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让我走进你的故事中 1 2021.2.1

李寿琪

<p class="ql-block">上海人都认黄浦江是母亲河,其实苏州河更贴近我的生活。因为老宅离河不远,读书,开始工作的十年都在苏州河范围打转。后来暂别苏州河,因时常看望父母,与苏州河仍藕断丝连,直到父母动迁,才离开了苏州河,算起来与苏州河有近半个世纪的交情。</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是上海人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新泾以东的下游一段,吴淞江才是它的本名。吴</span>淞江发源于太湖瓜泾口,<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长125公里,自青浦区白鹤镇进入上海市境内。上海境内绵延54公里。在</span>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苏州河河名来源于上海开埠后外国人发现溯河而上可以到苏州,随口一说渐成正名。它流经普陀、静安、虹口、黄浦四区。境内最宽600~700米,市区最狭40~50米。</p><p class="ql-block">话说苏州河,自然要提到许多桥,有说"苏州河是桥的博物馆",也会延续到近代市政,特别是长寿路桥以东区域的近代历史建筑遗产,它凸现了上海城市近代化的文明足迹;实际上近代整个上海的市政,煤气、自来水,电,都是在苏州河的两边建起来,用起来,再推广到全市;更不要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众多工业遗产极大地推进了</span>上海近代化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近来,苏州河两岸正在实施贯通工程,日前,趁苏州河热方兴未艾之际,我或乘车或骑车和步行,一段一段分别游览,看新貌,想旧事,查资料,陆续拼成这个"美篇"。</p><p class="ql-block">我试着把自己纳入故事中,当你读完,或许同样也会找到你的苏州河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也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846年开始建设,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在上海这种全钢桁架不只有一个,但就是这座桥是在英国制作运过来安装的。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现今沿用的是1907年建成的外白渡桥。2009年整体进厂维修,重新安装,仍保留原貌。</p><p class="ql-block">照片为2020年冬至,早上八点多,在护堤外的观景台拍摄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逆光外白渡桥。</span></p> <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9日外白渡桥重新开放了,我兴奋地赶到现场饶有兴趣地目睹这一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早晨,朝阳照在钢梁上,在桥面映射出美丽的几何线条。她象征近代以来上海人既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又遵守规则,勇于担当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一江栓住三名景,上海大厦、陆家嘴、外滩源连成一线。</p> <p class="ql-block">这天是北半球最短的白天,早晨九点不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坐拥于苏州河边,静看黄浦江,与外滩隔河相望的上</span>海大厦南外墙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1934年它为英商所建,原名百老汇大厦,现代主义风格,承载着老上海的“摩天梦”,见证着那段弥足珍贵的流金岁月。80多年来曾经接待过上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人显要。载入史册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这里签订了《上海公报》,如果知道以前这里是美租界,就会联想到其中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上海大厦担当过上海招牌的使命,手提包,旅行袋等不少上海产品都留下她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北岸拐弯不远的黄浦路15号就是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1846年,英国人礼查(RICHADS)在黄浦江畔金陵东路外滩创建了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旅馆,这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1857年移至现住址建造了一座维多利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饭店被誉为“上海著名的里程碑建筑”。