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的半张旧报纸,再现本钢沧桑巨变

禹辛

<p class="ql-block"><b>  本溪刚刚解放不久,1949年2月初,时任《东北日报》编委兼采通部部长穆青与报社的几个同志冒着严寒,深入到本溪、鞍山、辽阳、瓦房店等几个南满著名的工矿企业进行参观采访。一路上所见所闻,使他们感到东北工业基地的雄厚和宝藏的丰富,但同时也意识到今后的道路将是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这半张1949年2月的《东北日报》上 ,登载了穆青的采访通讯——《从南满工矿区归来》,描述了当时宫源厂区十余里的巨大机器群中,一片荒凉,房屋几乎没有一间完整的,到处是枯萎的荒草瓦砾,满地都抛弃着残缺不全的机器零件,满目疮痍,厂区只有十余人看管,再看不到一个人,听不到一点声音,这就是昔日的本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老一辈本钢人为尽快修复被国民党破坏得千疮百孔的乱摊子,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一点一滴地修复机器设备和厂房,千方百计恢复工厂生产。终于在1949年7月,炼铁高炉流出了新中国的第一炉火红铁水。</b></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题记</b></p> <p class="ql-block">  在二月初旬几个严寒的日子里,我们以极其短促的时间,经过了本溪、鞍山、辽阳、瓦房店等几个南满著名的工矿区,参观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工厂。从煤铁到纺织,我们几乎可以说看到了整个东北工业的缩影,以及透过这一缩影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条国家工业建设的漫长艰难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溪、鞍山这些全国闻名的煤铁城市,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产。它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完全近代化的机器设备,在全国范围来说是无可比拟的。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那些像树林般密立的烟囱,那些绵延的工厂,高大的锅炉,以及纵横支架着的一条条粗大的铁管……,如果说这里的整个城市都是工厂,到处都是煤铁的话,那并不算是夸张的。像本溪这样同时蕴藏着大量煤铁的最集中、最理想的工业地区,在世界上也很少有,同时,像鞍山这样能够集中年产大量钢铁的工厂(不是说工业区),据说在欧洲也很少有。这些丰富的宝藏,是我们国家的命脉,今后毫无问题的,也将是我们走向工业化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然而,建设的道路并不是那样平坦的,经过战争和国民党匪帮数年统治的严重破坏,南满的工矿区已完全改变了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月四日,我们在大雪纷飞中曾参观了宫源(属本溪)的工厂,在周围十余里方圆的巨大机器群中,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一片荒凉,房屋几乎没有一间完整的,全厂到处都是枯萎的荒草,满地都抛弃着残缺不全的机器零件,一个看厂的老工人(该地现在一共只有十几余人看厂),带着我们用整个下午的时间,走遍了工厂的各个主要部分,除去冷水锈锻的钢铁和荒草乱石之外,我们看不到一个人,听不到一点声音,这个曾经年产五十万吨铁,三十余种炼焦副产品的伟大的生产机构,经过国民党两年多的破坏,如今竟破毁得千孔百疮,举目四望,谁能不深深的为之感叹呢?</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这是在整个南满工矿区中,我听到的工厂中的破坏,也是我们将来进行修复时的艰巨工作,鞍山以及本溪的本身部分,都比这里好一些。那里不管怎样,总在复活、生产着。我们的干部、技师以及广大的工人群众,都正以百倍的紧张和热情,为恢复自己的工厂而辛勤的工作。不可否认的,由于他们的努力,已使工厂部分的皮带重新转动起来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他们的功绩应该大大表扬。但这绝不是说,这些工厂被破坏得不够严重,或者重新恢复已经不成问题了,不是的,真实的情况是无论在鞍山也好,本溪也好,严格的说都不能叫做复工,这里一切还只是在开始,机器在等待着拼凑安装,工房有许多缺少顶盖,门窗须要修理,沟地的垃圾粪便也还要清扫。既没有原料,又缺乏工具,就连工厂一些进行生产的设备都还要很好的恢复,而我们的工人同志们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这样做。在本溪我看见工人在破坏的工房里,由于生火取暖,全屋子煤烟几乎使人窒息。同样地在鞍山有些工人甚至在露天下用锉刀锤子一点一滴的修理着机器,虽然表面上看,工厂的烟囱已开始吐出了浓烟,机器发出了巨响,但那只是成百个烟囱和千百台机器丛中的几个。如果从全场的范围来看,你就会了解,现在进行的生产是怎样的局部而微小,而且许多工作只能说是在完全近代化的设备中用类似手工业的方式,艰难而缓慢的从事着修复。</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些现实的情形,我们会问起各个工厂的负责同志:如果以今天的条件来全部恢复工厂,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回答的结果是至少五年以后,甚至十年。有的并且苦笑着说:那还要看以后的条件和力量。接着他们便谈起许多在恢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来,例如干部、技术、资金、原料、器材、管理、劳力、机器等等,事实上根据我们的所见所闻,这的确也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除去最大的技术问题之外,要修复这样大而又被破坏得这样厉害的工厂,究竟需要多少资金,多少人力?