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继明</p><p class="ql-block"> 在湖南湘江流域湘潭一带地区,自古流传着一种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祭祀舞蹈—打油鼓。因其粗犷激昂,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给人以威武猛烈之感。是湘潭地区独有的一种祭祀舞蹈,也是中国少见的单面鼓舞表演形式。198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等国家级所论证的舞蹈丛书所收录。现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弥补了湘潭的民俗舞蹈在中国舞蹈史上的空白。是对研究湘潭区域湘楚祭祀舞蹈的起着深远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湘潭的油鼓是用木制成斗形上小下大的圆桶,约二尺高,上端用牛皮蒙鼓面,直径约十五公分。下端用方木制成Ⅱ形底架,将鼓紧系.祭祀的鼓身与鼓面分别刻画有斧、肩和豹形状图等花纹。它没有严格的尺寸、规格,只要便于打击即可。</p> <p class="ql-block"> 从湘潭县志和根据“打油鼓”的历史记载编写出版上的大量资料来论证湘潭打油鼓源于我国古代的巫风,其源起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或春秋以远。</p><p class="ql-block"> 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说:“昔楚国南部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请神。”都是对楚地巫风的描绘。湘潭地处湘水之滨,古属楚地,是巫风盛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迨至清民国年间,巫仍弥漫于湘潭城乡之间,巫师以舞降神为民祈福,以及用烧“油火”的方法躯除所谓精灵鬼怪的事家,猷到处可见。浅见认为湘潭的打油鼓源于古代巫风,不仅只是对当地巫风的传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考证,而更重要的是,从打“油鼓”的舞姿舞具和装饰等方面,与古代巫风的“血缘”关系。“梳头”、 “洗脸”、“照镜”、 “理鬓”、 “贴花”、“点珠”、开弓”等动作,都与巫有关。前六个动作是女巫在娱神前,为表示心意虔诚修饰容貌的艺术形象,后一个动作则是表示使用弓矢去制服精灵鬼怪的艺术形象。再以三人相对共击一鼓的舞姿来说,乃是巫舞传统舞姿之一,这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如《楚辞·九歌·东君》中的“垣瑟兮交鼓”句,其中的“交鼓”,便是指的双人击鼓。湘潭打油鼓,自明清以来,也时有两人对击的,尽管与传统的打法有些相异,始终未失“交鼓”传统的。 湘潭的打“油鼓”,不仅以鼓为道具,且以鼓为核心,联系其舞姿,鼓在舞蹈中占如此重要地位,决非偶然巧合,恰正好进一步证实它与古代巫舞是一脉相承的。 再其次,对于击鼓舞者的服饰及鼓身和鼓面所刻画的斧和盾及形状图,也每一不是“巫官文化”的传承。击鼓舞者袒胸露腹的艺术形象,与鼓身上刻划的斧和盾连贯起来,不难看出,这是“刑天干赋舞”形象在“油鼓”中的体现。湘潭打“油鼓”揉杂了古代神话,出现“雷公”、“电母”则意在宣扬神灵的显佑。</p> <p class="ql-block"> 人们认为鼓为夔皮冒所,而夔乃神兽,光如日月,能调节风雨,可赖以保五福禳灾。谷丰登,六畜兴旺;鼓可声威天下,精灵鬼怪之属,闻之当潜藏不敢作崇;雷神乃正直之神,又有电母相助,能洞察人间一切善恶,轰劈天下好妖孽,因之乐于打“油鼓”以祈福禳灾。为什么命名“油鼓”?民间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鼓身似古代盛油容器而得名。另一说是因舞蹈时须烧“油火”而得名。究竟因何命名,我们现已无法知晓。</p><p class="ql-block"> 但油鼓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钱继明通过二十多年对打“油鼓”大量资料进一步考证走访健在的打“油鼓”的传承人,从调查研究中发现1984年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省湘潭卷》和1986年9月《湖南舞蹈论文选》湘潭民史专家夏振写出《“打油鼓”的考略》都遗漏了打“油鼓”的重要划分和四种打“油鼓”形式出现。</p><p class="ql-block"> 其中油鼓非物质文化第十代传承人钱继明湘潭打油鼓分“文”和“武”场。“文”场,就是以湘潭城隍庙祭祀、老君庙会、祭孔等以“文” 场居多,故称“打油鼓”迎神巡案派。