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铺头招贤管之南、河西老翁山之北、珏山之西、晋普山之东的广袤土地,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草坡与田地交错,树木与线架杂陈,白云悠然于天,都市喧嚣于前,生机盎然,风光无限。泽州县金村镇红岭村就位于这个区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红岭村,原名岭东,泽州县金村镇所属行政村,位于晋城市区东南方向,距市区29里左右。2020年4月,将杨家山、横岭、西街头、大石背并入红岭,并更名为太行山村。由于太行山机场选址在此,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将不会再看到她的容颜,因此当我走近她时,心中别有一番滋味。</p> <p class="ql-block"> 一、山川地貌:</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一带的口耳相传中,有两个历史名词,一个是“石圪节”,一个是“五圪瘩”。石圪节是指经铺头到红岭村的一个大坡,五圪瘩是指位于高岭之上的五个山村:红岭、西街头,大石背、杨家山,横岭。</p><p class="ql-block"> 下图就是石圪节大坡,听闻在过去的时代是一条官路,经它可到原铺头乡的东南和西南区域,是去往河南的东南古道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上了石圪节大坡,道路由南而东,又由东而南,进而由南而西。在大拐弯处的路东,有一个乱树堆,这是原岭东煤窑旧址,现在依稀能看见留存的煤渣。岭东煤窑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衰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是一个产量不大、煤质较差的小煤窑,但在那个困难时代却是了不得的,周围村庄做饭、取暖用煤全依仗它(下)。</p> <p class="ql-block"> 过了岭东煤窑旧址,延着一条东西向的主山岭向西走,你会看到这条主山岭被三条南北向的小山岭间隔开。</p><p class="ql-block"> 在从东往西数第一条南北向纵岭北端的路南,有一个废弃的水池。这个水池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尽管现在池内长满杂草,但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人的乐园,不管是游泳,还是钓鱼,留下了很多人少年的身影(下)。</p> <p class="ql-block"> 在从东往西数第一条南北向纵岭的中段正岭上,岭东水池的东南约150米处,有一片厂房,这是原铺头乡机管厂分厂的厂房。该厂建于2007年左右,投产不久,因产品竞争力不强而停产,现已挪作他用(下)。</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条南北向小山岭与东西向主山岭交汇处的西边山凹里有个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废弃的小山村-红土岭,它原是岭东村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后与岭东村在1983年地名普查时合称为-红岭。</p><p class="ql-block"> 红土岭的进村口(下)</p> <p class="ql-block"> 红土岭第一个古院(下)</p> <p class="ql-block"> 红土岭第二个古院(下)</p> <p class="ql-block"> 红土岭的古井(下)</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连接南北向第一条纵岭和第二条纵岭的东西向横岭。</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二条南北向纵岭中段的东坡,有红岭村人民公社时期的大寨田。一排排整齐的堎堰,留下了那个时代“农业学大寨“的烙印(下)。</p> <p class="ql-block"> 红岭村的兔场,位于从东往西数第二条南北向纵岭的路北,旧名“兔儿掌”,今天正好建了兔场,很巧合。这个兔场建于2013年,刘姓人家建造(下)。</p> <p class="ql-block"> 红岭兔场的对面的高岭上,有承包山地的人建的简易房,一条南北向的土路连接着东西向的公路,土路两旁载着整齐、茂盛的松树,给第二条南北向的纵岭增色不少(下)。</p> <p class="ql-block"> 连接南北向第二条纵岭与第三条纵岭的东西向横岭(下)。</p> <p class="ql-block"> 红岭村属于晋城东南的土石山区,海拔高度约750米,相对高差较小,裸露岩石较少,山坡较缓,山谷较宽,土层较薄。</p><p class="ql-block"> 在第三条南北向小山岭和东西向主山岭交叉处形成的东边背风的山凹里就藏着这个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第三条南北向的山岭又向西连着一条东西向的山岭,东是西街头,西是大石背。