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晋文公作为春秋时期毫无争议的霸主一直被后人传颂,晋国的国都正是今天的临汾市翼城县,与临汾市区近在咫尺,作为临汾人今天就谈谈晋国那些事。</p><p><br></p><p> 曲沃篡权</p><p><br></p><p> 话说西周初期年幼的周成王因为一句戏言将汾水河畔的唐地(临汾)封给了弟弟叔虞。那时的封国很小,一般是方五十里或方百里(古时候的一里小于今天的半公里)。叔虞之后将位子传给儿子燮(xiè)。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今翼城县),改国号为晋,建都城翼。燮被称为晋侯燮。</p><p><br></p><p> 叔虞的后代就这样子子孙孙平平淡淡管理、经营着这片土地,直到二百多年后的晋昭侯元年,晋昭侯将他的叔叔公子成封在了曲沃,公子成被称为曲沃桓叔。曲沃桓叔在曲沃建了比翼还要大的城池,有了大城池的曲沃桓叔想法越来越多,就滋生了做晋国国君的念头。之后晋国大臣潘父作乱杀了晋昭侯,曲沃桓叔兴致勃勃准备返翼继位,而都城里的人们纷纷加入讨伐大军,阻止曲沃桓叔返翼,曲沃桓叔只好逃回曲沃。几年后曲沃桓叔死。</p><p><br></p><p> 20年后,曲沃桓叔的儿子曲沃庄伯联络郑国人和邢国人一起攻打晋国都城翼,与晋国相邻的的虢(guó)国起兵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不得不逃回曲沃老巢。</p><p><br></p><p> 曲沃庄伯死后他的儿子曲沃武公(后来封号)继承了父亲与爷爷的事业继续反叛、攻打正统晋国国君,最后用从翼抢来的晋国宝贝贿赂周王室才得到周王室的认可,同时周王室允许曲沃武公有一个军的建制。此时从天下大形势看,齐国齐桓公已称霸有三个军的建制,可见当时晋国之小。曲沃一支祖孙三代历时67年反叛篡权活动,在曲沃武公这里终于成功,曲沃武公随后将晋国都迁至降(今绛县)。得到晋国君位的曲沃武公一年之后便死了。</p> <p> 牛人晋献公</p><p><br></p><p> 曲沃武公死后其子晋献公继位。此时天下大环境是这样的:郑国“小霸主”局面形成,齐国称霸声势如日中天,楚国 已经兴起,雄踞西方的秦国亦有重大发展……</p><p><br></p><p> 晋国,刚刚经历了长达67年的内乱,元气大伤百废待兴。雄心勃勃的晋献公试图大干一场与各大国一争高下。然而晋国内部虽然将原正统一族基本清理干净,但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留下的一大群公子公孙长期随长辈造反成瘾,整天围绕着朝堂嗡嗡营营争权夺利,这让晋献公头疼不已……</p><p><br></p><p> 晋献公的大臣士蒍混入群公子当中,采用离间计两年的时间除掉群公子中的重要人物,之后又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新城中的房屋设备齐全,装修豪华,等群公子全部搬进去之后,在一个风高月黑夜,晋献公派军队包围了新城,新城里的人无一幸免。</p><p><br></p><p> 就这样晋献公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彻底铲除了他的血亲—-同族叔伯弟兄。真可谓心狠手辣。</p><p><br></p><p> 之后,晋献公采取了尊王(周王)的策略以提高声望,同时又四面出击,先后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灭虢国和虞国的时还留下两个成语:唇亡齿寒 假途灭虢。</p><p><br></p><p> 晋献公在位期间披荆斩棘东征西讨开疆扩土,晋国的大部分土地的拓展都是在晋献公手里完成的,是个了不起的悍将!有人称之为晋国之父。</p> <p> 骊姬之乱</p><p><br></p><p> 晋献公在外南征北战强悍对敌开拓疆域,而内部生活却混乱如麻。</p><p><br></p><p> 晋献公先是娶贾国公主为妻,无子。后与其父曲沃武公之小妾私通,生一女一子。女与秦国秦穆公结为秦晋之好,做了穆夫人。子就是太子申生。</p><p><br></p><p> 之后又在戎狄娶了两个女人,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p><p><br></p><p> 晋国攻打骊戎时,晋献公又掳回了骊戎国君的两个女儿。回国后姐姐骊姬生了奚齐,妹妹生了卓子。哎,这其中的支支叉叉怎一个乱字了得!</p><p><br></p><p> 在晋献公的儿子当中,大家公认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人品比较好,尤其是太子申生简直到了愚忠愚孝的地步!</p><p><br></p><p> 晋献公对骊姬宠爱有加,骊姬利用这一点,想改立其子奚齐为太子。于是骊姬就贿赂晋献公身边的宠臣梁五与东关嬖五说服晋献公:“出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居于外。”