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园林

小双

<p class="ql-block">  中国园林,商周时期现雏形,经秦始皇推进,到汉武帝的上林苑,皇家园林基本成熟,隋唐时私家园林得到发展,宋代提升到新高度,明清时当私家园林在水气氤氲的江南大地蓬勃兴起时,造园人的智慧、天赋、灵性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动静、虚实、曲直、光影都演绎为营造园林意境与神韵的时空要素。</p><p class="ql-block"> 漫步园中,曲径通幽处仰观山间鸟儿枝头叫,左右逢源间俯瞰水中鱼儿撒欢跑,花自吐芳鸟自鸣,山石含笑水含情,一切生机勃勃,一切自自然然,方寸间走进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芳草地,咫尺中步入独属于中国人的生活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零零碎碎的时间里先后走进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羡园、沧浪亭,走过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因为匆匆忙忙,天气也不凑巧,照片不尽人意,勉强选出一部分,若能表现园林精神之一半,遂愿!</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亭台楼阁讲究位置经营,山石水池讲究迂回起伏,绿植花木讲究四时不同,因了这份讲究,因了这般水磨工夫,才有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园林意境。</p> <p class="ql-block">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追求,也是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漫游园林就像打开一幅长长的卷轴画,峰回路转,步移景异;走进每一个空间,又像翻开一幅幅品相各异的册页,精彩之处常常藏在不经意的角落里。</p> <p class="ql-block">  叠山理水是园林艺术的点睛之笔,山叠何派,水引何式,都必须成竹在胸,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山际安亭,水边留矶,要小心收拾,着意安排,才能达到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园林中建筑物是起“点景”作用的,亭台楼阁榭如何安置,怎么排列是有讲究的,既要体现园主人意趣,更要遵循“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造园法则。临水着地的是轩,腾空的是阁,平高远眺而无顶的是台,有顶有柱而无墙的是亭,横跨水面的是桥,可以借景观景的是榭,可以会宾待友的是厅堂,厅堂有屏风落罩的,是鸳鸯厅,可一边赏景看戏,一边卧榻思雨。</p> <p class="ql-block">  园林里的窗户有空窗、花窗、漏窗,在园林中起“泻景”“引景”作用,构思独到,图案纷呈,绝少重样,既具实用性又不乏艺术性,绿上窗纱,窗间竹影,窗前月下。以窗户为画框,看不尽桃红柳绿的妩媚,看不尽烟锁重楼的迷濛,看不尽竹影梅风的爽朗,看不尽水氲江南的万千气象。</p> <p class="ql-block">  园林里还有各种门,造型各异,趣味不同,尤以象征十五满月的月洞门最合园林意趣,最能表达中国人团圆和美的生活理想,加之绿叶、花丛相映衬又增添了天然图画的味道,花木探窗,翠色倚门,渲染出古雅宁静,别有洞天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园林是文人在大地上作的画,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从名字就读出了文人气息,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如出一辙,园林中也有大量的文人品题,或是匾额或是楹联,悬挂于厅堂,书刻于亭台,不仅提高了园林的格调,在意境营造中又起到点题作用,写景抒情寓于哲理,既是园林艺术的构成,又是景观立意的再度升华。</p> <p class="ql-block">  留园的五峰仙馆,迎面楹联写道:“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淡泊隐逸的文人精神、孤高傲世的士大夫情调在文字里得以委婉含蓄地表达。</p> <p class="ql-block">  关于园林的文人咏叹就像园子里花花草草一样繁多,以文徵明、唐伯虎为代表的吴中文坛画坛才子们既是园林的常客,又直接参与到园林设计中。而家住沧浪亭附近,以《浮生六记》著世的沈复与芸娘的故事,又给园林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他们超脱尘俗,善待忧患,将布衣饭菜淳朴恬淡的生活,过成了世间最美丽的存在。沈复对沧浪亭的描写,如今读来依旧醉意浓浓:“檐前老树一株,浓荫复窗,人面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p> <p class="ql-block">  园林的树木花卉栽植,不只为绿化,更要能“入画”。窗外花树一角,像极了尺幅画,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又是一幅枯木竹石图。</p> <p class="ql-block">  荷花,以其独有的风格气韵,备受文人青睐,拙政园与荷花有关联的建筑就好几处,芙蓉榭、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留听阁,藕香榭,串在一起就像一根节节相连,段段同体的莲藕。</p> <p class="ql-block">  芭蕉,没有红红紫紫的花,只是单纯的绿,单纯之美,意蕴淡泊之志,在园林中,就有了很高的格调。蕉窗听雨,也成为园林中最有意味的情境,细雨霏霏,蕉叶上雨声轻轻的响,就像人在回忆绵绵往事,而蕉叶上滑落的雨水,又像一颗颗滚落的心事,那样朦胧,那样淡远。</p> <p class="ql-block">  石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类特殊的物件,又是一种别致的意象。在园林里,对太湖石的欣赏体现出更高的审美,太湖石以意态成形,是天然雕塑,也是文人精神的寄托。宋代米芾,因石而痴,用“瘦漏透皱”给予形象比喻,瘦:挺拔的风骨,漏:畅通的血脉,透:剔透的意态,皱:多变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  园子里,从房檐、翘角,到庭院的地面,花丛的小径,林间的山路,都刻画了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书写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与艺术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由文人、画家参与建造的古典园林,是建筑,是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曲折迂回的园林设计,表达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人生况味;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表达了“群籁参差,物我为一”的审美追求;空灵淡远的园林意境,表达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格理想。</p> <p class="ql-block">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深情疑问:“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p> <p class="ql-block">  是啊,在这个特殊时日里,不妨让我们神游一下,在一个细雨濛濛的春日清晨,走进江南园林,感受“燕子来时细雨满天风满院,阑干倚处青梅如豆柳如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