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战"疫"中发光--李璋瑜的战疫故事

GPCDC

<p class="ql-block">  从1月3日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到现在,已经整整一个月了。面对省会石家庄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名基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省一线FETP学员的双重身份,广平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璋瑜也已经在庄里抗疫持续了31个日夜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作为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临时组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的一员,始终战斗在疫情的前线,期间多次前往藁城区、省胸科医院等高风险区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采样工作,充分体现了一个疾控人面对疫情应有的气魄和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庄里抗疫的这些日子里,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流调工作需要时刻准备好下现场,24小时内完成流调并撰写高质量的报告和轨迹。一天凌晨1点半,她分到一个紧急流调的任务,而电话那边却始终无法接通,无奈之下她毅然穿上防护服去了患者所在的医院现场。因为她明白,高水平的流调是切实遏制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想要高质量的完成就需要把病例的活动轨迹弄清楚,这听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需要追溯至少14天的时间,找到病例感染的原因,找出可能污染的场所。而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记不清去过哪、只会说方言、心理有抵触等问题时有发生。这时候的她,通常会尽量通过特殊时间点如元旦、圣诞节等、规模较大或印象深刻的事件、手机支付记录等提示和帮助病例回忆,或者借助监控录像查看,但有时为了确认一个细节,需要查看录像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对有些配合程度低的病例,就需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鼓励病例积极配合流调和治疗,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通常撰写一个调查报告通常需要几个小时与患者的沟通和反复确认,甚至还要与多名患者家属核实才能完成。通过这些日子的工作,她深深地明白要放的下脸面,要不怕吃闭门羹,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患者,还要有耐心,才能做好流调工作。</p> <p class="ql-block">  逆向而行的她,角色转换也会无缝衔接,1月22日晚10点,她突然接到一个任务:去藁城区给转移村民的大巴车进行消杀后的采样工作,用来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她迅速调整工作状态,流行病学调查转变职能,穿上防护服,与队友们一起投入到消毒效果评价工作中。又是一个无眠夜。</p> <p class="ql-block">  面对她的舍家而去,她的爱人又是县中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整个卫生系统都绷紧神经对抗疫情的大形势下,两个幼小的孩子也只能靠给均已六旬的爷爷奶奶。作为母亲、女儿和妻子,这么长时间说不想念亲人肯定是假的。每当深夜回到隔离宾馆时,她的心里会忍不住升起无法克服的思念。而每天短暂的视频交流里,儿子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还有几天回来啊?我可想你了!”女儿已经懂事了,这时她总会跟弟弟说:“奶奶说妈妈去打病毒了,妈妈把坏病毒打死就回来了!不是跟你说过好几遍了吗?”而她总会在忍不住飙眼泪的时候挂断视频。她的朋友圈里曾写过这么一句话:人未动,心已飞过万水千山、星辰大海……想必她彼时的心已经飞到了家人的身边了吧。</p> <p class="ql-block">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她选择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线,面对人人避之不及的病毒,她与之近身交锋义无反顾,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p>

流调

工作

疫情

病例

流行病学

疾控中心

需要

患者

现场

李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