</p><p><br></p><p> 有大臣进谏晋献公,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必去守其他城池,他就在家自修等着做国君就好。而晋献公此时已经听不进去,从心里已经认定奚齐做太子了,于是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今山西蒲县),夷吾住在屈地(今吉县北)。别的公子也都住在边境上,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在都城。</p><p><br></p><p> 等到骊姬一切都准备妥当,快要立奚齐为太子的时候,骊姬对太子申生说:“国君梦见了你母亲齐姜,你一定要赶快去祭祀她。”太子到了曲沃去祭祀,然后把祭祀的酒肉带回来献给晋献公。晋献公在外打猎,骊姬把祭祀的酒肉在宫中放了六天。晋献公打猎回来,骊姬在肉中下了毒药献给献公。并且温柔的提醒献公:“从外面回来的肉时间也长了还是验一验为好。”于是取一块喂狗,狗死。再给小臣一块,小臣死。</p><p><br></p><p> 献公自然大怒,骊姬火上浇油哭着说:“是太子想谋害您。”太子听后逃到了新城,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p><p><br></p><p> 有人对太子说:“您要申辩。国君一定会辨明是非。”太子说:“君王如果没有了骊姬,会睡不安,吃不好。我一申辩,骊姬必定会有罪。君王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那人说:“您想出走吗?”太子说:“君上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我带着杀父之罪名出走,又有谁会接纳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上吊自尽。</p><p><br></p><p> 骊姬接着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两个公子说:“他们都知道申生的阴谋。”于是晋献公分别派人到蒲城攻打重耳,屈城攻打夷吾。就这样俩公子分别带领一帮人马,重耳逃到了荻国(今长治一带),夷吾到了梁国(今陕西韩城西南夏阳镇芝川镇一带)。</p><p><br></p><p> 与骊姬狼狈为奸的两个大臣梁五和东关嬖五最终和骊姬诬陷了公子们而立了奚齐为太子,晋国人称他们为“两个名叫五的狼狈朋比。”</p> <p> 晋献公后事</p><p><br></p><p> 公元前651年,年迈的的晋献公将崩,于是将太子奚齐托孤于大臣荀息,并任命荀息担任国相,主持国政。晋献公死后,荀息依据其嘱托立太子奚齐为国君。</p><p><br></p><p> 不久,大臣里克与邳郑相继杀死奚齐、卓子还有骊姬。骊姬万万没想到长达十多年的密谋策划害死了太子申生,诬陷公子重耳、夷吾,使其长期流浪在外,赶走了众公子镇守边疆,最后不仅自己被杀,还搭上了儿子与外甥卓子的性命,真是害人害己一场空……</p><p><br></p><p> 之后,里克派人去与晋国一河之隔的秦国请秦穆公帮忙寻找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与公子夷吾,并让秦穆公在二者之间挑选一位做晋国国君。</p><p><br></p><p> 秦穆公随即派公子絷去找晋国流浪在外的公子重耳与公子夷吾。公子絷首先到荻国见到重耳 并说明来意,公子重耳是这样回答的:“承蒙君主惠顾慰问逃亡的臣子,又加上帮助我回国的使命。我重耳自身流亡在外,父亲死了都没有参与哭丧,又怎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贵国君主的正义举动呢?”之后哭着退下再未见公子絷。</p><p><br></p><p> 公子絷随后来到梁国见到公子夷吾并说了见到公子重耳时说过的同样的话,公子夷吾当时说了些客气话并明确表示愿意回晋国,退下后又私下会见公子絷说:“当权的大夫里克已经答应支持我了,我答应事成之后把汾水以北的百万亩田地赐给他。邳郑也已答应支持我,我答应事成之后把负蔡一带的七十万亩田地赐给他。秦君如果辅助我,就无须天命来决定了!我这个逃亡的人如果能进入国都为君,洒扫宗庙,安定社稷,逃亡的人怎敢奢望拥有广大的国土?秦君有的是郡县,还能纳入河水以南的五座城邑。并不是说秦君没有这样的土地,而是为秦君东游到河水桥梁上的时候,就不再会为难着急了。逃亡的人携带着套马带、马肚带来追望秦君车马的扬尘,谨献上黄金四十镒、白玉作的珩六双,不敢说献给公子您,请献给您左右的随从。”</p><p><br></p><p> 公子絷返回秦国,向穆公如实汇报了二公子的表现,秦穆公表示:“重耳仁爱,支持重耳。”公子絷则表示:“君主如果想成全晋国让晋国强大就立仁爱的重耳做晋国的国君;君主如果寻求拥立晋君来在天下成就秦国的威名,就不如立不仁爱的公子以扰乱它的内政,还可以有进退的余地。”</p><p><br></p><p> 就这样,公子夷吾在秦军的护送下回国做了晋国国君,这就是晋惠公。