这些问题谁也回答不出一个确切的数目来,仅修房子一项,从本溪到宫源,从辽阳到鞍山,沿途数十里的断垣残墙,要修复起来,我看就了不得。再加上许多计划、组织管理、安装、使用、运输等等一连串的新问题,我们都缺乏经验,在恢复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许多急待克服的困难。必须我们很好的学习和较长时间的奋斗才行。现在我们有许多工厂已经开始深刻的体验到了这些困难程度了,将来还会继续的遇到困难。此外关于各种设计的图表及机器问题,损失更加严重,以鞍山为例,过去许多重要的机密的图表统统被国民党窃去了,因而影响到工厂许多部门一时无法修复,仅自来水一项因找不到图表修理,每天都必须浪费五分之四的水量。许多重要的机器,会受国民党破坏。就是为我们自己因战争关系而撤卸运走分散保存的,今天也还会下过命令,要求统一领导集中生产,但各地各系统并没有无条件的坚决执行。在各种借口拖延甚至抗拒下面,今天我们大规模的工业机构的某些部分,仍然被支解着。像鞍山这样大规模生产设备,它好像一部完整的机器一样,从采矿、炼铁,到出产各种成品、副产品,全厂几十个工厂,是一整套的联下来,一步紧跟着一步,配置得非常科学,而今天出于机器设备的残缺不全,就等于把鞍山的整套生产机构支解为若干局部生产的小厂,即令勉强复工 ,其生产效率及生产浪费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所走过的许多厂子里,这些问题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无情的事实正尖锐而沉痛的告诉我们:甚至要一丝一毫的从头做起。这是一条艰难而困苦的建设道路,任何盲目的乐观或不以全局的情况着眼,以及局部恢复与生产,而认为大问题解决了,那会蒙蔽和引导我们走向严重的错误,使国家将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东北的工业建设,特别是重工业的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一环,也是我们今后走向近代化工业化的强国的基础,没有东北的重工业,全国工业的发展,便失去它宝贵的温床,这一点讲起来是谁都看得清楚的,然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去争论它的重要意义,而恰恰是如何排除万难,动员一切力量去全力进行修复,无论如何我们的工厂必须设法复工,宝贵的设备必须最正确的加以充分利用,这在东北解放区说来,应该是第一等的任务,但这些任务的完成,仅仅依靠少数的工业干部和工人们的积极性还是不够的。工厂即是国家的工厂,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就有责任尽一切力量来帮助它恢复,扶助它发展,解决它的一切困难问题,特别是与恢复生产直接有关的运转等部门,更应主动的求得配合,这个思想应贯彻在我们党政军各个工作部门中。恢复像鞍山、本溪这样巨大规模的重工业,是国家和全体人民的事情,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求得明确的认识。为了恢复我们的工业,需要集中我们的力量,也需要集中我们的金钱,提倡节约,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把我们的工厂认真的恢复起来,这是一个有关国家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大问题,我们坚决反对那些盲目乐观,忽视恢复生产中的困难,或不关心生产中的困难,以为这些事情都是国家的事情,我们用不着关心,用不着过问,这都是有碍生产力的恢复的,同时我们更反对为着局部利益,而忽视集中统一的某些眼光短小摆小摊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b>  本钢集团始建于1905年,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最早恢复生产的钢铁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共和国功勋企业”、“人参铁”的故乡,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中,本钢见证了中国民族钢铁工业发展的每一步。</b></p> <p class="ql-block"><b>  老一辈本钢人从被国民党破坏得千疮百孔的乱摊子上,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恢复工厂生产,终于在1949年7月,炼铁高炉流出新中国的第一炉火红铁水。</b></p> <p class="ql-block">  如今本钢铁、钢、材均已形成年产一千万吨以上的能力。形成了以O5汽车面板为代表的汽车用钢,以家电面表的家电用钢,以专业细晶钢为代表的高强钢、以铁素体不锈钢为代表的不锈钢,以叶片钢、军工钢、轴承钢、齿轮钢为代表的高端特殊钢等系列体系。"双高"产品率和"双高"产值率分别达到80%以上。</p> <p class="ql-block">  "本钢牌"产品进入国内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国防科研、汽车家电等国内13个重点行业100多家重点企业。在奋力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际、地区。</p> <p class="ql-block"><b>  本钢为加快发展步伐,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定了 "把本钢建设成为千万吨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板材基地"新的振兴发展目标。把本钢建设成为品种全、质量高的千万吨级。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