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万全都司各卫掌印官</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古渡是桑乾,征人晓涉寒。</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鸣笳喧聚落,带剑拥材官。</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霜雪经行尽,烟花出塞残。</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春衣犹未寄,空倚月轮看。</font></b></div> 卫所戍卒来到塞外,落地生根,散枝发芽,当家中的父母离世,没有来途,惟有去路,我是军户,我是宣府人,原来的家变成祖籍。<br><br> 卫是明朝军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屯田,战时集结,寓兵于民,保证兵员充足。<br> 卫设卫指挥使司,通常以指挥使(正三品)等官负责,其一把手称为掌印,负责本卫全面事务;佥书是副职,有多名,分别负责屯田、验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器诸杂务,也称见任管事。<br> 以往学者更多的是着眼于制度方面的研究,很少对这个群体进行研究。今天以大明嘉靖四十一年以前,万全都司15个卫为例,对各卫掌印官进行分析。万全都司先后设置15个卫,有宣府前卫、宣府左卫、宣府右卫、万全左卫、万全右卫、永宁卫、怀来卫、保安卫、隆庆左卫、隆庆右卫、开平卫、龙门卫、怀安卫、蔚州卫、保安右卫,15个共有315人担任过卫掌印官。<br> 宣府设置卫时间最长的是蔚州卫,有324年;最短的是怀来卫、隆庆右卫,也有260年,因为直到康熙三十二年各卫才撤销。</h1> <h1><b> 各卫掌印官职务构成。</b><br> 指挥使(正三品)担任的有117人,占总数的37.3%;指挥同知(从三品)署职的有67人,占总数的21.3%;指挥佥事(正四品)署职的有130人,占总数的41.4%。那么是当时指挥使人数不足?以嘉靖四十一年为例,15个卫,以指挥使任掌印的仅有1人,指挥同知1人,指挥佥事13人,而同期万全都司各卫在编领取俸禄的指挥使、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分别有70人、72人和140人,这体现了大明“掌印、佥书从指挥使、同知、佥事中考选其有才者担任”的理念。<br> 各卫情况如下:宣府前卫28人,指挥使任11人,指挥同知署使事7人,指挥佥事署使事10人。宣府左卫22人,指挥使任8人,指挥同知署使事4人,指挥佥事署使事10人。宣府右卫24人,指挥使任10人,指挥同知署使事7人,指挥佥事署使事7人。万全左卫25人,指挥使任9人,指挥同知署使事5人,指挥佥事署使事11人。万全右卫23人,指挥使任4人,指挥同知署使事5人,指挥佥事署使事14人。永宁18人,指挥使任10人,指挥同知署使事2人,指挥佥事署使事6人。怀来卫11人,指挥使任7人,指挥同知署使事2人,指挥佥事署使事2人。保安卫21人,指挥使任10人,指挥同知署使事3人,指挥佥事署使事8人。隆庆左卫15人,指挥使任5人,指挥同知署使事3人,指挥佥事署使事7人。隆庆右卫14人,指挥使任5人,指挥同知署使事4人,指挥佥事署使事5人。开平卫22人,指挥使任5人,指挥同知署使事5人,指挥佥事署使事12人。龙门卫共22人,指挥使任5人,指挥同知署使事4人,指挥佥事署使事13人。怀安卫27人,指挥使任14人,指挥同知署使事5人,指挥佥事署使事8人。蔚州卫27人,指挥使任8人,指挥同知署使事7人,指挥佥事署使事12人。保安右卫16人,指挥使任6人,指挥同知署使事5人,指挥佥事署使事5人。</h1> <h1><b> 掌印官的来源。</b><br> 首任掌印官基本都是由外地调任。