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在微信里问我:是否在泰顺? <br>我说在淮安。问我的人就是淮安人,我以为他可能要约见。想不到他说他在泰顺,问我廊桥博物馆怎么走?<br>叫我推荐一下,说曾经看到过我写的文章。<br>他住在泰顺县城,我推进了泗溪廊桥文化园。另外我说,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筱村看一下国宝廊桥,泗溪过一个山洞就是筱村了。<br>他说就去一个地方。<br>我说不好意思,不在泰顺,无法陪同了。<br>他说不要,自由行。<br>我说好。<br> 我们说这些的时候,他已经在去廊桥文化园的路上。<br>他是一个地道的淮安人,去泰顺办事。<br>我们交往有点年头了,交往不多,但关系还算可以。<br>有可能,主要原因是他是书画家的缘故吧!<br>书画,只是我们交往的一个因缘而已。在水平上,我跟他可不是一个量级的,他可是名家,我最多是喜欢而已。<br> 他叫谢景行,平时我都叫他谢老师。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公安书法美术协会副主席、 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区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南吴门书社执事,书法作品曾入展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核心价值观主题书法展,全国第八、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六届全国书法楹联展,全国第三、四届扇面展,全国第二届册页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等专业展览三十余次。被《书法》杂志评为“全国中青年百强书法家”。获《书法报》兰亭诸子奖提名,作品被正定龙藏寺,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千诗碑园,淮安韩信纪念馆等文博单位勒石珍藏。被淮安区委区政府评为文化艺术名人。出版《谢景行书法作品集》、《谢景行书画作品集》。 我不好点评,自觉没有资格,还是听名家们怎么说。<br><b>景行是我同乡书法家,因此我对他非常关注。网展所展示的作品,数体皆能,尤以小字见长。其笔下的一点一画,流泻的是心灵的迹象,在创作过程中消解了功利之心,使身心完全融入挥写的状态,达到自然生命与书写生命的浑然一体,合于自然,如若注重字内功字外功兼修,更待时日,定有所成。</b><div><b></b>——陈洪武(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div> <b>景行书法,虽根基晋唐,赶追二王。然笔势浑融,气息畅达,痛快淋漓处俨然明清风范。但他并未坠入时风,而是不随时俗,取精用弘,又临池不辍,志气和平,故尔书艺日进,屡获时誉,乃实至名归耳,更上层楼,将指日可待!</b><div> ——蔡显良(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div> <b>景行安东人。现为楚州警界名捕,为人笃厚,思维敏而勤虑,故擅作行草示人。景行学书从米字入,渐登二王门径,遂得大法。再融颜鲁公《争座位》笔墨意趣,往来晋唐王颜之间,晋律唐音的呼唤与熏染,使他笔下较之时人更余几许风雅之韵。余久在思考,简练的丰富与丰富的简练,再思考入帖几分可得几分,再再思考点线的短触与绵远之份量。望所思能与景行同社道兄共勉。 </b><div>——李双阳(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div> 谢老师是位警察叔叔,书法只是他的爱好,近几年他开始画国画了,也慢慢进入状态了。<br>能把爱好搞得怎么专业,除了天赋,一定是用功很深。<br>看谢老师的字,一眼就知道功夫很深,有传统根基又不乏个人创新的东西。<br>对我而已,只有佩服的份。<br>关于谢老师的书法,只能就此打住,再说,就是班门弄斧了。<br>在淮安,在千年河下古镇,我们见过几次面,深深浅浅地聊了一些。他每次都说:有空多来坐坐。我总是去的不多,坐也坐不了多久,应该是辜负了他的心意。<br> 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墨香弥久,在这样的地方,待久了的人,有底蕴,厚重。谢老师不苟言笑,他通过笔墨写出了一份历史的份量,对于他的家乡涟水和淮安,都是一种满满的回敬。<br>可惜,像我这样在淮安待了十几年的外乡人,却很少受到淮安历史底蕴的熏染;只怪自己太忙,太浮了。有时间还是要多去像谢老师这样的人那里,多多接受水墨的浸淫,看能不能增加一点文气。<br>难得淮安的谢老师到泰顺了,想到我。<br> 淮安人在泰顺,泰顺人在淮安,空间是错位了,但心相通,不然就没有彼此。<br>这些年泰顺的旅游产业发展,也算是颇有成效,至少全国人民想到泰顺,就会想到廊桥。像在泰顺的谢老师,向我打听去廊桥的路,我的第一反映是——好。<br>从淮安到泰顺,近九百公里,可以说是遥远了。<br>每年回家,我都觉得车很难开。<br>现在泰顺通高速了,感觉近多了,可是我还没有开过泰顺的高速。<br>再说,我都有点归心似箭了。<br>这几天,好几个人问我:“你不回家过年了?”<br>今天,谢老师也算是帮我“带”会了泰顺……<br><br>——END——<br>@龚崎现/文<br><div>于江苏淮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