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南疆空中生命线

陈二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字/编辑:陈二棉</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84年4月28日凌晨,收复老山的战斗正式打响,我军以猛烈的炮火覆盖老山阵地,顿时老山变成一片火海。潜伏在老山阵地前沿14军118团的将士们,跃出战壕,冲上阵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历经5个多小时激烈交战,战至中午时分,在后续部队增援下,老山又回到了中国人民手中。在取得胜利的同时,大批伤员从前线运了下来,经过紧急包扎、固定、清创、缝合等治疗,仍有许多危重伤员急需运回后方医院继续抢救治疗。</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中越边境,地形复杂,敌人修筑了大量的坑道、堑壕、铁丝网、陷阱,而且到处埋着地雷,一不小心就会踩响。所以在伤员中以地雷伤为主,其次是枪伤、炮伤。伤员中有需要截肢的,开胸的、开颅的、开腹的……时间就是生命,到了战场才有更深切的体会。</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年轻的战士们英勇杀敌,不顾个人安危,好好的一条腿、一条胳膊,说没就没了,伤员从阵地上抬下来后,医疗所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昼夜抢救,力争挽救每一名伤员的生命!</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老山前线,热带雨林气候,山高林密,山上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半山腰以下多以竹林、灌木丛和飞机草为主,进入其中抬头不见天,俯首不见地,徒步难以行走;而且坡陡路滑,雨多雾大,道路狭窄、崎岖,交通极为不便,汽车后送伤员难度很大,不仅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会耽误最佳抢救时机。在收复老山之后,仍有8个据点被敌人占领,战斗每天都在打响,伤员一批接一批运了下来,如何及时转运到后方医院,挽救每一名战友的生命,严峻的现实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就在此时,总参给空军下达了五项任务:一是空中巡逻;二是空中作战;三是空中侦察;四是地面侦听;五是空运救护。同时在云南砚山平远街场站成立了空运救护办公室,因空运救护是五项任务中的最后一项,代号8405办公室,简称05办公室,由救护队、机组、炊事班、办公室四部分组成。由各大军区空军派出自己的空运救护队轮换参战,每个队时间半年,在实战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空运救护,是通过现代化的运输工具直升机或运输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伤病员从前线及时、迅速、安全地运回后方医院得到进一步确定性治疗。航空医疗后送,既快捷,又方便,不受道路、地形的影响,可以极大地缩短后送时间,大大地降低了伤员的伤亡率和伤残率。</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较大规模地在战场上空运救护伤员,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可以借鉴。同时,中越边境峰峦叠嶂,沟壑纵横,雷电风雨变化无常,地形和气象条件极为复杂,因此,空运救护面临着困难重重。对于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都要超地形,超气象,超强度出征。但是,为了战友,我们无论如何也要为前线将士开辟一条空中生命线,千方百计把伤病员运回后方医院得到及时治疗。</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84年5月1日,老山前线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前线有148名伤员急需运回后方医院,空运救护队从清晨8点忙到晚上10点,飞行了48架次,将伤员全部运回了后方。就在这一天,战斗英雄安忠文被我们从火线上抢运下来,得到了及时治疗;前线首长紧紧握住机组同志的手激动地说:“盼到了,盼到了!战场救护现代化终于盼到了!我代表前线部队感谢你们。”</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前线战友们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148名伤员如果用人抬,一个伤员至少需要4个人,而在边境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一般都是8个人,这就需要1184人,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如果用汽车运,一辆车按5名伤员计算,需要汽车30台,司机和医务人员100多人,沿途300多公里路程,还要设立许多救护点和饮食点。关键是耽误时间,本来可以救活的会导致死亡,本来伤势不重的会变成终身残废。