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的姿态 活出花的精彩——新教育实验星火教师成长营线上培训

玲星闪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长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地上的一棵小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渴望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渴望与信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一定能在风雨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电闪雷鸣惊涛骇浪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葱茏地站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而不会凋零为一棵衰枯的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成长记录着岁月留下的脚印,编织着心灵跳动的画面 。成长是一个充满力量而又温情的词语 。成就学生成长自己 ,是我们的教育初心 。怀揣教育梦想 ,2021年2月1日上午,我们莒南四小的老师们相约新教育实验“星火教师成长营”线上培训。</span></p> <p class="ql-block">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朱永新教授为培训大会做主题讲话</span>。</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在长大,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在成长,如何才能健康地成长呢 ?朱教授 从“梦想是成长最重要的灯塔” “阅读是成长最重要的阶梯”“坚持是成长最重要的基石 ”三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了梦想,人们就有了方向,人的生命就是从一个摇篮到坟墓的故事。善于成长的人,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寻找原型,选择榜样,能够把生命的故事变成一部伟大的传奇 。</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既然成长更多地与心灵有关,与精神有关,阅读无疑是成长最重要的梯子,帮助人们不断前行。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才能形成独立思考,才会有自己的思想,才能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成长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生命中的遭遇能否变成成长的机遇,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坚持。</p><p class="ql-block"> 困难、矛盾、挑战……会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以不同形式,不断出现。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一切就像空气一般,组成了人生。如果遇到压力就退缩逃避,结果必然一溃千里。如果平静地坚持,就发现一切并不可怕。把困难的石头压在背上是前行的包袱,放在脚下却是坚实的地基。不抛弃,不放弃,很多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行动,就有果实,就有收获;坚持,才有成长,才有奇迹。</p> <p class="ql-block">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吴建英为老师们做了一场真挚感人的报告。吴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成长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内驱力,吴校长用她的专业成长经历——《以树的姿态生长》,通过“随风播种、破土而出、渴望参天”三个成长阶段告诉我们既然我不能选择环境,那就让我们在现有的环境中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随风播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村小 ,听了通师二附小施建平老师送教下乡的课,吴校长惊喜地发现,语文课堂竟可以演绎得如此生动活泼!这是她神往的课堂!听完课,生性好强的她暗暗下决心:既然不能选择环境,那就让自己在现有的环境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调整心态,开始摸索。吴校长手捧语文教学专著《李吉林情境教学案例》,翻来覆去地读着,她拿着李老师的经典教案去上课,学着她的做法,用上音乐、板画、动情的语言,课堂有声有色起来。</p><p class="ql-block"> 来到通师二附小,跟随施建平老师学情境教学。听课、看录像、听讲座、上研究课、参与研讨、善于发问……模仿名家精心设计教案 ,关注教学杂志,尝试写一些文章 ,短短两个月,吴老师的教学激情被点燃了,其力量的坚毅和执着,是不可估量的。</p> <p class="ql-block">  看到班上学生语文素养一般,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精心选择课外书,与学生一起阅读、交流;采用“每日一诵”的方式,带领他们诵读古诗、名句;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在村小六年,她教了三届毕业班,毕业会考成绩在整个乡镇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  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爱好文学,哪来激情、敏感?哪来对真善美的诗意追求和对语言文字刻骨铭心的爱恋?</p><p class="ql-block"> 读自考很辛苦,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资料有限,更要命的是靠自己一页一页地啃,这是对一个人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自悟能力的考验。乡下的夏夜虫子特别多。关了窗读,大汗淋漓;开了窗读,因为灯光的吸引,大大小小的虫子又会让人不胜其烦。尽管如此,吴老师仍然常常坚持读到子夜,拿下了大专、本科文凭。</p><p class="ql-block"> 吴校长的夜读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坚韧—— 一种人生中最宝贵的品格。让我们明白了: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一个教师究竟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六年村小教书的经历 ,成为了吴校长生命里一段珍贵的经历和一层肥沃的土壤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管在哪里,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 ,必能做出成绩。教育教学就像农民耕作,我们老师应该把农人的肯吃苦和脚踏实地的精神, 根植到我们的职业生命中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破土而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对生命的感知有两种状态 ,一种是渐进状态,一种是突变状态 。吴校长以“把青蛙放进水里煮的心理实验”告诉我们,渐进状态是平稳的,平常的,平淡的,常常被我们所熟视无睹的 。渐进状态的人最容易麻木无明。