晋国结束了长达半年之久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p><p><br></p><p> 晋惠公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赖账,不仅赖掉之前对晋国大臣里克与邳郑良田百万亩与良田七十万亩的承诺,还赖掉了秦国“河水以南的五座城邑”。这着实让秦穆公尝到了“不仁爱”的苦果。</p><p><br></p><p> 晋惠公对里克和邳郑赖账的办法就是果断的杀掉他们俩,随后又杀掉当时拥护太子申生的其他公子大臣。</p><p><br></p><p> 之后第二年,晋国大旱,收成大减,粮食短缺,眼看百姓就要挨饿,晋国向秦国买粮。秦穆公大人大量,将成船成船的粮食运往晋国。然而改年遇上秦国闹饥荒向晋国买粮食,晋惠公不但不卖粮食还乘人之危攻打秦国,这就是有名的“韩原之战。”韩原之战的战场就在现在的河津一带。</p><p><br></p><p> 也许是晋惠公的作为让老天也看不下去了,韩原之战晋军大败,秦军活着了晋惠公。后来秦穆公还是把晋惠公完璧归赵送回了晋国……</p><p><br></p><p> 晋惠公在位14年,之后传君位于儿子晋怀公。晋怀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随公子在外流浪的公子大臣们都回国。如果预期不归就要杀掉全家。狐毛、狐偃的父亲狐突就是这样被杀掉的,而此时在外流浪的只有公子重耳,这也是重耳答应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p> <p> 重耳流浪记</p><p><br></p><p> 话说当年43岁的公子重耳由于受骊姬之乱的牵连随同一帮拥护者逃出晋国来到荻国,因为这里是他母亲的家,当然作为首选安身之地,跟随公子流亡的有狐突的两个儿子狐偃和狐毛,还有赵衰、颠颉、魏犨、贾佗、先轸、胥臣、介子推等五十余人。其中狐偃聪明睿智智慧超群,并且品德高尚,是第一谋臣,也是重耳的舅舅,重耳称之为舅范。重耳在这里一住就是12年,并在此娶妻生子,赵衰也在这里娶妻且生子取名赵盾。安于现状的公子重耳甚至觉得岁月如此静好,谁曾想他位高权重的弟弟晋惠公还在惦记着他,又一次派人追杀他,无奈重耳一行人不得不赴齐国投奔当时的霸主齐桓公。</p><p><br></p><p> 作为落魄潦倒的流浪公子,重耳途中受尽了冷落。沿路祈食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并未给予礼遇,路过乡野时向农夫讨食物,农夫却送了一大土块,气愤的重耳准备拿出鞭子教训一下乡下人,舅范说:“这是上天赐给你的土地呀,人民有了土地就会服从,赶紧接受吧!”于是重耳接过土块,郑重其事地行过大礼后放在车上继续前行……</p><p><br></p><p>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齐国,齐桓公给予了非常隆重的礼遇,送了重耳20辆车,80匹马,并且把公主嫁给了他。齐国当时的状况是:重臣管仲已死,齐桓公已到晚年。重耳在齐国一住就是5年,他与公主的感情显然很好,温暖的小家加上出门有车,知足的重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呀就在这里养老啦,人生贵在安逸,哪管得了其他?”</p><p><br></p><p> 这期间齐桓公卒,齐国内乱,齐孝公继位后,诸侯结伴相继背叛盟主。狐偃知道齐国不可能帮助重耳返国。而重耳又贪图安逸想这样终了一生,于是就与众随从商量如何迫使重耳回国,在重耳之妻(齐国公主)的帮助下把重耳灌醉装进马车,等重耳醒来已经走的很远了。重耳虽然被众人从温柔乡里拉出来很不情愿,但也知道大家是一片好意,与舅范逗着嘴继续前行,这一年他60岁。到了卫国受到冷遇,转而向南到了曹国,曹国国君也没能看上这个流浪的公子。路过宋国得到宋襄公的礼遇资助,而郑国国君仍不理会这个流浪的晋国公子,然而楚国国君却给了重耳一行最高的诸侯礼遇,可见宋国与楚国国君的见识与气度非同一般。 </p><p><br></p><p> 楚国国君楚成王设宴招待了重耳,最后楚成王问重耳如果重耳做了晋国国君楚国有什么好处?重耳表示:“楚国已经比晋国发达了很多,晋国有的楚国都有,甚至更好,物资上可能无法满足,不过如果得到国君的保佑能够恢复晋国,晋楚两国兵戎想见在中原相会,我会躲避君王您,为您退兵三舍。如果这样还听不到您的命令,我只能左手拿着鞭子右手拿着箭袋与君周旋。”这就是退避三舍一词的来历。重耳的不卑不亢让楚成王及楚国大夫刮目相看,也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p><p><br></p><p> 此时,晋国晋惠王病危,在秦国做质子的太子圉(yǔ)私自跑回晋国准备继承君位,秦穆公一直对背信弃义的晋惠公心存不满,加之太子圉不打招呼偷偷返晋,于是派人寻找重耳,消息传来,楚成王拿出很多盘缠并护送重耳去秦国。</p><p><br></p><p> 公子重耳一行受秦穆公之召来到秦国,秦穆公一下将五个宗女嫁给重耳,可见重耳在穆公心中的地位。