它继续向南延伸,又连接一条南北向的山岭,北有杨家山,南有横岭村。</p><p class="ql-block"> 这是红岭村村口(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人口不足200人的山区小村。她北望铺头村,西邻西街头,南连谷堆村 ,东接杆棚底,是进入原铺头乡西南区域的重要枢纽。</p> <p class="ql-block"> 在村东遥望红岭村(下)</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北高岭俯视村落(下)</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西南眺望村落(下)</p> <p class="ql-block"> 开敞的南山谷(下)。</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到的是位于红岭村南的第三道南北向横岭东山坡上的红岭养羊专业户建的羊舍,2011年左右开建,由苗姓人家建造(下)。</p> <p class="ql-block"> 红岭村西南的高土坡,在红岭村的周围山地中,地势最高(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北的球场、库房等,一条东西向的土路经村口、球场北、红岭铁厂延伸到村西,是重车所行之道,在村东、西分别与经村公路汇合(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红岭村北的原红岭铁厂旧址的东大门,红岭铁厂位于红岭村正北,俗称新龙铁厂。它占据红岭村北一家庄(只有一个院落)的地方,铺头这边的人称此地为“水淹堎”。红岭铁厂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兴盛十多年,为当地群众兴业致富贡献很大(下)。</p> <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炉火红旺,人声鼎沸,车轮滚滚,财源广进;回看今朝,人去楼空,杂草丛生,窗无遮挡,静寂无声,不免让人感叹与感慨时代的造化。</p><p class="ql-block"> 这是原先的厂房(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大门(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去西街头、大石背的乡级公路,位于红岭村西,也是与另一条东西向横岭衔接之处(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去杨家山、横岭的乡级公路,位于红岭村的西南,在东往西数第三条南北向纵岭上(下)。</p> <p class="ql-block"> 二、老村新颜:</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走进红岭村内,来欣赏一下这个古村。</p><p class="ql-block"> 红岭村的东面有三条入村道路,分上、中、下三道,由于老村位于村子的最下边,因此去老村一般走下道。若走中道,则顺着街道转到村西,也可以到达老村。</p><p class="ql-block"> 老村以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加一条南北向的短街形成一个直角弯型,老屋布排在街道两侧。</p><p class="ql-block"> 这是东面入村下道,东西向,俗称麻地坡(下)。</p> <p class="ql-block"> 进入老村的下道转而成南北向坡道(下)</p> <p class="ql-block"> 东西向的老街,也是主街道。街道北边共有9个院落,大门向南开,在街道西边拐角处有两个院落(下)。</p> <p class="ql-block"> 主街西口第一个拐弯处(下)。</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主街西口第一个拐弯处的老屋,二进院落,这是第一进的大门,向东开,很有时代特色,应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建造的(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二进大门,向南开,门楣上有字,但字迹不清(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院内情景,有堂房,东西耳房,有上东屋,下东屋,上西屋,下西屋,应是富裕家族并且有一定学问的人家的府邸,为清代建筑风格(下)。</p> <p class="ql-block"> 主街西口第二个拐角处(下)。</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拐角处的院落,位于主街正西,大门向东开(下)。</p> <p class="ql-block"> 主街北边从西往东数第一个院落,门庭已经有所坍塌,杂树横生,人都过不到门前(下)。</p> <p class="ql-block"> 主街北边从西往东数第二个古院落,簸箕院,保存完好(下)。