创造了许多第一: 1867年率先使用煤气;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此点亮;1883年第一个使用自来水,1901年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1908年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在这里首次亮相……众多的第一,使之成为当时最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的窗口。1907年饭店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外商饭店,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1959年更名浦江饭店。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饭店内挂牌成立。九十年代中期,浦江饭店恢复酒店业态。2018年12月,经过整修的浦江饭店变身为中国证券博物馆,继续着他的百年传奇!</p><p class="ql-block">1992年的一个早晨,寒风中为了一张股票交易证,在浦江饭店门前排了几个小时队。这次我与浦江饭店的第一次交集,却使我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兴奋点。</p> <p class="ql-block">顺外白渡桥南下第一幢建筑是位于中山东一路33号的英国总领事署。</p><p class="ql-block">1843年11月14日,第一任领事巴富尔抵达上海,不过是租借民宅建立临时领事馆。1846年他和上海道签订土地章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购入了外滩与苏州河之间的126亩土地,划了公共租界的第一片区域,兴建领事馆,在公共租界的土地章程上,这个地点叫李家厂。巴富尔被撤职后接任</span>的阿利国到任,于1849年将领事馆迁入外滩新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46年英国领事与上海道台签订《土地章程》的事件除殖民侵略因素外,也可以看作是上海城市被近代化的一个起点。</span></p><p class="ql-block">1870年12月23日,领事馆不慎被烧毁了,现存的是由格罗斯曼和鲍伊斯设计重建后的建筑,立面呈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p><p class="ql-block">现在是作为旅游打卡地——"外滩源"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属于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四坡顶,蝴蝶瓦,两层均有券廊,砖木结构。为了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该建筑外观呈正方形,平面呈"回"字形,中间为天井。建筑附近有葱翠的花草树木和宽敞的草地围绕,看起来更为雅致和高雅。</p><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曾被改做上海市政府第二政策研究室等多家办公场所,现作为“外滩源一号”,1994年2月15日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1996年随外滩建筑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从上海大厦到河滨大楼的苏州河北岸贯通工程建成了花园式绿色通道示意图,从东往西分别是蓝梦,时光,信使,星空四个苏州河北岸花园。</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厦前的蓝梦花园</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厦以西苏州河北岸的时光花园</p> <p class="ql-block">邮政博物馆南墙前的信使花园</p> <p class="ql-block">四川路桥堍至河南路桥堍苏州河北岸的星空花园</p> <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的西邻是已消失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1年建成通车的吴淞路闸桥,它曾经承担了防汛和跨河交通的重要作用。2009年10月17日,吴淞路闸桥拆除,其水闸功能由金山路水闸取代,从外滩地区穿越苏州河的车流主要走外滩地下隧道。这一段苏州河又恢复了1991年闸桥建设前的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2019年年底,苏州河沿岸空间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当年遗留下的水泥桥墩。利用其建造了现在这个架设在防汛墙边的全钢结构观景平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上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口的几张照片都是我在南苏州河路近圆明园路口,那个平台上拍摄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为2009年前的吴淞路闸桥)</span></p> <p class="ql-block">“飞流直下,玉花飞,溅珠玑"。有热心人士于2009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4月9日外白渡桥向市民开放期间,事先占据有利地位,基本全过程拍摄了金山路水下水闸工作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新建苏州河河口水闸结构全部布置在水面之下,通过调节闸门高度,顶部溢流可形成小梯度瀑布——<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幅宽102米的“小瀑布”。