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什么?这位特级教师说透了!

斯家场镇中心幼儿园

<p class="ql-block">教师的教科研兴趣与能力、教师生命运动的轨迹,一定离不开读书与写作,特级教师李志欣与各位同行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真理,是自然规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生命运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肢体器官的运动,可以说是体力劳动或锻炼身体;二是思想精神的运动,无非就是就是读书、思考、研究、写作与创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读书与写作是一般教师主要的生命运动轨迹</b>。不管是躯体的运动,还是思想的运动,都可能影响生命的正常行走轨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是灵魂的守望者,是我一直的生命信念。教育本身是美好的事业,但是这只是表层的照面,实质的教育应该是“基于每个生命成长”的。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是教师个人成长的教学。唯有定点如此,才会感到教育的美好,才会想到自己思想与精神的自然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所谓“教师的专业成长”,或者说其根本,是教师的生命运动。</b>教师这个职业,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 教师生命的常青在于读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教师而言,读书首先是对自己生命成长的一种积累和完善,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重建和修补。只有完成自己的生命成长,进而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一个读书的老师,往往是一个有比较强烈的职业幸福感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汉朝的学者刘向说过一句话,“书犹药也,可以治愚。”这就是读书所蕴含的生命运动机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教师课堂教学的广度</b>,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课堂教学的深度</b>,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p><p class="ql-block"><b>课堂教学的高度</b>,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课堂教学的厚度</b>,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p><p class="ql-block">我感觉主要就是看他们是否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教师生命的常青在于读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 用写作改变职业状态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都不能够延展自己的生命长度,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生活的高度,可以丰盈和延展自己生命的厚度、宽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写作是最好的方式。通过白纸黑字,我们可以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穿行,可以同时抵达此间和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用写作改变我们的职业状态吧!</b>每个老师,站上讲台,可能一讲就是二三十年。那么在这二三十年的工作时间里,每个老师可能要上数千乃至上万堂课,第一堂和最后一堂,自己的这堂课和别人的那堂课,肯定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教学的方式,还是方法,无论是教学的过程、得失,还是感受、体验或者是教训,如果没有记录,到最后退休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曾经上过成千上万堂课?我们用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站在讲台上,曾经教过那样多的学生?这是很多一线教师需要郑重思考的命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写下的词语和句子,首先改变了我们自己,改变了我们的感受,改变了我们的心情,改变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如果这些文字被远方的人看到,被别人看到,我感觉,它也会改变他们的感受,改变他们的心情,然后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态度。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一方面,<b>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思考,教育写作就是对自身专业工作的一种反思</b>,这也是对专业能力的一种提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叶澜老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span></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实践成就教师的底气,阅读滋养教师的灵气,思考促进教师的锐气,那么,<b>写作造就教师的名气</b>。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以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件事。</p><p class="ql-block">我也期待,每个教师都在书写自己的教育史,以每一堂课、每一天的教学、每个学期的工作、每一届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3.&nbsp; 教师要教书、读书,更要写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哪怕读者只有自己一个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要教书,要读书,更要写作,哪怕读者只有自己一个人!我们读的一本书,我们写下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可能都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改变。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是对民族未来的担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读书遵循“三个一”读书原则。简述如下:</p><p class="ql-block"><b>1. 翻烂一本经典</b>。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也不管是教育的还是文学的,你可以选一本最爱,反复读,把它读透,掌握其精神实质所在。</p><p class="ql-block"><b>2. 主攻一个专题</b>。主攻一个专题,六个月到一两年,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由一个主题拓展到多个主题,这样就会触类旁通,快速地将“一口井”变成“一个湖”。</p><p class="ql-block"><b>3. 精研一位名家</b>。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性格特点等来确定一位重点学习对象,收集这位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掌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p><p class="ql-block">伴随着我工作岗位的变化,我的阅读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担任英语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时,我会着重阅读有关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方面的书;担任校长期间,我会选择一些国内外管理方面的书,甚至会选择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书阅读。</p><p class="ql-block">我对读书的整体感觉就是根据需要选择阅读书目,当然这是初步的阅读经验。比如,下面这些书目是我2015年阅读过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勇气》《正面管教》《学校会伤人》《儿童的人格教育》《课堂生活的叙事研究》《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为思维而教》《道德领导》《课程领导》、《教师领导与学校发展》《精彩观念的诞生》《批判性课程》《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台湾教育的重建》等。