</p> <p class="ql-block"> 主街北边西往东数第三个古院落,保存相对完好,院外还有东、西小屋子(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主街路南中段的一个古院,大门向东开,门南有小巷,可下到村南比较窄的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下)。</p> <p class="ql-block"> 主街东段南侧是一排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房屋,好像用作供销社、保健站、大队部等(下)。</p> <p class="ql-block"> 位于村西的南北向的较短的街道(下)</p> <p class="ql-block"> 南北短街路东的第一个简陋的小院(下)。</p> <p class="ql-block"> 南北短街路西的第一个古院,尽管无人居住,杂草环绕,但掩饰不住当年的繁华,大门向东开,是个簸箕院(下)。</p> <p class="ql-block"> 此院主房坐西向东,前墙的天地龛雕刻精美,两侧阴刻着《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其意思是: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安宁(下)。</p> <p class="ql-block"> 南北向短街西边第二个古院(下)。</p> <p class="ql-block"> 南北向短街路西第三个古院(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北短街南端路东的一个特殊的古院。大门西开,坐南向北。这个村中的老房子中很少坐南向北的,也就是南屋很少(下)。</p> <p class="ql-block"> 在南北向短街的最南端有三个七十年代修建的院子,道路狭窄,出入不便(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南的一条东西向的窄街道,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北边共有五个院落,其中西四个院落大门南开,最东边的那个院落大门东开。从西往东数的第一个院落为古院,最东边的是改革开放后新修的,中间三个应该是五六十年代修的。在街道相对的西侧有两个大门东开的古院(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南风水最佳之处(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们看看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古村的新变化。 </p><p class="ql-block"> 从上往下数第一条街道,是红岭村入村的上道,<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以路为街,大路从东向西,向西通往西街头,向南通往杨家山。这条道路开通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大炼钢铁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街道北边的房</span>屋都是坐北向南,有7个院落,含村委大院,大多建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下)。</p> <p class="ql-block"> 红岭村的入村中道,东西向,连接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三、四街道(下)。</p> <p class="ql-block"> 从上往下数第二条街道,东西向,有五个院落(下)。</p> <p class="ql-block"> 从上往下数第二条街道东口的第一个院落,窦姓人家院落,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下)。</p> <p class="ql-block"> 从上往下数第二条街道从东往西数第二个院落,刘姓人家院落,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后又经过新的装修(下)。</p> <p class="ql-block"> 第二条新街道第三个院落,苗姓人家于1990年建造(下)。</p> <p class="ql-block"> 从上往下数第三条街道,东西向,有四个院落,改革开放后新盖的房屋(下)。</p> <p class="ql-block"> 从上往下数第四条街道,东西向,有6个院落 。这是主街北边的古道,俗称后道,是明清、民国时代通往西街头、大石背的道路,能通过一辆牛车。现在有所拓宽。堎上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下)。</p> <p class="ql-block"> 后道与老街连接的南北小巷(下)。</p> <p class="ql-block"> 村西出进村古道,连接第四条街道,两边地堎外陷,现在仅能人行通过(下)。</p> <p class="ql-block"> 古村西侧共有四个新院落,大门东开,分两排,这是里边一排的三个新院落,北边的两个院子的正房坐北向南,南边的一个院子主房则坐西向东。