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速写2》——美丽校园篇

肥饼蚁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一入学就在里面上大课和自习课的海运学院教学主楼,在东山,里面典型苏联式风格布局,傻大粗陋。我们的化学课是和航海系等几个系的班级在阶梯教室合上,计算机课好像是和自动化系的班级合上。第二年暑假前,我们陆上专业的两个系就搬到了西山,两地虽然不远,但有个一、两里的路,上个体育或实验课还得两处“奔波”。</p> <p class="ql-block">  “蓝天高杆,巍然挺拔的桅杆,象征着海员具有不被任何狂风巨浪征服的无畏精神,它使人敬慕和自豪。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主楼南侧的花园里,矗立了一座高高的桅杆,海运学院的第一标志。</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陆地专业的电子工程系和自动化系1980年暑假前搬到西山时住的的宿舍楼,共三层。东面是大连海校,他们旁边的一个小饭店号称海院的“第三食堂”,想改善并且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去那里打打牙祭。北面是一个城中村落,西面是“自习楼”、主楼“电航楼”和“第二食堂”。园区朴素无华,一条路连着三个点,划定了我们紧张又单纯的生活。随着“级别”的提高,我们也是越住越高,到后来享受顶层大阳台的“无敌”全景房。一个宿舍六人住的挤挤巴巴,高低床,中间两个横放的书桌,没有窗帘,一只昏暗的白炽灯,五、六把铁皮网眼暖水瓶,一副扫把簸萁,吃饭的铁制碗勺… …就这么简陋简单地跑过了四年。晚上九点左右,是一天里最轻松有趣的时光,有举哑铃拉弹簧的,有冲奶粉啃窝头的,有侃大山抬杠的,有勤快的洗洗涮涮的。最搞笑的是几个愣头青带着拳击手套在大平台上“互残”,此项活动黄晓吃亏最少,王镝没占多少便宜,老阮挺倔,吃了几拳那是非要打回来不可的!熄灯哨一吹,都老实了,年轻人长身体,营养差,学习累,没心事,入睡都很好。</p> <p class="ql-block">  题记是: “维修厂一角,在这个维修厂里有一处是留给我们海运学院停泊大大小小的船只的… …”维修厂在学校的东南方向的海边,那里海边春夏很凉快,水特清澈,运气好的能捞出海参。冬季通往大海小河,结出的冰很厚很平,我曾在那里滑过冰刀。</p> <p class="ql-block">  “晚霞辉映下的一艘货船,正在船厂维修,不过现在工人们早已下班了”。当时,海院有几艘航海教学实习船,有艘好像叫“育红”号,现在是3万吨级、价值数亿的现代化“育鲲”号和“育鹏”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