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 *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让时光倒流62年,应该是1959年。当时我28岁,是贵卅省美术家协会的一名青年驻会美朮干部。 这一年,省美协调来一位新同事,他就是被全国美协誉为 “中国第一代木刻画家” 的金逢孙先生。下面这张照片是金逢孙到来不久,与省美协几位同事的合影。 其中除开我和金逢孙先生,还有由军旅版画家转业到省美协的蒙绍华,有与木刻画家王麦杆一起从上海来支援贵卅的水彩画家田宇高 (此时王麦杆已离开贵卅), 有山水画家李昌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后排左起) 蒙绍华 骆永亮 金逄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前排左起) 周发书 田宇高 李昌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逢孙先生是浙江丽水人,生於1914年,1930年考入上海美专学习绘画。1931年,他受了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在学校和同学张望等发起组织了一个进步的学术团体 “MK木刻研究会” 。他被选为理事,负责总务。在开展木刻活动和举行展览的过程中,他亲身接受鲁迅先的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先,我知道贵卅省有两位与鲁迅有关联的名人:一位是省文联第一任主席著名作家蹇先艾,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曾写文章称他为贵卅的乡土文学家。另一位是贵州省美协第一任主席桂百铸老先生,在《鲁迅日记》中记载,在民国初年的教育部工作时,某日收到山水画家桂诗成送去的山水画一幅 (桂百铸字诗成,当时也在教育部工作)。 现在,新来的金逢孙先生,应该是贵卅省第三位与鲁迅有关联的人了,而且他在当时与鲁迅先生曾有面对面的交往。有一天,作为上海美专学生的金逢孙抱着一卷MK会员创作的木刻作品到内山书店,请鲁迅先生看这些作品,并给予指教。鲁迅先生十分称赞Mk会员们的木刻画新作。鲁迅和内山完造都很喜欢这些画作中金逢孙的那幅木刻《小贩》,他们都表示要收藏这幅木刻画。后来举行MK木刻画展览,鲁迅先生也亲到现场参观他们的作品。在1933年,鲁迅先生还把金逢孙的一幅木刻作品《阅报》 选送到法国巴黎参加展览,下面就是那幅送巴黎展出的木刻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逢孙先生在贵州工作了16年,先是在《贵州画报》当美术编辑,后来调到遵义市,在一所中学任美术教师。16年中,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经常深入到贵阳市郊和贵卅山区去写生,体验生活, 创作了许多反映贵卅生活的作品。在他出版的《金逢孙版画集》中,他自选的版画代表作有35幅,其中就有22幅是在贵州创作的,反映的是贵卅地区的生活。金逢孙在贵卅的16年,应是他一生中创作木刻画作品最多的黄金时期。同时,他在贵州的艺术活动,也带来了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传统,促进了贵州版画创作的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在贵卅创作的版画作品,较之早期创作的木刻画,在艺术上又有创新和变化,对新的生活内容,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这一幅套色木刻《由小到大,由土到洋》,所描绘的是贵阳郊区的工业建设,反映了那一时期贵卅省的建设新面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逢孙调到贵州来工作,没有带家属来,独自一人生活,所以和我们几个青年人一起住在省文联的单身宿舍。我们都把他看成老前辈,但他为人谦和,完全没有老画家的架子。从交往中得知,他是1953年从浙江调到全国美协工作的。在全国美协主要是做行政工作,负责抢救和搜集民间艺术品,並组织民间艺术品展览到苏联去展出。后来调到荣宝斋,也是做行政工作。在北京的七、八年都忙于行政工作,没有时间搞美术创作,所以在那段时间没有创作什么作品。他现在调到贵州美协来,有条件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經常到贵阳城郊去作画写生。当时的贵阳市郊区,炼钢厂、水泥厂、发电厂正在建设中,烟囱林立,厂房栉比,金逢孙根据当时到工地的写生创作了这一幅作品。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在前景处理了茅屋和水车,远景则是沸腾的工业建设工地,这正好表现了贵卅山区发展工业建设的特点。为了反映新的生活,他改变了早期木刻作品的艺术风格,用套色木刻来表现这一题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金逢孙先生调到遵义市去工作,在一所中学任美术老师。我出差遵义市时曾去拜望他,看见他仍和在贵阳一样,在教师宿舍楼里独居,没有把浙江老家的家属接来。他生活简朴,沒有家务事的纷扰,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美术创作上。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星期天到黔北农村去体验生活,画写生作品。因此,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多幅反映黔北农村生活的木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靣这一幅黑白木刻,标题是“脉脉相通”,它描绘的是政府派下来的医务人员正在给一位老农民诊病。这一作品的主题是表现人民政府关心群众疾苦,与人民血脈相連。画中的老农,是典型的黔北农民的形象,艺术源于生活,这是金逢孙先生认真深入黔北农村体验生活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幅套色木刻《金色的山坡》,也是金逢孙在遵义时期创作的作品。画中描绘的是黔北地区美丽的乡村景色,层层梯田开満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辆马車驰骋在乡村马路上。通过这一作品表现了贵卅山区农民盼望丰收的喜悦心情。这幅木刻作品在贵阳展出后受到好评,省美协扵1965年把它推荐到全国美展,在北京展出。</span></p> <p> * *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逢孙于1975年退休,回到他的家乡浙江丽水,此时他61岁。他晚年高寿,2005年去世,在家乡生活30余年。