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驻 八连足迹,(一)战备施工

韩万福

<p class="ql-block">军魂永驻 八连足迹</p><p class="ql-block">(一)战备施工</p><p class="ql-block">狂风暴雪秋灵沟</p><p class="ql-block">守边御敌志不动</p><p class="ql-block">施工训练管理硬</p><p class="ql-block">官兵毅力铸军魂</p> <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六十九军二十八师的八十二团、炮团、坦克团抽调部分干部战士,组建了北京军区第六工区第一六三团(4747部)二营八连,当时驻地河北省涿县松林店营区。</p> <p class="ql-block">连队进入国防施工,施工地先后在河北省涞水县石亭公社北庄村,曲阳县李家洼村。</p> <p class="ql-block">1968年3月,整个团由河北省曲阳县调往内蒙古自治区,隶属北京军区工程兵第一工区即后来的守备第一师。八连驻卓资县六苏木公社,后又曾在丰镇县隆盛庄公社兰家沟村,兴和县三瑞里公社,察右前旗岱青山等地进行国防施工。</p> <p class="ql-block">1969年部队整编后,八连驻守化德县三道沟村、榆林村,继续执行“反修前哨”的光荣任务,打山洞、挖战壕、挖反坦克壕等国防施工,</p> <p class="ql-block">守备二团三营八连1977年3月欢送老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八连第四任指导员支廷伍,1965年3月从山西灵丘县落水河固城入伍,1970年至1975年5月任八连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八连第五任指导员齐玉生,1968年2月从山西省交口县回龙公社入伍,1970年提干任干事,1975年5月任二团三营八连指导员,1978年5月任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师政治部科长、二团副政委等职。</p> <p class="ql-block">1975年至1978年7月连队出色地完成国防施工,打坑道被覆浇灌坑道,挖反坦克壕战壕,构筑师指挥所,修筑连队以反坦克为功能的阵地建设,多次受到师团奖励。</p> <p class="ql-block">第三任连长候继友,1960年3月入伍,河北省定兴县人。1969年10月任八连副连长,1970年6月任八连连长,1979年10月任三营副营长,1983年任二团司令部副参谋长,从1978年起做二团驻集宁留守处管理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初,连长侯继友对全连进行年度施工动员后,以排为单位,从连队器材员吴宝财管理的器材库领取独轮手推车、游锤架、大锤、镐、锹、耙、马灯、煤油、爆破用的雷管、导火索等施工常用物品,将上述器材检修安装,全连干部战士推得推扛的扛,浩浩荡荡地开往八连的施工点,距连队2公里东侧的无名高地。</p> <p class="ql-block">团司令部测地班对掘进的坑道进行方位测量,确定具体位置和轴心走向,先进行切坡,形成掌子作业面,一个作业面高约2.5米宽1.8米。连队安排四个排三班倒轮流施工,同时在两个作业面展开掘进。每个排也就10多名战士,分两班在作业面上。支起游锤架,架上用两条铁链将三四十磅的大铁锤吊到支架上,利用铁锤自身的重量游起来的惯性,两人一组用较长的钢钎从缝隙中穿过伸向作业面。前面的人负责掌握钢钎的方向并转动钢钎,后面的人工抡锤给予外力,连续冲击钢钎,这样既省人力有避免误伤,锤加重了冲击力就大了,打眼就快了,掘进速度就加快了。打坑道那是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同时安排两人一组,在游锤不能勾着的方位用手锤去打眼,用一根钢钎一头顶在石壁上,另一头用一个大铁锤一锤一锤地在钢钎上砸。手把钢钎的人还的每逢砸一下锤转动一下。在那坚硬的石头上,重重的一锤下去只能砸出轻轻地一道痕迹,十几锤砸下才是一个圆印。钢钎打至1米至多深为一个炮眼,每个炮眼的深度按照具体的位置确定,有深有浅,并要交叉不重叠,一个掌子面至少要打10多个炮眼,才能将坚硬的山体炸开。炮眼布局要科学,作业手按规程操作,符合打孔要素,装药爆破做到无臭炮哑炮,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形成“一班一炮”、“一炮成幅园”,不再扩修,提高了速度和质量,加快掘进的进度。