就专业成长而言,渐进状态不能太长,太长了会产生职业麻木,产生职业懈怠。</p><p class="ql-block"> 吴校长提醒大家,如果自己觉得渐进状态太长的话,就要寻求突变状态 。突变状态非常关键,因为它会让你掀开人生崭新的一页 。</p> <p class="ql-block">  踏进海门市东洲小学,吴校长从有思想、有激情、富有开拓精神和感召力的许新海博士身上感悟到:教育需要忘我投入,需要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需要一个教育者对教育理想的浪漫构想和狂热追求。</p><p class="ql-block"> 她拜敬仰已久的李庆明老师为师,认真聆听成尚荣所长、杨九俊会长等教育专家的讲学,她与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亲密接触”,一有机会就去听优秀教师的课……自己身体内沉睡的每一部分被唤醒、激活。</p> <p class="ql-block">  一次次赛课、公开课中接受“魔鬼式”训练。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教,推倒,重来,再推倒,再重来……为了练课堂语言,吴校长买来名家诵读的磁带,跟着大声练;为了练体态,她对着镜子,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尽量做得完美;为了练课感,夜深了,还独自一人站在空荡的教室里试教……那段魔鬼是自虐式的训练,让吴校长华丽“蜕变”!</p> <p class="ql-block">  到了东洲小学 ,吴校长多次参加赛课,从海门赛到南通,从南通赛到江苏, 赛到华东“六省一市”,直到全国。每一次赛课,吴校长都对教学有一种近乎痴迷的艺术化的追求。一次次备课,一遍遍试讲 ,一次次修改,对自己的教学挑剔到了苛刻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次次走进赛场,一次次变得自信勇敢,从容淡定 。</p><p class="ql-block"> 2006年,一路“过关斩将”,在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大赛中,吴校长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以精道深刻的教材解读、灵动优美的教学风格、扎实有效的教学效果赢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并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路赛来,每一次比赛都经受一段“魔鬼式”的训练,每经历一次“磨”的过程,我们仿佛都听到了吴校长生命拔节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认为:公开课是老师专业成长的最好的“炼炉”。公开课不是目的,过程才是本质 。在这看似枯燥磨人,甚至痛苦的操练中,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才能得到夯实 ,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p><p class="ql-block"> 吴校长建议老师们只要有上公开课的机会 ,就要牢牢抓住,从中不断磨砺自己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渴望参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遴选,经过封闭备课、现场抽签上课、论文答辩等多个项目,通过专家打分、测评、考察,最终吴老师被确定为培养对象,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一名。这个团队其实是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有着一批有思想、有见地的特级教师。吴校长不愧为一棵“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更将她成长至今的宝贵经验总结为六句话来诠释。“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 ”“不断突破,寻找自己的句子”“课程,铺就专业成长之路”“用永不满足的姿态去读书 。”“有思想,才不同”“做到极致,就是卓越”,每一句深挖开来都让老师们对自己不断追问反思,坚守、努力、超越自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一句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位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锤炼课堂教学艺术,吴校长摸索出一些日常的教学修炼方法。比如“细读实录法”,收集了许多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一有空就细读,反复揣摩每一个精彩片段,细细品味独具匠心的方法和智慧,学习他们的“绝技”。比如“自我剖析法”,把自己的课录下来,整理成实录,反思课堂的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还有“微格研究法”“文本细读法”“主题研究法”等。</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认为:不讲究艺术的课堂注定不会走得太远。“要上,就要上出自己的最好!”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超越精致,把精致打碎,走向更自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二句:不断突破,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b></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认为成熟的老师应该思考: 确立教学主张,彰显教学风格 。对于自己的教学,不要只考虑完美 ,要考虑最有特色 。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 ,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那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 。</p> <p class="ql-block">  结合导师的点拨,以及对自己的分析,吴老师带领团队把研究锁定在“探索展现母语之美的语文教育”上,努力将母语教育植根于汉语本土,构建起独具民族特点和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体系,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母语的热爱之情,探索一条“母语 教育民族化之路 ”。</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认为教学风格其实就像人的性格 ,形成教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对自我的一种深刻尊重和理解。人越是彰显自己的人格特征和魅力,那么教学风格就越鲜明,越自然,越具有魅力。所以我们研究自己,认识自己,认真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 ,不随波逐流 ,不人云亦云 ,不老生常谈 ,我跟着风跑 。最好的风格就是本色 !</p><p class="ql-block"> 风格一旦形成,就要坚持,就要聚焦,就要深挖,这样才能出成效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三句:课程,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b></p> <p class="ql-block">  除了在教学风格、课堂艺术上下功夫外,吴校长更钟情于做课程研发。她感觉,课程比课堂更重要,更有意思,更有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读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开创性地设计了《阅读手册》,引领全校语文教师进行阅读课程的开发与构建,做了整本书阅读、读写绘、主题阅读等,让师生沉浸在清朗而高贵的读书生活中。