</span></p><p class="ql-block">水闸选址在金山路与黄浦公园中间,闸与河同宽。据悉,新建河口水闸成为国内同类型水闸的第一个,水闸实现双向调水,为苏州河水质改善进一步奠定基础。原来的吴淞路桥水闸只能单向挡水,即只能引导苏州河水入黄浦江。而新水闸可实现90度灵活闭启,在黄浦江涨潮时将江水引入苏州河,能够改善苏州河干流及支流水质。</p><p class="ql-block">  新建水闸还将防汛和景观功能合而为一。水闸顶端高度为海拔6.26米,比吴淞路桥水闸高出40厘米,可以抵御黄浦江千年一遇的潮汛。河口水闸启用后,苏州河景观水位提高近一米,使外滩源临河的岸线可以按照内河标准建设防汛墙,为亲水岸线提供了安全保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乍浦路桥,又名二摆渡桥,1873年工部局建,木桥。桥南接虎丘路,北连乍浦路。以后工部局设计、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1927年竣工,总长72米。除特大潮汛外,其他时间驳船都能在桥下航行。1994年2月15日政府公布乍浦路桥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照片摄于2020年12月22日早上8时15分)</p> <p class="ql-block">我从窄浦路桥南岸,沿南苏州路到外白渡桥时,无意中发现这座满身朝霞的哥特式建筑,我想,它必有不凡故事。事后得知,这座建筑是建成于1886年的新天安堂,当年是上海一座著名的侨民教堂,是旅沪英国侨民中,非英国国教信徒的联合礼拜堂(因此称为Union Church)。</p><p class="ql-block">1949年以后,英国侨民撤出上海,这座礼拜堂借给旅沪闽人使用。1958年,上海市各基督教堂实行联合礼拜,新天安堂建筑被人民政府没收,钟楼上部的尖塔和西侧的礼拜堂被拆除,钟楼改为上海照明灯具厂的办公楼。</p><p class="ql-block">2005年,灯具公司迁出,新天安堂被腾空,将复原其尖塔,并计划恢复原有的用途。2007年一场大火烧毁了新天安堂残存的东侧礼拜堂。</p><p class="ql-block">2009年2月,新天安堂遗址被夷为平地,拆卸全部构件后进行“落架大修”。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重建完成,依原图纸重建了东侧礼拜堂和尖塔。</p><p class="ql-block">原新天安堂的设计师是英国建筑师道达尔(W.M.Dowdall),他为教堂确定的建筑风格为哥特复兴式,在中部设计了一座高达33米的钟塔(曾是苏州河南岸的制高点),在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礼拜堂,因此教堂的总体平面呈双十字结构。教堂的外墙系青砖和红砖相间砌筑。</p><p class="ql-block">新天安堂的设计从整体到局部都相当精致,在当时获得很高的声誉。新天安堂与上海近代史息息相关,它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同时也打开了上海近代文明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阳光普照,古迹生辉,</p><p class="ql-block">历经劫难,再证历史。</p> <p class="ql-block">位于乍浦路桥南堍,虎丘路南苏州路转弯处的光陆大厦,建于1925年,其内部另设光陆大戏院,它是上海第一家开在大楼里的剧场(今虎丘路146号)该院由光陆大厦主人斯文洋行创建,专映欧洲电影,偶尔也租借给上海的西人话剧团,作为演出场地。1929年6月,由于经营不善,被远东游艺公司收购,增设有声电影设备,并与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签约,专映派拉蒙有声对白片,生意一时上升。但随着国泰、大光明等影院相继建成,该院生意大受影响,光陆大戏院无法维持,于1933年8月22日停业。不久又被兰心大戏院收购,作为分院于12月7日开业。1941年大平洋战阵爆发后,被日伪接管,后又转租给中华电影公司,改称文化电影院,主要放映新闻片。抗战胜利后,仍由原业主收还,改为美军俱乐部。1953年12月,改名曙光剧场。1956年,改为曙光新闻科教电影院。1964年,改为外贸曙光会场。(64年暑假我曾经得到一张内部电影票,来到此地,不经意间领略了华丽的内部装饰),1982年,改为上海国际贸易会堂。</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苏州路76号的划艇俱乐部是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老建筑,外滩现存的最古老的百年地标性建筑。那天,我在惊喜观赏新天安堂时偶然发现近旁的俱乐部,这使我想起几十年前第一次看到它时很费解的往事。当时苏州河黑臭难闻,外白渡桥这一带苏州河又是水上繁忙地段,"这个俱乐部能‘划船‘吗?不过是以前洋人吃饱饭撑的,早该铲除了",我想。随着阅历增加也逐步改变了过去幼稚的想法,并关心起其历史。</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原名滑船俱乐部(又名,原英产划船总会),建于1905年,由玛礼逊洋行设计,折衷派建筑风格。顶部为维多利亚风格,用黑白灰中性色调和褐色结合,墙面用褐色,门窗用灰白色装饰,突出豪华与大气,局部巴洛克装饰。原建筑由中部会所和西翼游泳池,东翼船库三部分组成,现保留为中部所建筑和原西翼游游池的门楼。原东翼船库建筑因建设吴淞闸桥需要于1989年拆除。</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划船俱乐部为近代上海社会文明吹进些许欧美风尚,现在划船俱乐部得到修复,既保护了历史遗产,又促进了黄浦江水上运动的开展。