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悟】【静思语】 家里为什么要放石头?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去到很多朋友家里,会看见或大或小的石头,或置于案上或立于院中。可见今人不少人喜欢石头,并将不同造型的石头摆放在家中。</p><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何家里要放石头呢?玩石可不是今人的一时兴起,自古以来,就不乏爱石、赏石、颂石、藏石、咏石、画石乃至痴石、拜石之人。</p><p class="ql-block"> ▲宋徽宗《祥龙石图》局部</p><p class="ql-block"> 奇石、美石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欣赏把玩的重要对象。</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因为石之美的抽象与空灵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相契合,所以很多文人士大夫都爱石成癖。 </b></p><p class="ql-block"> 不必说<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u>“</u></b><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u>居无石不安,厅无石不华,斋无名不雅”,不必说石头有纳福迎寿、镇宅辟邪之效,也不必说石头有修身养性、静心怡情之功。</u></b></p><p class="ql-block"> 仅仅因为其在家居布置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值得你在家中摆上一块石头。</p><p class="ql-block"> 古代,这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今天它是很多人的一种寄托。</p><p class="ql-block"> 石头源于自然,乃大地造化之物。所以对于很多现代远离土地、居于空中楼阁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土地的厚重与踏实,有着大地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石”。</u></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很多人印象中,觉得石头与中式的家居最为相得益彰</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u> 因为在中式装修风格的家中摆块石头,虽不至熠熠生辉,却顿觉古风悠然、雅气袭人、清气萦绕,给人以端庄沉稳、古朴大气之感。</u></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此外,石头也是众多西式家居中的点缀之物。因为它在现代感的基调上增加一抹东方古典情韵、平添几分雅致的气息和自然的风骨,而且毫无违和感。</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u> 在装点中,它那自然灵秀的气质随时洋溢着、漫延着,充满着整个家居,给人如沐春风般的舒适、宁静与安心。一片顽石,成为几案上的清供;叠石成山,成为园林营造的基石;冷硬清瘦之中,裹着的是石不容被浸染、不愿被塑造的态度。</u></b></p><p class="ql-block"> 想必这便是家中应该摆块石头的意义。也就是说,当在家中摆上一块石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还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这样的石头有何讲究呢?当然首先是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和摆放石头。</p><p class="ql-block"> 此外,很多人希望摆放那些造型和纹理寓意吉祥如意的石头。摆放客厅的最好是圆润的石头为宜,这样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不能一味追求新潮而强调怪异。</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让人欣赏这些石,虽无具象的一目了然,却有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进而使观者浸染其中,沉醉其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u> 最重要的,是能在日常的欣赏把玩中,叹自然之造化,发思古之幽情,体会到超脱、平静、山不言自高的精神境界!</u></b></p> <p class="ql-block">我们中国人的雅趣:懂石、爱石、画石。自然界的石头如恒河沙数不能计量,但古往今来只有中国人最爱石头也最懂石头,古代皇家私人园林、王公贵胄、文人雅士都以拥有一块好的石头为雅。</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u> 那些孔孔相扣的石头,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无限世界</u></b>。<b><u>昔日高士名贤,则寄澄怀于拳石之中,他们观象得意、格物尽理。</u></b></p><p class="ql-block"> 《庄子•人间世》里的形体残缺避世的支离疏,观者可从中品味天真稚拙的大美,体会守拙随缘的人生哲学,让关注审美的心灵从世俗羁绊中解脱出来。以如此观念关照石头,我们也不难理解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怪石之丑为美,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这句话了。<u style="font-size: 22px;">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领略自然,便是发现自己。</u></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为友』清人儒者赵尔丰通过石,看到了一种人格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 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 白居易《双石》诗真切地表达了其对石的喜爱之情:</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万古遗水滨,一朝入我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孔黒烟痕深,罅青苔色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可支我琴,一可储吾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b></p><p class="ql-block">习惯了都市快节奏的现代人,更渴望活泼恬淡的生活。浮生偷得半日闲,躲进斗室,把卷啜茗,再配上古朴典雅的古典赏石,感受石之美,是再惬意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u>石头文化</u></b><b style="font-size: 20px;"><u>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0年前。战国时期儒家经典之一的《书经》中,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篇记载石头的文章</u></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u>《禹贡》</u></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文中记载了各种矿物石种并将产于泰山的怪石列为给禹王进献的贡品,可谓开创了石文化研究之先河</u></b>。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中,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u>“轩辕赏玉,舜赐玄圭,臣贡怪石”</u></b>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u>古代石头文化</u></b><b style="font-size: 22px;"><u>;</u></b>最早的赞美石头的诗见于《诗经》中的《扬之水》、《渐渐之石》等。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喜爱赏石并为石著文作诗。古人将赏石作为一大嗜好,并将奇石佳品视为宝玉,爱如儿孙,足见古人对奇石的酷爱。