秦穆公举办了高规格的宴会,期间双双相谈甚欢,且互颂《诗经》,通过《诗经》心有所指各表心意,着实让后人见识了贵族之间交往交流的含蓄婉约。可谓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p> <p> 晋文公执掌晋国</p><p><br></p><p> 重耳一行在秦军的护送下浩浩荡荡渡过黄河,一路所经过晋国城池全部倒戈归附重耳。晋国大夫与秦国大夫一起在郇(Xún)(今临猗)盟誓承认重耳,之后重耳进入晋国军队的营中,秦穆公方返回秦国。随后重耳进入国都降,赴宗庙祭拜武公,从即刻起重耳为晋国国君—晋文公,时年62岁。晋怀公逃跑并被刺杀。</p><p><br></p><p> 虽然晋国大夫已盟誓,但前朝的权臣还是忌惮重耳的,于是密谋杀掉重耳,仁厚的重耳还是凭借自己的智慧躲过一劫。</p><p><br></p><p> 重耳执掌晋国之后,一如继往保持之前的良好习惯,事事与身边的大臣商量,加之身边有一群德才兼备的大臣:狐偃(舅范)、赵衰、贾佗、先轸……等。晋文公在政治上采取笼络老贵族和赏赐跟随自己流亡忠臣的做法。执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助周王室周襄王平叛了王子带的叛乱,这一举动使得晋国高举起了尊王的大旗,迈出了称霸的第一步。</p><p><br></p><p> 由于晋文公在流亡过程中宋国给予了相当不错的礼遇,所以楚国攻打宋国时晋国是要帮忙的,而楚国对流亡中的重耳也是给予高规格的接待。于是在先轸的建议下采取了最早版的“围魏救赵”的办法。 </p><p><br></p><p> 卫国与曹国已依附于楚国,也就是说是楚国的小兄弟,而卫、曹两国在晋文公流亡时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当然使晋国各位大夫十分不爽,因而大臣先轸建议:如果晋国攻打曹国和卫国,楚国一定会去帮助卫国和曹国,楚国也就顾不上攻打宋国了,宋国的问题就解决了。</p><p><br></p><p>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越过黄河出兵讨伐曹国和卫国,楚国当然作为曹、卫的大哥出兵帮忙。晋文公与楚成王在中原相见了。此时晋文公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对楚成王许下的诺言,退兵三舍(90里)到城濮。楚军追至城濮,晋军与楚军就在这里开战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p><p><br></p><p> 城濮之战以晋国联军大胜而告终。城濮之战的胜利使得原来依附楚国的一些国家纷纷脱离楚国而投靠晋国。</p><p><br></p><p> 之后晋军在践土建立了天王的行宫,周襄王在践土设宴招待众诸侯,期间并册封晋文公为“侯伯”,就是侯爵中老大的意思,就是霸主吧!并赐给晋文公天子车辇(niǎn)等许多物资……各诸侯国纷纷向晋文公表示祝贺,包括齐国、秦国在内的大国都表示尊崇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践土之盟。</p><p><br></p><p> 践土之盟之后,因为有秦晋之好做基础,且穆公扶持文公上位有功,晋国与秦国更加睦邻友好。</p><p><br></p><p> 晋国打算讨伐郑国,原因是晋文公流亡时经过郑国时,郑国大臣叔詹向郑文公进谏,要求郑文公以礼遇对待重耳,否则就杀了重耳。因为他认为重耳一定能成大器。晋国就因叔詹建议郑文公杀重耳而前去讨伐郑国。我倒认为强大的晋国臣子们也只是找个借口以泄曾经郑国不肯礼遇重耳之愤。</p><p><br></p><p> 讨伐郑国时自然与晋国关系甚好的秦国也参与其中。晋军与秦军包围了郑国都城,并扬言杀了叔詹才肯罢休,无奈叔詹自杀。郑国献上叔詹的尸体,晋军又要求郑文公亲自出来见面羞辱之后才肯退兵。</p><p>无奈的郑文公只好派佚之狐找来烛之武。烛之武见到郑文公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比不上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用啦。”郑文公说:“我不能早一点启用先生您,现在着急了才来求您是我的过错,可是郑国灭亡了对先生您也没什么好处呀!”于是烛之武答应了请求,夜里让人用绳子坠出城墙去见秦穆公。</p><p><br></p><p> 烛之武对秦穆公是这样说的:“秦晋两国包围郑国,郑国看来是难免亡国之祸啦,如果灭亡了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倒也不防老您大驾,但是越过邻国国境来 统治郑国您知道这是非常困难的。非要灭掉郑国来帮助您的邻居吗?邻居富裕了就等于您穷了。如果饶恕了郑国,把郑国作为东边的朋友,(东道主一词由此而来)大家互通有无对您并没有什么害处呀,而且晋国对您也不怎么样啊,曾经答应您拥有焦和瑕(指晋惠公时),但是早上刚答应下午就开始设防您是知道的(讲的是之前晋惠公赖账的事)。而且晋国的欲望哪里有满足的时候?