宣府前卫由山西晋王府左护卫调戍,宣府右卫由定州右卫调戍,宣府左卫由湖广长沙调戍;万全左卫、右卫先后从通州调戍,蔚州卫由山西调戍;开平卫、怀来卫、龙门卫、怀安卫、永宁卫基本是当年徐达、常遇春等北伐元朝时从南方带了的部队;延庆左卫是大宁左卫调为营州左护卫再调戍此地,延庆右卫是大宁右卫调为营州右护卫再调戍此地;保安卫、保安右卫由南京天策卫调戍。其士兵组成有三个方面,从征者,原诸将所率军队留戍此地;归附者,原元朝或其他义军投降的部队;谪发者,因为犯罪充军发配到此地;各卫部队的源头均有湖广、江浙、安徽、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军人的影子。<br> 后任官,世袭或武将家族成员担任。家族传承明确有26人,占8.3%。有四代父子传袭,如隆庆左卫张明、张贵、张斌、张澄,永宁卫周宽、周隆、周祯、周显忠;有祖孙三代:楚英、楚源、楚桢;父子传袭的有万全左卫徐正、子徐贵、徐纲,怀来卫易政、易诚,隆庆右卫温胜、温海,保安右卫李敏、李英,异地任职的张铎、张升,黄瑄、黄镇,章杰、章镇父子。没有明确记载,但被认为出自同一家族的有:慕德、慕升,孙镇、孙玉,黄中、黄甫、黄经、黄葵,曹友、曹琮、曹章,窦雄、窦鹏,廉彪、廉仪,秦洪、秦堂、秦鹏、秦亮、秦宣、秦彪,詹祐、詹晏,李斌、李忠,李皓、李宝、李顺、李汉,任泰、任锦、任玄,易鉴、易璋,张成、张林,葛珙、葛振、葛茂,江茹、江懋、江志、江胜,梁雄、梁镇、梁经等46人,占14.6%。许宗鲁笔下“许张将种人多识,跋扈江神亦世臣”,就是说乱臣江彬出自蔚州卫江氏家族。</h1> <h1> 后任官,由武进士担任的有11人,占3.5%。有李继忠(宣府前卫)、吴瓛(怀来卫)、刘傅(蔚州卫)、薛英(宣府左卫)、翟钦(保安卫)、常永(万全右卫)、钱济民(万全左卫)、张琦(蔚州卫)、王尚忠(宣府右卫)、王麟(宣府右卫)、李杰(怀安卫)。<br> 后任官,由原武将后立功后升任或调任。万全都司在编有近300人的卫指挥,除在各卫任佥书以外,其绝大多数是带俸在宣府镇或万全都司任职,会根据需要调任各卫掌印。另外,需要注意,正统四年令“北人充南军、南人充北军”,南直隶各府的军余、舍人补充到万全都司的戍卒队伍中,如凤阳府调宣府左卫、扬州府调宣府前卫、淮安府调宣府右卫、庐州府调万全左卫、徐州调万全右卫、河南府调万全左卫、彰德府调开平卫、卫辉府调龙门卫、汝宁府调怀来卫、怀庆府调龙门守御千户所、南阳府调美峪守御千户所,这批调动人员没有进一步资料,但不排除其中有人立功后担任掌印官的可能性。<div> <b>卫掌印官的进退流转。</b><br> 卫掌印官的降职或免职,一是犯罪被处理;二是年老、有病不能胜任工作;三是能力不足,降为佥书等负责专项事务。<br></div></h1> <h1> 卫掌印官的流转,许多人能做到卫掌印官已经是任职的巅峰,平均任职7年左右,就去职了。也有在万全都司范围内各卫流转的,个别的会转到其它都司任职,但基本是在长城九边范围内。如流转的有杨威、王麟、刘忠、裴纶、孙英,其中以指挥使任宣府前卫掌印官的王翰,二十年后转任保安右卫掌印。<br> 卫掌印官的升职,基本是先升署职,出任宣府镇各城、堡守备或操守,也有到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巡抚属下标营任千总,等立军功后,按例升迁,然后到都司挂任都指挥佥事或同知,任守备或充游击、参将,或调京营任职,个别人可能会继续升职到都督系列出任总兵官。如升正二品官的9人,有都督佥事宣府总兵官郝镗、欧阳安、王国勋,山西总兵官丁璋、张承勋,副总兵王尚忠、江山;都指挥使游击将军余镇;万全都司都指挥使郑祥。从二品的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柴沟堡守备文弘广。正三品27人,都指挥佥事副总兵官黄镇、李景、钱济民、陶杰、刘江,参将李稽、周一元、王臣、任凤、杨玉、黄锐、翟钦、李延、马经、沈杲、张瑢、章镇、杨机,游击将军苏澄、姚冕;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李徽、王祥、吴瓛、宋辅、尹升、方圆、周堂。