</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四十三年,即1615年湘潭籍进士左谕德李腾芳襄助县令包鸿逵在(今岳塘区)高峰上建高塔时,特邀湘潭县城巫师黄明德率众人打着油鼓驱魔降妖,争得一方圣土,保世代平安,其油鼓祭祀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在明清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城隍庙(原湘潭县政府围墙办老粮食局)迎神赛会时所表演的“打油鼓”是一种祭祀舞蹈。在这天,人们将城隍菩萨抬下神案,扫污除垢,披红挂彩,称为“出案”。前面以流星、火铳开道,高跷、狮子及乐队等随行,组成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穿街走巷,叫“巡案”。</p><p class="ql-block"> “打油鼓”就是在“出案”与“巡案”前后进行表演。据约在清康熙末年公元一七一二年,“打油鼓”始出现于迎神赛会,其以“老诸会” “城隍会”组织的油鼓舞队伍最盛,其会长少则十余鼓,多达二十余鼓。这种活动延续至民国,将近三百多年历史。至今迎神派家族还供奉着打油鼓的先祖牌位。</p><p class="ql-block"> “武”场的“打油鼓”, 故称“打油鼓” 龙舟派。三百年来一直出现在沿河的窑湾下五都码头、金凤船厂、东坪镇等地的每年端午的龙舟赛上。而湘潭打油鼓与赛龙舟有着许多的民间传说。早在很久以前,在湘潭沿江的小集镇中,每天都有许多从江边外地来的运油船中挑油的挑夫。那时的油就是干家万户的明灯。这些挑油的挑夫吃苦耐劳行走在大街小巷叫买油料,练究了一身好身膀。在一次端午节龙舟竞赛中这群买油的汉子获胜,他们辛喜若狂,将油桶倒过,敲打着底部震耳欲聋。他们随着强烈的鼓点跳起奔放粗犷的舞蹈动作,威武无比,响彻湘江两岸。来年他们将一些音色好的油桶用水牛皮蒙可起来做鼓一到每年的端午节他们就在江边祭河神打着“油鼓”表演着这种舞蹈,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延续上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湘潭打油鼓另一种形式是“文、武”场的“打油鼓”, 故称“打油鼓” 巫舞派。过去湘潭沿江庙宇众多如东坪镇有敕龙宫、万福寺、朝南庵等三处保存完好的宗教场所;有距今约200余年历史的清嘉庆间民间制作砖模的遗迹,手印墙、孙家大院、财神庙、古石板路等。每逢火灾或其它自然灾害,巫师们前后两个人像抬桥子一样中间放油鼓,巫师踏禹步七星步打着油鼓。前后两人扛着油鼓颠狂,一人击鼓嘴里不停的念咒“摧路摧上,坡路坡上,击鼓请众神,驱魔在路上”。等等,来收瘟摄毒。清未民国年间东坪镇巫师东坪派第一代李宗普家族系盛行专门从事这个职业一直延续到李培根这代。</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湘潭“打油鼓”作为一种民俗活动,一直得以传承和发扬:1956年,湘潭市文化馆组织城隍庙祭祀“巡案”油鼓祭祀派后人段玉泉、黄运泉,在湘潭地区农民文艺调演上进行油鼓民俗舞表演大受欢迎;1981年,湘潭群众艺术馆根据国家下发的通知,对“打油鼓”进行了一次大普查,根据“打油鼓”的历史记载编写出版在1984年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省湘潭卷》上;湘潭民史专家夏振写出《“打油鼓”的考略》,发表在1986年9月《湖南舞蹈论文选》上;1986年和 1992年,湘潭市群众艺术馆的三人油鼓舞《打油鼓》和群舞《山乡油鼓》在省里获奖。同年在湘乡成立了湘乡民俗油鼓队传承油鼓民俗舞。近年来,随着 “打油鼓”传人的相继离世,湘潭知道这种传统地方艺术的人,廖廖无几。</p> <p class="ql-block">1986年湘潭市群众艺术馆的三人油鼓舞《打油鼓》</p> <p class="ql-block">从千百年发展历史来看,打油鼓活动是具有强烈的祭祀仪式功能,因为油鼓舞蹈的每一组动作几乎都对应着祭祀仪式的程式和功能。这种仪式又与民俗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体现在划龙舟或节日庆典里。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舞蹈功能发生了变化,慢慢地变异着自身原有的诸多特点,逐渐地向表演性与自娱性方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如今打油鼓以表演性与自娱性方面发展融入时代特色打油鼓不仅是一种精彩的古老祭祀舞蹈,还是一种艺术化的民情风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是湘楚文化研究的“活化石”。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来看,远远超出了祈神的祭祀与巫术行为,而成为一幅完整的民众现实生活与信仰相互融合的画卷。