等到东边降服了郑国恐怕早晚去西边找秦国的麻烦,那到底如何决定国君您想想吧!”</p><p><br></p><p> 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的有道理,其实原来秦穆公也是真心实意拥立晋文公的,没想到晋文公一上台势头凶猛很快做了霸主,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是滋味,再加上烛之武这一忽悠,秦穆公就想通了决定单方面撤军,临走还留下了杞子等三人守卫郑国……</p><p> </p><p>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烛之武退秦师》。</p><p><br></p><p> 秦穆公的临时变卦着实让晋文公为难,晋将领要追打秦军,晋文公制止说:“要不是秦穆公我是没有办法走到今天的,去攻打秦国不吉祥。”其实晋文公也没有真心要灭掉郑国,于是提出一个要求,让郑国公子子兰成为继承人。郑国答应,一场危机解除。</p><p><br></p><p> 烛之武仅凭一张嘴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情理交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拆散了秦晋之间的同盟。这种作派绝对不亚于战国时代的苏秦与张仪。《烛之武退秦师》被作为精品范文收入《古文观止》,且纳入高中语文课本作为文言文的范本供后人学习。</p><p><br></p><p> 晋文公经过城濮之战一战而霸。69岁卒。在位期间,对内推举贤能,拨乱反正,扩大军制,减免赋税,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对外开疆扩土,晋国国土已越过太行山、跨过黄河,延伸至中原……</p><p><br></p> <p> 介子推与寒食节</p><p><br></p><p> 晋文公执政之后,重赏并重用了跟随自己的流亡 忠心耿耿的大臣们50余人,他们成了晋文公的得力助手。</p><p><br></p><p> 在这些流亡的大臣们当中偏偏有一个人没去邀功,而偏偏又在晋文公赏赐的名单中漏掉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介子推。</p><p><br></p><p> 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19年,返国后并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急于邀功请赏。</p><p><br></p><p> 介子推说:“晋献公一共9个儿子,现在只剩下晋文公一个人还活着,晋惠公和晋怀公没有亲人,上天没有放弃晋国,当然应该晋文公继承大统。而几位跟随流亡的大臣自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功劳,实在是不对呀。”</p><p><br></p><p> 介子推的母亲说:“那就一起归隐山林吧!但是归隐之前一定要让人知道。”</p><p><br></p><p> 介子推说:“人的语言就像人身上的纹身,既然人决定隐退了,哪里用得着纹身呢?说点什么就是希望彰显的意思。”</p><p><br></p><p> 介子推的母亲说“既然如此就干脆隐身山林终身不见得啦!”</p><p><br></p><p> 介子推的从人看不过去就在宫门上提示。晋文公看到之后说:“这是在说介子推呀!这几天忧心王室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封赏他。”</p><p><br></p><p> 晋文公派人去找介子推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听说介子推去了绵山上,就把绵山环绕起来封给了介子推,把绵山封为介山,把田地封为介推田,并说:“这样是为了彰显善人,记住我的过错。”</p><p><br></p><p> 历史上还有一种传说:晋文公为了逼迫介子推出来,就派人放火焚烧绵山,想用烟火把介子推母子二人熏出来,但母子二人誓死不肯出山,宁肯环抱一棵大树被烧死。</p><p><br></p><p> 晋文公见到二人尸骨的时候伤心不已,命人把这棵大树砍了下来,用树的木头做成木屐,每天穿在脚上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每次看到木屐的时候就念叨:“足下 足下……”传说足下一词由此而来。</p><p><br></p><p> 后来晋文公命令在介子推的死难日这一天禁火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晋国人一直过寒食节,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在汉唐时期还是大过特过的,到了现在只有山西才有这个风俗了。