</p> <p class="ql-block">3. 四川路桥,又名“里摆渡桥”,北接四川北路,南接四川中路,始建于清末,《上海县自治志》称为“白大桥”。俗称“邮政局桥”。原系木桥,1922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结构,下部设木基础桩重力式桥台和空心桥墩,总长度71米。</p> <p class="ql-block">沐浴冬日暖阳,我又一次来到四川路桥桥堍的中国邮政博物馆,这座上海近代优秀历史建筑,1926年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海邮政总局,至</span>今它的邮政功能还在延续。这天,发行新明信片,大厅里购片买票盖邮戳的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边门通向的博物馆门可罗雀,几个三口之家在参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彼时邮政还保留着过去的方式,以官府为主的邮驿系统已经不适应当时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英国人向清政府提出现代邮政的概念,因此这里成了中国近代邮政的一个重要节点。后来</span>武汉,北京、天津等就有了第一批的中国近代邮政。大楼建成后曾是远东最好的邮政大楼。</p><p class="ql-block">伴随邮政大楼还有一段上海解放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5日,解放上海的最后激战在苏州河两岸开战。解放军由南向北攻打外白渡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西藏路桥等。敌军凭借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邮政总局大楼、四行仓库等高层建筑居高临下封锁诸桥面,解放军因不能使用火炮和爆破等,使宽不过40米的苏州河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四川路桥,在那个五月,曾经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照片为1949年10月24日拍摄五个月前真实历史的重现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从窄浦路桥下看四川路桥前的一段优美弧线,并延展到河南路桥。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开启了新一天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河水平静,高楼倒映,恬静的早晨,平安的城市。相比于受疫情肆虐的域外世界,这一切又多么难能可贵。远景是河南路桥。</p> <p class="ql-block">4. 现在的河南路桥桥长111.5米,宽29米,为五孔拱形连续梁桥。河南路桥亦称三摆渡桥。1843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置过渡口,人称“三摆渡”,1885年在此建造了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1925年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长64.5米,宽18米,有3孔,载重量15吨。因桥堍下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2006年6月,老河南路桥拆除重建,2009年1月19日建成通车,桥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p> <p class="ql-block">图为2006年老河南路桥拆除重建前夕。图左为施工便桥。当年路过,既欣喜又遗憾。欣喜的是终于要告别又陡又险的河南路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遗憾的是又少了一个老上海的旧物。记</span>得八十年代中期我载重物自行车上桥,桥陡骑不动,连物带人倒下。后来每次路过,脑中总会重现那惊险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河滨大楼位于北苏州路400号,河南路桥北岸。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新申营造厂建造,1935年竣工。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钢混结构八层(1976年改建成现11层),坐北朝南,现代派风格。其得意之处是依据东宽西窄地形,平面作连续“∽”形布置,当时绝无仅有,不仅与沙逊洋行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相吻合,也解决了大楼的通风采光问题。沿河立面通过内阳台与开小窗的墙面形成虚实对比。大楼为上海单体建筑总面积最大的公寓住宅楼(时称亚洲第一公寓),建筑四面临马路,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49年后很长时间打入冷宫,作办公楼,工厂,最近几年终于着手恢复,让历史建筑发挥其中应有的功能(图为修旧如旧的施工现场)。</span></p> <p class="ql-block">上海总商会旧址位于北苏州路470号,河南路桥北桥堍下。