</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而空运救护,只动用了5架飞机,20个机组人员,15名医务人员,从前方到后方只需一个多小时。由于抢救及时,大大降低了伤残率和死亡率,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官兵的战斗士气,战士们高兴地说:“一听到直升机响,我们杀敌的劲头就更足了;一看见直升机来,我们打起仗来就什么也不怕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刚开始空运时,前线只有几个降落点、几条航线,随着战场变化已经远远不够了,机降点增加到十几个。为了减少伤员痛苦,节省时间,我们尽一切可能靠前飞,靠前落,把机降点开辟到离伤员最近的地方,最近的距前沿阵地只有5公里,这些点大都在敌人炮火射程之内,要冒一定的生命危险;而且均在山沟里低空飞行,随时有撞山的可能。有一次,副团长房成艺机组去一个点接运伤员,当时敌我双方正在炮击,就在飞机降落前一分钟,敌人还打来三发炮弹,在降落点旁边爆炸。</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个阴雨天下午5点多,空运救护队已是第四次运回伤员,但前沿仍有8名伤员,此时能见度越来越差,为了伤员早日救治,潘明奇机组毅然起飞了。这时突然来了一片低云,把飞机团团围住,丢掉了地标,四周是山,不远处是越南境内,撞山,飞出国境时有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无论如何不能飞出国界。他们立即调出文山县广播电台信号导航,找到了地标,飞向机降点。一位躺在担架上的伤员说:“我被越军的地雷炸断了腿,已经严重感染,你们来得太及时了!”说完行了个军礼,机组同志深受感动,对战友说:“放心吧,我们一定在今天把你们送到昆明。</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飞机起飞后,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为伤员打针、输液、喂药,这时由于低空飞行,无线电联络中断了。昆明机场人员一分一秒地计算着,已经超过了返航时间,飞机还没消息,大家焦急地望着黑沉沉的天,猜想着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指挥员对着话筒不停地呼叫,并通知各种车辆和人员做好了紧急抢救准备。这时,无线电里传来了一个微弱的信号,大家一下子围了过来,急切地问:“飞机怎么样?伤员接回来没有?”听到机组人员回答:“飞机人员都安全,伤员已经接回。”大家都兴奋地跑向停机坪,当飞机安全着陆时,指挥员紧紧握住潘明奇的手说到:“老潘、英雄啊,我要为你们请功!”</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一次,副大队长杨增顺到前沿接运伤员,降落点设在一座桥面上,当飞机拉上伤员起飞时,只听“咣、咣”两声巨响,一下子把杨增顺震惊了,他以为是飞机出了故障,可仔细看,飞机仪表正常。原来是飞机旋翼巨大的风力吹动了水面,把越军特工埋在桥下的两颗水雷引爆了,幸亏没有炸伤飞机。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采取超低空、钻山沟、利用地形隐蔽飞行,同时保持无线电静默,抓紧组织伤员登机,缩短地面停留时间,一般只有五、六分钟时间,医务人员累得满头大汗,副驾驶不离机舱,不关发动机,一有情况迅速脱离。由于措施严密,我们在前沿降落近万架次,没有发生意外。</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还有一次,俞运悟机组去一个临时机降点运送3名伤员,机降点选在一个篮球场上,可中间停着一辆汽车,四周是树无法降落,飞机在空中盘旋,心如火焚,唯一的希望就在球场边的蚕豆地了,但也只有40米见方,呈斜坡状,周围是30米高的大树,飞机要从100米高空垂直降落。通常垂直降落不能高于10米,现在是100米,能不能安全落下去?能不能再垂直拔起来?俞运悟凭着过硬的技术,屏住呼吸,手把油门,60米、30米、20米、10米,指针终于指向了零,这时俞机长松了一口气。降落场上一片欢呼,后舱门打开了,但飞机重心在向后移,不好!飞机在顺着斜坡下滑。千钧一发之际,俞运悟眼疾手快,一下子又把飞机拉了起来,再次降下去。伤员抬上了飞机,飞机拔地而起,成功了,成功了!人们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战士们使劲地向空中挥手,送行,致意!</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通常情况下,开辟新航线要经过试飞,但在战争条件下,常常来不及试飞。有一次,王必应机组去磨山机降点接运伤员,这个机降上从未飞过,它座落在半山腰上,面积只有20多米见方,外侧是悬崖,内侧是一条宽5米左右的公路,公路上有一个三角架电线杆,王必应操纵着飞机,试探着一点一点向前移、向下落,当前轮和左后轮进入场地上空后,右后轮还在悬崖外,这时已经不能再进了,再进,旋翼就要打着三角架进退两难。关键时刻,领航员张秦一个箭步打开侧舱门跳了下去,紧接着,机械师也跳了下去,叫来几个老乡一齐把三角架放倒,飞机才落了下来。就这样,在从未遇到过的复杂地形里,在从未飞过的恶劣气候里,飞出了从来没有飞出的战术技术水平,把航线开辟到阵地前沿,开辟到伤员脚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前线流传着“四百里雷雨闯单机”的故事。