其丰富的民俗活动与民俗信仰,恰恰是打油鼓舞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一方面是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则是传统向现代风格的融入,它是文化传统、族群记忆、地方性知识等得以积淀、传承、重构的脉络。</p><p class="ql-block"> 打油鼓是中国少有的单面鼓。它的产生传承发展见证了 “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载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中国的鼓和舞“形神相依,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的辉煌,融入了现代的社会生活中。</p><p class="ql-block">打油鼓自古地处在湖南湘江流域湘潭一带,明代末,湘潭已开辟码头十余处,自杨梅洲至小东门“‘岸帆蚁集,连二十里,廛市日增,蔚为都会’,天下第一壮县也。</p> <p class="ql-block"> 湘潭市非物质文化传遗产打油鼓(油鼓舞)第十代传承人钱继明以抢救、传承和振新地方民俗舞蹈艺术为责任,近一二十多年来拜“巡案”、“龙舟”油鼓祭祀派为师,通过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厘清了湘潭“打油鼓”至今可查的九代谱系,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南省湘潭卷》遗漏的部分内容,并提出了“文”“武”分类慨念,给千年油鼓舞注入了新的生机。为了更好的宣传推广好湘潭油鼓舞蹈,传承和发展抢救这一失传的湘潭千年民俗祝祭舞—油鼓舞。钱继明通过自己的湖南钱继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先在2016年6月11日中国第十一个文化日成立了湘潭千年油鼓民俗舞蹈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在钱继明的不断挖掘、创新和发展,丰富了油鼓舞的艺术内涵。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和社会价值。历时二年以湘潭打油鼓充分的论证终于在中国工商总局注册了“油鼓舞”商标,先后自筹资金几十万元在民间、学校等组织传承推广湘潭市打油鼓祭祀舞。其中这年传承的舞蹈有《潭州油鼓》通过挖掘湘潭地方濒临失传的湘潭的打“油鼓”民间舞蹈,在欢乐潇湘的省级决赛中大放异彩倍受关注。人们通过舞蹈进一认识拥有千年油鼓舞,真正懂得保护这一民间失传的舞蹈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2017年,钱继明的《探索千年油鼓舞蹈》论文在湘潭市文联开展的“精美湘潭”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中,被评为12件优秀作品之一。作为湘潭市授予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湘潭千年油鼓舞代表性传承人的钱继明 “千年油鼓”情结痴心不改、孜孜不倦,所反映的是他浑身散发着深厚地民俗文化底蕴。他在湘潭市岳塘区的碧桂园潭州府创办的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油鼓舞展览馆、湘潭市油鼓民俗艺术研究中心、湘潭老地契博物馆、湖南省科技大学艺术系、湖南省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油鼓舞实习基地。来自海内外和市区参观者趋之若鹜,接待人员达数万之多。被湘潭市文联评为了湘潭市文艺惠民基地。著名的戏剧作曲家,花鼓戏传承人欧阳觉文观看湘潭市打油鼓祭祀舞后不停的赞“祖宗的好宝贝”。</p><p class="ql-block"> 钱继明组织传承创作大型油鼓民俗舞《鼓舞湘江-窑湾祈福》亮相在湘潭窑湾这座历史文化老街倾情表演。传承了湘潭市打油鼓祭祀舞。油鼓舞蹈所展现的时尚风采,使濒临失传的南方'威风鼓'湘潭油鼓舞获得了勃勃生机,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各级领导艺术家们朋友们大力支持。油鼓舞汉子击鼓呐喊,飞舞刚健,鼓声响彻,湘江翻腾,观众高达数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0年钱继明编导舞蹈《油鼓》荣获加拿大国际青少年舞蹈大赛 最佳编导奖、表演一等奖和 国际交流贡献奖 。 并成功实现千年油鼓舞同非洲鼓对垒的网络视频国际交流 。