堎下的道路可进入主街以及后道,整体形成一个环形通道,可通行家庭小汽车、拖拉机等(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子西侧外边一排的一个院落,主房坐北向南(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西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修的房屋区,共有9个院落。一条与后道、老街相连的南北向的新街,把它们串通在一起。其中堎上三家,大门东开,主房坐西向东。堎下六家,北三家大门西开,北屋为主房,南三家西屋为主房,从北到南,大门依次向北、东、北开(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村东北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修的房屋区,共10个院落(下)。</p> <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红岭村的古院落三合院(即簸箕院)较多,基本没有见到四合院。四合院受制于地形以及经济条件,我们可以猜测古村在过去的时代还是不太富裕。没有杨家山、西街头、大石背的古院好,略优于横岭。</p><p class="ql-block"> 再就是没有见到明代建筑风格的房子,基本都是清代风格的建筑遗存。是清代建村,还是明代立村,还是一个解不开的谜。</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新建修的房子分布在老村的西边、西南、东北、北边,主要分布在北边,仅北边就有22个新院落。凡是蓝砖修建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红砖院落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及新世纪初十年新修的。红砖院落的主房大多都是坐北向南,二层楼结构,第二层有出檐、有柱廊,楼上楼下都可住人,比较气派。相比之下,新房比其他四村要好。</p> <p class="ql-block"> 三、古庙新生</p><p class="ql-block"> 红岭村的古庙位于村东南隅(下)。</p> <p class="ql-block"> 红岭村古庙山门向东开,位于下院东侧靠北,但常年不开,门口堆放着杂物(下)。</p><p class="ql-block"> 村庙没有庙名,根据杨家山、横岭两村古庙庙名为“三教堂”、大石背村庙名为“三教宫”之由,红岭村庙名可能也是“三教堂”之类。</p> <p class="ql-block"> 这是红岭村古庙上院西侧门,现作为入庙的主门(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坐北向南、一进二院的古庙。上下院连有十二层石阶。 </p><p class="ql-block"> 在庙的南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有舞楼、正殿,两侧依次有妆楼、看楼、庑殿、耳殿。</p> <p class="ql-block"> 上庙院地势较高,建筑为砖木一层平房结构(下)。</p> <p class="ql-block"> 正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第五椽前出廊,单檐硬山顶。外侧两根檐柱为青石质,方形抹角,柱础为青石组合型。殿名为華嚴殿。 </p><p class="ql-block"> 从正殿“华严殿”看,应该是一个佛寺,也许红岭村的庙名叫“华严寺”吧(猜测而已)。</p><p class="ql-block"> 这是上院正殿-華嚴殿(下)。</p> <p class="ql-block"> 上院东西耳殿各面阔两间,东耳殿为奶奶殿,西耳殿为祖师殿。 </p><p class="ql-block"> 上院东耳殿、西耳殿(下)。</p> <p class="ql-block"> 东西庑殿各三楹,一层结构,有柱廊, 东庑殿为太上老君孔夫子财神爷殿,西庑殿为二十八星宿殿。</p><p class="ql-block"> 上院东庑殿、西庑殿(下)。</p> <p class="ql-block"> 下庙院地势较低,全部建筑都是砖木二层楼结构(下)。</p><p class="ql-block"> 这是下院舞楼、东妆楼、西妆楼(下)。</p> <p class="ql-block"> 下院东看楼、西看楼(下)。</p> <p class="ql-block"> 村庙留有两块古墙碑,其中一块位于正殿柱廊西侧墙上,碑文在文革期间被凿坏,看不清字迹,落款隐约有“乾隆”二字,由此推测此庙建于清乾隆年间(下)。</p> <p class="ql-block"> 另一块古碑位于东庑殿柱廊北侧墙上,勒石时间是清道光八年(1828年),记载购买水官地事宜(下)。</p><p class="ql-block"> 碑记如下:</p><p class="ql-block"> 立施約文字人苗金旺等,今買到土圪塔甚地弍畆起,地四至:先從東至施主,南至施主,西至古路,北至住持,各四至以裹上下土木石相連,人行道路水流照旧,古跡通行並無阻隔,情愿将地施嶺東大社,水官輪流週轉耕種,種地交糧,合社公議,言明不許此地取土,如有強人取土破壊龍脉,神灵有覌,如有户内人等争兢為碍者,有施主乙面承當,並不与大社相干。