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王振震老师《伟人毛泽东》</font></h1> 1927年1月,即在“五大”召开前4个月,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身份下乡考察。他身穿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走过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所见所闻是他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革命和反革命的活剧几乎每天都在湖南农村上演着。2月上旬,毛泽东结束考察回到长沙,给中共中央写了份详细的报告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感悟:<div>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教员用实际行动了解到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我们做学习这件事情,投身到文字、数字中去是最重要的,既然理解不等于掌握,那我们就务必把它转化成行动,这大概也就是“知行合一”了吧!<br></div> <h1><font color="#167efb">宋鸿达《追寻生命的意义》</font></h1> 当事人势必容易忽略现实中的确存在着、而且可堪运用的机会。把目前的"暂时存在"当成虚幻不实的存在--这种态度本身正是使俘虏丧失其生命力的一大重要原因。人一旦有了这种态度,任何事物看在他眼里都显得毫无意义。<br> 感悟:<div> 虚无缥缈的东西确实容易被忽略,而一旦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整个人便会如同失去了灵魂</div> <h1><font color="#167efb">杨骐玮《平凡的世界》</font></h1> 也许人生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象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br> 感悟:<div> 人生中每个人所遇到的机遇是不同的,这种几率的不平衡,对于人来说,感悟更为深刻,但人生不能因为错失一次机遇而玩世不恭、颓然一生。<br></div> <h1><font color="#167efb">李乐怡《中国通史》</font></h1> 原来现代的人,把结婚看作个人的事情,认为是结婚者的幸福,所以多有欢乐的意思。古人则把结婚看作为家族而举行的事情。儿子到长大能娶妻,父母就近于凋谢了,所以反有伤感的意思。《曲礼》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也是这个道理。此亦可见当时家族主义的昌盛,个人价值,全被埋没的一斑。 感悟:还是那一句: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政治经济。现代和古代对待婚礼不同的看法,足以见证时代的变迁。当时家族主义盛行,在很多方面的事情都以家族为中心,从家族的角度看待,但我认为这样子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div> </div> <h1><font color="#167efb">胡馨《历史大脉络》</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邓睿茵《历史大脉络》</font></h1> 1、从此以往,这一政治体虽有分合,“中国”的本部总是一个国体,而且文化与经济的共同体也是依附在“中国”这一观念上。<br>2、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br> 感悟:<div> 寥寥几句话变阐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由多民族人民共同构成的政治单元,而其文化与经济等也就此诞生,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与参考价值。</div> <h1><font color="#167efb">何瑶《历史大脉络》</font></h1> 与斯多葛思想同时,有希腊哲学的伊壁鸠鲁派,中文常译为享乐主义者,其实也是误译,这一宗派的思想,以人生求其愉悦为目的,但是并不主张过分的享用,更反对贪婪与追求名利,毋宁与中国道家的天然率性相近。这一宗派主张宇宙的客观存在,甚至提出”原子是宇宙的基本物质”,在近代科学发展后,这一派的理念,仅可称为远祖。 感悟:<div> 西方因其地理环境其宗教信仰也有特点,它从犹太人信仰的上帝,转为普世的真神阿波罗。在传播中也与其它地区的信仰,进行特色结合,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有了孝的理念。但其本身也有相似之处,如禁欲主义与克己复礼,这也使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受到冲击,直到唐朝三教合一,同时这也促使儒教改革,最终宋明理学成为中国正统,但中国人民的思想也因此受到束缚,以至于科技也以实用为主,不似西方以理念为中心。<br></div> <h1><font color="#167efb">苏泓霖《中国近代史》</font></h1> 因为官场的腐败,创造新事业的经费都被官僚侵吞了,浪费了国家没有受到新事业的益处,人民已加了许多苛捐杂税,国家愈改革愈弱,关于这一点土耳其近代史也很像中国近代诗<br> 中国士兵有未出战而先逃的,也有战败而宁死不降不逃的,将帅有战前往自夸大而临战机后退的,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br><br> <h1><font color="#167efb">徐筠《历史大脉络》</font></h1> 1.中东与欧洲的教士都是以超越人间的上帝为其权力的依据,他们都是以“出世”与超越的理念为号召取得权力的,不像中国的儒家士大夫,以“入世”的态度悬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鹄的。<br> 2.中国的文官系统不仅以专业为入仕资格,而且以实现儒家理念为目的。