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川藏线纪行:歇脚八都岕 偶遇吴昌硕

山居亭主

<p class="ql-block">  从冀南出发,千里奔袭“皖南川藏线”,一路风景一路欢笑,用时下的话说,那叫一个"嗨"。然而,数日马不停蹄"连续作战",也颇感“鞍马劳顿”。老高提议找个幽静的地方稍作修整,并推荐了浙北天目山中一个称作“十里银杏长廊”的地方。从皖南川藏线东口出来,上溧黄高速向北,转宣广高速向东,见到一个叫“界牌”的服务区,就进入浙北了。</p> <p class="ql-block">  十里银杏长廊在浙江湖州长兴县小浦镇方一村的八都岕。“岕”好理解,象形字,本义是山口山坳,引申指山谷;“八都”又作何解呢?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逃难时,曾八次避祸于此,故名“八都岕”。八都岕十余公里的山谷,生长着原生银杏数万株,其中百年千年古银杏数千株。这里的山脚下、溪流旁、街巷边、农舍四围到处长满了古银杏树。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一家名叫君兰瓦居的民宿。“民宿”是个外来词汇,“文宣”的介绍是“融入了当地自然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其实就是乡村别墅,升级版的农家乐。君兰瓦居房前屋后的银杏树,无论株形大小,都浸润着时光的印痕。也许这里的银杏树太多了,君兰瓦居门前一株缀满黄橙橙果实的柚子树反而显得格外闪眼。</p> <p class="ql-block">  老高与民宿的老板小乔熟识,入住后的首餐酒菜免单。食材虽普通,但做法颇为讲究,融入了徽菜和淮扬菜的风味。饭后,小乔奉上了当地的名产紫笋茶,据说茶圣陆羽就是在长兴品着紫笋茶,写下了传世名篇《茶经》。小乔好书画文玩,又善言谈,一席书画论,勾起了书家老郝的雅兴。老郝乘兴挥毫泼墨,笔走游龙,为小乔的民宿题写了店名。 </p> <p class="ql-block">  到浙北似乎还真有些缘分。前往皖南川藏线途中打道回府的翔鹤,处理完业务又风尘仆仆赶了过来,加上帅哥琢琢,我们一行五人又一次聚齐了。我表侄林林原在湖州开个小买卖,因情势影响收摊回老家了,而表弟纪清因业务关系,刚从河北来到长兴的邻县安吉,真有些“有缘千里”的巧合。安吉,一个被誉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到安吉,距与纪清约定见面的时间还早,我们顺路拐进了安吉城区。这一拐,便邂逅了吴昌硕。吴昌硕,安吉人。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设立于改革开放初期,位于天目山延伸至安吉城区的一座小山峰下面的昌硕公园内。纪念馆中有吴昌硕生平展,馆藏有吴昌硕的书画、印章、诗稿、信札和文房四宝等遗作遗物,另藏有任伯年、王一亭、沈尹默、陈半丁、黄宾虹、沙孟海、王个簃、诸乐三等吴昌硕好友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吴昌硕生活在清末民初,经历目睹过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战乱和重大事件,一生基本在动乱、清寒、奔波之中度过,尤其在太平天国时期的兵乱中,逃难的母亲和弟妹饿死荒野,父子离散……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砺就了他刻苦坚毅的性格,也成就了近代书画史上一代名家。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被推举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位列“海派四大家”;他提携的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赵云壑、沙孟海等,也都成了大家。</p> <p class="ql-block">  从皖南到浙北,百里之地,无论城乡,似乎处处透着书卷气,飘着翰墨香。也难怪,文房四宝,皖南占三,徽州的徽墨、宣城的宣纸、徽州的歙砚闻名遐迩;皖南与浙北地相邻,路相连,文脉相通,浙北湖州的湖笔也位列一宝。自古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了孟郊、毕昇、朱熹、赵孟頫、吴昌硕、王稼祥、胡适、陶行知、朱光潜、黄宾虹……</p><p class="ql-block">  别忘了,纪清还在安吉郊外的民宿等着我们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