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来稿选登:红红火火的屯字镇

屯字镇文联

<p class="ql-block"> 红红火火的屯字镇</p><p class="ql-block"> 文/秦克云</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常站在家乡的硷梁上,隔着云雾飘荡的大沟,极目眺望南边的屯字原;蓝莹莹的天显的很低,绵绵的白云仿佛触手可及,由于距离遥远,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屯字原上的树和村庄,广袤的原野上仿佛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走南闯北,见过世面的人,当有人问及他的籍贯时,被问的人便毫不犹豫的说“屯镇人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哎呀!这不是骗人嘛,明明是外乡人,咋能说是屯镇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玩泥蛋蛋的小孩忿忿不平,喊叫着纠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百里秦川,不如屯字原边,这响当当的地名,天南地北的人都知道这红红火火的地方!所以哪,镇原走陕西赶麦场的麦客子,对老陕谝说是屯镇人”。说“谎话”的脸不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呀,慢慢的明白了,这也是名胜地方的社交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那个讲话满口“之乎也者”的驼背老先生讲的故今里尽是屯字原上的传奇;北魏的万俟丑奴兵败弃岐州北走退屯字;晋代赫连勃勃祁川坪夯城屯粮屯字原;还有那白马池、太阳池美丽的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人们讲起屯字原,永远都是红红火火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屯镇的戏――赶早不赶晚”这一句歇后语,说的是屯字镇传统的社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古时屯镇的骡马交流会,商品物资贸易会,吸引着大江南北的商客,随踵而至,红红火火的推动着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经济发展,从古至今,屯字镇的各行业都是镇原的排头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屯字镇自古有“陇原旱码头”之称。说起这个美称与屯字镇的集市有关。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镇原人也称为“跟集”。屯字镇的集市闻名陕甘,以商品花样繁多,粮油、皮毛贸易吞吐量大而活跃市场。所以屯字毗邻的群众及行走江湖的货郎都记得屯字镇,逢一、四、七的集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逢集日,从太平、临泾、孟坝赶集的人骑着自行车,车后驮着土特产,涉过交口河、茹河,翻上临泾原,再上屯字原。屯字镇交通发达,集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所以农特产销售快,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卖了土特产那些爱打扮的女人们则钻进琳琅满目的市场里挑选自己如意的服饰,在屯字市场里买东西回去,也是一件很卖派的话题。那些过日月的男人们热衷于在牛羊市场、苗木市场去逛逛,因为屯字镇的集日里,那些外地商客们总会带来优良品种的猪羊,新品苗木吸引着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屯字镇的集市年复一年,变化越来越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屯字镇集市上的商贩们引领着周边人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随着社会购买力提高,人们对日用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村集市逐渐繁荣,屯字镇的那些铁皮屋、地摊经济,渐变成为企业化,那些有眼光的人率先在屯字镇办起了宰杀场、养殖场、果品厂……引领着镇原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屯字镇,这座充满历史传奇的小镇,也是闻名的红色圣地。在近代史上,让人记住屯字镇的是发生在1948年5月上旬的四八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西府陇东战役中最激烈的一战,是转危为安的一个突出战例。解放军战士打得勇敢顽强,前仆后继,英勇事迹,可歌可泣。在战斗中不少当地群众冒着被杀头危险,千方百计救护伤员,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永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屯字原牺牲的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在屯字原这块红色的沃土上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屯字的传说,史志中解释是:是因屯字集所在地象“屯”字而得名。其实屯字镇本来就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富,历史源远流长的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卓尔不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屯字镇依然是红红火火。而在这个神奇地方悄悄崛起一个市级文明单位――屯字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一个拥有7个文艺团体和2支公益文化的志愿者服务队,这个优秀的团体是2009年在一位叫张宏的农民,在一无报酬、二无活动资金的条件下,联手本土各类文化爱好者,共同努力下为农村文艺爱好者搭建的发展平台。与时俱进,弘扬公益文化,传播华夏文明,共建美好家园。屯字文联为我们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谱写了屯字原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红火火的屯字原,我温馨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秦克云,男,生于1970年,笔名默耘,农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甘肃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甘肃农民报》《甘肃经济日报》《兰州日报》《速读》《环冮》《西王母文艺》《祁山》《大渡河》《九龙》《陇东报》《潜夫山》《今日西峰》《今日庆阳》《天水人防》《梦阳》等报纸期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