这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文官群体,并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 感悟:<br> 古希腊的斯多噶学派、伊壁鸠鲁派、犬儒学派、毕达哥斯学派等都与我国古代多个学派的思想主张类同,特别是伊壁鸠鲁学派,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有一定进步性,但中西仍是有相当的差别,中国重入世人文和伦理,而希腊思想重宇宙及个人,政体不同,文化对国家的作用亦不相同。 <h1><font color="#167efb">谢宛葶《红书》</font></h1> 你越是聪明,你的单纯就越愚笨。最聪明的也是在单纯处最愚笨的。想要拯救自身免于时代精神的聪明,我们不能靠增加自己的聪明,反而要接受那竭力反对这聪明智慧的,也就是单纯。但我们也不能沉溺于单纯,故意让自己变成傻子,而是要成为聪明的傻子。.聪明征服世界,单纯却征服灵魂。事情都是相对的,亦是有度的。<br><br> 感悟:<div> 荣格所处的时代的时代精神较为黑暗,有点“愚蠢”,而荣格在对心理的研究过程中逐渐脱离了时代所认为的“正确”。当你所处的时代是黑暗的,做当代人认为的聪明不如做自己的“愚蠢”。</div> <h1><font color="#167efb">潘卓岚《历史大脉络》</font></h1> 中国古代文字以确切可读的,是商代的占卜文字及青铜器上的铭刻文字,前者笔画较简,后者较繁,但二者之间仍有互通的造字与组词句的原则。为此,卜辞是简体,金文是繁体。 感悟:<div> 汉字的发展一般是由繁到简,但卜辞跟金文则刚好相反。而且后文提到他们句子简短,仅限于祭祀或礼仪之用,所以可以看出古人信奉神与重视祖先的崇拜,也由此可以看出敬天法祖的观念,从古远开始变是中国思想的重要成分。<br></div> <h1><font color="#167efb">黄伊杰《人类群星闪耀时》</font></h1> 1:那些历史的尖峰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br>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 <br>这群星闪耀的时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br>2: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世间一切智者总是深谋远略。<br>3: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性感的时刻完成的。<br><br> 感悟:<div> 《人类群星闪耀时》写的不全是被神化的人,还有许许多多小人物因为心态,创造了辉煌或成为了不平凡的人。比如:巴尔沃亚对未来和财富渴望,在某种程度上能促使他有更大的发现,促使他不得不继续前进。成为了发现太平洋的伟大功绩而被人们敬仰的领导者,但他也有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的鲜明,真实的任性不可能是一张白纸或充满黑暗。<br></div> <h1><font color="#167efb">刘耀文《全球通史》</font></h1> 空间技术能使我们找回人类历史失佚篇章的一个最近的精彩例证,就是发现了中国长城的断失部分。<br>当时急剧的环境变化,迫使所有的动物必须能不断适应和再适应新的环境。能否适应的关键不是取决于也不取决于耐寒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智力的不断增长,取决于能否运用其智力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环境的需要。 <br> 感悟:<div> 科学技术对历史研究的发现起重要作用,被湮没在数层移动沙丘下的长城断失部分因为,空间技术而得到历史复现。所以有作者第一句就写到的“对过去的研究和描述,是现代人所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从类人猿到人类,探寻了人类的起源,人和人类最终取得生物界统治地位的原因。<br></div> <h1><font color="#167efb">周炜《罪与罚》</font></h1> 他无目的地徘徊着。夕阳西坠。最近他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烦恼。这个烦恼并没有使他受到特别的刺激和痛苦,但是使他产生了一种固定不变的和永恒的感觉,预感到将在这种使人发冷和沮丧的苦闷中消磨无穷尽的岁月,预感到将永远离不开那“一俄尺宽的地位”。在黄昏时分,这种感觉常常使他更痛苦。 感悟:<div> 救赎没有万丈光芒和圣灵歌唱,而在那之前要渡过的是郁郁千愁<br></div> <h1><font color="#167efb">余境文《谈修养》</font></h1> 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给它们一个简题,这是“追求”“彷徨”和“堕落”。 感悟:<div> 刚毕业的时候,朝气蓬勃,发愤图强,但是经历一系列的不如意之后,就会有很多的迷惘,不知道是应该恪守自己的坚持还是应该早一点的向生活妥协?大体上最后变得麻木了,接受了现实的社会和自己的无能,就堕落了。但我们永远不能堕落,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朝阳,是祖国的未来,加油吧,少年。</div> <h1><font color="#167efb">梁菲菲《历史大脉络》</font></h1> 西周贵族社会,将周室王权追溯于列代祖先接受的天命。前述神衹与祖宗信仰的结合,在“天命”之笼罩下,一切礼仪已不仅仅是为了取悦神明与祖灵,而是具有庄严意的“礼”,即由如何遵行礼仪转变为“当为”与“不当为”的尺度标准。<br> 孔子的出现,进一步将贵族的“礼”制当作每一个人都该遵守的行为准则,“礼”还是一个人文社会维持其文明的通则。礼是外在的规范,与之相映的则是“人”内在的本质。 感悟:<div> 读完这一段话,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礼”的意思。我查了一下礼的释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是指他律,它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我加深了对“礼”的认识。