一天傍晚,三名重伤员急需运回昆明,由于航线上有雷电,下着大雨,起飞一再推迟。当看到伤员打着吊针、吸着氧、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时,机组再也坐着不住了,飞!坚决起飞!已是晚上8点多了,天下着大雨,机长汤怀礼带着救护队员起飞了。飞了20多分钟还没穿出云层。越飞天越黑,当飞机爬到4300米高度才爬出了云层。可是伤员出现严重的高空缺氧反应,肚子胀鼓,气短心慌,无奈又被迫钻入云层,在3500米高度发现一条小云缝,借着闪电光亮,在云缝中穿行,终于冲出了雷、电、云、雨四大天敌的包围,经过一个半小时奋战,飞行200多公里,终于到达昆明上空,3名伤员得救了。战斗英雄盛其顺在来信中说:“我身上负伤40多处,并且严重感染,要不是空军及时派飞机抢救,也许我早就没命了。空运救护队救活了我们连30条生命,我们全连向空军致敬!”</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只有到了战场,到了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份量。战士为祖国流血牺性,我们为抢救伤员争分夺秒,几乎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赛跑。1985年10月的一天上午,金增高机组接到命令,必须在两小时内,把一名截服伤员运回昆明。为了抢时间,他们冒雨飞到南盘江上空,可是看不见江面,下降高度,还是看不到。他们就打开侧窗门,伸出头去,顶着风和雨瞪大眼睛,终于找到一个小云洞发现了目标。飞机顺江而下,找到机降点,拉上伤员迅速起飞。伤员当时正在发高烧,军医韦增伟、护士李洁华,不停给伤员输液、吸氧、喂水,在雨中,在雾中,飞行人员不断修正航向,加大油门,直飞昆明,终于提前10分钟把伤员送到了医院,从死神手中夺回了战友的生命!</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86年5月3日下午5点时分,刚运完两批伤员返回驻地,前线来电,有一名重伤员昨天在战斗中子弹穿过左腿股动脉、股静脉,严重失血性休克。经10多个小时抢救血管接通了,但吻合的静脉仍不通畅,肢体越来越肿胀,急需后送。但血管早期修复术后空运救护易造成再次破裂,机上没法抢救,但在前线只能会使肢体缺血缺氧坏死,出现败血症导致死亡。情况紧急,队领导当机立断,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很快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强有力的外科队伍一同登机前住。此时,准备接转伤员的李景贺机组也从昆明飞往了前线中转机场。50分钟后,机长田承安、副驾驶吴崇高,带领机组人员胡方红、李跃进、王雨、陈全道,赶到了前线机降点,不到一分钟,就将昏迷不醒的伤员抬上飞机立即起飞,不一会儿,伤员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150次/分。救护队员们立即用夹板固定伤员肢体,输血、输液、加压给氧,年过半百的谢自之副队长,一上飞机就用双手托起伤员头部近一个小时,以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军医陆国平趴在机舱里,用双手夹着伤员大腿,以防止血管膨胀造成破裂出血。晚上6点多钟到了中转机场,伤员转到了早已等待的安一26飞机上。经过143分钟的紧张战斗,终于把伤员安全运回昆明总院。这个伤员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的一级战斗英雄“战地百灵”---徐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战斗英雄徐良,在5月2日的夜间战斗中击毙两名偷袭的越军,自己也不幸身负重伤,左腿股动脉、股静脉被打穿,顿时鲜血如注,死亡在一步步逼近……午夜,战友们趟过齐腰深的泥水,冒死闯过“百米生死线”,把徐良从哨位上抬了下来。凌晨,一线医疗所为徐良做了十几个小时清创术和血管吻合术。然而,病情不断恶化,下午,空运救护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出动,从死亡线上把伤员救了回来。被誉为“战地百灵”的徐良,原是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大学生,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他放弃了鲜花和掌声相伴的舞台,毅然选择了血与火的战场,坚守在阵地前沿的哨位上。</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战斗英雄史光柱,在收复老山战斗中,排长身负重伤,他奉命带领全排奋勇杀敌,全身多处受伤,双眼被炸伤,左眼球掉了出来,他把眼球往眼眶里一塞继续战斗,直到胜利才被抬了下来。当被救护队空运到中转机场后,张萍护士给他水,他不喝,给他点心,他不吃。小张看到史光柱焦躁不安,心里很着急,就问他到底有什么心事;史光柱一把拉住张萍的手说:“大姐,请帮我写封信吧,我要向团里汇报战斗经过。”小张听了后感动得眼泪刷地流了下来,立即找了张病历纸,照史光柱说的一笔一划写完了这封信。史光柱捧着信激动地说:“大姐,我虽然看不见你,可我永远忘不了你!”多好的战士啊!</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伤员王德记,只有18岁,腿部中弹受伤,疼痛难忍。