研发课程为吴校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深度卷入课程研发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第四句:用“永不满足”的姿态去读书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喜爱阅读 ,对文学教育特别偏爱。她认为读文学就是在读人生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b></p><p class="ql-block"> 吴校长认为专业阅读要从充实学科开始 。了解汉字,她读《汉字的故事》;扎实语文基础知识,她读《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了解修辞,她读《周振甫谈修辞》;进行文本细读,她读《论雅俗共赏》《谈文学》《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了解语文教学的思想和理念,她读《语感论》《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语文:表现与存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等。此外,她还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目进行阅读。</p> <p class="ql-block">  与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的阅读是最有效的专业阅读。古诗词教学是个难点。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寻求新的突破?带着这个问题,吴校长开始阅读《诗论》《唐宋词十七讲》《人间词话》等。通过阅读,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懂得古人因何写诗词、为何如此写,如何解读、学习诗词。</p> <p class="ql-block">  吴校长通过这些年的阅读,告诉我们: 一个教师的成长,如果缺乏了个人静悄悄的阅读 ,无论有多少外力促你改变,也是缺乏发展后劲的 。</p><p class="ql-block"> 改变自己内部基质,除了阅读,别无他法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五句: 有思想,才不同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有思想才有尊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有思想才有魅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有思想才有价值 。</b></p> <p class="ql-block">  思想的力量是能够超越年段,超越学科,超越职业的,这力量必将跨越时空,历久弥香 。</p> <p class="ql-block">  如何去掉肤浅,让自己有思想?吴校长给与我们引领。</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会安静。安静会带给我们别样的丰富! 一个老师不是靠培训成长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来造就的。与其忙忙碌碌,不如确定好自己的一个目标,按照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安静下来,默默地去努力,不张扬,静静地去成长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会安静,宁静致远!</span></p> <p class="ql-block">  其次要积极思考,一个教师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全部的尊严所在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 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吴校长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思考的行动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三,要用写作抵达精神之乡。 </p><p class="ql-block"> 写作是某种自我制造或自我塑造。写作是为了检验事物的深度,也是为了了解自身的深度。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在。</p> <p class="ql-block">  思者先形,行者无疆 。在教育之路上,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做一个永不止步的思者、行者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六句:做到极致,就是卓越。</b></p><p class="ql-block"> 有时,优秀会成为卓越的敌人,就如一句话所说:“一旦你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卓越,那滑向平庸的过程也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其实,对于卓越的追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p> <p class="ql-block">  怎么做到极致?三个关键词:坚守、努力、超越。</p> <p class="ql-block">  磨课、读书、思考、写作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是成长的一般规律,是专业成长的链条。问题是,为什么有的教师能按这些方式迅速成长起来,获得成功,而有的教师却成长缓慢,甚至没有明显进步,最终仍然平庸?那是因为有的人把这一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充分、很扎实,绝不匆匆走过,绝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p> <p class="ql-block">  “艰苦的环境”对教师而言是“劳其筋骨”,而“自设的艰苦环境”则不仅是“劳其筋骨”,还是“苦其心志”,是自我加压、自求历练。</p> <p class="ql-block">  在坚守中探索,让教育信念在心中扎根,不断超越自我。不用外力鞭策,就成为一种成长自觉,成为“生活在规律中的主人”。这样,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都会带给自己清新亮丽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  渴望长成参天大树,你就不会拒绝生长。以树的姿态成长,那个蓊郁茂盛的参天梦想永远具有诱惑力!</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吴校长的精彩叙事,老师们迫切成长的激情再次被点燃 ,努力向上的目标更加明确 ,专业成长的路径又重新明晰 。吴教授给了我们成长的案例,给与我们诸多启发 。渴望参天,是我们成长的第一要素。</p> <p class="ql-block">  破茧成蝶的美丽源自挣扎与努力 ,傲然梅花的暗香来自坚韧与执着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让我们牢记成长的使命 ,瞄准成长的目标 ,以歌唱的姿态行走 ,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愿我们在教育路上,以树的姿态活出花的精彩!</p>

成长

校长

教学

教育

语文

教师

老师

阅读

自己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