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王莎

<p class="ql-block">  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孩子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比如一学习就想喝水上厕所,打游戏无比投入一学习就犯困,孩子写作业太慢,嫌作业多等等,家长或老师往往容易丧失耐心、焦头烂额、大发雷霆。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困惑,推荐您读读这本《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p> <p class="ql-block">  作者通过接触上万家庭,结合心理学理论总结出这本教育宝典。针对孩子学习的70个具体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提供具体解决办法。让焦头烂额、忍不住咆哮的你,学会与孩子“谈情说爱”,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切实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信心,与孩子一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父母的书,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读了之后也是颇为受益。</p> <p class="ql-block">  从这本书里,我认识到了学生学习的三大困境。第一个是认知神经上的困境,表现为孩子学习时会磨蹭,会走神,即使你告诉他别磨蹭,别走神,孩子也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要认识到也许孩子不是故意做不到的而是真的做不到,人的大脑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孩子的抑制功能是大脑的额叶,就是咱们额头里边的这部分大脑皮层,而额叶要到14岁左右才能发展成熟。也就意味着在整个童年期,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和初中前期,孩子的大脑额叶都没发展好,孩子神经的抑制功能都不够。所以当你跟他说别磨蹭的时候,他只能听懂磨蹭,听不懂别这个字。因此,不要一味地在孩子耳边唠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就好。如果孩子学习中一直想上厕所,就在他在学习之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如果孩子学习中一直想削铅笔,就让他提前把铅笔削好。</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是学生本能的困境。也就是说学习不是孩子本能上的需求,所以孩子没有兴趣和动力。而大多数孩子本能上都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可以快速给他们带来反馈,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而读书学习往往是一种慢反馈,也就是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反馈,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的很多的反馈都是这样的模式,但是孩子是很不适应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去认识到也许他作出的行为暂时得不到反馈,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得到,得到的时候很幸福,那么以后在坚持这种行为的过程中,他就不着急,下次他就能够适应这种慢反馈的模式。比如他今天玩多米诺骨牌,把木板一块一块地搭过去,搭了那么长,中间没有反馈,但最后那一刻,他站那朝那看:“哇,好大的一个工程。”他从第一块开始去推倒,“哗啦哗啦哗啦”整个倒成一片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好有成就感。”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叫目标分解法。比如孩子一天做50道计算,他觉得用时太长又无聊,很难坚持下去,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把这50道计算分为几组让孩子去做,至于每组多少道则由孩子的学习基础决定。</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是教育模式上的困境。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越骂越笨。孩子的大脑分成两个部分,上面是以额叶为代表的理智脑,下面是以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脑。平时孩子用理智脑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但是当孩子害怕的时候,他的杏仁核会接受刺激,让情绪脑“啪”的一下打开,情绪脑一打开,孩子就会进入一种战斗逃跑反应。而且麻烦还不止这一点,麻烦在于如果孩子每次的学习都被我们打、骂、吼,这俩事总是一起出现的话,它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稳固的连接,在心理学里称为条件反射。下次孩子只要坐这一学习的时候,跟他紧密连接的那个事,被你打、骂、吼带来的那种负面情绪就会被激活,那么他们会厌学。所以孩子学不会的时候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保持一种好奇:今天哪里遇到困难了?什么困难?可以怎样解决?</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诸多方法,比如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培养学习内驱力,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有很多:夸努力不夸聪明,不盯结果盯过程,用“暂未获得”信念根治“我做不到”,换框法把“因为…所以不能……”改为“虽然暂时不能,但是你能,因为……”,引导孩子从失败中获得力量,引导孩子从困难中获得自信。</p> <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p>

孩子

学习

反馈

额叶

磨蹭

时候

培养

大脑

困境

杏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