在这些年,我和他时有书信往来,得知他在家乡继续创作版画,还涉猎中国画,有《金逢孙中国画集》出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逢孙先生在家乡是名人,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版协顾问,丽水市文联顾问,他还是丽水市唯一的一位浙江省文史馆舘员,简历收入《浙江省革命进步文化名人传略》一书。他在家乡做了许多公益事业,如培养美术新人,向当地政府捐赠书画文物等。2001年,为了对后代加强文化传统的教育,他把自己珍藏的抗战木刻运动有关文物和图书、艺术品等184件捐献给当地政府。2002年,又將珍藏的285件民间剪纸、33件皮影捐献给丽水市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3年,金逄孙快满90岁时,他给我寄來一本题名《MK木刻画选集》的画册,並附有一封信,说明出版这本画集的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在信中说,这本画册是他早在上海美专读书时就亲手编辑的,因为发生意外的变故没有出版,耽误了近70年, 直到他快九十岁才实现他的夙愿,使画集得到出版。他在信中讲述了出版这本画册的曲折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在"MK木刻研究会"成立一周年时,举行了一次《MK木刻画作品展览》,展出研究会成立后所创作的木刻画作品。这些作品得到鲁迅先生的肯定,何社会介绍,并收藏了部份作品。在鲁迅先生开办的木刻讲习斑讲课的内山嘉吉,还把MK木刻作品介绍到曰本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举行MK木刻画展览之后,决定将展出的木刻画作品编印成一本画集出版,让更多的民众能看到这些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编辑画集的重任落在金逢孙的肩上。他搜集画稿,设计封面,更为棘手的问题是筹集出版经费和找印刷单位。画稿和封面都准备好了,因为出版经费还没有落实,他便把画稿和封面设计暂时存放在一位同事周金海的家中。1933年5月,"MK木刻研究会"遭法租界工部局查封,这位同事被抄了家,存放在他家的MK木刻画稿和设计的封面都被抄去销毁了,因此画集没有出成。经过这一次风波,出版画集的计划就落空了,成为金逢孙终生的遗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当时为画集设计的封面,从封面上的文字看,原来是准备在1934年出版的,因为一场意外的风波,结果没有出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法租界工部局查封“MK”事件发生以后,金逢孙的安全也受到威脅,他只得暂时回家乡浙江丽水躲避。接着是日軍入侵中国,开始八年抗日战争。这叚时间他在浙江省和木刻家野夫一起开展抗日救亡木刻活动。新中国建立后他在全国美协和北京荣宝斋,忙于行政工。在贵卅的十六年,丰富多采的生活吸引着他,他全心投入创作活动。退休回到家乡以后,前期忙于作画和社会公益活动,直到耄耋之年,才想起他青年时期因意外变故沒有出版的《MK木刻画选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上海鲁迅纪念舘保存有“MK木刻画”作品的全套拓印稿。此时他才回忆起来,原来在编辑这本画册时,鲁迅先生答应为画集写序,为了便于鲁迅先生写序言时了解作品的内容,便拓印了另外一套MK木刻画送到鲁迅先生家中。因此,在鲁迅先生家中的这一套 “MK"木刻作品得以幸存下来。在鲁迅先生逝世以后,这一套作品便存放在鲁迅纪念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逢孙了解这一情况以后,萌发了重新启动出版《MK木刻画集》的念头。画稿虽然找到了,但苦于没有出版画集的经费。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多方奔走,向当地文化部门反映出版"MK"画集的打算,并和丽水市博物馆及上海鲁迅纪念舘取得联系。经过金逢孙的努力,丽水文博部门拔来经费,由丽水市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丽水政协文史委联合署名出版了这一本画集,首次印刷600册。首印的册数虽然不多,但后来又有多种翻印的版本,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金逢孙先生的努力,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早期作品 “MK木刻画”终于得以流传于世。</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M K 木 刻 画 选 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击 杜 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十一日十七日 陈葆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淞沪战回忆之一 雾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月 艾 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拳头 林罕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母与子 克 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伤 金 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神女 丁 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贫病 张 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水”插图之一 新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负伤的头 张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阅报 金逢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画猪画狗 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洗衣妇</span></p><p>*</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文完) 2021年12月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