护士给他发药,他不肯吃,劝了半天,还是不吃。看着小王腿上30厘米长的伤口,白白的骨头露在外头,连动脉跳动都看得清清楚楚,心里非常难过,含着眼泪心疼地对小王说:“好弟弟,听话,吃了药,伤口就不疼了,我们会尽快把你们送回后方医院治疗。”说着,一边用手抹去脸上的泪水,一边把药送到小王嘴边。小王终于被感动了,咽下了药片,并对护士说:“好大姐,今后我一定听话,再也不让你为难了。两年后,徐良再次来到救护队,听到这些故事后感动地说:“人间自有真情在,感谢救护队战友们为我们伤员捧出一颗颗慈母般的心”。</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像以上这样的伤员还有很多,队员们耳闻目睹前线将士的英雄事迹,无不为之感动。有位伤员抬上飞机时,一条腿都没了,腹部肠子还露着,伤势十分危重,但他还在喊:“不要抬我下去,我还要战斗,我还要战斗!”一句句呼喊声,强烈地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些可爱的战士,本来可以上大学,当工人,可以和同龄人一样快乐的生活。但是,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以“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铸就了伟大的老山精神。这种精神时刻在教育、鼓舞、激励着救护队每一名同志,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党和人民的关怀送到伤员身上。“英雄为祖国献身,我们要为伤员献心”,成为我们行动的最高准则。</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些伤员由于怀念战友或伤痛的折磨,一时比较烦躁,我们边为他们治伤,边主动同他们谈心解除压力。在这里,看不到戴着大口罩的护土,出出进进的都是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因为在这里的口罩像是一道墙,戴上它,把护士和伤员之间的感情全隔开了。为了稳定伤员情绪,活跃待机室气氛,护士吴晓斌展开了歌喉,清唱了一首《血染的风采》,顿时把伤员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并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男高音刘振保献唱一首《小白杨》,唱出了战士的心声,唱得战士们脸上笑了,笑得是那样的甜蜜。是啊,白衣战士的使命和革命战士的责任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同甘苦,共患难,战友间的情谊胜过兄弟姐妹。</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救护队员这种一心为前线,一心为病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个伤员。许多陆军战友在战场上身负重伤,没叫一声痛,没掉一滴泪,然而,当他们从战场上被送下来,得到了救护队员精心照料和无微不至关怀时,却感动得掉下了热泪。伤员李宏刚一边哭一边哽咽着说:“我长这么大,除了母亲,还没有人这样照料过我。”</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一次空运中,有位双目失明的伤员,听到护士的呕吐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举到护士面前说:“大姐,我看不见,但我听见了,你吐得厉害,快吃块糖吧!”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令人难忘的场面,久久激荡着我们的心怀。有人说世界上最深的是海,但我们说比海更深的是情、是爱!我们和这些素不相识的战友,在保卫祖国这个神圣大目标下,结成了深厚的战友情、同志爱;这种情和爱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激励着我们共同去完成同一个神圣的使命!</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到了前线,队员们家中常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的是妻子临产,有的是亲人病危或病故,同志们都把自己的事情放在一边,把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奉献给伤员。1985年4月,机长汤怀礼已是第二次参战,刚到前线一个多月,父亲就去世了。他没告诉领导,把悲痛深深地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空运伤员的战斗中去,在前线三个月里,共空运了270名伤员。汤怀礼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完成任务后,他来到父亲坟前,献上一杯祭酒,愧疚地说:“爹,儿来晚了,但儿在前线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您在九泉之下,喝下这杯酒吧……”。</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像汤怀礼那样舍小家为大家的人还很多,护士吴晓斌,家中只有孤独的老母亲;护士姜善琴母亲病重在床;为了不给老人增加精种上的负担,她们没有把参战的消息告诉家人,义无反顾地开赴前线。