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爽口的“黄沙梨” ———林寨富绅陈襄廷先生后裔返故里怀旧<div> 2016年3月,海外人士陈先生兄妹回老家探亲,我陪他们祖地重修,期间,陈女士说起她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咳喇,家里人买来黄沙梨浸泡蜂蜜,成为蜜炼梨膏,才治好她跟母亲的陈年咳喘。</div> 她说她们家每年从河源县黄沙村买来新鲜梨子,当时这种梨子就叫“黄沙梨”,且她们的伯叔兄弟大富人家,毎年都会定购这种鲜果美食,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她们举家外奔香港,现定居美国,几十年来再也没有吃过这种“好嘢!” ————美丽的东源县船塘镇黄沙<div> 黄沙梨在东源县船塘镇黄沙村(原河源县黄沙镇)栽培己有500多年历史,早年种植面积覆盖全乡,据说当地是一条洞径,濒临江河,地处黄沙河滩,土地属潮沙土层,此地因多黄沙而得名。</div> 百年沧桑看梨树 每年农历七八月之间,是果实成熟采摘期,其时又是酷暑,适合夏日消融,黄沙梨因其果色偏橙黄色,皮薄肉嫩、甜脆多汁、口感滑爽而远近闻名、以深受客户喜欢。 ————河源市区化龙桥古榕<div> 早年,听黄沙石榴花村陈姓宗亲陈水运叔公说过“黄沙梨”的美丽传说,他说:“当年黄沙村廖姓有个小伙子,爱上了邻村的富家小姐,富家人嫌廖家人穷,后来廖家小伙去源城化龙桥伯公庙求签,住持摇来一签:“要想把亲娶,先要种沙梨”,廖家小伙不解其意,去太平街问测字先生,测字先生为他解签,说:“你们那个地方土质好,可在那里种梨,家业大可兴旺,也可以娶到老婆”。</div> ———黄沙果园<div> 廖家小伙听信神仙指点,在富家小姐暗中资助下,从外地购得种苗,在车头这片滩涂种上大片梨树,过了没几年,小伙子爱情、梨果双丰收,且结果鲜美,人们问他这是什么,小伙就说是“黄沙梨”。<br> </div> 再后来,车田、黄沙、小水、青丰、群丰、滑滩这几个村廖、陈、刘、詹、李、唐、袁、吕等村民,家家都种梨树,“黄沙梨”成了这里的品牌,也是致富之宝。 ————用“黄沙梨”研制梨膏<div> 后来有河源县城“益寿堂”老中医,用“黄沙梨”研制梨膏,制成的梨膏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肺燥或肺热引起的咳嗽、咯痰等症,也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这“黄沙梨”摇身一变,身价培增。</div> 黄沙大队老同志廖春华,当过兵,当过黄沙大队民兵营长、党支部书记,他对黄沙的历史了如指掌,他生前的旧记事本上写着:“黄沙的乡民,早年磨索岀种梨经验,每年适时在树下种上经济作物,收成后这土地也就有了足够的肥料,加上滩涂地下地充润,所以年年硕果累累。 ———廖春华先生遗下的旧“记事本”<div> 他还记述着:那时候没有无农药,如遇有爬行的小虫子吃梨,果农预先用布袋子套住梨,稍用竹竿撼动果树,虫子就会掉下袋子,手到擒来,十分环保”。</div> ————作者与90岁老书记刘凡瑞先生合影<div> 据青丰村90岁老书记刘凡瑞说:“当年黄沙河流经新丰江,“黄沙梨”岀口销售用竹篓装运,新丰江阿婆山河段,有“鹅叫三滩”,<br>新丰江电站沒筑时,那里水势汹猛,常有货船岀角倾覆,如果装运黄沙梨的打沉了,果农就会难过日子。</div> <div>————刘凡瑞先生引吭高歌</div> 刘凡瑞说:那时候,黄沙村的妹子采摘沙梨时,唱着动人的山歌:“沙梨好吃树难栽,沙滩滩里荆棘多,蚊叮虫咬身痒痒,妹妹呀疼着亲哥哥、、、、、、、” ———东源县“党史资料”<div> 1943年冬,“东纵”成立后,抗敌获胜的消息传开,鼓舞河西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黄沙乡人民筹备组建武装队伍。<br> 1944年河西地区成立游击队,黄沙村很多热血青年想着救国,地下党员廖哲华,廖步祥等筹集步枪16支,火药枪30多支,成立了30多人的黄沙抗日自卫队。在黄沙的梨树下,成为游击队教练地,同志们严格地进行军事训练,练好本领,英勇杀敌。<br> 1947年黄沙抗日游击队,改组成为河西人民自卫大队麒麟中队,队长李九、廖岳,他们曾在黄沙痛击意图进犯上莞的国民党军队。<br> 河西区交通站在黄沙乡车头和五果村,设有交通站,代号为“武汉”,有曾慈彬,刘刚,曾然仔,曾慈泰等人,交道员经常利用贩运黄沙梨去收集和传递情报,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岀贡献。</div> ———船塘革命烈士陵园<div>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黄沙乡有廖亚排、廖娘统、刘运水、张南火、黄日扬等为国捐躯,黄沙梨树伴着热血青年成长,伴着他们在梨树下浴血战斗,黄沙梨树见证着黄沙抗日自卫队守土御敌,见证着麒麟中队英勇善战,见证着革命烈士滴血,黄沙梨树成为了英雄树</div> <div>———作者与廖文园先生(左)、大湖镇文化站长严云飞先生(右)</div> 近日,我在网友廖文园先生的陪伴下,来到黄沙这片多情的土地,但见随处新楼林立,村道通畅,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廖希中先生美丽庭院<div> 特别是看到黄沙首善廖希中先生倡导兴建的农家新村,看到了乡村展兴成果,让人倍感乐善之人量度,也看到上天对乐善之人的福报。</div> ———荒芜的梨园<div> 我试着问村民“黄沙梨”的近况,村民们说老梨树己经不太有人打理,梨树林己成荒芜,当年的摇钱树变成了电影《天仙配》般的老槐树。<div> 我的心深感惆怅,这么有名的岭南佳果,这么好的摇钱树,怎就这样无人问津?<br><br></div></div> 近年,东源县船塘镇以板栗作为“一镇一品”,名扬天下,而蜚声东南亚的”黄沙梨”弃之让人婉惜,,如能重拾“岭背李,黄沙梨”的丰采,该有多好! 黄沙路口 小水村 青丰村委 车头村文化广场 黄沙社区 美丽庭院 远眺古村落 廖氏宗祠 醉美黄沙<div><br></div><div>报料电话/微信18902777488 阿天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