唐朝诗人韩翃有一首与寒食节相关的诗:</p><p><br></p><p>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p><p>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p><p><br></p><p>其中“飞花”指漫天飞舞的柳絮,流传很广的这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将春天的景象描述的非常传神。</p><p><br></p><p>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p> <p class="ql-block"> 铁骨铮铮晋大臣先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说当年秦穆公随晋文公一起伐郑,秦穆公在烛之武的一阵忽悠下单方面撤军,临走时还留下三位大夫帮郑国守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数年之后,晋文公去世,正当晋国处于服丧期间之时,当时留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密信给秦穆公称:“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穆公一看大喜,不顾蹇叔的劝阻,命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摔大军前去偷袭郑国,这才有了“蹇叔哭师”的典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偷袭大军到了滑国时,碰上郑国的生意人玄高,聪明的玄高当即打听到秦军的来意,立即将自己准备贩卖的4张熟牛皮和12头牛都牵到了秦军的驻地并说:“郑国的国君听说几位摔军前来攻打,已经让人好好修筑城池做准备啦,特地让我来送上12头牛和4张熟牛皮来犒赏大军……”同时玄高马上就派人去郑国报信 通知敌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机智勇敢的牛贩子玄高忽悠住了秦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军觉得郑国已经有了准备,都城肯定攻不下了,包围我们又没有后援。于是计划打道回府,回师之前顺便灭了滑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 滑国是晋国的附庸国,晋国对秦国的偷袭不成灭掉滑国的行为十分不满,晋国大臣先轸说:“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阻,因为贪婪使用人民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机会,这个机会不能失去,不能放纵敌人,放纵敌人会生出祸患,违背天意不详,一定要讨伐秦国军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时大臣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情就讨伐秦国,怎样对得起刚刚死去的晋文公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轸说:“秦国不顾及我们有大丧而讨伐我们同样姬姓的郑国和滑国,这就是秦国的无礼,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为了晋国的后世子孙着想,怎么能说对不起死去的晋文公呢?“于是晋国发布出兵的命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尚未正式继位的晋襄公身穿黑色的丧服和带子摔军就出征了,夏天4月份在崤山打败了秦军,确切的说:活捉了三位主将其余全歼。这场战役史称“崤之役”。之后晋国穿着黑色的丧服安葬了晋文公。从此丧服中有了赏黑的习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说宋襄公的嫡母正是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不是亲生母亲),嫡母文赢请求晋襄公放三位主将回秦国让自己的父亲秦穆公亲自处罚,因为是嫡母求情晋襄公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朝后,先轸询问秦三位主将关在何处?晋襄公说夫人请求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轸一听大怒:“武将在战场上拼着力气把他们擒获,就凭妇人一句欺骗的话就免死,把他们就放走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轸说话用的“妇人”而不是“夫人”,可见当时气急败坏,然后就“不顾而唾”,也就是不回头就吐了一口口水。