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仅一个名字,甚至仅凭一个字,就足以勾起人们的好奇与向往。据说,那个“爨”字,是“兴(繁体)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架火烧”,共有30划。后来,曾经去繁从简为“川”,但原意尽失,韵味全无。还是爨字地道,有木才有火,有烟才有气儿,才有大大的人间兴旺生活味儿。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爨字图解,摄于2020-10-4</h3> 不用说,美食多多,还是古村落,还有古驿道,走起吧!这一走,就总也看不够。于是,一而再,再而三。<br> 爨底下,位于门头沟西部的深山峡谷,金代称南暗口。据相关资料,“宋宣和四年(1123),金大将粘罕曾自南暗口道出奇兵,直逼京城。”这里的“南暗口道”,即后来的天津关古道,也是著名的京西古道。明朝永乐年间,有山西移民至此,始有人烟。但真正形成村庄,是在明正德年间。“正德十年(1515),于爨头建爨里口,正城一道,为天津关所辖。”守军官兵所带家眷聚居口内,渐成村落,为军户村庄。由于,爨头在上,村落在下,故称“爨底下”。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古驿道,即成为过往商贾落脚驿站,古村聚落渐成规模。“清同治六年(1876年),爨底下兵丁转军为民,划归宛平县齐家司治理。抗战时期,宛平县一区抗日民主政府曾驻爨底下村。”可见此地多有战事,兵家必争。<br> 八年前的那个初春,村口迎接我们的,竟然是一条猛犬。当时顿感,边关要塞,村风剽悍,可见一斑。那时,古村还算原生态,无论是建筑还是树木,包括原住民,都是。我们看他们,他们也看我们,都有新鲜与好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村口猛犬,摄于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村落一角,摄于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古民居遗存,摄于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古民居遗存,摄于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古民居遗存,摄于2012-3-17</h3> 四面环山、古道穿出的爨底下,有“背靠龙头浸水,前照金蟾望月”之说。爨底下整个村庄依山就势,高低错落,以龙头山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展于两侧。村前有一条长170米的弓形石墙围绕,村中又一条长200米弧形石墙将村落分割,另有三条通道上下贯穿,由此形成多层、立体而严谨、周密的防御体系。村庄整体布局颇具匠心与几何之美,现存的70套600余间清代民居更富建筑艺术与历史价值。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西望爨底下,摄于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北望爨底下,摄于2012-3-17</h3> 2012年12月,爨底下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那时候来,人还不多,车也不多,但那些车停在村边上也够刹风景的。<br> 应该说,爨底下的古建筑,尤其是民居真心不错。这些民居,以四合院为主,但与京城四合院多有不同之处:<br> 一是所有民居随山势呈放射状散布,从而使得宅院朝向不一。这种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使得极为有限的基地得以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尽管,这不是京城宅院与街道呈现的坐北朝南与横平竖直,但扇面形态所特有的几何美却无与伦比。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村落一角,摄于2012-3-17</h3> 二是民居相对密集,院落较小,显得小巧玲珑。这也是因为建筑基地不足,不得不在纵向上减少进数,取消垂花门;在横向上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正房与厢房,摄于2020-10-4</h3> 三是房屋的进深与面阔也相对较小,正房与倒座房多为四梁八柱,而厢房则为三梁六柱。甚至,取消了耳房。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也不是身份高低的问题,还是可供使用平面幅员太小。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倒座房,摄于2020-10-4</h3> 即使这样,这里的单体建筑,还是真材实料,工艺精细。比如:大户人家的山墙,讲究磨砖对缝,即使不磨砖对缝的糙砌,也讲究丁丁顺顺,甚至马莲对、狗子咬;硬山多是抹灰上身,有的却有“四角硬”的柱角石与方砖博缝;屋顶多是双坡合瓦,正脊上相当普遍的清水蝎子尾,个别的还下置花草盘子;垂脊上虽不见走兽,但有的垂脊下有排山铃铛瓦;虽然不见八字影壁,那是实在没地儿,但一般人家的厢房南山墙上都有座山影壁,也都上有帽、中有心、下有座,往往有寿桃、万字锦、梅花、鹿头和福字,不一定非显豪富、壮观瞻,但起码要迎吉祥、避邪气;门窗的亮点在棂条组合与木雕图案上,工字锦、满天星、大方格很多见;地基一般用条石砌就,讲究的两侧墙腿有迎风盖板,石雕花纹繁杂,精致美妙。还有,雕刻精美的门墩,匠心独具的砖雕,美仑美奂的壁画,比比皆是的楹联,这里可以堪称中国传统艺术世界。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清水脊及蝎子尾,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四角硬墙腿,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披水排山与方砖博缝,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座山影壁,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门窗棂条与木雕,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窗棂,摄于2015-11-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正房上支下摘窗,摄于2015-11-1</h3> 虽处山区,爨底下的门楼颇为讲究。