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遍赤峰(四十五)海金山,约吗?

河畔崔建军

<p class="ql-block">果然,安安静静地休息了一天之后,腿不那么疼了。</p><p class="ql-block">天已经放晴,早餐过后,我们沿着乌金线向东进发。</p><p class="ql-block">许多人只知道翁牛特旗有玉龙沙湖,有灯笼河草原,却很少有人知道,在翁牛特旗11,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高山,有草原,还有沙漠,有大河奔流,五千年文化,还有阡陌纵横,十里稻花,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地方。现在我们骑行的方向,是素有800里瀚海之称的大漠深处。</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我们还是过于乐观了,出发时还是风和日丽,但是老天很快就变了脸,六七级的西北风伴了我们一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乌丹,骑行25公里,响水桥。</p><p class="ql-block">想必若干年前,这里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瀑布的轰鸣声响彻山谷。为了蓄水灌溉,人们在响水的上面建起了大坝,现在正是蓄水期,但是大坝里面一滴水也没有。也许当初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实是大坝非但没有起到拦洪蓄水的作用,还使这里的风景逊色了不少。世界上的许多事,往往很难尽如人意,设想和现实并不总是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骑行30公里后,在一个大沙包的后面下路,钻过一个半遮半掩的铁丝网,再骑行五六公里,掩藏在大漠深处的一片荷花呈现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这是沙漠中的一个湖泊,湖里有荷花,有芦苇,还有小船。虽说我们来的稍晚了一点儿,但是荷花仍然开得很灿烂。湖边上,是一大片参天的柳林,柳树下面有野餐和烧烤过的痕迹,说明这是一个城里人喜欢光顾的地方,并且还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响水荷花池。大漠深处竟然有荷花盛开,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老天对我们的特别眷顾,这会儿,我的腿已经不疼了。</p><p class="ql-block">七点多钟刮起来的风,现在 至少已经达到六七级以上,要知道我们是在中国第二大沙地——科尔沁沙地骑行,是京津冀主要风沙源之一。倒推十年二十年,这样的大风天气,早已是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寸步难行了。但是现在给我们的感觉是风很大,但风沙不大,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我觉得,这首先得益于老天爷的风调雨顺,得益于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也得益于我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使得我们的天变清了,草变绿了,风沙也就小了,生存环境真的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早在1000多年前,一男孩给一女孩发微信:亲,在吗?女孩:在呀!男孩:好想好想你,约吗?女孩:好滴呀!好滴呀!可是人家没有车吔。男孩说,我也没有呀,那怎么办呢?于是两人相约,一个人骑白马,一个人驾青牛,沿河而下,几天后在木叶山见面。女孩美得像仙女,男孩帅得像神人,于是,蓝天作证,白云作证,男孩和女孩在木叶山下的草地上,成就了天地之合。这个故事,《辽史,地理志》是这样说的: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泛潢水而下,相遇于木叶山,遂为夫妻,生八子,分为八部。</p><p class="ql-block">这是关于契丹起源的最早传说。这样说来,有了木叶山,才有了契丹八部,有了契丹八部,才有大辽王朝200多年的兴衰史。木叶山,就是今天的海金山,距离乌丹镇50.1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饭是在海金山路旁的一家饭店。</p><p class="ql-block"> 海金山相对高度也就是200多米。站在山顶,极目北望,青山相连,白云悠悠,在山的背后,隐隐的一条大河静若处子,只在两山之间相连的地方露了一面,便悄无声息的由西向东流去,毫无疑问,这就是西拉木沦河。谁能会想到,一条成就了5000年历史文化的大河,此时此刻,竟是如此的安详,静谧。</p><p class="ql-block">在海金山,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能够佐证青牛白马传说的文化遗迹,但很遗憾,除了记载这里曾经是契丹人的祭天之所外,再无有关契丹辽文化的新发现。有文章说,这里曾发现过红山文化遗址,调查采集有锄、斧、锛、刀、石耟、网坠、玉饰品,“之”字纹灰褐陶片等,此外,还发现了多处红山时期的岩画,有些岩画的造型与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有许多相似之处,表明这些岩画和红山文化玉器有相互印证及传承关系。当然,以我们这样打卡似的一走一过,是很难发现历史文物的。但我们并不甘心,我们在海金山南坡的岩石上一块一块的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两副远古时期的岩画。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平整光洁的岩石正是古人岩画创作的最佳场所。但无论我们怎样细心搜寻,仍然是一无所获。也许是我们找的不是地方,也可能这些岩画已经被破坏殆尽,因为山脚下就是个采石场。这样一想,心里不免就有些隐隐作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也不是一无所获。</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岩石有些特别,和阿斯哈图石阵的岩石有点类似,大一点的岩石成千层饼状,小一点的岩石大小相同,有的像树木的花纹,有的像层层叠叠的树叶。齐永宝对我说,看出来了吗,你说这些石头像什么?我说这些石头确实有些特别,你说像什么?齐永宝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像树叶儿,木叶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p><p class="ql-block">呵呵,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骑行60多公里后,到达海拉苏,这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海拉苏(又称海日苏)大坝,是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最大的草原和牧区水利枢纽工程”,是那个年代人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人间奇迹。直到今天,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还在灌溉着西拉木沦河下游的50多万亩良田,有近10多万人口受益。</p><p class="ql-block">在海拉苏大坝上,我们又一次见到了西拉木沦。2014年7月,我们用自行车这种方式,曾经专门探访过西拉木沦河源头,这条孕育了红山文化的大河,最初是在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在沙海的缝隙中细细浸润,无声无息地淌出,一股又一股,汇成一洼清泉,然后寂寂无声地向东流去。我发现,一切河流的源头都是安详的、静谧的。那一刻,我们自己仿佛又重新回到了人生的初点,使人震撼,让人自知,令人自省。</p><p class="ql-block">现在,在走行了300多公里,汇集了大小100多条河流之后,西拉木沦河已经由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犹如从天边走来的英姿勃发的青年,还没等你走进他的身旁,远远的就能听到有如钢琴低音区发出的共鸣,正孕育着夺人心魄的力量,准备冲破这最后一道羁绊,义无反顾地奔向新的征程,走向新的天地。此时此刻,西拉木沦河给人的是梦想,是青春,是力量。</p><p class="ql-block">在海拉苏大坝上,和随后赶来的摩托化步兵旅旅长老疯子、参谋长老六、政治委员安行鑫鑫,还有骑兵第一师副师长小张哥会合。虽然说摩托化旅是在骑兵第一师编成内,但毕竟摩托车的机动性和突击性是自行车无法比拟的,自从骑遍赤峰以来,摩托化旅始终跟随着骑行大部队行动,为骑行大部队探路,设营,救援,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啊。</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