语言与行为十分不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晋襄公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派阳处父去追赶,等到阳处父赶到黄河时,秦国三位将领已经坐到船里了,阳处父急中生智解下马车左侧的战马对着河里的秦国三位将军说:“国君让我送一匹马给孟明视。”,孟明视嗑着头说“感谢贵国国君的恩惠,没拿我这个被囚的大臣杀了祭祀战鼓,回去让寡君杀我,寡君杀了我死且不朽,如果托贵国国君的福而免于一死的话,三年之后再来拜谢贵国国君的恩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秦三主将就这样回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晋文公去世,有小动作的不仅是秦国,生活在延安安塞一带的白狄(狄人的一支)也来侵犯晋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的8月22号,晋襄公在箕(山西蒲县东北)打败了白狄,郤缺还擒获了白狄的国君,史称“箕之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箕之战”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国的中军将兼正卿——先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轸说:“匹夫在国君面前无礼,没有受到惩罚,哪里敢自己不惩罚自己呢?”</p><p class="ql-block">于是摘掉了头盔冲入了白狄的军阵旋即战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用一种彪悍的方式向国君谢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狄将先轸的首级送回了晋国,史书讲:“面如生”即表情像活着的时候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濮之战的主要功臣、崤之役的主要功臣、晋国中军将兼正卿——先轸,用特殊的自杀方式展示了春秋贵族的风采……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贵族的风骨。</p> <p> 短暂晋襄公</p><p><br></p><p> 晋文公崩后,由其子驩(huān)继位,史称晋襄公。晋襄公于公元前627年继位,在位期间于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 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 继其父为中原霸主,垂拱而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卒。在位仅仅6年。</p> <p> 晋国霸业崩塌</p><p><br></p><p> 晋襄公崩后由襁褓之中的晋灵公继位,政权由朝中功臣执掌,赵盾就是其中一位。</p><p><br></p><p> 渐渐长大的晋灵公一点没有国君的模样,行事越来越离谱,经常站在宫廷至高处用弹弓打街头行人,看到行人四散奔逃而乐在其中。作为国相的赵盾因多次劝说而被晋灵公记恨,三番五次找人杀赵盾均未果。有天因厨师煮熊掌味道差了些而被晋灵公杀头,赵盾实在看不下去而又十分无奈,打算逃离晋国,就在他即将走出国境线的时候,传来了晋灵公被杀的消息,他立即返回。史官看见他立即喊道:“赵盾弑君!”赵盾立即解释,史官道:你逃跑而不出国境,回来不追问凶手,不是你(杀)是谁?”赵盾连忙点头:“是我的错,我的错……”</p><p><br></p><p> 晋灵公死后由晋襄公的弟弟继位,史称晋成公。晋成公死后由其子晋景公继位……</p><p><br></p><p> 就这样晋国国君代代相传,一代不如一代,老一代功臣已经过世,朝中均由老一辈功臣的子孙执掌。最后晋国由六卿: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族执掌。</p><p><br></p><p> 晋国国君越来越弱,六大家族越来越强,国君有事还得请示六卿,而六卿之间又相互争权夺利矛盾不断,晋国国土越来越大,今山西的全部以及河北的西部都属于当时的晋国,而这些土地基本都由六卿瓜分。</p><p><br></p><p> 之后,智氏、韩氏、魏氏、赵氏联合撵走了中行氏和范氏,再后来,韩氏、魏氏、赵氏联合灭掉了不可一世的智氏。再后来,势均力敌的韩、赵、魏三家平分晋国,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三晋大地。晋国的解体标志着春秋结束,战国时代开启……</p><p><br></p><p> 2021年2月1日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