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东街小学四(3)班“家校共育”落地家长学校读书分享会第七期——共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之“家教误区”

雨薇

<p class="ql-block">让灵魂拥有温度、让阅读成为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家庭教育,从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乐读悦分享,这里是东街小学四(3)班推进“家校共育”落地家长学校共建,共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线上家长分享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有我们学习的轨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 ,但是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家庭教育 ,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 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下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 但是很多家长却发现 ,尽管自己含辛茹苦 ,但孩子的成长却不尽人意 。虽然孩子的秉性千差万别 ,但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很深的家庭教育的烙印 。我们爱孩子 ,却不一定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我们给孩子的,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的。 做父母虽不需要考资格证, 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天生会教育孩子。 人,不是生而知之 ,而是学而知之 。</p> <p class="ql-block">在午后悠悠的时光里 , 我问闺蜜六岁的女儿 :你喜欢吃蛋糕吗 ?</p><p class="ql-block">他说 :喜欢啊 !</p><p class="ql-block">我又问 :你更喜欢吃蛋糕呢 ,还是蛋糕上面的奶油 ?</p><p class="ql-block">他闪烁着大眼睛兴奋的说 :当然是甜甜的奶油啦 !</p><p class="ql-block">我又问 :那么 ,你平时是怎么吃蛋糕的呢 ?</p><p class="ql-block">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当然是先吃完奶油 ,然后再吃蛋糕 ,这还用问吗 ?</p><p class="ql-block">听了这段对话, 是否联想到我们大多数人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在对待学习 、工作 、生活时 ,总是先完成容易的、喜欢的工作 ,对那些困难的、 无趣的工作,都是尽量回避,结果工作、生活都被拖延下来。 设想一下 ,我们先吃蛋糕 ,再吃奶油 ,延迟甜蜜的到来, 那我们是不是能享受更大的快乐呢? 先吃苦,后享受 ,是不是更有成就感了呢?这就是所谓的延迟满足。简单的说就是选择长远利益 ,为了以后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 ,放弃当下的,即时的满足 。</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使用延迟满足教育时,温和冷静的态度是前提 ,既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决心 ,也感受到你的温暖 ,和善而坚定 。其次, 要让孩子明白不被满足的理由, 延迟满足的主体是孩子, 所以当事人孩子有权利知道家长这么做的目的 。当孩子明白了不被满足的理由时 ,无论认同与否 ,他也能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当出现问题时 ,放手让孩子自己权衡, 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家长只是协助或帮助孩子完成孩子做出的选择, 并且承诺了就要兑现 ,家长带头做榜样 ,让孩子明白做出了选择就必须遵守 。</p><p class="ql-block">家长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 ,要给孩子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但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虽然我不能给你买东西 ,但是我依然爱你!” 只有孩子的情感得到家长的认可 ,得到家长的支持 ,他们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建立在满足孩子安全感基础上的教育 ,才更加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p> <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告诉孩子 ,“做人要诚实 ”,“没人喜欢说谎话的小孩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们的行为有时却在告诉孩子 ,为了某些原因 ,我们是可以说谎的 。比如带孩子上街逛超市,孩子看到玩具,零食等等,肯定受不了诱惑,嚷嚷让你买,意志坚决的父母会说:不买,我没钱!转身,却提了一大堆生活必需品去付账,这时候你的孩子是不是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你:你不是没钱吗?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诚实的告诉孩子,我不想给你买,而非用没钱这样的谎言 ,给孩子一个说谎的坏榜样。再比如有人打电话来,你要孩子去接,并说:告诉他,妈妈不在。你想去逛街,担心孩子会缠着你,就对孩子说:我要去单位加班。</p><p class="ql-block">父母是一面镜子 ,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巨大的 。父母爱撒谎 ,孩子也会很快学会 ,并且认为撒谎是正常的。 让孩子不撒谎 ,首先父母不能教孩子撒谎 ,也不应该对孩子撒谎 。家庭成员之中应该互相信任, 信任是家庭中的氧气, 置身在其中的生命才能健康的呼吸, 绿色的成长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犹如一块璞玉,未经雕琢。而父母就是第一位修饰这块璞玉的工匠,除了满心的热爱与专注,更需要精心打磨。