至施之后,永無后凢,恐口無慿,立施約文字存用為証</p><p class="ql-block"> 同鄉約:李祥富、毋興順</p><p class="ql-block"> 同中人:賈天財、豆興裕、衞明琇、衞興順、豆興成、賈有順、李興倉、苗金琇、刘建祥、林大順、李祥進、豆成財、苗金川、宋起祥、趙興元、李興竜、李興庫、苗金朝、苗金富、楊裕山、豆興順、李長智、徐自興、毋見省、苗金和、段聚財、海松、</p><p class="ql-block"> 玉工申金庫</p><p class="ql-block">道光捌年三月初一日(1828年)</p><p class="ql-block">立施約人苗金旺、苗金成、苗金義、苗金耒</p><p class="ql-block"> 注意:</p><p class="ql-block"> 1.刻碑之人为申金库,此人在道光年间为红岭村附近的好几个村刻过碑。</p><p class="ql-block"> 道光八年为岭东村古庙刻碑;</p><p class="ql-block"> 道光十二年为上辛安三佛寺刻碑;</p><p class="ql-block"> 道光十九年为石家街福兴寺刻碑;</p><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二年为大石背三教宫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人应是我们附近村人,最有可能是申门(旧名申家门)村人,因为清道光年间附近村落主要是申门村有申姓人家。</p><p class="ql-block"> 2.毋兴顺来自大石背,毋见省可能来自郭壁村(根据郭壁毋姓字辈推测)。</p><p class="ql-block"> 3.卫明琇、卫兴顺、宋起祥、杨裕山应该来自西街头。其中卫明琇精通堪舆(阴阳八卦)。</p><p class="ql-block"> 4.窦兴裕、窦兴成、窦兴顺、窦成财应该来自横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7年修缮碑刻(下)。</p> <p class="ql-block"> 2013年修缮碑刻(下)。</p> <p class="ql-block"> 红岭村古庙由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办过学校,后来又多次维修,建筑保存相对完好,具有较重要的文物价值。庙内的砖雕墀头、石雕柱础非常精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庙内的碑刻对研究红岭村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又有特殊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历史沿革: </p><p class="ql-block"> 泽州县金村镇红岭村原名岭东,合乡并镇前属原铺头乡管辖,其名最先见于金村镇东旺村三教堂观音殿墙碑,时间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东庄村(东旺村的旧名)施谷五斗五升,又与西街头合施谷豆。由此估计岭东立村至迟在清朝前期康熙年间,距今不少于347年。</p><p class="ql-block"> 红岭村口有一棵古树,村里人称它为“椋树”,读liangshu,只是不知是不是这个“椋”,椋树是古书记载的一种古树。难道它就是古书记载的那种古树吗?四十年前,这棵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现在来看,已是枝疏叶稀,垂垂老矣。树干直径有一米多,树皮褶皱厉害,估计树龄在五百年左右,很有可能是岭东安庄窠时祖先们栽下的,那岭东村就有可能在明朝时早已立村。</p><p class="ql-block"> 村口的古村(下)。</p> <p class="ql-block"> 1. 根据光绪八年(1882年)版《凤台县续志》记载,在清朝后期,红岭村(原名岭东)属东乡青莲里管辖,青莲里共管辖三十五庄:岭东、杆棚、小井湾、田庄、东庄、范圪塔、东峡、西峡、大庄、小庄、焦庄、长老山、坂头、西焦河、寺北庄、青莲寺、寺南庄、寺南窑、珏山、郭壁、土坡、南掌、南村、河东、老后窑、南峪、郭峪、石涧、七杆栈、后河、影寺、沙翁河、双庙、坂头岭、土岭。</p><p class="ql-block"> 由于岭东村属青莲里管辖 ,和附近的杆棚底、小井湾、田庄、东庄同属一里,而和附近的西街头、杨家山、铺头不属一里,因此此村有可能是附近的东庄、田庄的佃户建村的。</p> <p class="ql-block"> 2.《晋城县志》(1999年版)第92页:晋城县1953年区、乡情况一览表</p><p class="ql-block"> 第五区,区公所驻地,金村,下辖15乡:金村、孟匠、北石店、东上村、府城、水东、关庄、东村、山头、李家鄢、铺头、大庄、郭壁、岭东、石家街。</p><p class="ql-block"> 其中岭东是晋城县第五区所属15乡之一。</p> <p class="ql-block"> 3.1958-1962年时期:</p><p class="ql-block"> 金村红星人民公社:石街、寨则、岭东、铺头、辛安、西蜀、桑坪、上村、车渠、大张村、孙村、七岭、司徒、临泽、北石店、南石店、王台、水西、郭背、水东、司家掌、山头、柳泉、北村、东村、郭壁、大庄、坡头、东洼、金村、赵庄、东六庄、霍秀、水北、府城、崔庄、黄头、孟匠、龙华等39个管理区。