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首富•挪威

【博望大视觉】

撰稿/编辑 博望君<div> 摄影/后期 博望君</div><div><br></div><div> (文字节选于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原著《大道独行》中的一个独立的篇章《北欧首富--挪威》。该书出版时由于种种原因书中的照片全部是黑白,最近防疫期间宅家无聊,遂将照片重新编辑,借美篇之宝地予以分享,聊补昔日之遗憾。)</div> 北欧四国中我最为生疏的就要数挪威。多年来在我的记忆里没有建立起关于挪威的清晰概念。只是依稀记得在读中学的年代接触过鲁迅的那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洋洋洒洒,大约全是伸张女权的言辞,鞭笞有力。由此也隐隐约约的知道鲁迅先生所谓“娜拉”乃是挪威剧作家易仆生的作品《娜拉》中的主人翁。就这样拐弯抹角的延伸着我的记忆链,总算勉勉强强地和挪威有了一点模模糊糊的关联,及至于这次走进挪威国境,一切都是那么清新、稀罕。 浮光掠影看挪威<br><br>  北欧四国的地缘关联犹如它们之间的历史渊源一样,盘根错节,纵横交错,缠绵逶迤。其中挪威、瑞典、芬兰三个国家都呈南北狭长条状由西而东一字排开,瑞典和芬兰恰似圣诞老人舒展的双臂,从东西两边环抱着波罗的海,而挪威正像一条缤纷的彩带镶绣在瑞典和北海之间,丹麦就坐落在这三个长条形的南端,丹麦的北部与瑞典南端紧密相连。我们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发驱车前往挪威首都奥斯陆,最佳的途径就是从丹麦哈姆雷特堡横渡波罗的海,取道瑞典由陆路北上,经瑞典哥德堡市直达奥斯陆。这既是路途便捷的选择,又可沿途观赏绮丽的北欧风光。 一个从海盗嬗变而来的民族,显然没有过多精神束缚,没有忸怩作态的文化做作,也没有畏首畏尾的风俗束缚。挪威人的精神状态显得从容而抖擞,有一种清清爽爽的纯净和大大咧咧的豪放。挪威人从来没有个人崇拜、个人迷信的习惯和传统,却素来对大自然存有虔诚、敬畏和崇敬。然而,只要你打开有关挪威的资料,抑或走进挪威,你都会清晰地感觉到挪威人对他们民族代表性人物还是有一种难以遏制,也从不掩饰的崇敬和仰慕。一个世界级的戏剧大师易卜生,一个著名的极地探险家弗里多夫·南森,犹如两块巍然耸立的丰碑,无时无刻地享受着挪威人尊崇和敬仰。 他们是挪威人心目中的文武双侠,是挪威人羡叹不已、敬仰无比的英雄,是足以增强挪威民族自豪感的两个神圣的灵魂,当然也是挪威这个富庶国度最具份量的人文资源。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浓烈的海盗文化中,怎么也不会少了对强者的臣服,对英雄敬仰。即就是在文质彬彬的今天,总还会保留一些对先贤的祭奠。值得深思的是,他们能够把这种难能可贵的崇尚和敬畏锁定于易卜生这样的文化人身上,我们就千万不可小觑这个民族文化的高端质量。 挪威的人文资源是厚重的,比如易卜生的戏剧,需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细细的端详,而且许多东西我们可以回到国内后再仔细地捉摸、体味。我们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地揭过这页闪烁着人文亮点的篇章,将我们的视野投向眼前这一览无余的自然风光。<br>   走进挪威,绮丽的自然风光迎面而来,的确是到了目不暇接的地步。那条在世界上独领风骚,险峻绝奇、幽深崎岖的峡湾;那些神秘、暧昧,诱惑无限的挪威森林;那些神奇怪异的黑夜阳光;那些传奇色彩浓烈的海盗传说,一下就紧紧地扣住了人们的心弦。峡湾、森林、极昼、海盗全都蹭挤在挪威这片不算太大的土地上争妍斗奇,挪威再把它们的神奇和艳美混合、揉搓、搅拌、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了挪威的独特,形成了挪威的别致。 挪威的领土被无数岛屿、峡湾粘连、分割,散布在北欧大陆濒临北海的一边,犹如上帝随手撒落在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浮萍,零零落落的飘洒在北海沿岸,其中延伸到东北方向的一些圈圈点点已经紧紧地依偎在北极圈附近,部分顶靠北端的地方正好从北极圈穿过,每到6、7月份就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阳,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光,因而挪威又享有“黑夜太阳国”之美称。