</p> <p class="ql-block">打好炮眼后,逐个进行清理炮眼残留的废土渣,逐个放入炸药,每管炸药长25公分,放上2管或3管,将炸药用白蜡杆的木棍捣的紧密,将雷管链接好导火索放入,轻轻地放入,再放上2管炸药,炮眼口部用红胶泥土封口,用木棍轻轻地捣严实。将10多个炮装好药后,由2名炮手负责点燃一段导火索,对着炮眼的导火索逐个按序点燃,迅速撤离至安全隐蔽的地方,过上一会,炮就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炮手要对已响的每一炮记得清楚,要与所装的炮数一致,如若缺少就要再等上一刻时间,先由一名炮手进入洞中,对掌子面所开爆的情况进行查验,发现没有响的哑炮要精心处理,或点燃未响的炮,或用钢筋做的勺子将炸药一点一点地抠出来,将导火索与雷管从炮眼慢慢的拔了出来,进行分离后,才能通知其他人员进入作业面。</p> <p class="ql-block">邢克义,山西高平人,1971年入伍,1976年3月任八连一排二班长,我的老班长。施工中安全员。</p> <p class="ql-block">炮手是一项大胆细致的工作,要对人员安全高度负责,通常是由班长亲自担任炮手安全员,这就是班长的品格,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战士,班长是标杆,他对战士的影响力说服力号召力就在于在施工训练中的表率作用。</p><p class="ql-block">安全员对洞内上侧的险石排除后,用棉衣将放炮的烟气赶去洞外,才安排战士进洞推渣。两名战士负责用镐将渣子清松动,用铁锹把炸下的石渣铲进独轮铁车,把石块抱上小车,一人将独轮铁车向洞口外推去,推独轮铁车得平衡很难掌握,要有一定的臂力,既要看清前进的方向,又要掌握平衡,还要与来回的推车相让,一车推出去就是一身汗,坑道掘进的越深,推手的难度就越加大。</p> <p class="ql-block">坑道内的照明就是靠煤油马灯,挂在洞壁上,昏暗又熏眼的光线,为打锤张药清渣推车照着一丝丝的光影,慢慢的就习惯了。马灯冒出的黑烟、钢钎砸出的粉尘,让作业的战士吸取,坑道内的潮湿、散不去的炸药味、叮叮当当的噪音留在坑道内。让人感到口干舌燥,呼吸困难。不少战友因此而患有关节炎、风湿病,甚至得了矽肺病,长期不得治愈。这条坑道大约是500多米长,因为所在的地势不太高的小山包,表层的土质呈松散,洞内是石灰岩,不太坚硬,两班两坑口同时作业,每天进度大约在10米深,大约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打通连接在一起,坑道内另打了六七个屯水屯粮存兵的房间,约10至20多米深宽在3米。因为地质松软,主要是防止在施工爆破中形成塌方,要由安全员和排长及时检查或采取措施。</p> <p class="ql-block">坑道掘进整理好,开始被覆即进行混凝土浇筑,先从团部后勤的器材加工库拉回木质模具,由炮四班长李丁山带领木工组的朱克书、王焕成、程友珍、胡玉和等战友安装模具,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先要量好中轴线,找准水平点,安装的模具不能出现丝毫偏差,立好木桩,用2至3寸长的铁钉将模板一层一层的钉在木桩上,形成一个整体,根据地形的不同,每次安装10多米,先用混凝土将两侧浇筑。人工在钢板上将石渣用水清洗后,加上沙子、水泥都要严格按照比例配料,大铁水箱内的水要经过水桶丈量才能倒入拌料中,用方锹左右上下来回多次反复搅拌好,装到独轮车,推到作业面,倒在铺在地面上铁板。左右两名人员将混凝土铲起倒在模具,每隔30厘米,要用自制的捣固钎,在离开模板5厘米左右,见空插钎地摇晃出水泥面波,再上另一层混凝土,两侧的混凝土浇筑5米后,开始安装拱顶,每一块拱顶正好是一个立桩,一次安装两块,一人用小方锹将混凝土扔进拱顶的模板上,扔到50多公分,一个人就要爬到拱顶上用捣固钎捣固出浆,再用锹将顶部拍打严实,对于有较大空隙的部位要用石头与混凝土连接回填,防止以后的塌方渣催毁顶部。由于作业面狭窄,前面人员继续对另5米两侧进行浇筑,后面由3至人对拱顶的进行封顶。捣鼓手要做到在擦除模板后,不能出现蜂窝麻面,在10平方厘米就是质量问题,要求作业细致又细。就是这样一个班干得顺利也得八九个小时,如若遇上较难处理的部位,一个班干下来就得十几个小时。中间的饭是由炊事班挑到工地,紧吃的就凉了,再加上米饭或粉条有时发现老鼠粪,有的战友吃不下去,长此以往的使得好多战友患上胃病。</p> <p class="ql-block">八连第四任连长马富有,1965年入伍,任八连二排长、副连长、连长,三营副营长、营长。施工中负责全连木工组安装指导指挥,传帮带新手,使得八连坑道施工质量在团师都叫得响。</p> <p class="ql-block">佘清平,湖北京山县人,1965年12月入伍,守备第一师二团八连服役,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1979年转业,他把一生的青春献给国防建设。