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中国派外大使大多从上海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宫"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1884年)在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照片为2013路过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5年上海总商会迁入原出使行辕旧址,占地3300平方米,沿苏州河大门牌楼用西式柱和花饰装饰,额匾上书写“上海市商会”五个大字。进门是甬道,甬道北端西辟小花园,内有童子军四烈士纪念碑一座。主要建筑南大楼和北大楼,均是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南大楼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底层系会场,二、三层为办公室。北大楼建筑面积3016平方米,系是商品陈列所、国货商场和商业夜校等。两幢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会场两边为回廊及包厢,风格典雅、雕饰精美。</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改租给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79年该会迁往香港路51号,北苏州路的建筑由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租用。现在原建筑已破旧,内部作了很大改动,唯有陈旧的西式门楼还可以使人们追忆起那个辉煌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上海总商会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借苏州河绿道工程,总商会得到修复。</p> <p class="ql-block">5.山西北路桥(人行桥),原为六孔木桥,叫盆汤弄桥。1956年,原桥因其陈旧而被拆除。直到2006年,河南路桥改建时,为方便行人过河,才建造了现在的山西路桥。</p> <p class="ql-block">6、福建路桥,俗称老闸桥,桥长97米,宽20米。</p><p class="ql-block">福建路桥桥址处原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1864年,建成木桥,1885年6月,工部局将旧木桥拆除,新建一座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将旧桥拆除重建成长长61.6米的新木结构桥,并更名福建路桥,1966年,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因桥遭遇多次船撞事故而变为危桥,2001年,旧桥拆除。目前的福建路桥是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7年底竣工通车。</p> <p class="ql-block">因此桥于2001年拆除,宝成桥成了唯一一所双曲拱桥。失去的往往是珍贵的。</p> <p class="ql-block">7、浙江路桥1880年修建,原名老垃圾桥,已有138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的老桥之一,从侧面看,整个桥身像一条剔除了鱼肉的鱼骨架。这种结构既兼顾了受力,又使得桥的外观漂亮,非常经典。</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29日,浙江路桥桥身钢结构骨架被移到修缮场地进行维修。10月18日,浙江路桥主体结构修缮结束,复位至苏州河上。12月28日,浙江路桥重新通车。</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钢筋混凝土桥面,平坦宽阔,难以想象当年有轨电车叮叮当当穿梭,络绎不绝的人车混杂流动,桥北堍拉不完的垃圾,浙江路桥是如何运作的。</p><p class="ql-block">记得,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沉浸在装半导体收音机的热潮中,那时"装机粉迷"总是簇拥在浙江路桥下的无线电商店门前,绵延到牛庄路旧货市场,再延至福州路那家青少年无线电门市部的半条马路,淘零件,覓紧销,有轨电车的叮叮当当不绝于耳,却始终赶不散趋之若鹜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距北岸桥堍不远是上海近代优秀建筑——北苏州路912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怡和打包厂。</span>1907年怡和洋行营建,实际是经营性仓库,进出货物有生棉、面纱、丝、羊毛、皮革等。平时厂内储存这些货物,为其打包外运,利用的就是面前的苏州河。仓库是当年苏州河重要的物流站点之一,被称为"洋行之王‘’。</p><p class="ql-block">红砖外墙,建筑分三层,摩登的建筑格调。面积达86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现为华侨城苏河湾城市规划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在苏州河绿道平台上安放着不锈钢冲雕的盲文和中英日韩文字说明的品牌。这也是是苏州河绿道唯一一所有盲文的说明品牌,可见该建筑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8、西藏路桥始于1853年建成的一座木桥,因毗邻泥城浜,俗称泥城桥。1899年又将该桥加长加宽。1922年工部局拆除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因桥南堍建有英商自来火(煤气)厂,故又称自来火厂桥,北堍为垃圾码头,又称新垃圾桥。