遗憾的是,像我们这样的匆匆过客踏上挪威大地的时候已是深秋时节,没有福分领略这举世罕见的奇迹,午夜阳光与我们擦肩而过了。好在挪威的自然风光广博浩荡,美不胜收,实在也无暇顾及更多的艳丽了。<div><br></div> 我们的车子沿着广袤的北欧平原疾速的穿行,挪威的美丽随着视野的不断前移渐次无拘无束的展示给我们,那种广博无垠的辽阔,那些气势恢宏的跌宕,那种大海和陆地映照,湛蓝和土黄的对比,轻盈浮荡的白云与巍然耸立的森林……构成了挪威天然的靓丽和神奇的惊艳。然而,无论来自于地球哪一方,无论是任何一拨游客,无论行色有多么的匆忙,都在相约提醒自己,切不可分散了有限的心神,一定要牢牢地盯住大美中的精华,细细的用心去品尝。<br>   挪威的精华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峡湾。<br>峡湾是挪威的精华,是挪威的灵魂,是挪威的绝色之美,是挪威的神来之笔。世界上许多沿海的国家都会生出一些弯弯曲曲,陡峭险峻的峡谷、海湾,但类如挪威这样的峡湾,不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罕见。 挪威的峡湾,的确是世界之最。<br>  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就是挪威首都奥斯陆南侧的阿布列格区的松恩峡湾,这条蜿蜒崎岖的峡湾是冰川时期地壳变动留下的遗迹。 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长,最蜿蜒曲折的峡湾,弯弯曲曲的峡湾和零零散散的近十万多个岛屿、岩礁若即若离,相依相连,峡湾深邃而曲折,时而贯穿于岛屿之间,时而深入在大陆腹地,断断续续,绵绵延延长达几十到几百公里;最窄处仅有几百米而已,最宽处也不过几公里;出口地方,水只有几十米深,而湾内最深的地方却有1000多米。两岸悬崖峭壁、云遮雾绕,群峰争涌、层峦叠嶂,形成了鬼斧神工般的诡异造型。<br> 悬崖突兀于汹涌的海湾波涛之上,海浪漫击于巍峨的礁石腰间,白浪翻滚,啸声隆隆;远处冰河晶莹,山头白雪皑皑,陡峭的悬崖腰间水雾、云霭悬浮飘荡;峡湾底部,穿梭着色彩斑斓的观光船只在深蓝的海水中划出一条条银白的涟漪;成群的海鸥尾随船只尽情的翻跃翱翔,从深沉的海水、岩石中激起朵朵斑点,闪闪烁烁,荧光耀眼;虽然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声像,却可以看到山羊在山崖水边游弋嬉戏;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到海豹慵懒的瘫卧在岩石上晒太阳;偶尔,峡湾的平缓处点缀着一些红顶白墙的农家小屋,让你感受空旷神秘中蕴藏的那些勃勃生机。 挪威森林,也是世界闻名。<br>挪威森林其所以闻名世界,不只因为它的茂密,也并非它的辽阔。挪威森林最吸引人类眼球的是它一直持守着的那种原生态,是它的质朴,它的不修边幅,它的悠然和浪漫……与其说是森林,还不如说是苍茫的“荒野”,到处都散发着厚厚的植被掩蕴下的原始气息。森林在迷迷茫茫的远处影影绰绰,如梦如幻,一片五色斑斓的迷幻,一堵巍然天涯的帐幔,在天际海涯间连成一片,远远的看了过去,丰富的色调被深沉的苍绿笼罩着,现出一些难以用画笔调抹的深邃和迷幻,在肃穆和庄严中唤起人们梦幻般的迷离与诡异感,这些缤纷的色彩相互交织、渗染,叠印出一种印象派油画般的抽象美;一种大写意中国画似的素雅美,一种高深莫测的朦胧美。 挪威森林的整体色彩好似一场大型舞台演出的光影布景,不停地更换着景物的色彩。刚刚看去还是一片浓酽的墨绿,瞬间就变了,一转弯,一片片森林,已被海水映衬得那般透明、清丽,一抹阳光撕开了密布在森林上空阴霾,给深沉的林间透进一束束橘红的光柱,倏然间阴沉沉墨绿的森林又成了鲜亮的橘黄色…… <div> “上帝的山谷”·奥斯陆<br><br>  挪威首都奥斯陆是欧洲著名的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1024年,从1841年起成为挪威首都。传说,奥斯陆意为“上帝的山谷”,也有说意为“山麓平原”,挪威语中,奥斯陆还意为“神的草坪”。这些说法都有它们的道理和一定的依据,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它们皆与奥斯陆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奥斯陆位于长达100公里的峡湾深处,背倚巍峨耸立的霍尔门科伦山,面濒碧波荡漾的北海,苍山绿海相辉映,使城市既有海滨都市的旖旎妩媚,又富于依托高山密林所展示的雄浑气势,形势险峻,地脉极旺。<br>  </div> 奥斯陆在17世纪以前曾经是海盗的根据地。