</p> <p class="ql-block"> 因此打油鼓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祭祀舞蹈,一种艺术化的风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与价值,同时还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打油鼓的意义是由表演、语境、主体、场域及舞蹈本身的形态 特征共同决定的,而且它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 影响中生成,并表现为特定的审美旨趣。打油鼓已远远超出了祈神的祭祀与巫术行为,成为一幅完整的民众现实生活与信仰相 互融合的画卷,丰富了民俗活动与民俗信仰,这也是打油鼓舞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一方面是传统的延续形式,另一方面则是传统向现代风格的融入,它是文化传统、族群记忆、地方性 、民情风俗、民间艺术、全民健身等得以积淀、传承、重构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湘潭油鼓民俗艺术研究中心是打油鼓的保护单位,并配套有500平方米的千年油鼓舞展览馆、湘潭岳塘区文化中心非遗馆、100平方米有方教育油鼓传承培训基地以及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专科学院等传承场所。</p><p class="ql-block"> 打油鼓第十代传承人钱继明兼湘潭油鼓民俗艺术研究中心专职的法人代表、主任、三馆馆长、湘潭市广场协会会长、湘潭市舞协常务副主席、湘潭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等职。在市区级相关部门和民营企业大力支持下获得部分资金,另外自筹资金上百万投入千年油鼓舞展览馆和相关配套场馆惠民活动及历史文物资料收藏购置。开展了以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大型实景剧《鼓舞湘江》、高峰塔为实景的展示平台。</p><p class="ql-block"> 广场舞“打油鼓非遗走进公益大课堂”,促进了以湘潭市文艺惠民基地为主体的湘潭市广场协会和舞协团队的传承培训群众队伍活动的开展。同时又与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把“三全育人”的打油鼓非遗文化植入国家级昭山文化产业园。</p> <p class="ql-block">2020年钱继明被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糸聘为《湖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精品在线的传承人工作坊的特邀专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油鼓第十代传承人钱继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忘将打油鼓融入时代特色,结合现实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结合非遗油鼓馆惠民基地+学校+协会+平台的实际传承和网络平台传播推广的新理念起到非常大的效果。推广模式使湘潭打油鼓波及省内外被人们高度关注。古老的祭祀舞已走进了高校的《湖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精品在线专业课程。</p><p class="ql-block">打油鼓舞走进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舞蹈系《湖南民间传统舞蹈传承》课程</p> <p class="ql-block">”千年油鼓”第十代传承人钱继明 与百年龙牌酱油第五代传承人在一起打油鼓平台的实际传承和网络平台传播推广的新理念起到非常大的效果。推广模式使湘潭打油鼓波及省内外以及海外被人们高度关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30日!湘潭打油鼓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打油鼓终于圆满完成《2022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演出任务!这是省级非遗千年油鼓舞以新的时尚形式同快男超女白举纲、李斯丹妮、街舞团等合作展现。</p> <p class="ql-block">今天,人逢盛世歌如潮,国逢盛世花海。我们有理由相信,湘潭“打油鼓”这项</p><p class="ql-block">古老的民俗舞蹈艺术,一定会在这派勃勃生机中大放异彩,永世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