化验员刘星说到:“在这里,我的思想得到了锻炼,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过去,我不相信生活中有公而忘私的人,今天,我看到了,跟她们比,我深深感到惭愧。我只有加倍工作,心灵才能得到安慰。工作中她不怕苦,不怕累,处处抢最艰巨的任务上,原来体重50多公斤,由于日夜紧张劳累,半年多下来,当佩戴着军功章离开前线时,体重竟掉了15公斤。</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1987年6月3日,前方有四名重伤员需紧急运回后方。其中肢体地雷炸伤截肢术后两名,胸腹联合伤、肝破裂一名,颅脑火器伤一名。队员们都抢着去,这倒给唐茂军队长摆了一道难题,最后决定按值班顺序轮流上前线。在王先平主任带领下,王晓慧军医、姜善琴护士,带着大家的良好祝愿,登机出发了。大家在场站默默地等候着,去前方的航线怎样?会不会遇到雷电、云团?会不会遇到敌炮火袭击?队员们在为战友祝福着!</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经过一个半小时飞行,直升机安全返回场站。队员们忙着为伤员检查伤情、包扎伤口、测血压,喂药、喂水、洗脸等。一名截肢伤员大小便不方便,郝登林、唐鹏举背起伤员送往厕所,这样的事情经常碰到,谁赶上谁就主动帮助。中午到了,后勤组的队员们把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伤员手中,喂到口中,像照料自己的小弟弟一样,只怕他们渴着了,饿着了。看到这样天真可爱的战士,打心眼里感到可亲、可敬!为战友服务是应该的,也是光荣的。人们常说:“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一名南方籍重伤员因空中晕机,恶心、厌食,想吃点辣子下饭,军医王英听说后,一溜小跑到驻地往返8里路,取回了辣椒酱,伤员吃了一顿饱饭,开心地笑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待机室里,我来到一位胸腹联合伤伤员床前,从战地卡上可以看出,他叫安全友,是我的河北老乡,今年21岁,他感慨地说:“在6月1日的战斗中,我胸腹部被炮弹炸伤,肠管脱出,流血不止,当即昏死了过去。为了救我,班长和我的两位老乡先后都牺牲了,我真难过!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早日养好伤,重返前线,为战友报仇!</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还有位叫唐湘的小战土,年仅18岁,入伍刚15天即上前线参战。在一次反偷袭作战中机智勇敢,当天晚上9点多钟,他发现几个敌人偷偷摸了过来,就果断开了枪,当场击毙两名敌人,就在此时小唐也负了伤,小肠、膀胱被打穿,尿道也不全断裂,排不出尿,经前线抢救后转后方医院治疗,伤情刚好转又积极要求重返前线。此次因排尿仍有困难,再次送回昆明总院。他的事迹上了前线的《胜利报》,上级给他记了二等功。他的影集里夹了一张《胜利报》刊登了他的事迹,他说其它可以不要,这份报纸可不能丢!</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转机场为直升机加油、充电,伤员在观察室短暂检查、治疗、休息或就餐后,继续登机运回后方医院;对危重伤员则随时进行抢救或手术治疗;如遇到恶劣的雷雨、大雾天气,则要待上更多的时间。</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前线某部卫生所所长高血压病多年,突发瘫痪、神志模糊,血压高达210/140mmHg,诊断为脑梗塞,病情险恶。据文献报导,收缩压超过180mmHg为空运禁忌症,但不运回后方随时有生命危险。这次唐茂军队长亲自带队,我和姜善琴、刘党生护士守护在担架旁,每5分钟测一次血压、脉搏,并给以吸氧、应用镇静剂、降压、利尿剂,使血压降至180/110mmHg,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把病人安全运回昆明总院。虽然担了些风险,但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突破禁区也是值得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伤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名左下肢炸伤截肢术后脑脂肪栓塞伤员,深度昏迷,呼吸困难,已行气管切开,生命垂危,急需运回后方医院抢救。我和郝登林助理,唐鹏举军医,王瑛、刘党生护士一同登机前往,运送途中医护人员为伤员不停的吸痰、吸氧、输液、测血压,观察生命体征。经过2个多小时飞行,安全运回后方医院。前线将士无比激动和高兴,专程赠送锦旗一面:”救死扶伤,情系南疆”。此时此刻,前线后方战友的心连得更紧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陆军、空军医护人员在前线紧张地交接伤员。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员,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认真,一丝苟,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05精神”在老山前线广为传颂!