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景区不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森林公园,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br><br> 其中 翠云廊段是古蜀道的一段,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广义的翠云廊,分为西段、北段、南段,是指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 据统计,剑门蜀道有古柏12351株,有规律地分布在344里的驿道两旁,其中剑阁境内7886株,梓潼496株,昭化144株,阆中17株,南江3808株。 古蜀道贯穿川陕之间。山峦起伏,急流纵横,数百公里,处处险峻,自古号称“难于上青天”。千百年来为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其间有峭壁如削,诗意悠然的清风峡、明月峡;有山环路绕,曲折盘旋的七盘关;有古柏参天,苍劲雄浑的翠云廊;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来兵家征战不休,号称险绝天下的剑门关。 古蜀道旅游区有两大特点:<br>第一个特点是山多谷深,行路艰难的自然风光,<br>另一个特点是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的三国文化,<br> 有“剑门天下险”、“蜀之门户”之美誉的剑门关以其险.峻.雄著称,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之说,可见古剑门关在历史上既一处重要关隘。<br>剑门关是数百里大剑山中段的一个缺口,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天然屏障。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 这里曾发生过一百余次战争、十多位帝王莅临并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近四千幅作品。当年蜀将姜维凭借天险,曾拒魏军十万之师于关外。现存诸葛亮建关的遗址,古老的寺庙,珍贵的碑刻.<br>“5•12”大地震给景区带来较大程度的破坏,剑门关景区也一度关闭修复。<br>现在呈现在眼前的是于2008年6月开始灾后重建,完工于2009年的新关口。<br>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征服蜀国,苦于道路艰险而无法实现,于是就造了五尊石牛,骗蜀王说能日屙千金,想要送给蜀王。于是蜀王派五丁开山修路,去秦地迎接石牛。但路建好以后,迎来的却不是这五条神奇的石牛,而是秦国的千军万马,蜀国就这样灭亡了。后人就将这条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通道,称之为金牛道或者石牛道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这条连接川陕的古道,是那个时代的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大动脉,由它连接了南北交通,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威武雄壮的历史剧,曾在这条古道上反复上演,如庞统殒命,邓艾灭蜀……比较有情味的是清初诗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其中有这样的句子:<br>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br>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br> 蜀道无论古代与现代,它在我国历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海上交通不发达的周、秦、汉、南北朝的漫长历史时期里,蜀道是历代王朝政治中心——京都通往西南乃至通往与西南临近国的要道,她与连接东西的丝绸古道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蜀道本身在历史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文化的交流和政权的巩固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而蜀道沿线的历史文物更是国之魂宝。 蜀道作为我国历史上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主网络,诸道沿线不仅以奇险栈道著称于世,也以其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奇特珍贵的自然景观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此外千里蜀道还是我国当代西部开发中重要的工业科技走廊,沿途的古蜀、民俗文化也独具特色,有重要的旅游文化地理价值,这些都为蜀道旅游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