早年间,那些彪悍的维京男儿就是从这里出发往返于茫茫北海,驰骋纵横、烧杀抢掠,创造了一个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英伦三岛都闻风丧胆的海盗时代。 奥斯陆在大约11世纪左右,才逐步形成一个人口不足3000人的小商埠,在沿着海湾才散落着一片片矮小破旧的木屋,后来又开始在木屋中间茕然孑立起一些石头砌成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在这里形成了挪威人固定居住群落。也就是这些固定的栖息地,逐渐地改变着挪威人,改变着维京人的海盗式的生存状态,由飘忽凶悍的海上生涯而向往陆地生活,向往稳定而安稳的生活,日复一日的过去,维京人便悄然地从茫茫大海里抽出身来,以一种新的形态开始凝聚人气,开创着一种全新的生活。<br>   到了1048年,也就是我们的北宋庆历年间。宋神宗和王安石正在实行变法,企图强力推行一些社会变革,以此富国强兵,重振大宋王朝。也在这一年,挪威的最后一位海盗国王哈罗德.·哈德拉德痛下决心,要彻底地改变挪威人的生活方式。他先把他的权力中心从颠沛飘荡的海盗船上迁徙到艾卡堡山脚下奥那河与奥斯陆湾汇合处的陆地,在这里打造了在当时算是蔚为壮观的城堡,初步呈现出城市的雏形,并将这块新兴的政治、经济中心定名为奥斯陆。<div><br></div> 奥斯陆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到1624年9月24日。据历史记载,就在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熊熊大火将奥斯陆整座城市烧得干干净净。尔后,挪威政局发生了重大裂变,挪威丧失了横扫六合的气魄和地位,从往日独霸北海的海盗首领跌落到依附于丹麦而苟且存活的地步。到那场大火吞噬这座城市的时候,挪威正处在丹麦挪威联合王国管理国家的时期,当时,执掌挪丹联合王国权柄的是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这位国王好像是上帝专为奥斯陆的大火灾而降临的,他本人就是个非常出色的建筑家,大火后的重建給他了一个极好的露脸机会,这位国王就亲自制定、设计了新城市的蓝图。新城建好后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从这时起奥斯陆就被称为克里斯蒂安尼亚,这个名字一下就用了整整300年,直至1925年才又改称为奥斯陆。 奥斯陆市政建设注意保持浓郁的中世纪色彩和别具一格的北欧风情,市内房子都不算很高,但却十分精致,除了教堂,没见过四、五层以上的,没有森林般的摩天大楼。相比之下,市政厅双塔式大楼就算是奥斯陆最气魄的楼宇。 市政府的大型会议厅就寰横在高高耸立的双子星座之间,整个楼体保持着原始暗红色调,通体都裸露着的100年前的墙砖,远远望去好似在绿的海洋里停泊着一艘褐红色的巨型双桅帆船。就在这个“双桅帆船”中间的大厅里,每年12月10日要闪烁一次让全世界炫目的光束,备受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即在这里颁发。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颁发,唯有诺贝尔和平奖却选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市政厅颁发,这不能不想到它深刻的寓意和美好的希冀,一个能把烧杀抢掠的海盗从茫茫大海中吸引到陆地的地方,一个能从穷凶极恶的族群进化到北欧首富的文明国度,大概是通往人类和平境界的最佳途径了,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选择于奥斯陆,真是匠心独具,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身的个性张扬,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最大差异。弘扬个性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细胞,个性的气息弥漫于西方的山水天地之间,渗透于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就以奥斯陆的建筑为例,从不统一建筑的款式,也不统一房子的色彩。 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西方,在挪威,特别是在奥斯陆,在一片聚集的社区,或是一处幽然的村落里,决然看不见两所外观相同,色彩相近的建筑。