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作曲家,是中国共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br></br></h3></br><h3>他就是伟大的中国作曲家有着“军歌之父”之称的郑律成先生。</h3></br><h3> 中国作曲家郑律成</h3></br><h3>一听到这个名字,不知你的脑海里是否会想起那熟悉的旋律:</h3></br><h3>“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h3></br><h3>军队里开饭时唱它,学校中开学时放它,国庆阅兵时听它……这首跨时代的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百年来经久不息,词曲浑然一体,气势磅礴,豪放中带着一点柔情,柔情中藏着激昂,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h3></br><h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朝鲜族的大音乐家,在革命圣地延安,以歌为媒,开始的一段曲折浪漫的恋情。</h3></br><h3>抗战时期,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化装成农民的样子在太行山参加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他对妻子丁雪松说:</h3></br><h3>“你为中国的抗战而战斗,现在该轮到我为朝鲜的独立而战斗了”。</h3></br><h3>而后,他们一起去了朝鲜,在那里创作出了朝鲜军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h3></br><h3> 郑律成与丁雪松</h3></br><h3>▏朝鲜青年才俊,奔赴延安圣地</h3></br><h3>1914年,郑律成出生于朝鲜(现韩国)全罗南道光州,在他四岁之前,朝鲜就已成了日本的殖民地。</h3></br><h3>他的父亲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将4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非常悲壮的是,郑律成的3个兄长都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h3></br><h3>1933年的春天,他的三哥奉民间抗日组织“义烈团”的命令,为设在中国南京的朝鲜革命军事学校,招收学员。</h3></br><h3>19岁的郑律成就这样跟着一批朝鲜青年,从此来到了中国。他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一边从事革命活动。</h3></br><h3>当时,“义烈团”给他的任务是去秘密偷听日寇的电话, 郑律成真不愧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他仅靠自学,就能将日语说到飞起,还顺道学了一口标准的英语。</h3></br><h3>有一次,郭沫若和日本夫人生的儿子在天桥剧场见到了郑律成,他们用日语交流了下,郭沫若的儿子惊讶的说:</h3></br><h3>“你的日语说的真是流利!”</h3></br><h3> 右一郑律成</h3></br><h3>1937年10月,郑律成在爱国人士李公仆的帮助下,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延安,后来进入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h3></br><h3>在延安的宝塔山下,他触景生情,创作欲望极强,立马酝酿出了一首歌颂延安的歌曲——《延安颂》。</h3></br><h3>也正是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千里迢迢奔赴到了延安。</h3></br><h3>第二年,在春暖花开的延安,郑律成迎来了自己的爱情。</h3></br><h3>▏延安音乐才子,迎来爱情的春天</h3></br><h3>女主角叫丁雪松,一位地道的重庆辣妹子,1938年19岁的她来到延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女生队队长。</h3></br><h3>晚年的丁雪松老人是这么回忆他们初次相见的场景的:</h3></br><h3>那年春天的夜晚,我和抗大几个女同学,在延安北门外散步,初次见到一个腰杆笔挺,眉间显得英俊而刚强的,身穿黄色军大衣的男人,他就是郑律成。</h3></br><h3>在延安,郑律成作为抗大的音乐指导,经常来抗大女生队辅导她们唱歌,两人的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多。</h3></br><h3> 丁雪松与郑律成</h3></br><h3>丁雪松注意到,每次抗大开会,整个抗大好几千人一起唱歌,郑律成就在台上十分投入的指挥着,更加显的他英姿勃发。</h3></br><h3>而他本人的声音也非常洪亮,从韩国歌曲,意大利歌曲,再到英文歌他都会唱,时间久了,郑律成就成了延安人人夸赞的音乐才子。</h3></br><h3>那时的丁雪松生的苗条,长相秀气,从未经历爱情的她,就这样被这个音乐才子吸引了。</h3></br><h3>郑律成知她喜欢看书,也经常给她送一些文艺作品,比如《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还会放上一个字条,上面写着对她的称呼:小鬼女军官。</h3></br><h3>夏天过后,两个人就这样浪漫而自然的走到了一起。</h3></br><h3>郑律成对待恋人很是温柔,两个人会一起在延河边散步,谈心,也会经常鼓励她,会说她声音不错,属于女中音,还会教她唱自己家乡的朝鲜民歌。</h3></br><h3>虽然郑律成是朝鲜人,但是在第二年1939年的春节,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使他非常兴奋,这对恋人的心也更加靠近了。</h3></br><h3>那段时间,他一口气谱写了《延水谣》、《肉弹勇士》、《寄语阿郎》、《新山歌》、《生产谣》等众多时而柔美,时而激昂的歌曲。</h3></br><h3>但是,好景不长,这对正在热恋中的恋人,将要面临一个十分曲折的局面。</h3></br><h3>▏恋情受到考验,创出伟大军歌</h3></br><h3>那时延安成立了专门的审查机构,对于国统区来的人查的很严,来自朝鲜的郑律成也受到了怀疑,由于写了《延安颂》他的党籍还保留着。</h3></br><h3>而身为女生队长的丁雪松内心也非常的痛苦,因为组织上也和她进行了谈话,大致意思都是希望她能慎重考虑,分手是比较明智的选择。</h3></br><h3> 郑律成 丁雪松夫妇</h3></br><h3>虽然什么都没查到,可是大家都在他们劝分开,丁雪松有着很大压力,即便是恋人党籍被停了,可是就是那时,对革命满腔热情的郑律成,和战友公木创作出了《八路军大合唱》!