</p><p class="ql-block"> 其中岭东是金村红星人民公社39个管理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4.1962-1984年时期:</p><p class="ql-block"> 铺头人民公社:下辖20个生产大队,铺头、岭东、东旺、辛安、李家鄢、北桑坪、南桑坪、西蜀、下胡、长畛洼、大庄、小庄、坂头、郭壁、南掌、寺南庄、石家街、寨则、杆棚底、田庄。</p><p class="ql-block"> 其中岭东大队是铺头人民公社所辖20个大队之一。岭东大队管辖的自然村有岭东、红土岭、西街头、大石背、杨家山、横岭、东贤子、西贤子等8个村。岭东大队盛极一时,有七年制学校、供销社、卫生所、煤窑、采矿队等。</p> <p class="ql-block"> 5.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乡镇,铺头人民公社改为铺头乡,铺头乡下辖30个行政村,其中岭东大队被分割为三个行政村:红岭、西街头、杨家山。其中东贤子、西贤子归到原南河西乡马韦行政村管辖。</p><p class="ql-block"> (1)红岭(含红土岭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村名 户数 人口 耕地</p><p class="ql-block"> 红岭 45 199 617</p><p class="ql-block"> 红土岭 8 36 100</p><p class="ql-block"> (2)西街头(含大石背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村名 户数 人口 耕地 </p><p class="ql-block"> 西街头 67 240 636</p><p class="ql-block"> 大石背 39 143 453</p><p class="ql-block"> (3)杨家山(含横岭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村名 户数 人口 耕地</p><p class="ql-block"> 杨家山 53 193 572</p><p class="ql-block"> 横岭 28 107 260</p><p class="ql-block"> 从上面资料看,在1984年登记时,上述六村户数、人口、耕地数最多的都是西街头。岭东村户数排第三,人口排第二,耕地排第二。</p> <p class="ql-block"> 6.公元2000年,山西省进行合乡并镇工作,红岭村随铺头乡并入金村镇。2020年4月左右,西街头、杨家山两行政村并入红岭村,组建太行山村党支部、村委 ,“红岭”村名退出历史舞台,存在了约37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村委大院(下)。</p> <p class="ql-block"> 五、家族传承:</p><p class="ql-block"> 红岭村的主姓是苗姓,苗姓人口最多,刘姓次之,另外还有韩姓、窦姓、史姓、孔姓、李姓。</p><p class="ql-block"> (1)苗姓:相传来自洪洞大槐树,可能是来村最早的家族,也就是安庄窠的家族。</p><p class="ql-block"> 在村庙道光八年(1828年)的碑刻中,有苗姓金字辈9人:苗金旺、苗金琇、苗金川、苗金朝、苗金富、苗金和、苗金成、苗金義、苗金耒。说明金字辈人丁兴旺。</p><p class="ql-block"> 苗姓在道光年间有金字辈,金字辈前的辈分不清楚。其后有“万、法、广、立、志”等相连的五个字辈,只是不知与金字辈连接不连接。志字辈后没有编写辈分。</p><p class="ql-block"> 苗姓人才辈出,现代著名的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苗立政,生于1920年九月一日,卒于1980年三月二十九日,曾在解放初期任岭东村党支部书记,后在铺头人民公社担任领导职务。</span></p><p class="ql-block"> 苗立庆,生于1935年腊月初四,卒于1995年八月初二,中学教师,是铺头九年制学校著名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所代学生多人考取中专、大学、晋城一中等。</p><p class="ql-block"> 苗立辉,小名苗吨铁,曾任泽州县晋庙铺镇、大阳镇等镇党委书记、泽州县经委主任。</p><p class="ql-block"> 苗同林,曾任晋城城区工商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苗志民,曾任长治市某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苗育庆,在晋城市交警支队任职,担任队长职务。</p><p class="ql-block"> 苗爱国,曾任红岭村书记,大约为第四任村支书。</p><p class="ql-block"> 苗建忠,1965年出生,晋城三八煤矿干部,曾任珏山景区珏山宾馆经理。