</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自己阅读数量、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与思想观念地不断丰富和提升,阅读面变得越来越广,对书的选择也变得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有个性。</p><p class="ql-block">我的感觉是,我会选择我生命需要的书,而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的书了。这是我最近阅读完的书:《孩子:挑战》《乌合之众》《学会关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重塑组织——进化型组织的创建之道》《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个人的朝圣》等。</p><p class="ql-block">我读书主要有四个时间段:</p><p class="ql-block"><b>一是在行走中阅读</b>。当我外出学习或旅游时,我都会带上一本书,或杂志、或小说、或专业方面的书、或名著、或休闲的书等;</p><p class="ql-block"><b>二是在睡觉前阅读</b>,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不会再改变的习惯,就是临睡觉前一定会阅读几篇文章;</p><p class="ql-block"><b>第三,在研究中阅读</b>,因为自己教育教学的需要或学校改革创新的需要,我都会申报一至两个研究课题,为此,我也会根据研究的课题的需要,“被迫”阅读一些书,阅读的时间也是根据任务的需要驱动。</p><p class="ql-block">同时,我还坚持在零散时间阅读报刊杂志,关注几个专业的微信公众号。这样,我的阅读量得到了保障,为顺利写作打好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对我来说写作并不是特长,但是,不管写得好与差,我的优点就是坚持写。</p><p class="ql-block">刚开始,我以写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为主,以后开始涉及一些管理类文章。现在,除非需要,<b>我一般写一些教育随笔或教育故事类文章。</b></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格外厚爱随笔,因为我深知,<b>撰写随笔是一种最好的反思行动</b>。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拓展知识层面、推动教育教学创新。</p><p class="ql-block"><b>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b>。没有反思的经验是肤浅的知识、狭隘的经验。有反思的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理论的重建,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的目的。</p><p class="ql-block">每一堂课结束,包括自己授课、听课、评课等,我都会主动撰写教学反思;每一次外出学习,回来后我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完成自己的学习反思;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与经验,我也会积极进行梳理、提炼,形成文字。</p><p class="ql-block">在此基础上,我会围绕自己的研究主题,申请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每一篇反思文章,我都发在我的博客和微信公众号里,供大家批评指正,并大胆向纸质媒体投稿,力争更多文章能够发表或获奖。</p><p class="ql-block"><b>撰写反思已经成了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了助推我成长、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策略的有力工具</b>,用它我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对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我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发现适合自己行动的最佳方案。</p><p class="ql-block">我的成长,我的研究能力,就在阅读与写作中不知不觉地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并且化为了我自觉的行为。</p><p class="ql-block">我今后的成长愿景:<b>思想建构——做教育文化的发展者;精神缔造——做教育理想的守望者;工作目的——做人性完善的培育者;专业发展——做先进理论的学习者;行走方式——做打破僵局的研究者;教育推进——做体验幸福的生活者</b>。</p><p class="ql-block">而作为校长,我想进一步重申,如想引领教师自主成长,能够让其超越功利走上自觉学习与研究的道路,就必须<b>尊敬他们的专业话语权,重视他们的改革创新成果,促进他们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解放他们的职业生命兴趣</b>。</p><p class="ql-block">当专业研究兴趣变成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和生命成长的终生信念时,他们就会敢于突破学校体制的框架,大胆地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断开拓自己的空间。</p><p class="ql-block"><b>还等什么呢?假期就来试试吧~</b>来源 | 选自《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作者 | 李志欣 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转自 | 中国教育报好老师编辑 | 皮皮兵不皮有事儿咨询,戳一戳中师君(微信号zgjsbhh)商务合作请拨打010-82296824(梁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h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E2MDY3NA==&amp;mid=2649966321&amp;idx=1&amp;sn=df9773753a78d32934cf503c7157bf05&amp;chksm=885534bcbf22bdaad09a33c7f0f07fce4c82412a8b9fa90ce0dd982d09929884b42199aad3c5&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刘坚:20年新课程改革到底带来了什么?</a><br></br></h3></br><h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E2MDY3NA==&amp;mid=2649966088&amp;idx=1&amp;sn=484f210e846dc12a8d065f91ea176596&amp;chksm=88553445bf22bd537e947e1e6002e5ee42b82f9fc0a672299fed31ff188a805d8f239a60dd65&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教师讲过多遍原题,为什么还有学生出错?</a><br></br></h3></br><h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E2MDY3NA==&amp;mid=2649966064&amp;idx=1&amp;sn=056574d27a805eedd6f5b1b600528bae&amp;chksm=885537bdbf22beab53e92e1a9b2fbb3b5fc9d21ed8ca0342c0eefcbadf89942a65ede510d31e&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2020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a><br></br></h3></br><h3><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E2MDY3NA==&amp;mid=2649966885&amp;idx=1&amp;sn=b4e6f6de88a039dedb3ec4f2d6dbb859&amp;chksm=88553b68bf22b27e028fad007be9338f26135ae356dc1e97942c5d355ca6dd86543c1d7d0388&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2020年“诺贝尔教育奖”为何颁给了他?</a></h3></br><h3> <h3>因微信公众号改版,为<strong>防止错过</strong>中国教师报的推送<br></br>请<strong>【星标】</strong>或文末点<strong>【分享】【赞</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在看</strong><strong>】</strong>哈</h3></br><h3><strong>如何设为星标?</strong> 点击公众号名称<strong>“中国教师报”</strong></h3></br><h3>再点右上角的<strong>“...”</strong>,点<strong>“设为星标”</strong>就ok了</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RPExgXUVrEVlERIWySaQ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教师

教育

阅读

生命

读书

教学

写作

自己

反思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