正因为这样的不同,这样的别致,这样的个性,才构成了奥斯陆总体的别致,铸就了挪威民族独特的个性。 如果我们拂开这些建筑所体现的浮光幻影和浮丽华美,从这些色彩斑斓的建筑中透视过去,往它们的深处探究下去,真正构成这些差异的实质性根源,还是蕴含于建筑深处的文化差异。大抵缘于一个资源紧缺,财富匮乏的民族,在客观上需要一种强权来调配资源,集中社会生产力组织有效的社会生产,进而合理的分配财富,有计划的调节消费。既然客观上需要集权、强权,那么在上层建筑的大一统、集权、专制,意识形态上的个人崇拜、统一思想、统一舆论就成为一种必然。 我们从嬴政“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到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从朱程理学的“三从四德”到国民政府的“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再到 “十年浩劫”中的“三忠于四无限”“统一思想,统一路线,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这么多的“统一”叠加在一起,天天写在墙上,喊在嘴上,唯恐声音不够响亮,字迹不够显赫。现在回想起来显得非常可笑、滑稽。但它的确是一段真实的史实。那时的人们不需要思维活动,不需要思想,全国十多亿人只要一个人的头脑去思维就足之够矣,伟人怎么说,人们就怎么做,好比十多亿台计算机统一使用一个软件,统一使用一个程序,如此这般,个性的泯灭就是一个必然的结局。 <div> 寻 觅 挪 威 海 盗<br><br>  要想了解挪威的历史,不能不去奥斯陆的海盗博物馆。<br>走进挪威,走进奥斯陆,有种难了之情萦绕于心,怦然跃动,那就是一定要看看奥斯陆的海盗博物馆,见识一下当年北欧海盗的凶悍遗迹,领略这个民族的远年雄姿。</div> 海盗博物馆其实应该称作海盗船博物馆,坐落在奥斯陆的比格德岛上。从市政厅驱车前往也就是十来分钟,若乘渡轮,也就2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海盗博物馆的外形极像一艘停泊在小岛旁的巨型画舫,上下三层,不算高大,也并不雄伟,但却显露着一股遮掩不住的强悍,威势逼人。进入馆内即有一位彬彬有礼的挪威小姐把我们带进一间不算宽敞的大厅里,给我们播放了一部约20分钟的挪威风光片。 我一边看着,一边窃思,这和我们国内旅游接待的套路基本一样,不管你是什么口味,先上一道大众化的拼盘,算是一道开口菜吧。我们已经欣赏过了挪威的迤逦山水,再看风光片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处于礼貌我还是满脸虔诚地看完了这场小电影。和在家参加会议一样,我总是坐在靠边的位置,来到不早可以走的早,我第一个跨出了播放厅,也就第一个进入展示海盗船的主展厅。 透视北欧海盗,特别是挪威海盗,就可基本上解析海盗的全部。<br>  北欧人并非天性嗜好抢掠厮杀,生下来就是一个个海盗的胚子。大约在公元前的最后一个世纪时,北欧居民同欧洲大陆还是一种海上贸易伙伴关系。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皇帝时代起,就对僻远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发生了兴趣。这一地区的沿海盛产优质琥珀和贵重皮毛,这些东西又是罗马贵族妇女最稀罕的时髦饰物,价值非常昂贵。于是,商品贸易便兴盛起来了。北欧的居民用船横越波罗的海给罗马人运送去琥珀和皮毛,再由欧洲大陆上运回来黄金、白银、玻璃器皿、织物等在北方罕见的物品。此外,常年处于粮食欠缺的北欧,十分垂涎欧洲大陆的粮食。 遥 远 的 身 影<br><br> 顺着挪威海盗为我们敞开的这扇探窥维京人的历史窗口,那些曾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演绎的风云往事都随着北极的朔风缓缓拂来,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的眼前缓缓地展开了……<br><br> 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之倾倒,为之震惊!<br>走进挪威的历史,实际上就走进了北欧国家史诗般的整体辉煌,也就一次性地把挪威、丹麦、瑞典、芬兰等北欧四国那段波澜壮阔的陈年往事都梳理和翻腾了一遍。北欧四国中芬兰人和挪威人、瑞典人、丹麦人源于不同的先祖,而冰岛却和其他三个国家共为一脉,因此,以历史渊源而论,原始的北欧人应该是长期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挪威人、瑞典人、丹麦人和冰岛人,他们之间地缘相邻,血脉相连,解剖其中的一个,必然就连带其它几个,所以,选择以挪威海盗文化为窗口看去,不失为一条洞悉北欧几国历史的便捷之道。