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千孔桥怀古</p><p class="ql-block">作者:凌云居翠</p><p class="ql-block">今闻湖底青龙显,唤友驱船探屿洲。</p><p class="ql-block">贝壳兴亡江水荡,松桩横竖古桥愁。</p><p class="ql-block">孔林乔木萧萧落,楚庙寒鸦处处啾。</p><p class="ql-block">得行乐时休空度,谁能阻止日西流?</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30(庚子鼠年腊月十八)星期六,阴。听说沉寂在鄱阳湖底的千年古桥~千孔桥。因枯水期得以重见天日!我们相约“鄱阳湖中,千孔桥畔,不见不散”🤭</p> <p class="ql-block">中午1点半我们一行十三人到达南门港口,乘船前往千孔桥,今天有幸增加了4位小伙伴,@云的3位舞友和@xm 的同学。不然的话又是我们几个老面孔😄</p> <p class="ql-block">今天虽然不见阳光,但也是风平浪静,鸥声阵阵,看,我们坐船上也不忘臭美😜</p> <p class="ql-block">船儿在鄱阳湖中行驶20分钟左右便抵达目的地!今天的主角是千孔桥,下面还是着重介绍这坐千年古桥😊</p> <p class="ql-block">千眼桥位于鄱阳湖水域的湖底,东起江西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西至鄱阳湖主航道,与庐山市(原星子县)隔湖相望。每当鄱阳湖进入枯水期,这座古石桥就会露出其“庐山真面目”。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青龙穿越鄱阳湖,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千眼桥建于明朝,总长2930米,石材全为花岗石。每个桥墩由10根左右的松木构成,桥面宽1米,有1100多孔,所以古桥又称“千眼桥”,被誉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并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千眼桥自古以来,是都昌至星子、庐山去浔阳,翻蒋公岭,过鄱阳湖的必经之路,夏季涨水有船可渡,冬季枯水则要蹚水踏泥跨湖,北风凛冽,涉水者往往苦不堪言。明崇祯四年,为官都昌的钱启忠领倡捐俸集资,历时五年,在此横跨江流,建造此桥,故又名钱公桥。从此,千眼桥成了都昌、星子两县沿湖民众便捷往来的要道。</p> <p class="ql-block">从宋代至清朝,南康府衙设于星子县(今庐山市)南康镇,当时的南康府管辖都昌、湖口、星子三县。因此,古时多宝乡蒋公岭是都昌县至星子县去浔阳的重要茶桑驿道,也是沟通都昌、星子两县沿湖民众便捷往来的主要通道。2006年12月,千眼桥被列为江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千眼桥的建筑风格较普通,是古代乡村中最为常见的板凳桥,桥身石材全部采用麻石条,每个桥墩由10根松木构成,这些松木大柱立于湖泥中用于支撑桥面,而墩与墩之间由3~4块3米长的大理石铺成桥面,连成一线。但它长达近3千米的长度为同类桥之最,可以说是鄱阳湖第一座跨湖大桥,也是全国一座非常特殊的水上建筑。</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千眼桥身共有泄洪孔983个,故号称“千孔桥”,因孔与眼意思相似,当地人遂称其为“千眼桥”。现在千眼桥的很多地方已经损坏,有的麻石条(花岗岩石条)已经严重错位,桥面部分的麻石条和桥墩已分离,还有一段经过千年湖水的洗涤,全部被黄沙掩埋。</p> <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拨专款90万元对桥墩、桥面进行维修加固,这是这座古桥自建成以来的第一次“大修”。此次维修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仍然采用花岗岩等材料,力图恢复百年古桥的历史面貌。</p> <p class="ql-block">民间流传“一头被婆一头箱,叮叮当当过都昌,世上只有都昌好,一去就是俩婆佬。”因千眼桥是必经之地,所以民间也有人说这是一座月老桥。如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都昌与星子两岸群众往来早已不再依靠“千眼桥”,它却变成枯水期鄱阳湖上的一道独特亮丽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虽说今天是去千眼桥探古,我们并不悲哀和伤感。而且很高兴,一眼千年,就像古桥在向我们诉说着那兴亡千古繁华梦。让我们看淡人生,感悟生命的真谛,虽然时光还是一如既往地匆匆流逝,而我们的心灵已得到洗涤。告诉我们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p> <p class="ql-block">四点左右我们返回南门码头,意犹未尽,几位爱臭美的又在南门码头拍起了抖音和美照😜</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到此结束,感谢小伙伴们给彼此增加的无限快乐和相互陪伴,也谢谢大家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