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怀 念 老 父 亲 </p><p class="ql-block"> 老父亲是一位在生活上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人。他今年九十八岁了,可谓是长寿之人。他是我们庄子上年纪最大,辈分最长的老人。在他生活的历程中,既有复制上一代人生活的缩影,也有见证当代人生活的幸福。就在公元2021年1月9日庚子年冬月二十六日午时,老父亲平静地走了,永远地走了,连一句话都没留下就走了,走得安详,走的自然。我们按照老父亲健康时的嘱咐,让他魂归故里,实现了他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二年(1923年),父亲出生在一个世代躬耕、祖辈种田的农民家庭。其时,祖父母的家境寸步维艰,薄田不多,勉强度日。父亲就在这样的家境下出生了,你说能不受罪吗?</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八年(1929年),罕见的史无前例的特大自然灾害,绝无仅有。听老人们说,那年西北大灾,终年无雨,地干过米,寸草不生,颗粒无收。当时宁夏的中卫城放舍饭普度众生,人们为了生存,为了逃难,携儿带女背井离乡,难民如蚁,一出难归,音讯皆无。中卫路途遥远,逃难者因疾病,因饥饿死在半道中,随处可见,情境惨不忍睹。在那个年代,我的父亲能够挨过灾年,保全姓名,实属不易。没有挨饿的人是不知道饿的滋味,更不知道粮食的金贵。为了活着,老父亲在马粪里捡食不曾消化的草籽,饥饿、痛苦、酸辛和泪水折磨着我的父亲。奶奶告诉妈妈,我的父亲因饥饿晕在路上,差点儿被地主家受惊的马踩踏。老父亲啊,在您小小的年纪里,竟然受了这么多的罪,吃了这么多的苦,儿辈们听了心痛。这样的磨难让您懂得了生活不易,活着不易。您从饥饿的灾难中活过来,真正懂得五谷的重要,所以您经常教诲我们,生活节俭,不糟五谷,爱惜粮食,您对我们的教诲儿辈们且行且珍惜,永远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1958年,时年您36岁,您应召参加了陇东引洮上山工程大会战。那期间,您出门在外,团结乡邻,照顾工友,和您一块儿出去的同庄子的人,都说您是好人,因为您关心了他们,照顾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1960年,适逢大旱,粮食过关。那时,您已经是不惑之年,五口之家,缺粮短食,艰难度日。公共食堂,清汤淡菜,芋根糜叶,磨粉入面,和团上笼,蒸食充饥。捋食榆叶,挑吃苦菜,叶尽菜光,榆皮熬汤,粘稠如胶,能食皆食。人皆面黄肌瘦,生活苦不堪言,我家也不例外。父亲刚强,一家妻儿老小的生活担子全压在父亲的肩头,他不畏困难,勇挑重担,能吃苦,想办法度过了灾年!</p><p class="ql-block"> 文化革命的岁月里,他能保持清醒头脑,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从不随波逐流。谁是谁非,谁黑谁白,他心知肚明。大会小会,大斗小斗,父亲从不多言,从不举拳,和睦乡邻,亲善待人,积德修行,堪称典范,儿辈爱戴,乡亲敬仰。</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农学大寨,引水上山,冲土修田,老父亲出工积极,干活卖力。上级表彰,《毛选》一本。父不识字,如获珍宝,保存如初,睹物思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安详地走了,可他生活的倩影没有走。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是一名刚强的人,正直的人,勤劳的人,善良的人,强人不畏,弱人不欺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我们做儿女的榜样!他教子有方,做人有道,做事有章,我们永远怀念老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