</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喜爱玩石、藏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喜欢收藏石头,这在他的《东坡志林》 中有所记载。宋代书法家米芾更是爱石如命,每见奇石,便叩首下拜,被人称之“米颠”,并留下“米颠拜石”的佳话。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爱石藏石,一生收藏奇石无数,据说现在蒲松龄故乡纪念馆还保存着他当年收藏的奇石。</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u>近代石头文化,</u></b>现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郭沫若、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梅兰芳、老舍等都是奇石爱好者,他们爱石、赏石、写石、画石、咏石,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石文化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u> 东方赏石文化的内涵,</u></b>一般来说,东方赏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和哲理,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其观赏主体(<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自然石种、天然石形</b>)往往丰富多彩,甚至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而西方赏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明确和科学的理念,其观赏主体常以各种动植物化石和多姿多彩的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p><p class="ql-block">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方赏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感情、哲理、信念和价值现)在现赏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赏石文化则主要是某些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石头)方面的展示和印证。🌹🌹🌹</span></p> <h2>🌹【悟】🌹【静思语】🌹浅谈石头文化蕴意🌹</h2><h2><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浅谈石头文化的蕴意:石头是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它做为一种文化,与人类文明和进步相伴随。人类从低级动物中解放出来恰恰是从石头开始的。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件工具就是石头,燧石取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先民们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传统文化,也留下了赏石的千古佳话。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殊种类,石文化曾经几度灿烂辉煌,影响深远,她博大精深,与其它文化相辉映,共同筑造东方文化大厦,是文化艺苑中的一支奇葩。</u></b></h2><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石头,它能使人颐情养性、启迪心灵、涤尘净心。石头有灵,涵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石头有神,凝聚着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大诗人陆游说过</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u>“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u></b>。迄今赏石之风尤盛,这是世道繁荣昌盛、社会安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石头,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在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中,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包括后期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现代文明,石头充当了人类的“摇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石头是文明的基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石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功不可没,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span>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食文化、衣文化、鞋文化、商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石文化等等,其中,“石文化”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传播最广泛。那<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形态各异、玲珑剔透、石纹奇特、色泽秀丽的石头,或陈设于案头茶几,或布置于庭院,或点缀于园林、城市,真是“花不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span>它最大的特点是:大自然绝不会造就两块完全相同的珍奇怪石,一经发现,它就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块,具有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收藏和审美价值,这是任何其他收藏品或商品所不及的。古人云“<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城易得,一石难求</span>”,这不是没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石头是大自然的杰作</span>。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造就了一种奇特的文化形态,那就是“赏石文化”。赏石之风,始于商周,盛于秦汉唐宋,并在唐宋年间传入日本、朝鲜等地,近代东南亚、南美和欧洲也开始盛行。3000年前,周穆王驾八骏之乘,登昆仑,在群卫之山攻,载玉万只而归。先秦时期,就有关于观赏石的记载,《尚书》中的《禹贡》,指出泰山的峡谷中产怪石,并将怪石列为贡品之一。到了汉代,就有了赏石文化的雏形,文人雅士将从山间或河滩中拾的一些奇异怪石和鹅卵石,置于庭院、摆于茶几,与同窗好友共同欣赏,人们称这些有观赏性的石头为雅石、供石和奇石,现代人称它为观赏石。唐宋时期,赏石藏石之风十分兴盛。著名诗人陆游、苏东坡,书法家黄庭坚等一大批文人收藏、观赏奇石,为之吟诗作赋。<b><u>清代郑板桥酷爱奇石,称奇石</u></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u>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美”</u></b>。曹雪芹更是从石中引出名著《红楼梦》,亦称《石头记》。当今,赏石文化深深渗透到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奇石收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奇石博物馆、奇石收藏家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近几年来,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投身自然,培养爱好,收藏奇石,于是雨花石、大理石、墨石、水晶石、钟乳石、木鱼石、九龙壁石、火山弹石、燕子石、鱼化石等五彩缤纷的石头“飞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花不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它最大的特点是:大自然绝不会造就两块完全相同的珍奇怪石,一经发现,它就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块,具有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收藏和审美价值,这是任何其他收藏品或商品所不及的。