1942年对桥梁进行了加固加宽,改称为西藏路桥。2002年,上海市政府决定拆除老桥,在原址重建一座新桥。2004年,西藏路新桥竣工,桥长100米,宽40米,双向6车道。新桥的装饰仍保存其原来的风格又包含现代元素,使西藏路桥变为苏州河上一座景观桥。</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西藏路桥保存原来的建筑装饰风格中又糅合了现代元素。</p> <p class="ql-block">西藏路桥是国庆节我从苏州河北岸到人民广场的最后一个过桥的机会。68年前大凡有游行的国庆节(也包括有游行的劳动节),考虑到沿岸没有交通管制,又可一路贯通,常和玩伴们从长寿路桥出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目标人民广场,沿</span>苏州河北岸步行。西藏路仅走过一次,因为这里难以突破层层交通管制,多数还是挑选之前的任何一座桥,视机过河,继续朝目的地前进。</p> <p class="ql-block">不久前西藏路桥南堍还有个煤气罐,以前叫自来火房。因为煤气灯是以管道埋于地下引出成火,公众认为这是“自来火”,所以煤气厂最初被叫做“自来火房”。</p><p class="ql-block">当时,煤气主要用于点灯照明。煤气灯在外滩亮了十多年后,依然与油灯并存。租界的外国居民是自来火的主要用户,许多中国商人富户也纷纷申请安装煤气灯。</p><p class="ql-block">在没有电的时代里,点煤气灯是老上海上流社会的标志。在中国没有开采煤的时候,煤气灯的费用比煤油贵三倍,直到1881年开滦煤矿产煤,煤气灯的价格才有所下降。1882年上海有了第一盏电灯。煤气灯与电灯并存了70年。1935年以后,煤气灯就被电灯全部取代,“自来火房”调整方向,主要发展家庭烹饪和取暖。</p><p class="ql-block">陈旧的煤气厂堪称开辟了上海近代化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毗邻西藏路桥北岸西北角的四行仓库因淞沪会战中的四日保卫战而闻名。 八百勇士的壮举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声名。但是很长时期四行仓库销声匿迹,这里竞成了综合商业设施, 唯独"四行仓库"四个字还保存在不显眼处。2015年8月13日上海"八一.三"抗战七十七周年纪念日四行仓库改建的上海抗日战争纪念馆终于正式开放,这是对死难烈士的一个交代,也是实现上海市民心声的历史工程。2017年12月四行仓库入选中国第二批20世纪建筑遗产。(开馆当日,因领导参观,百姓被拦在外,我在西藏路桥上拍摄的照片太小,未用。)</p> <p class="ql-block">9、乌镇路老桥为六孔木结构桥,抗战中毁于战火。1948年乌镇路桥重建,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全长60.35米,宽9.4米。原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为单跨钢管系杆拱桥,于1999年5月建成。北连乌镇路,南通新闸路。</p> <p class="ql-block">此地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图为严寒中园林工人正在铺草坪,植树,培土。</p> <p class="ql-block">10、新闸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桥路桥)</span>其实新闸桥的历史很长。堪称为吴淞江(今苏州河)上第一桥。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两岸各筑石磴,中驾浮桥,船过拽之”。因别于吴淞江上东三里处的“旧闸”,(<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建路水闸)故</span>称“新闸”。在水闸上铺设木板,行人在无船只通行时可以行走,这里就有了第一座桥,称为新闸桥。(因为最初是从新闸演化而来,并不与现在的新闸路有关,所以也是苏州河上唯一不含路字的桥)后来在1862年、1897年、1916年都曾重建过。1916年重建的新闸桥,上部为穿过式钢桁架拱形桥,下部为木桩基重力式平台,形似于浙江路桥。载重量只有3吨,机动车不能通行。</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政府为使闸桥上能行车,下能通船,对新闸桥的桥台加建了钢筋混凝土牛腿,并在南北桥台加设弧型支座,形成固定绞支座,以增加强度,方便通行。</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新闸桥是2000年新建的,新桥全长262米,宽 21.6米,可供机动车及行人通行,北通大统路,南接新桥路,注意并不接新闸路。故又称新桥路桥。为了区别两桥,我特地拍下"新闸桥"桥名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新闸桥南岸,苏州河绿道周围点缀的建筑小品无意增添了不少文化氛围,不愧为以前这里居民的较高涵养。</p> <p class="ql-block">沿河绿道如走廊,藤蔓虬曲新上架,婀娜垂柳姿优美,枝头蜡梅爆黄花。</p> <p class="ql-block">11. 成都路桥(南北高架桥)</p><p class="ql-block">由于1995年建成的南北高架路穿过苏州河,而造就了这座崭新的成都路桥。此桥是南北高架道路的一部分,也是南北高架工程中唯一跨越 苏州河的桥梁。它又有通向成都北路新闸路,北接共和新路天目路立交的上下匝道。桥宽55.5米,其中车行道49.5米,两旁行人道各3米。宽度不仅在苏州河上绝无仅有,还超过黄浦江上的许多大桥。其长度按设计为三跨主桥65米,前后二跨各44耒,共153米。