</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陈二棉军医在机上为伤员细心检查诊疗,确保在空运救护途中不能发生医疗事故和意外死亡,这也是几年来空运救护队保持的不败记录!</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老山前线地处高原,刚到前线总感到没有胃口,吃不下、睡不着、头昏脑胀,这不是高原反应吗?一个个明显瘦了下来。王英军医魁梧的身材,不到一个月体重减了20多斤。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每天坚持出早操,长跑10公里,没有一个人掉队,还坚持轮流帮厨做饭。王英的儿子出生了,他未能守在妻儿身边,只能在前线默默地为她们母子祝福!</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空运救护队居住的简易钢架房,顶上只有一层石棉瓦,土砖墙,四下透风,白天太阳烤,犹如蒸笼,室温高达40多度,晚上蚊虫咬,老鼠闹,想睡也睡不着。蚊子足有5公分长,老鼠有一尺多长,成群结队,而且会爬树、会上墙、会游泳,你去打它,一下子爬上了房梁或跳进水塘。有一天军医王英想了个高招,把洗衣机里装了半桶水,上面盖上一张报纸,再放点吃的,到了半夜,老鼠经不住诱惑,终于落网了,扑通一声掉入水缸中,大家一齐将其捞了出来,挂在树上,倒上汽油点了天灯。</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居住在对面的女同胞就更惨了,她们买的小吃,装在书包里,老鼠把书包咬破,装在衣服口袋里,老鼠把衣服咬破,买了老鼠夹子形同虚设。后来她们也想出了绝招,干脆把小吃放在洗衣机里。白天一只只老鼠在房梁上窜来窜去,视若无人之境;晚上成群结队爬上桌子,爬上床铺,听见老鼠叫谁也不敢吱声,吓得把头捂了起来;甚至老鼠从被子上、脸上爬过,也不敢动一下,有的人竟被老鼠把耳朵或脚丫子咬伤。</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直升机空运救护,由于机舱狭小,空气不流通,温度高,加上煤油味,伤员的汗渍味,伤口感染的腐臭味,使人透不过气来。再加上飞机受气流影响,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医护人员大都会晕机,轻的头痛,浑身无力,重的大汗淋漓,心慌腹胀,呕吐不止,有的连胆汁都吐出来了,很多同志上机前不敢吃,下机后不想吃,几天缓不过劲来。</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尽管如此,队员们没有叫苦叫累。相反,为了伤员,我们竭尽全力,把“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员,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认真,一絲不苟,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05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伤员不能走路,我们背着伤员上下飞机;对伤势重的,我们就把他抱在怀里,以减轻颠簸;对解不出大便的,我们就用手住外抠;有时还嘴对嘴给伤员吸痰。在这里,姑娘们没有羞涩,她们都把伤员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有的伤员看到医生、护士一边吐,一边为他们诊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分手时恋恋不舍,一边握手,一边喊出了“白衣战士万岁”!</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直升飞机上噪音大,与伤员交流困难,大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队长唐茂军,军医王英,就用两个听诊器相连接,改装成机上对讲器,解决了与伤员交谈的困难。</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夏天机上闷热出汗多,多数伤员需要饮水,我研制的《气压以水器》派上了用场。由于它体积小,既保温又能控制出水量,操作方便,伤员躺着就能喝水,尤其是张口困难的颌面伤伤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解决了由于机上颠簸用小勺喂水,易造成伤病员呛咳或漏于嘴角外边的弊端。此项发明还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空运救护队成立五年多来,机组轮换了100多批,救护队也轮换了十几批,起降8000多架次,挽救了近万名伤病员的生命,筑起了一条南疆空中生命线。空运救护队多次立功受奖,8405办公室陈树海主任,出席了1987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军英模代表大会,空运救护队被授予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并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们在完成空运救护任务的同时,还录制了《空运救护训练》专题片,为将来我军战场航空医疗救护伤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八一前夕,北空后勤部慰问团卢其贵政委、何让科长到前线慰问,带来了后方首长和战友们的亲切问候。