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八,洗邋遢。”这是广东的传统习俗。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清代的《清嘉录》书中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年二八,洗邋遢的习俗历代流传,不仅给人们带来清洁舒适的环境,也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祈求安康的美好愿望。<br>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一连几天,阳光普照,缕缕冬日的暖阳虽比不上“贵如油的春雨”,可大家伙却分外珍惜。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每幢房子的楼顶,家家户户的阳台上晾满衣服、被套、床单、窗帘……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被单,犹如一幅别致的岁末抽象画,给即将到来的春节营造了浓浓的气氛。 在妈妈这位“指挥官”的带领下,我们也加入了“洗邋遢”的行列。妈妈负责拆洗床单、拖地;我负责清扫天花板、擦窗户;“小跟班”——小柏同学则负责整理书柜等杂物。一切安排就绪,我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唰唰的清洗声、哗哗的流水声、窸窸窣窣的收纳声、一家人温馨的谈笑声……所有的声音汇成了一首和谐的小曲。<br> 哐当——正当我们都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声刺耳的声响从客厅里传来。<br>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我心头一震,赶紧停下手上的活儿,跑到客厅看个究竟。<br> 只见呆若木鸡的小柏像一头受了惊吓的小鹿,怔在客厅的角落,一动不动。地板上,散落了一地的碎玻璃渣子。不用问,一定是“小不点”的业务不够熟练,把他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罢。 “我……不是……不是故意的……”好一会儿,小柏才反应过来,低声嗫嚅道。<br> “没事,你先到沙发上休息一会儿,这儿交给我吧。”我宽慰道。<br> 于是,我拿来笤帚和垃圾铲小心翼翼地清理地板上的玻璃渣子。我弯曲着腰背,把扫把伸进茶几和沙发底下确认没有落下任何一块玻璃片,生怕会扎到家人的手脚。终于,收拾好了,我如释重负地冲着小柏笑了笑:“没事啦,我去把垃圾倒一下就好了……”<div> “爸爸,等一下,先别倒……”小柏打断了我。</div> 这小家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我顿了一下。<br> “爸爸,我想我们应该把碎玻璃片用一个厚一点的袋子全部装起来,包好了再扔去垃圾桶……”<br>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呀?我心里纳闷了。 <p class="ql-block"> “现在天气冷了,如果我们直接把碎玻璃片倒进小区的垃圾桶里,那些拾荒的老爷爷、老奶奶会很容易被割伤手的……”小柏一本正经地说。</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内心好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似的,暖暖的,一如窗外金色的冬日暖阳。我和小柏找来一个小纸盒,小心翼翼地把玻璃渣子倒进去,然后用透明胶把纸盒封得严严实实。最后,我把纸盒交给了小柏。</p><p class="ql-block"> 透过窗户往楼下看,我看见一个熟悉的小身影,他站在垃圾桶旁,踮起脚尖,双手把那个小纸盒郑重地放进垃圾桶,仿佛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仪式……</p><p class="ql-block"> “小柏去楼下扔垃圾吗?”孩子的妈妈问道。当我回过神来,才发现孩子的妈妈已经从楼顶晾晒好被单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他扔的不是垃圾,而是一袋金子,一袋闪闪发光的金子……”</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妈妈笑话我犯傻了。我笑而不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