</div> <h1><font color="#167efb">李泳彤《历史大脉络》</font></h1> 认真的卓越班长 梁靖《科学美国人》 梁婧同学自己翻译了文章,真厉害! <h1><font color="#167efb">麦钰莹《历史大脉络》</font></h1> 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市,财富也相当集中于城市,有了人口与财富的集中,城市遂成为文明孕育发展的中心。<br> 一个社区有了足够的资源,即有余力维持人群中的俊杰之士专 注于劳心工作,由此可以进行抽象思考,也可有人专注于创作及将这些成果保存并传输于后人。文明遂得以世代连续技长增高。 感悟:<div> 文明发展所需的条件:人口富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安定,传承创新……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人类文明才能逐步发展,人类社会才能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印证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br></div> <h1><font color="#167efb">梁景锋《只要有家就有意义》</font></h1> 景锋同学也是个认真的好孩子啊! <h1><font color="#167efb">谭淮滔《站着》</font></h1> 你一生只选择一种姿势-- 站立。<br>狂风袭来的时候你不肯倒下;大雪压顶的日子你不肯屈服;洪水肆虐的瞬间,你不肯俯首;刀斧临头的黄你不肯折腰一棵树,在岁 月的长河中,书写一段英雄的人生。<br> 茫茫大漠一棵树站起来是一座丰碑;巍巍青千万棵树站起来是一座长城;悠悠河岸所有的树站起来是一条蛟龙;青春的树在时代的浪潮里歌唱着永恒的真诚。<br> 站着,给大地一片绿荫;站着给江河一滴清纯;站着给生命-一声问候;站着,给城市一缕温馨不计荣辱,不计得失,一生的站立只为报答泥土的养育之恩只为证明生命坚如磐石的精神。<br>人,与树站在一起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便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奇迹。 感悟:<br> 本文以充满诗蕴却不失刚毅的笔触书写一种风貌种让人感慨万端让人心魂震颤的精神状态。<br>说它写树,还不如说是写人;说它是写人还不如说是写一种生存姿势置身滚滚红尘人有时需要坚守需要不屈否则,在广袤无垠的时空中我们将迷失自我。<br> <h1><font color="#167efb">雷向跃《福尔摩斯》</font></h1> 我听到右边有响动和呼喊声。 通过暗淡的灯光 ,我瞧见惠特尼正睁大两只眼睛盯着我 ,他蓬头垢面,颜色苍白, 憔悴不堪 。<br>”我的天!原来是华生!” 他对我说 。他的反应显得可怜巴巴的 ,每根神经都十分紧张 。“”嘿,华生,几点了?”<br>” 快11点了”<br>“”哪天的11点”<br>“”星期五,6月19日。”<br>“”我的天 ,我原以为是星期三。不对 ,今天是星期三 ,你干什么要吓唬人?” 他垂下头 ,把脸埋在双臂之间,号啕大哭起来。<br> “伙计,我跟你说, 今天的确是星期五 。你太太这两天一直等着你回家呢。 你应当为自己感到羞愧 。”<br>“我的确感到羞愧 。可是,华生,你怎么糊涂了呀? 我来这 才呆了几小时, 只抽了三锅,四锅 ——我记不得抽了多少锅了。” 感悟:<div>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div> <h1><font color="#167efb">邓炫睿《人间失格》</font></h1> 竹一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使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对绘画的看法,竭力想把觉得美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描绘为美是幼稚和愚蠢乃至完全谬误的。绘画大师利用主观力量,对那些平淡无奇的东西加以美的创造,虽说他们对丑恶的东西感到恶心呕吐,却并不隐瞒对它们的兴趣,从而沉浸在表现的愉悦中。换言之,他们丝毫不为别人的看法左右。我从竹一那儿获得了这种画法的原始秘诀。<br> 即将忘却的时候,却飞来一只怪鸟,用喙啄破我记忆的伤口。过往的可耻和罪恶的记忆转瞬间在眼前浮现。我坐立不安,恐惧到想要大吼大叫。<br><br> 感悟:<div> 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他人发现的或者公认的美才叫做美。其实真正的美,是我们自己主观意识去感悟的,才是自己所发现的理解到的“美”;也是我们如今审美的关键。我们若想发现美,那便应有自己的看法去,不盲从,相信并提升自己的观点<br></div> <h1><font color="#167efb">黄安琪《人间草木》</font></h1>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感悟: <div>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总是带着对生活的浓浓热爱。生活中的琐事在汪曾祺先生笔下变得有趣可爱,仿佛那些不起眼的琐碎也是有灵魂的。</div> <h1><font color="#167efb">邓薇《历史大脉络》</font></h1> 两河柳形文字是该地区最早的文字系统,由象形开始,进而发展为拼音系统。后世许多拼音系统,直接或间接由这一系统行生演化。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出现的时间略晚于最早的楔形文字,却又在后来演变为“形声字”的系统。两河与埃及相距不远,所以一先一后,后者却又未袭用前者的造字原则,其中历史关系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楔形文字的起始似与商业有关,埃及的古代文字则与宗教祭祀有密切关系,这一差异也是值得注意的。 感悟:<div> 文明的发展与文字的出现,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文字的演变历程是由繁到简,文明的发展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变化,文字的演变对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有着深刻的影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