职务明确得到提升的37人,占11.7%。这些高级将领中,有战死沙场的,也有因罪充军发配或被杀的,还有列入奸党被杀的。</h1> <h1><b> 卫掌印官的主要职责。</b><br> 每卫有士兵5600人,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每千户所士兵1120人,下设10个百户所;每百户所士兵11人,下设2个总旗,10个小旗。70%军人屯种,30%精壮军人守城,参加戍守或参战的官军按月给粮。士兵家庭称军户,各户分田屯种,按此征收粮食,鼓励有能力家庭开垦荒地,如万全都司原屯田地有19065顷72亩,嘉靖四十一年清查地亩、钱粮,实有土地47892顷47亩,应征粮19.8万石。屯种的军人和军户中其他人丁也要参加操练,如有需要,组队参战或修筑工程。<br> 各卫设经历司、断事司、司狱司、镇抚司、儒学及阴阳医学僧纲司,五千户所等。卫卫掌印官手下还有一个内设机构称卫所直厅,通常有吏员6人,负责日常公务处理,另有老军7人负责守门、守监、守库,这些人按月轮换。<br> 卫掌印官的主要职责是屯田催租、训练部队、审案察狱、修城筑塞。其中征粮是重中之重,如不能按期完成轻则停俸,重则罢免。卫掌印官不但受都司的领导,同时要接受宣大巡抚、宣大巡按御史的监督和命令,非常有趣的是,因为巡抚和巡按都是御史身份,巡抚品级也许比掌印官低,巡按通常是七品,但卫内部文书中会称“巡抚(巡按)老爹某某”,有所忌惮总是好事。</h1> <h1> 卫掌印官在地方势力较大,关系盘根错节,直接影响当地的政治生态,这个话题将来专门论述。简单举一个例子,文弘广有3个儿子,老大文瑄,袭职后升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分守柴沟堡,他是保国公追封宣平王、太师太子太保都督朱永(朱谦之子)的女婿;文弘广两个女婿分别是都指挥陶忠、孟玺,通过姻亲关系串联起很多家族。掌印官李楹是进士张镗的女婿、杨机是江彬的妻兄,转来转去许多家族都有了联系。曾经谈过充军发配的倪谦,受前卫李指挥使照顾,没有干苦役,而是在镇城作了寓公等等。</h1><h1><br></h1><h1> 卫掌印官的日常生活。</h1><h1> 据掌握的资料看:卫直厅的吏员在值守期间要将本月的钱粮转来,吃住在官衙中。每天的伙食有肉、蔬菜、豆腐、粉条、鸡蛋(鸭蛋)、腌菜、酱,偶尔会有鸡鹅或鱼、会有1锡壶细酒或1瓦瓶酒,这些开支都是走账的,只要审计认可就行。有份万历年间指挥使摆酒席请客时的清单,猪肉1斤,猪头1个,蹄肚1付,大小肠各1付,鱼4斤,蟹30个,腌肉1斤,鸡子10个,鸭子(蛋)4个,水粉5斤。红枣1.5斤,柿饼子1.5斤,核桃40个,白糖2两,梨4个,细酒1大壶,野鸡1只,点心1盒,饭食。奇怪,太油腻了,没有发现蔬菜,再查,发现前一天有收到鲜藕的记录,似乎当时每天只有一盘蔬菜的供应。</h1><h1><br></h1><h1> 大明宣府镇(或万全都司)的防区(辖区)内,蔚州因属山西大同府,一直有原住民,有民户;而隆庆州、保安州州的民户是从湖广游民中迁徙而来,各卫所只有军户和官户,从大槐树下迁来是人云亦云的附会之辞。各卫掌印官掌握着军户的命脉,而今天许多原住民就是军户的后代,拨开迷雾,了解历史的真实,才能仰望星空。</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燧烽烟杳防秋远,刁斗声沉警夜迟。</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旧炼石皆成五色,珍藏还待补天维。</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本文所用照片均为剪纸大家高佃亮先生作品,对高老师表示感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