<br><br> 大抵在1000多年前,一股骠悍的野蛮人从茫茫的北方雪域呼啸扑来,掠劫、占有,再后来,就选择靠北的挪威定居下来,繁衍生息。由于这个缘由,挪威人血统中的强盗基因无疑要比丹麦、瑞典、冰岛等族群的人要强烈的多。后来,人们把这拨从北方南侵的族群均称之为维京人,也就是“北方来客”的意思。在北欧的语言中也有“旅行、掠夺”的意味。 从挪威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实践考察,挪威人的选择还是非常符合这个民族的客观实际的。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挪威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一个国土面积只有38.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50万左右的国度,面积大致和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相当,人口却只有甘肃省的5分之1,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12人。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国家,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到本世纪之初一跃而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止于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484亿美元,人均3.32万美元。当时1美元等于8.04挪威克郎,也就是说挪威克郎基本和人民币等值,这个人均JDP数字和发展中国家一对比,挪威的富裕就非常明显了。 <br><br> 1969年的圣诞,上帝在这个举世欢腾的时刻赐予挪威人了一座地下宝库,茫茫北海顷刻间给挪威人喷出了源源不断的海底银流。从此,奔腾不息的石油就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北海碧涛一样,汹涌澎湃地的向挪威奔涌而来,挤破了挪威人的口袋。截至上世纪末,年产原油1.5亿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这个年产量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大体持平。目前,挪威已是全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1969年的圣诞,上帝在这个举世欢腾的时刻赐予挪威人了一座地下宝库,茫茫北海顷刻间给挪威人喷出了源源不断的海底银流。从此,奔腾不息的石油就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北海碧涛一样,汹涌澎湃地的向挪威奔涌而来,挤破了挪威人的口袋。截至上世纪末,年产原油1.5亿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这个年产量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大体持平。目前,挪威已是全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1969年的圣诞,上帝在这个举世欢腾的时刻赐予挪威人了一座地下宝库,茫茫北海顷刻间给挪威人喷出了源源不断的海底银流。从此,奔腾不息的石油就象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北海碧涛一样,汹涌澎湃地的向挪威奔涌而来,挤破了挪威人的口袋。截至上世纪末,年产原油1.5亿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这个年产量和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大体持平。目前,挪威已是全世界第七大石油生产国,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眼下的挪威社会,做女人实在是一件风光无限的荣耀事情。挪威的妇女独立性较强,就业率很高。