其中,广亮院的广亮大门宽阔大气,七级台阶进门,门置中柱,门口敞亮,通道整间,门洞壁画,门墩八仙,门罩吉祥。据说,这座宅院够六品级。而爨底下先祖韩仕宁,为明朝弘治年间的世袭武官,驻守沿河口一带军事要冲,官秩恰为正六品。而金柱门,则供低级官员守宅,只是门扉外移至金柱位置。至于什么“财主院”,再有钱大门也只能是蛮子门,甚至如意门。不过,蛮子门与如意门也很精致,门槛、门扇、门楣、门簪一样不少,走马板上有绘画,抱鼓石上有雕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壁画,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金柱门,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蛮子门,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门内与门外,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如意门,摄于2020-10-4</h3> 由于,爨底下古民居整体规划严谨,局部独具匠心,被誉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图”。其实,民居之外,这里还有宗教建筑多多。其中,村东的龙王伏魔庙,既供龙王又奉关帝,以镇洪水,兼求雨露,还庇护商贾、发达利市;村南的娘娘庙,供奉九天玄女,乃天仙圣母,可谓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村北的魁星庙,供奉的魁星则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村内原有五道庙,供奉五道爷,即专掌地狱、鬼卒等事的五道将军;还有两处仙人堂,供奉红、黄、白、绿、灰的“五大门”,代表狐狸、黄鼠狼、刺猬、长虫和老鼠等民间俗神,以护宅、祛病、保平安。另,爨头山上原有山神庙,插关岭子下有龙王庙,等等。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龙王伏魔庙,摄于2015-11-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龙王伏魔庙,摄于2020-10-4</h3> 我喜欢,那些用大毛刷或排笔手写的标语,比如“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大学人民解放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破除迷信”、“人民公社好”,凝结着时代烙印雨水洗不掉,而不是现代工序制作的电脑体“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鼠年福旺”、“大吉大利”,一脸的功利与俗气。即使是书法家写的各种“爨”字,也不必太多了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时代标语,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时代标语,摄于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时代标语,摄于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时代标语,摄于2020-10-4</h3> 还喜欢,那些当地农民用过的铺盖和农具,无论洁净与脏旧,那才是生活,包括曾经的和现代的,而不喜欢那些充满现代创意的改良,和过多粉饰与过分的装璜。那家家户户天天都挂着的大红灯笼,本该是夜间照明用的,如果夜里不亮白天晃,那就是装点门面的排场,既不是文化也不是生活,而纯属道具了吧。这点,不远处的马栏和灵水,到底是落后了还是先进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新式招牌,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新式招牌,摄于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老式家具,摄于2020-10-4</h3> 应该说,爨底下比马栏和灵水,开发的成果大。起码,商铺旺、人气足、收入大。说不定,爨底下有一天也像丽江古城与平遥古城一样繁荣。三进爨底下,我更喜欢八年前的古朴沧桑与原始真实,甚至是局部的破败与脏乱。五年前那次来,感觉到了商业气息,还不算太浓烈。这次嘛,大概是过节吧,价格飚升得邪乎啦。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街巷,摄于2012-3-17</h3> 我发现,走进爨底下的次数越多,爨底下离我越远。我以为,爨底下可以开发,但核心是爨底下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真心不希望爨底下的原住民越来越少,开进村里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希望种田种菜人越来越少,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不希望原汁原味的老建筑越来越少,翻新建筑越来越多;不希望老物件越来越少,新时尚越来越多;不希望真正的群众文化越来越少,应景的表演的活动越来越多。我很守旧,还是希望爨底下是一方水土最本真的原生态,给人们呈现眼底,留存内心。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游客,摄于2012-3-17</h3>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再努力的唱戏,早晚会也少有人再去。<br> 罗哲文大师说过,“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爨底下,应该公之于世,但不必改造,不应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