,头部严重负伤,不让包扎,忍痛继续战斗,消灭了一个地堡内的印军,再次负伤,弹片夺取他的右眼,后背亦重伤的情况下,端起机枪掩护战友冲击,不幸右胸中弹,仍以顽强毅力坚持到战斗结束,光荣牺牲。1963年1月,新疆军区批准追记一等功。</h1> <h1>  秦政清,湖南湘阴县人,1940年出生,1960年入伍,阿里支队第四连通信员。1962年11月18日,該连在冲击“阿印8号”据点中,遭印军突然袭击,陷入雷区时,他抢先踩雷,保护连长安全,胸前多处中弹,光荣牺牲。1962年12月阿里支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1962年1月,新疆军区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h1> <h1>  刘连友,甘肃庄浪县人,1959年入伍,共青团员,阿里支队第四连战士,在反击“阿印16”据点战斗中,先后三次通过雷区传达命令。还消灭了2名印军,又冒着生命危险,先后抢救出负伤的连长、三排长和工兵战士。1963年1月新疆军区党委批准记一等功。</h1> <h1>  卢荣湖,甘肃高台县人,1939年出生,1959年入伍,第四师喷火连副排长,中共党员,1962年11月18日,配合阿里支队攻击入侵印军16号据点时,他勇猛顽强,大胆灵活,利用三角地形,组织交叉火力,连续摧毁印军2个碉堡,当他继续掩护步兵冲击时,头部中弹,光荣牺牲。1963年1月,新疆军区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h1> <h1>  王奇芳,云南宾川县人,1936年出生,1951年入伍,第四师第十团工兵连排长。1962年11月18日,攻击“阿印16号”据点时他带头为步兵开辟通道,连续通过两道雷区,当进入第三道雷区时,负伤不下火线,为掩护战友二次负伤,动脉血管被打断,血如泉涌,可他还把救急包让给别人,终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1963年1月,新疆军区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h1> <h1>  周世仁,甘肃清水人,1958年入伍,第十团工兵副排长,中共党员,在第一次反击作战中,炸毁印军碉堡一个,消灭印军5人,在第二次参战中,炸毁印军帐篷2顶,扫清了部队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荣立三等功,在拔除“阿印16号”据点战斗中,带头通过雷区,为步兵开辟道路,全身5处负伤,仍继续战斗。1963年1月,新疆军区党委批准记一等功。</h1> <h1>  曹福荣,四川省云阳县人1935年出生,1951年入伍,阿里支队第四连连长,1962年11月18日,攻歼“阿印16号”据点战斗中,身先士卒,带头冲击,全连闯过雷区,冲上阵地,全歼了守军,缴获印军81炮、51炮各2门,轻重机枪5挺。战后康指党委批准记二等功。</h1> <h1>  高承旬,第十团工兵连副排长,在收复16号据点战斗中,为步兵开辟道路,担任爆破组长,冲在最前头,排雷中被炸断了腿,坚持跳跃前进,为部队冲击开路。战后,师党委批准记二等功。</h1> <h1>  何文约,甘肃民勤县人,1939年出生,中共党员,1959年入伍。第四师第十团工兵连班长,1962年11月18日,反击印军16号据点战斗中,率领全班冲锋在前,冒着印军猛烈炮火,用爆破筒爆破,为步兵开辟道路,当爆破筒用完之后,他寻找雷区间隙带头通过雷区,在前进中,为排长包扎伤口,中弹牺牲。战后,师党委批准追记二等功。</h1> <h1>  张铭敬,陕西汉中县人,1940年出生,1960年入伍,第十团工兵连班长,中共党员,在收复16号据点中,用爆破筒开辟两道雷区通路,为步兵冲击扫除障碍。在向第二道雷区前进中,负重伤。战后,师党委批准记二等功。</h1> <h1>  依马木沙,骑三团机炮连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抢救伤员,光荣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br>  艾西拉.依毛拉,骑三团1连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抢救伤员,光荣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br>  艾克拜乌斯满,骑三团1连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为抢救伤员而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br>  <br><p>  吐尔逊.麻木提,骑三团1连柯尔克孜族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战中,英勇作战,为抢救伤员而牺牲,战后新疆军区康西瓦前方指挥部批准记二等功</p></h1> <h1> 苏忠民,阿里支队卫生员,共青团员,在1962年的战斗中,奋勇冲进雷区,抢救伤员19名,连续工作70多个小时,还背出烈士尸体4具,1963年1月,康前指党委批准记二等功。</h1> <h1>  陈有兰,第十团工兵连卫生员,在攻击16号据点战斗中,他抢救伤员,冲在前头,见重伤员后送来不及时,就送到救急站,使伤员及时得到救治,及时投入战斗,保持了部队战斗力。战后,师党委批准记二等功。</h1> <h1>  谭贵山,阿里支队战士,在莫尔多山脊反击作战中,不怕苦不怕死,英勇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康指党委批准记二等功。</h1> <h1>  邓步林,四川乐至人,阿里支队五连班长,在莫尔多山脊反击作战中,英勇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康指党委批准记二等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