与救护队员一同乘座直升机到前线野战医疗所视察空运救护工作并体验生活,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安慰和鼓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空运救护队是空军唯一的参战队伍,建军节前夕,空军司令员王海专程到老山前线视察,听取了空运救护队的工作汇报后,高度赞扬了救护队员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伤员,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赞扬大家为空军争了光,是全空军的骄傲!</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建军节过后,北空司令员刘玉堤到老山前线慰问视察,代表后方首长和战友向大家问好!为救护队取得的每一点成就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称赞北空救护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医术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敢打必胜的战斗集体。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并与全体空运救护队员合影留念。</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战士们仍坚守在一线战壕里,每天只能吃上一顿热饭,有时甚至三天也吃不上一顿热饭,只能吃难以下咽的压缩饼干,喝水也十分困难,军工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向阵地送水、送饭、送作战物资,有的却牺牲在半路上。战土们日夜坚守阵地,随时观察敌人动向并投入战斗,空运救护队全天候待命,一声令下,立即出动!</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尤其是在猫耳洞里,直不起腰,伸不直腿,而且潮湿、炎热,根本穿不住衣服,只是腰间系一块三角巾,有的战士牺牲后就是这样抬了下来的,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真是无私奉献!</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战士,老山前线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各个阵地才牢牢地控制在共和国军人手中,祖国的领土一寸都没有多余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北京军区空运救护队,在老山前线奋战了半年,圆满完成任务后载誉归来。我们顺利完成了上百架次起降和300多人次机上救护工作,为挽救伤病员生命、鼓舞前线官兵士气、多打胜仗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有6人火线入党,9人荣获三等军功勋章,受到了前线指挥部的通令嘉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无愧为“老山雄鹰”的崇高赞誉!</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和老山地区防御作战,前后持续了11年。战争的胜利和今天的和平环境,是百万参战大军和上万名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参战的老兵大多已年过花甲,但在我们生命中有过一段当兵参战和参加空运救护的经历,今生无怨无悔。在此向所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将士们和空运救护队的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礼!</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0多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去,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深切缅怀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善待参战老兵,今后还会打仗!</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军人为战争而生,白衣天使是战士的守护神,空运救护在南疆筑起了一条空中生命线;人民空军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时刻在守护着祖国的蓝天,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保卫祖国的领土、领空和领海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