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父亲写对联

孙新三

<p class="ql-block">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从爷爷手中接过为全村人家写对联的活儿。</p><p class="ql-block"> 清晰地记得,父亲端坐在炕桌前,老花镜卡在鼻梁上,凝神聚力,手提墨笔,在炕桌上已经铺好的一条条大红纸上,一字一字地写出端庄、清秀的对联,每写完一条,我就小心翼翼地双手平端,放在热热的炕席上,屋里便弥漫着淡淡的墨香。</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整个村里识字的人比较少,会写毛笔字的人更少,但每到年关家家贴对联的习俗不能少。</p><p class="ql-block"> 父亲文化不高,听说在山东老家只上过三年私塾,但毛笔字写得好。于是,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家每到过年都找父亲写对联。</p> <p class="ql-block">  我能帮上父亲忙的就是,将每家送来的一张大红纸,按照常规,裁成大门小门对联、福字、春条以及棚子、玉米仓、鸡窝牛圈等大小不一、横竖不等的条形或方形纸。</p><p class="ql-block"> 因为每张纸要裁出这些料,必须精心规划测算,偶尔裁剪不正确,裁出废品,父亲也会生气地给我做个示范。有时,父亲也会因为笔误,计划好的纸张就不够了。所以,每年父亲都要提醒妈妈从村子卖店里多买几张大红纸,以备补充。</p><p class="ql-block"> 研墨也是我力所能及做的事,手捏方型墨块,在砚台上反复研磨,直到墨色浓黑油亮为止。</p> <p class="ql-block">  在我记忆中,写对联的内容是最伤父亲脑筋了。父亲也是先易后难,先把“出门见喜”、“余粮满仓”、“六畜兴旺”、“金鸡满架”、“肥猪满圈”、“井水大吉”、“一家之主”、“抬头见喜”、“新衣满柜”以及各种大小“福”字写完,也算“热热身”,再去写大小门对联,有的人家还要写大院门柱上对联。</p><p class="ql-block"> 父亲写大院门柱对联,常用的词是“大门外青山绿水,家院内子孝孙贤”,最喜欢的春条是“宜入新春喜洋洋,金山银山堆满房,感谢领袖毛主席,一年更比一年强”,大门小门对联那可是字斟句酌,尽量不重复,比如“家兴人兴万事兴,福旺财旺运气旺”、“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等等,都是行善、发财、兴旺、平安方面的内容。父亲小本子上年年积累,也写满半个本子。</p><p class="ql-block"> 再到后来,我就从报纸上积累一些对联,抄在本子上,免得父亲写对联时太劳神。</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年复一年,父亲一直为全村人家写对联,仿佛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p><p class="ql-block"> 临近年关,按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生豆芽,打扫卫生,贴墙纸,一家男女都下手,是最忙的时候,而父亲却起早贪黑完成近百家的对联书写。还有个别人家二十七八才把红纸送过来,母亲也会自言自语地说上句:不上轿不扎耳朵眼。</p><p class="ql-block"> 到除夕这天,必须写完每家的对联,所以,父亲常常是写到深夜,累到两眼昏花。我能帮上的就是裁纸、抻纸、晾干、打梱,写上人家的名字,附近人家的,也就颠颠儿送去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就这样一直写了多少年对联,也记不清了,但只记得每写完一副对联,他都会重新端详一遍,为不满意的某个字皱一下眉头,为自认为满意的字点头微笑。</p><p class="ql-block"> 时光让父亲与日变老,提笔写错字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地,村里一些人家的孩子都能写一手好的毛笔字,加上卖现成的对联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爸爸如释负重,常常看着门上的现成对联,久久凝望。</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故十年了,他那无怨无悔端坐炕头写对联的一幕,时时在我眼前浮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写于2021年2月4日(农历小年)</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hsejqf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八·一节里忆父亲</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