</h3></br><h3>《八路军大合唱中》有骑兵歌、炮兵歌,唱的最响亮的就是《八路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我们中国的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h3></br><h3>这首歌当时在延安部队中火的一塌糊涂,政治部主任肖向华,特别奖励了郑律成和公木一顿红烧肉。</h3></br><h3>可是由于对郑律成的审查还未结束,在强大的压力下,两人非常难过的分开了。</h3></br><h3>丁雪松带着对恋人的万般不舍去了陕甘宁边区 绥德做选举的工作,郑律成在延安被调到鲁艺当声乐教员。</h3></br><h3>两人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没有见面。</h3></br><h3>本多次下定决心断了关系可始终难以割舍,一年以后她回到了延安,找到了组织部长陈云,很坚定的告诉他郑律成没有任何问题,她想和他结婚。</h3></br><h3> <h3>陈云笑了笑回答道:</h3></br><h3>“结婚时你们自己的事情,组织不干涉”,这实际上是默许了他们可以在一起。</h3></br><h3>丁雪松二话没说,直接跑到郑律成身边告诉他:</h3></br><h3>“我们结婚。”</h3></br><h3>1941年的冬天,这对经历曲折的恋人,终于喜结连理,陈伯达特地送来了题字:</h3></br><h3>“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h3></br><h3>▏夫妻同去同归,从此由朝鲜籍加入中国籍</h3></br><h3>为了能够去前线抗日,结婚之后郑律成毅然去了太行山地区参加战斗,他化妆成老百姓的样子,深入敌后做宣传的工作。</h3></br><h3>那时他的妻子丁雪松已经怀有身孕,在丈夫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因为摔了一跤孩子早产,幸运的是孩子顽强的好了下来。</h3></br><h3>那就是后来他们唯一的女儿郑小提。</h3></br><h3>1944年,已经阔别妻儿一年多的郑律成终于从抗日前线回来了,第二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了,郑律成激动不已,他的祖国终于解放了。</h3></br><h3>丁雪松毫不犹豫的对爱人对郑律成说:“你为中国抗战而战斗,现在该轮到我为朝鲜的独立而战斗了。”</h3></br><h3> <h3>组织上特地给他们一家三口分了一匹马,计划着让他们跟随着十万解放军向东北挺进,再回到朝鲜。</h3></br><h3>比较有趣的是,那时候共产党部队在与国民党部队在抢占东北的战场上,竟然出现了在唱同一首《八路军进行曲》的画面。</h3></br><h3>原来,这首歌先前在国统区的报刊上发表过,而且当时的八路军还是国民革命军的第八路军。</h3></br><h3>一些国民党战士觉得这首歌有气势,也把它当做了自己部队的军歌,闹了一个大笑话。</h3></br><h3>经过4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千辛万苦的到达了朝鲜,郑律成被调任为平壤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创建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h3></br><h3>妻子丁雪松也加入了朝鲜的劳动党,由于去中国东北争取物资援助工作很是出色,她获得了金日成赠送的礼物——降落伞。</h3></br><h3>这中间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丁雪松把降落伞拆开,给丈夫郑律成做了件衬衫,给自己和女儿做了件连衣裙。</h3></br><h3>后来因为”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建立后,中国方面要丁雪松去当外交官。当时她因为过度劳累身体不好,最后给周总理写信,希望能和郑律成一起回到中国。</h3></br><h3>很快获得同意后,郑律成告诉妻子:我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只要革命能够胜利,在哪里我都愿意,我愿意跟你会中国,</h3></br><h3>终于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他战斗过的中国热土,郑律成从此将自己的朝鲜籍转为了中国籍,与妻女家人一同回到了中国。</h3></br><h3> <h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回到中国不久的郑律成又加入了志愿军创作组,重返朝鲜前线。</h3></br><h3>他随部队打到了汉城,冒着飞机轰炸的危险,把李氏王朝宫廷乐谱抢救了出来,一直保护着文化至宝。</h3></br><h3>1976年,62岁的郑律成晕倒在了北京昌河边上,他再也没有醒过来,伟大的作曲家英年早逝,令人十分痛惜!</h3></br><h3>1996年,曾经担任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的丁雪松,访问韩国,她把爱人郑律成精心保护的李氏王朝宫廷乐谱,捐献给了韩国博物馆。</h3></br><h3>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音乐家,韩国的光州将一条街的名字命名为郑律成大街。</h3></br><h3>郑律成离世12年后,小平同志签署命令,将《八路军进行曲》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h3></br><h3> <h3>“一首好的革命战歌,胜过一个兵团的威力。”</h3></br><h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这样一首有威力的歌曲,它的威力远胜过一个兵团,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千百万战士和人民喜欢它,唱着它冲锋陷阵、唱着它开辟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h3></br><h3>军歌不朽!致敬“军歌之父”郑律成先生。</h3></br><h3><strong>老兵读史--专注收集党史、军史,弘扬红色文化,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strong></h3></br><h3> <strong>欢迎关注公众号《老兵读史》</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2R84heKjUtGK66jOu0oy7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