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恒久远】寒假阅读打卡第十九天

卓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朴素才是真语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今天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整堂课,于老用情感征服了学生,他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使课堂充满了活力。</span></p> 印象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答:好。并书写课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边板书边口述)这个“抱”字要注意右边的写法,横折钩要小,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要为它留出位置。“母”字要注意笔顺,点,横,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于老对学生说:“写给别人看的字,我一点也不敢马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在小学生中,写字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当与要求不严、训练不实有关。要让学生写好字,光靠写字课是不行的。于老指导、示范写字,意在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这个做法,值得称道。</span></p> 印象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你以为妈有多重?这都是一种责怪,而不是责备,责备太重了;也不是抱怨、埋怨,埋怨又太轻,少了一份对母亲的关心、着急,这个词用得太恰当了!想不想听于老师读一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范读这一段)这是责怪的语气,而不是责备的,也不是抱怨的。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好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生练读这一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刚才他读的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母亲说的话。小朋友们想一想,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谁愿意把母亲的话再读一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生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span>89<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刚才于老师说了,怎么样“煮书”,(手指黑板上的“煮”字)要注意这个字,读书要思考。在这里,要想,她是个病人,而且病得很厉害,(再次范读:“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一起来读,好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最重的时候”要强调,儿子说有一百多斤,可我这一生啊,最重的时候才89斤。一起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生:(齐读)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师:越读越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于老曾说,阅读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形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于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朗读训练是由关键词入手,以生活经验为媒介,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领悟到文本的深层含义。为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于老以“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当角色,体会情感来读母亲的话,在学生还有些欠缺时,他又提出“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这样想才能读好”,并辅以范读。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教师、文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的课堂的确可称为朴实、扎实、真实。</span></p> 印象三 <p class="ql-block">师:母亲的胸怀是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吗?(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p><p class="ql-block">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他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得再多,也难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p><p class="ql-block">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class="ql-block">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p><p class="ql-block">(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又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p><p class="ql-block">师: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p><p class="ql-block">(于老师读完,台上台下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语文的重要特点就是一个“情”字,于老师特别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在升华这篇课文的思想时,他避免了机械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他以自己对《第一次抱母亲》真切、感人的体验引领学生,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展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试想,在这种境界里,学生的心灵怎不会为之一颤,文本的深层含义学生又怎不会刻骨铭心,久久难忘呢?</p> <p class="ql-block">  于老执教的课堂是朴素的,却又充满了灵动。他让学生尽情地读、思、感、悟,不自觉地就把语文学习引向了课外,领到了生活中。通过听于老的课,我深有感触:真正的教育要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具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的能力。于朴素中见真情,这才是语文的真正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母亲

最重

谁言寸草

老师

心报

春晖

课文

体会

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