</p><p class="ql-block">南北高架通车前夕,借行业之便,跟学校组织的参观团游览,当车过成都路桥,俯瞰眼底下感觉市区那些马路顿成鸡肠,一下子怀疑是否太奢侈。</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绿道高于沿岸的南苏州路,因此上面拍摄效果更好。</p> <p class="ql-block">南岸苏州河绿道基本已贯通,与绿道在一起的南苏州路新建了不少漂亮的景观小品。图为南苏州路上的藤蔓作物的园林小品。</p> <p class="ql-block">为了使观赏苏州河同时,视觉得到调换,避免过分疲劳,设计师在沿岸适当地安放漂亮的建筑小品,是一项亲民举措。</p> <p class="ql-block">南苏州路1305——1307号建于1933年的仓库建筑,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砖木混合结构,清水墙,装饰派艺术风格,其立面檐口、窗台、窗楣及壁柱有灰色几何形压花装饰,中部呈山字形,突出主入口。1998年台湾业内人士改造为工作室,开创了上海近代建筑保护利用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南苏州路1295号,1902年建,原为中国纺织建筑公司第三仓库,清水墙,青红砖组合,局部水泥饰面,连续的弧形劵窗。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老仓库隔壁就是九子公园,园名来源于孩提时弄堂里的游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即打弹子、滚轮子、掼结子、顶核子、抽陀子、造房子、跳筋子、扯铃子、套圈子,故名“九子”。公园北</span>靠苏州河、西近成都路南堍东侧、南临成都北路1050弄,东至南苏州路1307号,2006年1月22日竣工开园。</p><p class="ql-block">虽然时间紧,出于怀旧,我还是步入公园。冬日暖阳,公园里童声鼎沸,一个个游戏雕塑,仿佛也鲜活起来,融入其中,我也童心未泯,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恒丰路桥南接石门二路,北连恒丰路。1903年初建,为木桁架结构,名汇通桥,俗称新大桥。因南岸桥侧有舢板厂,又名舢板厂桥。民国3年(1914年)拆除,民国6年重建。民国16年9月又重建,取名恒丰桥。抗日战争期间,被日伪拆除。民国37年间重建。1987年建设新客站同时在其东侧建今桥,以恒丰路得名。桥长570米,宽29.6米。</p><p class="ql-block">当年,从沪太路骑车到龙华上班,每每桥上滑行下来,桥宽路平,有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真是"路靓不嫌途远"。</p> <p class="ql-block">恒丰路桥南堍,九十度拐弯的康定东路造成一块空地,拆违后新建街头绿地,通向苏州河绿道新建了台阶,踏步两边栽种耐寒绿植,朵朵红花生机勃勃,隆冬观赏,培感暖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绿道外沿,沿河一排高大挺拔的乔木,没有了树叶遮挡,枝丫清晰,斜阳漫照,高楼若影,路人稀疏,像是借来了北国风光,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河湾在长寿路桥以东比较少见。河湾尽头是造型奇特的昌平路桥。临空俯视,河湾从乌镇路桥缓缓绵延到昌平路桥达千余米。冬日,斜阳把金光洒在弯弯苏州河上,恰似一轮弯月降临沪上。</p> <p class="ql-block">河湾处回头看恒丰路桥。阳光为桥梁披上一层金色光辉。</p><p class="ql-block">老树生梗惹惊鸦,</p><p class="ql-block">斜阳不啬洒金纱。</p><p class="ql-block">花立枝头唤新春,</p><p class="ql-block">春暖招呼先知鸭。</p> <p class="ql-block">13、近闻,2020年12月6日昌平路桥建成通车,无意间一睹为快,果真该桥造型“宛若明眸凝望着苏州河”,芳名“苏河之眼”名至实归。</p> <p class="ql-block">在马路上的太平岛迎面拍摄大桥,主桥宽度在苏州河上可列三甲,人行步道仿佛悬挂在桥拱外侧,桥身上拱的轴线配大跨度的悬臂,从两面的桥拱"编织‘’出放射状的网,侧面看犹如明眸凝望苏州河的眼。目前,"苏河之眼‘’已成苏州河上新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试走从桥拱上"悬挂‘"下来的人行步道,近睹悬臂,不敢问:"你拿得住吗?"</p> <p class="ql-block">14、普济路49年前叫通济路,与海防路之间只有小船摆渡,无桥梁。1996年因长寿路扩建工程,为解决上下班通行而动工新建了台阶式桥。2009年拆除重建,并改变周边厂、民杂处的混乱状况。新普济路桥改为坡度式,长长的引桥连接拓宽后的海防路达昌平路口,桥长42.33米,主桥车行道宽7米,人车分行。并对桥的外表精雕细刻,靓丽许多。周边低简棚屋也自觉不和谐,让位于高楼大厦。</p> <p class="ql-block">长坡度,曲路面,视觉感受舒适惬意。</p> <p class="ql-block">北岸绿道也已建成使用。</p> <p class="ql-block">北岸,在原胜利木材厂的地块建起的现代建筑群,和谐地融入周边景观中。胜利木材厂,以前叫杨子木材厂,由于它的存在,五六十年代苏州河上总是漂浮着的大型木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周边的穷人也不怕落水,在木筏铲</span>树皮,检木材,岸边光复西路总是脏兮兮,湿漉漉。</p> <p class="ql-block">现在代之的是安逸美丽,生气勃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