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林垕</p><p class="ql-block">1 前言</p><p class="ql-block">学习中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无数英雄的牺牲和奉献,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决策和行动,离不开我们英勇的红军官兵的奋勇搏杀。本文和大家一起回顾的就是这样一只神奇而又独特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p> <p class="ql-block">1934年初冬,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信阳光山县的花山寨召开常委会,决定任命吴焕先为红25军政委,程子华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戴季英为政治部主任,部队于当年的11月16日于罗山县何家冲集结,高举“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实施战略转移。</p><p class="ql-block">这只不足3000人的英雄队伍,年龄在13-18岁之间,大多数人都是鄂豫皖苏区的烈士遗孤,但正是这只英勇的“青少年”之旅,在即将踏入的重重困境之中,创造了许多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史诗般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2 恶战独树镇</p><p class="ql-block">在河南南阳方城县七里岗,一处刺刀形状的纪念碑直插云霄,这座蕴含“血战”之意的纪念碑讲述的就是红25军经历的一次“极其危险” 的战斗。</p><p class="ql-block">离开信阳罗山之后,红25军迅速向京汉路以西转移。11月26日,部队行军至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当时突降韩流,雨雪交加,小红军战士们衣着单薄又饥肠辘辘,而国民党庞炳勋的部队已于当天前抵达该处并抢占了有利的位置,构筑了东西长5公里的拦截工事,以逸待劳。</p> <p class="ql-block">由于雨雪交加,视线不清,我疲惫的先头部队进入敌人的埋伏圈。战士们又冻又饿,手指被冻僵,拉不开枪栓,非常被动。就在这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一面组织反击,一面大声疾呼战士们奋勇向前。后程子华和徐海东率队赶到,经过一番激战,终于打退敌人进攻,暂时转危为安。是夜,由于敌人人数众多,战力彪悍,加上援军即将抵达,程子华和吴焕先等军领导连夜召开会议,决定不顾饥饿疲劳,马上转移突围。当夜,红25军冒着风雨,越过许南公路,抵达伏牛山麓,转危为安。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场血战。这次战斗,红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远征途中的阴谋,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为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迎接中央红军北上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把“血战独树镇”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并列为红军长征中的最关键之战。(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