转业后任公社武装部长、财管所长、县建管局装潢公司工会主席至退休。2020年11月20日寿终正寝,享年75岁。</p> <p class="ql-block">坑口或房间的连接部分要用钢筋加固,在坑道口要安装两道密闭门,这也要用钢筋加固,在坑道的连接部位人工开挖火力点,浇筑后大约有八九平方米,三面留有观察口或射击口,这个火力点也要用模板支撑后,在上面加上四层钢筋。编钢筋首先要识别施工图纸,图纸分为总体图、平面图、立体图、模具图、钢筋图。钢筋图又分为平面图、立体图、部位图,每张图纸有方位标识、部位轴向标识,不同型号形状钢筋的标识,分为立筋、横筋、拉筋、斜筋、方圈筋、园圈筋、角筋等,根据钢筋的直径分为0.5、0.8、1.0、1.5、2.0直至5.0厘米的钢筋,大多数是螺纹筋,少量的园筋一般用在拉筋上也是0.8厘米的居多。每张图纸用小圆点标识,一个小圆点代表一根钢筋,分为平面立体不同的走向,识图要对照平面和立体图纸反复比照。各种钢筋用不同的数字或符号标识,要与每张图纸的左下角的图标对应熟记。开始是由一班汤铁军看图纸,我一边抗钢筋一边编钢筋,干了几天,排长佘清平让我试着学习识图。我就和团司令部测地班识图员赵增然去学习,他常到工地进行指导识别图纸的方法,我又在下班后去他的宿舍学习。我在之前没有触过识图,有些英文标识的字母也不认识,我就把它当拼音去熟记。经过赵增然的耐心辅导,我对识图有了很大的长进,一个火力点编下来,就基本能够把所有的图纸和钢筋的排列位置掌握,后来我摸索着钢筋与模具的形状相对照,不用看图纸就能够准确的把不同型号形状的钢筋放到需要的部位,边抗钢筋边指导编钢筋人员对钢筋放置的位置与距离,同时我也下到作业面去编钢筋。每到要编钢筋前,我都会去器材库领取钢筋,同时参观加固钢筋的过程,对于钢筋的加工过程的熟悉,为识图整体编织提高了速度和保障了质量,为施工加快了进度,多次受到营连首长的表扬。这个山头的工程做了两个火力点,在外围我们连队又挖掘了战壕与坑道连接,修筑了单人掩体数十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用草皮处理好坑口伪装,将开挖的石渣按山体的走向推平用土掩埋,整个工程大约在7月份完工。</p> <p class="ql-block">徐应存河北省故城县人,1971年入伍,1975年任八连一排二班长。</p> <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我们连队在三道沟方向修筑火力点,构筑观察哨,开挖堑交壕、防坦克壕、削壁,完成守备阵地建设任务。在修筑火力点施工时,一块石头从中间脱落,砸在一班长徐应存戴安全帽的头部造成脑震荡,本该提升干部的他,只能在治疗后评残退伍回乡作个体养殖业,这是我参加施工四年中见到的唯一事故,就造成这样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炮洞坑口浇筑混凝土编钢筋作业</p> <p class="ql-block">在施工中,各种危险是经常见到的,如排除哑炮的危险,放炮后炮数清点不清,立刻进坑道产生的危险会更大,洞顶的松动险石随时会砸伤人员,悠锤砸伤手臂,推车碰伤前面人员。更有趣的是“踩地雷”,拆除模板上的钉子一不留神就踩到脚的部位,是钻心得疼,坐下来让另一位人员帮着往出拔。记得1976年夏天,在磨转头时一粒铁砂飞到我的右眼,当时没有多大的感觉,就和战友们一起上了工地,可到了下午眼睛肿的像馒头似的,赶紧到师部医院,医生在发电没有送来的前提下,用八节的手电筒照明,将我眼睛的铁砂挑出,这是我参加施,工的一次外伤。</p> <p class="ql-block">朱克书,河北省永清县人,1975年入伍,八连二排六班长,排长。木工安装活做得细致,质量好。</p> <p class="ql-block">王焕成,内蒙察右后旗人,1975年入伍,八连一排三班,是优秀木工手。</p> <p class="ql-block">在之后的1975年8月至1976年10月期间,木工李丁山班长、朱克书、钢筋工韩万福等三人,一起参加时任守备一师工化科科长吕敬正组织的配合师直加榴炮营施工,在师部通讯坑道、师部指挥坑道、炮洞浇筑等项目的施工作业,李丁山负责木工安装模板、水泥抹灰工种,朱克书负责木工安装模板,韩万福负责钢筋工种的看图、编制。一同作业多半年,受到了吕敬正科长的表扬,为八连争了光彩。在此与一团武宏国一同配合作业,师特务连梁成山负责图纸作业指导。</p> <p class="ql-block">八连党支部一班人组织学习,研究施工方案,分配作业任务。</p> <p class="ql-block">郭俊生,1976年3月从山西娄烦县入伍,一排二班,1977年度分别被守备一师、六十九军批准为师、军学习雷锋积极分子。1978年参加石家陆军学院学习,后在守备二团政治处任干事。