孩子需要在一个平衡的环境成长,一面用夸奖鼓励认可孩子的正确行为,一面也要批评约束,改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这样才可以使孩子既自信有谦逊,变成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没有哪个人的成长能离开夸奖与批评,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夸奖与批评之间平衡的掌握,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孩子出现的任何性格上的缺陷与不正确的三观,都与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息息相关,所有事情过度过分都常常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一定要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与孩子共同成长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戏曲里有各种各样的脸谱 ,象征着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 ,你方唱罢我登场 。而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里, 至少也有两个脸谱 :红脸和白脸 。红脸宽容 ,白脸严厉 。</p><p class="ql-block">严父慈母 , 既红脸白脸的家庭教育已经在中国传唱了好多年 ,但对于现代家庭而言 ,这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角色已然不合时宜 ,棍棒底下出孝子 ,但也同样出逆子 ;一味的溺爱孩子 ,最终葬送孩子前程的案例同样不少 。</p><p class="ql-block">刻意去唱什么脸 ,不仅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了很多快乐 , 也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独特的成长空间 。父母之间心照不宣的配合, 在孩子的眼中却是他们相互不配合 ,父亲和母亲的立场不一致, 让他们总以为妈妈更爱自己一些,爸爸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 。</p><p class="ql-block">最失败的家庭教育莫过于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 另一个家长在维护孩子 ,也就是红白脸同时登台 ,这时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甚至会找到对抗白脸的强大依靠 ,教育的效果不仅大打折扣, 甚至会出现反作用 。所以在教育上, 家长双方的方式可以不同 ,但理念要一致, 口径要一致 ,而且不要在孩子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 。</p><p class="ql-block">红白脸教育方式有利有弊 ,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和准确的方式方法 ,而不是一味的刻意红脸或者白脸 。我们要明白 ,宠爱不一定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严厉也不一定是将孩子往外推 ,严与慈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让孩子明白原则 ,也要让孩子感受温暖。 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 但爱的方式一定要用对了 。</p> <p class="ql-block">为人父母最大的误会是把孩子的一切行为都认为是可爱的 。孩子的一切不良行为其实都是父母同样行为的反射 ,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 ,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当孩子出现问题, 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p><p class="ql-block">孩子是世界上最讲道理的生物 , 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方法不对或根本不想办法的父母 。</p><p class="ql-block">路遇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 与我们而言 不过是一场事故,过后就忘记了, 而对于那个孩子而言, 却可能是一生的灾难 。现在的他在娇惯中所尝到的蜜,生活终将以加倍的苦归还于他 。</p><p class="ql-block">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 别让我们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不只孩子要学习, 家长也要不断的学习 ,不断成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管,有教, 有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p> <p class="ql-block">教育家蔡元培说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从孩子初学人语起 ,就注意正确的家庭教育 ,那么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反之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光有良好的愿望,而步入了家教误区 ,那么即便竭尽全力,费尽时间,也是事与愿违 。</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孩子的成长, 希望我们都能治愈自己的缺陷, 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p> <p class="ql-block">学习了“家教误区”,我们来听听家长们怎么说:</p> <p class="ql-block">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学习最朴实的家庭教育,才能给孩子更温暖的依靠,才能给孩子指导更适合的成长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组 &nbsp;&nbsp;&nbsp;织:东街小学四(3)班家委会</p><p class="ql-block">参 &nbsp;&nbsp;&nbsp;与:东街小学四(3)班全体家长</p><p class="ql-block">分 &nbsp;&nbsp;&nbsp;享:宋佳妈妈</p><p class="ql-block">资料收集:马润桦妈妈 王晨静妈妈 </p><p class="ql-block"> 马恭城妈妈 孙若菲妈妈等</p><p class="ql-block">编 &nbsp;&nbsp;&nbsp;辑:宋佳妈妈</p><p class="ql-block">审 &nbsp;&nbsp;&nbsp;核:王晨静妈妈</p>

孩子

家长

家庭教育

教育

父母

成长

我们

白脸

妈妈

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