</p><p class="ql-block"> 苗志远,现任铺头中学副校长兼后勤主任,优秀语文教师,精通信息技术,爱好摄影,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优异,曾取得单班考取六名晋城一中学生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村东的古井,在村庙背后。</p> <p class="ql-block"> (2)刘姓:岭东村的刘姓有两支,大支来自原南河西乡河东村一带,小支来自红土岭,而红土岭的刘姓来自金村镇东旺村。</p><p class="ql-block"> 刘姓也是人才济济,著名的有:</p><p class="ql-block"> 刘玉新,在1996-2003年曾担任泽州县教育局局长。</p><p class="ql-block"> 刘新龙,现任太行山村党支部书记,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岭东铁厂,已经担任村支部书记多年。</p><p class="ql-block"> (3)韩姓:从金村镇坂头村一带迁来,最近字辈是“金、明、志”。</p><p class="ql-block"> 著名人物有:</p><p class="ql-block"> 韩志义,抗日干部,在1944年的岭东战斗中,从岭东村南的山沟里逃脱日寇搜捕。</p><p class="ql-block"> 韩志仁,曾担任解放后岭东村的第二任书记,任职达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4)窦姓:传说来自原河西乡干司一带。</p><p class="ql-block"> 著名人物有:</p><p class="ql-block"> 窦福德,小名窦敦生,1930年出生,2015年去世,教师,先后在金村镇东陕村、崔庄村、岭东村、杨家山小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窦小建,任职晋城市发改委。</p><p class="ql-block"> (5)史姓:来自东面山里的许谷堆村,许谷堆村在改革开放后废弃。</p><p class="ql-block"> 著名人物有:</p><p class="ql-block"> 史立华,1946年出生,2013年去世,曾任岭东大队民兵营营长、村主任、党支部书记,为解放后村里第三任支书。后筹建原铺头乡石青电站并在此工作,2004因病离职。</p><p class="ql-block"> (6)孔姓:来自横岭村。</p><p class="ql-block"> (7)李姓:不清楚从何迁来。</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村西古井,是个辘轳井。</p> <p class="ql-block"> 六、红色记忆: </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9年(1940年)初,日本侵略军占领晋城县城以后,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太行、太岳行署先后在晋城地区组建了晋沁、晋北、晋东三县。</p><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柳树口镇东庄村成立,管辖范围:东至与陵川交界之处,西至白晋公路,南与河南辉县接壤,北与陵高县接界。</p><p class="ql-block"> 晋东县初期下辖四个分区,在民国34(1945年)5月又增加两个分区。</p><p class="ql-block"> 一区区公所驻原柳树口乡柳树口村;</p><p class="ql-block"> 二区区公所驻原水东乡郭背村;</p><p class="ql-block"> 三区区公所驻原铺头乡寨则村;</p><p class="ql-block"> 四区区公所驻原南河西乡南庄村;</p><p class="ql-block"> 五区区公所驻原金村乡府城村;</p><p class="ql-block"> 六区区公所驻原北义城乡北义城村。</p> <p class="ql-block"> 其中红岭村属于第三区管辖,第三区的区长是连一山,政委是陆鹤林,他们以原铺头乡南部山区、原钟家庄乡东南山区为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 1944年春夏之际,驻扎在宫岭炮楼的日寇在伪军配合下对第三区岭东村进行偷袭。夜晚,敌人从铺头到岭东的老路摸上来,被站岗的区干队民兵发现,短兵相接,敌人打死打伤站岗的民兵,很快突击到岭东村。驻村的区干部韩志义、村长孔传芳带领民兵仓促应战,因寡不敌众,大家在夜色掩护下迅速撤离,但依然受到很大损失。其中岭东村村长孔传芳、民兵苗章卫、毋洛孩被杀害,民兵宋小铁、卫黑孩被敌人抓走,后失踪。这就是晋城抗战史中的岭东战斗。</p><p class="ql-block"> 岭东村是抗日堡垒村,三区区长连一山经常通过岭东村作中转站,来往于寨则和洞头村,白天在寨则活动,夜晚秘密转移到洞头村,有力地保存了革命力量。</p><p class="ql-block"> 三区武委会主任韩瑞昌在1945年12月晋东县并入晋城县后担任岭东村村长,1947年组织了岭东等五个村的土改运动。此时岭东村属晋城县第五区管辖,区公所设在原金村乡金村村。韩瑞昌是现在的金村镇后窑村人。在岭东村抓土改运动的干部还有王国珍,王国珍是现在的金村镇杨家山村人。