在熙熙攘攘的社会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国务活动中随处可见女人的身影。挪威议会中拥有三分一的女性议员,许多内阁大臣甚至首相都是女性担任。家庭中往往也是女性掌权,家务劳动共同承担,生了小孩也有丈夫在家休假照顾婴儿,工资打八折。在挪威嗜酒的女人在数量和迷醉的程度上都和男人旗鼓相当,抽烟的女士比男士还多,行走在奥斯陆的大街上随时都能和黄发飘逸、烟雾缭绕的挪威女人擦肩而过。<br><br> 挪威人的这些巨大的变化,如同当年拉那出走时那“砰”的一声关门,都潜移默化于挪威的文化之中。不信,你看看挪威老城堡脚下的这一组雕塑,那女性雕像飒爽飘逸,婀娜高挑,紧挨着的男性塑像就相对矮小,有一种依附委身于女性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挪威女人的形态的确硕壮,强健,但男人也并非就一副猥琐、懦弱。显然是雕刻家在创作时引入了风行目前挪威社会的女权主义文化理念。 <div> </div> <div><br></div><div> 生命的礼赞 ―― 维格兰雕塑公园<br><br>到了挪威,走进奥斯陆,不去维格兰雕塑公园拜谒那里的生命主题群雕那将是终生的遗憾。这到不完全缘于挪威距我们太过遥远,而是因为维格兰所表现的是人类对自身的反顾,是对生命的理性关怀和哲学思考。这种对人类生命的整体思考和深邃的诠释,只能产生在一个整体生命经历了铁血熔铸,惊涛洗礼的民族,只能存在于一种容纳天地、囊括四海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br>这,只能是在挪威,在挪威的奥斯陆。除此而外,这个星球上再也找不出这样坦荡而深刻地揭示生命本源的艺术表现。</div> 欧洲国家,乃至于所有的西方国家,对雕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似乎离开了雕塑就无以表达他们的情感。雕塑,是西方人的文化象征,生命的图腾。走进西方世界,一个最大的反差就是,人太少,雕塑太多,雕塑和人口达到1:1的比例。在罗马,在佛罗伦萨,在维也纳,估计雕塑的数量是要超过人口数的。雕塑在欧洲,屡见不鲜,铺天盖地。就是大型群雕,也不算稀罕。但是,像奥斯陆维格兰公园这样,以揭示生命的真谛为主题的超大型裸体群雕,实属罕见,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弗罗格纳公园坐落在几座高低错落的土丘上,远远看去,绵延起伏的几座小土丘宛若一具仰卧着的青春酮体,俯仰间涌动着无穷的生命活力和激情。在这座酮体的胸部,也就是相对最高的一座土丘上巍然耸立着一座高大笔直的大石柱,它是整个公园,也包括四周旷野在内的最高建筑物。从公园的入口处,也就是从这具仰卧着的酮体脚跟部遥望过去,这根大石柱酷似耸立天安门前的那根中国古代华表,傲然屹立,直刺天穹。 石柱的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甚至也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花丛在距它好远的地方悄悄的呆着,辽阔、通透的空间就独独的一座高耸的石柱自由自在的挺立在公园的最高处,显得尤为伟岸而雄壮,自信而挺拔。她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柱”。它其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柱”,坦率的说,它的形状就是一具男人的阳具。这尊放大了的男性生殖器石雕高17.3米,直径 3.5米,重270吨。 “生命柱”圆柱体近190平方米的表层塑造了121个赤身裸体的男女身躯的浮雕,一具具扭曲雄健的肌体和一具具婀娜多姿形态厮磨勾连,首尾相接,再攀援而上缠绕在柱子的表层。一个个神情迥异、体态殊同,似乎在奋力抗争,向着光明追寻;似乎在挣扎,在搏击,在完成生命的诞生。总体感觉昂扬、蓬勃,雄壮、自信。 “生命柱”圆柱体近190平方米的表层塑造了121个赤身裸体的男女身躯的浮雕,一具具扭曲雄健的肌体和一具具婀娜多姿形态厮磨勾连,首尾相接,再攀援而上缠绕在柱子的表层。一个个神情迥异、体态殊同,似乎在奋力抗争,向着光明追寻;似乎在挣扎,在搏击,在完成生命的诞生。总体感觉昂扬、蓬勃,雄壮、自信。 挪威弗罗格纳公园这根“生命柱”所要表达的蕴意应该说和米开朗基罗在壁画《创世纪》中所表达的文化理念及其近似。他们都在寻觅人的本源,呐喊着人的自由,表现生命的张力和人性的狂放。表达一种人类迫切与大自然直接对话,零距离接触的愿望。让人一再振奋的是,挪威人这种率直、真诚的表达给我们传递了一种鲜明的信息,让我们领略了挪威人的文化坦诚和精神自由。