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天,善良的人们去河边漫步,会遇见一片美丽的樱花林。这是一个需要娓娓道来的——-古云山寺种树之缘。😀</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戒悟师是在石门山。当时我们坐在去石门山道旁的石头上,同行的朋友从车里取出茶具以及一箱瓶装矿泉水,野外没有加热的条件,我们便直接用凉矿泉水洗茶、醒茶、泡茶、喝茶。当时的话题是从茶以及石门山的原生态大自然的美开始的,我们有说到用雪水也可醒茶。我听到戒悟师与其他几个出家人说:“石门山风景很好,但古云山也有古云山的好……”我才知道,在莲花升坊有个古云山,且古云山寺正在建设中,我读过的一本书《了凡四训》作者袁了凡的师父云谷禅师在那担任过第一任主持,山寺老址与佛教禅宗有着深厚历史渊源。那天,我与戒悟师加了微信、留了电话。那一年应是2017年的4月份,我在手机里找到了当时的拍到他们的一张背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古云山,是某个周六,戒悟师突然电话我,问我有空否?可否从县城送她去古云山。我不假思索就开车陪同过去了。那天是寺庙建设前的施工前的验灰、放界之类。我还不敢把车从河面上新建的一座铁桥上开过去,便在桥头停车。眼望戒悟师与村里的一些人过到河对岸,在古树棘荆里找路、说话、行走、测量。我立在车旁,打量四围的山峰,眼前这条清澈、流淌的河,听着鸟鸣。那回只是安静的做了一司机。</p> <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一次戒悟师约我去湖上方向看梅花。结果梅花没看成,我们俩顺路去良坊看了桃花林,之后她赶萍乡高铁站乘车去外地。我们采到的许多桃胶都被我带回家,在我刚炖好准备享用时,戒悟师发过了一组全是由我照片做成的视频类衔接给我,并告诉我,为了帮我做这些照片,耽误了上车,还要多等两小时之后的下一趟。这真是一个可爱的出家人!</p> <p class="ql-block"> 由此,我们便成了朋友。其实戒悟师年龄要小很多,但庄严与能力、耐性与学养还是有目共睹的。这几年,古云山寺每天都在变化,从无到有,从主殿到两侧殿,外观及周边环境的打造堪见规模。书画、古琴、古筝、茶、禅修………较之本县域其他寺庙,未来古云山,或者会成为莲花某种意义上的另一名片。</p> <p class="ql-block">古云山的出家人与众不同的地方还有:她们自耕自种。种粮种菜种花种树………依山伴水的古云山寺宛若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因为有诗意的出家人,古云山便也成了一个诗意的地方。我有时几月一去,有时一年一去;有时单独去,有时把朋友们带去。去了或者喝茶、习字;或者野炊、寺庙里用素斋都可。诗友们有关古云山釆风的诗也写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佛徒,亦不是信众。但对修行的人内心由然有一种敬重,这种敬重的产生可能与每位喜爱传统文化的朋友有共通之处。再说唐宋时代,几乎所有文人都会读经书,学参禅,将佛理引入自己的思想与生活。学佛向善,或许还有来自奶奶给我的一种潜移默化。奶奶很善,小时候目睹她给做副业的(比如打锡的、做红薯粉的、蒸酒的……)路人、或者外乡人免费提供住处。还经常让我给村里的一位很穷又口齿讲话不清楚的人挖一点盐、匀几勺米送去。若遇有出家人化缘,奶奶真的是很恭敬诚恳对待。</p> <p class="ql-block"> 话要扯回到今天来,2021年1月份最后一个周六,戒悟师微信告知我古云山寺正在周遭遍植樱花树,需要人手,问我可否带朋友去帮忙。给力的是,我一招呼,钰、菊兰、晓艳、艳红、安华、陈老师携师母、另外加两个男神,我们9人一约而成行。上午9时从县城出发,10点前到达古云山,中午在寺庙免费体验素餐,下午3点回家。避开了其它也正参加义务种树的人,选中靠近河边的一片地,命名为“女神…经生产队”,认真、快乐种下了60棵樱花树。(关于种树过程,我想艳红和如是我闻老师会另有美文记录,此处略)</p> <p class="ql-block">一个善念从产生、发出,到得到响应和行动,成就了2021年我们的首次合作愉快。以后,每到春天,我们便会互相想起,想起在这个地方,有一片樱花林,缤纷浪漫如我们的生命。若干年后,你我或苍老牵手同来,谁伸手一指,说:瞧,那一片灿烂的林子,是我们当年种的。哎,那一颗树上,是你在上面系了一根表示我们平安、幸福、欢喜的绸带。那时候,我们还很年轻啊……..</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想,便愿:树有千年。便愿:我们的故事,写上千字亦足。</p><p class="ql-block">(是为记----朱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