</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铺头到岭东的古道的北口和南口,北口在石圪节大坡的半坡上,南口在现在去往红岭东西向村级公路的路北,原先是个红土坡,路南是去红土岭的村道。岭东战斗时,敌人就是经此道摸上来的。</p> <p class="ql-block"> 路南是到红土岭的村道,这里也是公路改造时才取直的,原先的古道在现在公路的南边,岭东民兵的岗哨设在第二道岭上,也就是兔儿掌附近。在兔儿掌东边,曾发生激烈的战斗(下)。</p> <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红岭等五村的英雄儿女不屈不挠,慷慨赴死,为打击日寇、新中国的建立和保卫做出了巨大牺牲。下面列出的是《晋城县志》(1999年版)“烈士英名录”列出的岭东等五个村的烈士,由于当时登记时五村为一个大队,因此烈士籍贯全部为岭东村(除杨福旺烈士登记在西街头村下以外),本文书写时根据五村姓氏作了划分,但不一定正确,还请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红岭村(3人):</p><p class="ql-block"> 1.苗富壮(1923-1947),岭东村人,二十二旅六十六团战士,在河南济源县渡黄河时牺牲。</p><p class="ql-block"> 2.苗章卫(1922-1944),岭东村人,民兵队长,在晋城县岭东站岗时被日寇杀害。</p><p class="ql-block"> 3.刘海胖(1926-1946),岭东村人,二十二旅六十六团排长,在河南济源县渡河中牺牲。</p> <p class="ql-block"> 西街头(4人):</p><p class="ql-block"> 1.杨福旺(1925-1945),西街头村人,班长,在河南草庄山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2.宋小铁(1915-1944),西街头村人,民兵,在岭东站岗时被敌抓走失踪。</p><p class="ql-block"> 3.卫黑孩(1914-1944),西街头村人,民兵,在岭东站岗时被敌抓走失踪。</p><p class="ql-block"> 4.卫福瑞(1928-1947),西街头村人,排长,在河南草庄山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大石背(2人):</p><p class="ql-block"> 1.毋李生(1914-1951),大石背村人,共产党员,五八七团侦察班长,在朝鲜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2.毋洛孩(1911-1944),大石背村人,岭东村村警,在晋城县岭东村站岗时被日寇杀害。</p> <p class="ql-block"> 杨家山(5人):</p><p class="ql-block"> 1.牛岐堂(1932-1953),杨家山村人,二十三师汽车连副班长,在朝鲜江原道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2.孔堆孩(1924-1946),杨家山村人,战士,在河南沁阳县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3.孔传芳(1910-1944),杨家山村人,岭东村村长,被日寇杀害。</p><p class="ql-block"> 4.孔继山(1913-1944),杨家山村人,杨家山村村长,在晋城县河西石门被日寇杀害。</p><p class="ql-block"> 5.孔传文(1890-1945),杨家山村人,杨家山村秘书,在晋城县乱石峰被日寇杀害。</p><p class="ql-block"> 横岭村(2人):</p><p class="ql-block"> 1.李小靠(1931-1947),横岭村人,战士,在临汾战斗中牺牲。</p><p class="ql-block"> 2.李富生(1918-1944),横岭村人,民兵,在晋城县伏堂街被日寇杀害。</p> <p class="ql-block"> 烟霞飘渺,树影婆娑,鸟鸣春色,蝉唱秋风。少年徜徉,笑语盈盈。</p><p class="ql-block"> 冷雨穿梭,寒雪飞舞,犬吠炎日,鸽飞旷野。时过境迁,愁肠百结。</p><p class="ql-block"> 常说沧海桑田,都是史前传说;哪知山削地平,将成后世言谈。</p><p class="ql-block"> 总念塞北江南,会有鸿雁传书;岂知故园旧土,会入梦境乡愁。</p><p class="ql-block"> 歌以咏志:</p><p class="ql-block"> 东西山高北岭低,南谷开敞风光奇。</p><p class="ql-block"> 苗刘韩李窦孔史,街宽巷幽房参差。</p><p class="ql-block"> 煤铁红火曾应时,校社兴盛有终始。</p><p class="ql-block"> 旧池泪干忆抗日,老树呜咽叹来世。</p><p class="ql-block">(此文得到红岭村多位村民朋友大力帮助,在此诚表谢意。文章从辛丑年前到年后延续将近三个月,虽然搜集到不少资料,但很不完善,还存在很多谬误。行文基本秉笔直书,藻饰较少。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斧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