让我们再一次感悟西方文化对生命的崇拜,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弗罗格纳公园雕塑群的举世不凡在于它并不仅仅由一个孤立的“生命之柱”在那里孤独的面对宇宙,面对人类作如泣如诉的表述。它的那种卓尔不群恰恰在于它对生命的完整诠释和整体的追寻,对生命源泉的执着探索和坦然面对。 公园的最后边还有一座环形的群雕是应该仔细的观摩的。这组雕塑总体感觉是由一只硕大的圆环组成,这组雕塑由一个直径3米左右的大环形组成,坐落在2米多高的基座上,大环由两对赤裸的男女和一个裸体的儿童,共计5具栩栩如生的躯体首尾衔接而构成,女人的头紧紧的抵靠在男人的双腿之间,男人的双腿死死地夹持着女人秀发和脸庞。男人女人,紧紧的衔接、缠绕,紧密的结合,生死相依;一头一尾,紧密相连,一个双臂紧抱着双腿,一个双腿勾搂着一个的双肩和头部。谁也离不了谁,谁也不愿意抛开了对方,相互依存,在依存中相互共生。 这组雕塑和前面的“生命之柱”同处在一条中轴线上,两组雕塑对比鲜明,遥遥相望,一眼就可看出它的寓意,这环形雕塑其实就是一个抽象的女性生殖器,它和对面土丘上的“生命之柱”一起在阐述着一个颠扑不破的人间大道,也就是宇宙和生命的基本规律。在揭示生命的源泉,人类的起源,宇宙的规律,揭示一个永不泯灭的生命哲理。有人把这组环形雕塑称之为“生命之环”,以我拙见,倒不如叫做“生命之门”更为贴切。 “生命之门”没有“生命之柱”那样伟岸、雄壮、张扬,但却不乏圆润、温馨和柔美,于沉静、温腼、内敛中放射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震撼力,它的强度却并不逊于那根傲然雄起的“生命之柱”。 “生命之门”给人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真谛,在于它内涵的深厚文化。更为惊人的是这种文化竟然在这里和东方的古老神秘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和精神的共振。 一走进公园的大门,也就是在那具仰卧着的酮体的下肢位置,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桥”。这是公园的一座主体建筑,这座普普通通的青石桥其所以被誉为“生命之桥”,完全缘于它被浸润了过多的文化。。 就在这座不算太长的青石桥的两边护栏上,雕竖着反映人间日常生活的 58 座青铜雕像,体格雄健的男子、绰约多姿的少女和纯真无邪的儿童有欢快的男女追逐嬉戏,有挚爱的父子情深。 最著名的就是一尊被称之为“愤怒的小男孩”的雕塑,小男孩双拳紧握,单脚站立,面部肌肉抽搐,嘴巴大张着,像是在怒吼着,似乎每个细胞都在宣泄着愤怒。据说,这个题为“愤怒的小男孩”是整个雕塑公园中唯一的一件由维吉兰亲自设计并亲手雕刻的作品,花了接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雕塑。 走过这座充满人性和文化情调的青石大桥,就是维格兰公园的一处低洼却平坦的小广场,广场的中央就是涌动着“生命之泉”的地方。“生命之泉”最核心的建筑就是一座终年不息的喷泉。喷泉的四角,各有5 幅树丛般的组雕,也有人由此而把这喷泉称之为“生命之树”。 树丛组雕各自表现了人生的一个阶段,一种情感。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艰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了一组栩栩如生的生命链条, 4 个人生的瞬间,4朵生命的火花连接起人类生息繁衍,生死轮回的全部。喷泉四壁镌刻着精美的浮雕,表现了人类的生命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的全过程。人类就是这样,无论你一生一世经历了怎样辉煌荣耀,无论你一生一世怎样的坎坷不幸,最后,都会殊途同归,走向一个同样的归宿。 喷泉的中央是一只硕大的托盘,托盘的中心喷射着十几米高的水柱,水柱喷射到最高点时又猛然回首向托盘的四周洒落,飞溅的水珠和托盘四周汨汨翻滚的泉水搅和在一起,形成一层清醇而神秘的雾霭,笼罩在托盘中心的裸体美女的酮体上,顿时给这座雕塑弥渡了一层腾云驾雾,如梦如幻的仙风神韵的感觉。 人们都会在这里驻足,盘桓,浮想联翩。<br> 挪威,奥斯陆,维格兰公园,你呈现给我们的这些文化符号,让是我明白了,仅仅把视野停放在那些行色各异的雕塑表层,我们将会失去一次从浩淼的北海走进北欧文化的契机,我会走向雕塑的后面,盯住你所要表达的那些深邃的哲学思考,把人类,把人生理解的更加深透,更加通达。 (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