古人云“一城易得,一石难求”,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把捡来的是石头,做成石头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起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华夏大地上爱石、藏石、迷石、赏石、赞石者越来越多,他们传承并发扬光大了我国的赏石文化,使观赏石在美化城市环境、点缀园林景色、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观赏石头的历史,远在1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而且也完成了由单纯地满足生存等物质生活的需求到追求精神生活的过度</span>。观赏美石,既是原始的文化活动,反转来又促进了原始文化的发展。石头上千变万化的纹理和美丽的图像,必然对原始人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艺术始发于自然。”原始人从石头上的自然纹理和图像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从而产生了原始文字和绘画,萌发了原始艺术。虽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否认。因为既然动植物如贝壳、龟壳等对原始文化能发生影响,为什么石头就不能呢?既然现代人能模仿石头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为什么原始人类就不能模仿呢?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原始文化就是石文化。石文化对原始文化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神话故事方面。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奥秘无法解释,就产生了神话。我国古代神话中,<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就有女娲炼石补天,精卫鸟噙石填海等一系列为世人所熟知的神话传说,</span>它们都对当时的文学及艺术产生积极影响。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记》和《石头记》,山石中崩出美猴王,石头幻化成贾宝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石头作为图腾来顶礼膜拜,原始人把石头作为图腾来顶礼膜拜。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都寄予赋有灵性的石头上,希望通过石头保佑他们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在我国羌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道口、田间地头、屋顶室内都供奉着一块白石,据传,这个民族在古代的部落战争中,一块白石救了他们。于是白石成了这个民族的图腾而受到崇拜,而且一直延续至今。不仅是原始人,泰山的山石文化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泰山山石崇拜。而且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游览泰山时,除了目睹小泰山、红石门、醉心石等大型的山石奇观之外,更能看到一大景观:那些泰山的远方游客,那些善男信女们,虔诚地捡起地上的石头,许一个心愿,然后把石头压在沿途的树枝或是石碑上。再有,在泰山的每一条游览路线和各个游览景点,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等山石制成的长条形“泰山石敢当”。据说在秦汉时期,人们把石敢当作为一种灵石,驱邪避祸,以镇风水。到了五代,出了一个以死保卫晋高祖的石敢,人们十分崇尚他的英雄行为,认为他能逢凶化吉,到明清时代,英雄人物“石敢”便与灵石“石敢当”融为一体了,而且成为泰山山石崇拜的一个物象。这种民间习俗究竟起于何时,已没有准确的考证,它只是作为民间香社的一种祭拜方式存在着,并将一直延续下去……由此不难看出,石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但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宝库,使之永远成为世界文化林中的一块瑰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石头象征着坚定、坚固、顽强以及各种我们所向往的品质</b>。因此,人们用石心比喻坚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谊,用石城汤池形容防守坚固的城池。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石头的魅力才这样恒久不衰。可以这么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利用石头或变相利用石头。所谓的变相利用,就是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石为器,或以石为原材料,制作成人类所需要的东西。石头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无论是国家的重要建筑物,如皇宫、皇陵、御园、城堡、寺庙、堤坝、桥梁、大道等,还是民间的园林,房屋、庭院、亭舫、涵道等,无不取材于石。至于石碑、石刻、石雕、石画、石钟、石罄、石鼓,石塔、石砚、石棺、石室、石印等,更是在石头上做尽文章。<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因为美丽的石材代表着高贵,也隐含些许神秘,而不同的石头又各具特色。</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山中的岩石峻峭凌厉</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水中的卵石亲切圆润</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北方的山石浑厚沉着;</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江南的石头奇巧精妙</span>。根据石材不同的特点,人们把它用作很多用途:石刻、碑碣、石磬乐器、雕塑,尤其是建筑。建筑让石头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常说<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筑是一部石头写的书。石头的历史也因建筑而格外融入了人类文明的历程</u>。自古至今,从建筑的结构,到建筑表面的铺装,到建筑环境中的装饰,石材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材的选择、组合、雕刻可以赋予建筑物不同的性格与韵味。时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建筑已远远不止于石头的构建,各种新奇的材料几乎可以达到人们想要的任何效果,石材却从来没有丧失它的光彩,依旧牵动着人们的梦想。因此,也没有人再去质疑“石头的史书”。<b><u>石头依然高贵、优雅、沉着、大方地屹立于材料王国的宝座上,向人们讲述着它几千年文明的历程、几千年神秘的使命、几千年沧桑的变化。</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纵观石头历史和石头文化,人们对石头的利用,一是在物质生活方面,一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富于创造力而从不安分的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已经不满足于自身的物质局限性,而力求在精神上超越它。并且,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石头的作用及其对文化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挖掘、重视和研究那些潜伏在石头里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并谱写新的历史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