在县武装部任科长,纪检书记。</p> <p class="ql-block">1976年八连的施工任务是在连队南面的师部卫生坑道掘进,这条坑道跨度大且又长,石质坚硬,坑道内房间多,在里边另穿插打了一条坑道形成三角走向。团部为我们连队的施工配备了特务连机械排的空压机一台,带动六部风钻,同时在两个作业面展开掘进。风钻手由两人一组,前面的一人负责将钻杆固定在作业面,一人掌控风枪,风枪用一个三脚架支撑起来,风枪的冲击力震动力非常的大,抱上一会就浑身发抖,用不了半个小时就到与前面的人互换。风钻的速度是很快,但粉尘呛得特别厉害,三部风钻同时展开,一个作业面就变得乌烟瘴气,加上马灯的煤油味道,熏得人们喘不过气,好多风钻手多数得上了矽肺病。记得一排风钻手是一班长汤铁军与苏桂龙、二班长邢克义与副班长肖小社、三班长刘晓福与李宝君 ,我也常替换他们抱上风枪进行钻孔。我在四十五岁之前,每年的冬季都要有一段气管炎发作期,这与那时的抱风钻有很大的关联。坑道掘进同样是钻孔、装药、放炮、排险、清渣、推渣、修整成型。被覆安装模具,搅拌混凝土是机械排特务连配备了一台搅拌机,比人工省力又速度快,拌得均匀质量有保障。坑道口的封闭用的是高。5米宽1.8米的大型密闭门。坑道口被覆的混凝土在80至100厘米宽,要用电动捣鼓棒,才能震动的四周完整出浆。最后进行坑口伪装整理,经过团、师工化部门检查验收,才能正式交工。在战备施工中,最难忘的是在三号山(一六五零高地师主阵地)开挖建筑师部指挥观察所,大约在8月三营领受任务,全营开上山,在三号山的最高端开挖一个了500多平方米的大坑,先由七连的机械排用推土机将土层铲开,漏出石层,用空压机带动风钻打眼放炮,一次装了三十多炮,炸开的石头石渣人工抬得抬、推得推清除坑外,挖到约8米深,平整好地面用混凝土加钢筋浇筑地面,安装模具,开始编钢筋,四周的钢筋层有六层,顶部的钢筋在十多层。模具根据观察哨的作用,在不同的方位设置十多个瞭望孔,给模具安装和编织钢筋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编钢筋时,正赶上秋雨连绵,整整下了三天,当时为了迎接总参谋部和北京军区的首长视察,战友们冒着秋雨,顶着秋寒,连续作业,四天四夜没有下山,饿了吃口凉饭,困了就在模具内休息,等到雨停了,浇筑也快完成,大家身上穿的绒衣套着棉衣披着帆布工作衣,一层一层的湿透了,又一层一层的用体温、汗水、时间给罄干了。</p> <p class="ql-block">候继友连长保存的八连花名册</p> <p class="ql-block">浇筑时搅拌机不停的滚转着水泥砂石,独轮车不停的推着混凝土,电动捣鼓棒不停地震动着混凝浆,运输连的解放牌汽车不停的运来浇筑材料,战友们不停的挥动着手中的铁锹、捣固钎将边缘的部位清理平整。经过伪装整理一个隐蔽的师部指挥观察所,整整奋战了二十多天,在八月底完成工程,经师部工化科和师首长验收合格。</p> <p class="ql-block">在九月初,守备一师在三号山迎接了总参谋部和北京军区首长的视察,整个山顶修筑了公路和直升机降落场地,年仅32岁的师参谋长邱金凯在三号山高地,对守备一师作战部署向首长们作了汇报。</p> <p class="ql-block">邱金凯参谋长对守备一师设防作战部署向杨勇、杨德志、秦基伟等领导作汇报。</p> <p class="ql-block">三号山指挥所位置。</p><p class="ql-block">韩万福,1975年察右后旗入伍,八连一排战士、二班长、一排长,八连副指导员。1981年7月任守备一师坦克营一连副指导员,1983年11月任守备一师师直特务连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1977年八连的施工任务是参加师部指挥坑道被覆作业,接着被覆浇筑了10多个炮洞。1978年上半年八连参加了东侧山坡上守备阵地建设完善工程,修筑战壕反坦克阵地等项目。下半年全连进随守备一师任务转变为军事训练。</p> <p class="ql-block">华东人民英雄,守备一师师长严兆和讲“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把最后一滴血洒在边疆”。</p> <p class="ql-block">“守边御敌创业歌",守备一师师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守备一师机关驻地一一秋灵沟</p> <p class="ql-block">化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为守备一师建立烈士亭。</p> <p class="ql-block">北疆戎边,守备二团三营七连镌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