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身体可以到达,灵魂却不易靠近的地方——2020年国庆自驾西藏行记(上)

蓝冬季(行摄博主)

<p class="ql-block">  按习惯,外出归来,会很快写出美篇,但国庆自驾西藏归来,已有三月,却迟迟未动笔。原因有二:一是惰性,想过段随心随性的日子,不想总被逼着前行;二是没有动笔的灵感和冲动。顾野生在《朝圣》中写道“书写西藏之艰难,是一场自我精神意义上的朝圣,以孤独为纸,历练为墨,手执流浪,万里征程,三步一长头”。其实首次西藏行是圆了自己几十年的梦,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感悟也很多,但却总觉得需要时间自我消化,自我沉淀,不想写些无病呻吟的东西。但眼看牛年春节即将来临,新的一年又有新的目标要完成,不能再拖了,遂硬着头皮开写。</p><p class="ql-block"> 原本准备写一篇即可,结果发现连漂亮的风光照片都放不完(近年来写美篇有个重要原因便是保存照片),只得将它分为上、下两篇。所以,若您能耐心读完,就千恩万谢了。因为我知道,这个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耐心读完一千字的文章;若读完后,还能读懂甚至读出文中的“我”,那我写此文的所有辛苦和努力也就值了。</p><p class="ql-block"> 不管怎样,都要向您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设备: 华为mate30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尼康D850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大疆御2无人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后期:snapseed&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图/文:蓝冬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2px;">(</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部分图片、文字、史料来自网络,包括旅途中我所抓拍之人像,都是纯写游记,未作它用,如有侵权,请评论区留言删除</b><b style="font-size: 22px;">)</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西藏,16岁时的一个梦。</p><p class="ql-block"> 1985年到新津念师范,校门口便是318国道,常常看到排着长长队伍的军车缓缓驶过。有人说,它们驶向西藏。从那时起,西藏便种在了心中。</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有摩托车后,曾想趁暑假骑行西藏,却因工作太忙、儿子尚幼终未如愿。再后来,有汽车后,儿子也大了,但爷爷和母亲年老体衰,尤其是工作变动,离开了学校,不仅没了寒暑假,工作也更忙了。自己一向又把工作当事业对待,特别认真,人送“工作狂”,忙来连“去西藏”的梦都没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梦,一搁就是36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52岁,人生已过大半,但远不是终点,人生的下半场刚刚开场。到世间来走一遭,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量爱着不同年龄段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的计划性一直很强,工作上如此,自己的人生更是如此。24岁那年,就给自己做了“50岁前为事业而活,50岁后为自己而活”的上下半场规划。现在,给自己下半场确定的目标是“身体无病,心里无事,眼里无恨,脚走八方”。如今爷爷、母亲均已离去,儿子已自立,自己已过知天命的年龄,更明白余生该舍得什么,该追求什么。前半生,从简单到复杂,是自己必须经历的阅历;下半生,从复杂到简单,则是自己人生的顿悟和修行。果断卸下担子后,自驾西藏,圆梦西藏,便急不可耐的列上日程。因为,我怕再不去,就真的老了。趁着今年国庆大假,出发,圆梦……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计划是:沿318国道从成都至拉萨,再至日喀则,至珠峰脚下,然后返回日喀什,至纳木错和那曲,再沿317国道返回成都。</p><p class="ql-block"> <b>即:川藏南线进,川藏北线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一站 黑石城</b></p> <p class="ql-block">  川藏公路翻过“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到达摄影家天堂新都桥,在此便分作南北两条进藏路:</p><p class="ql-block"> 一条是从新都桥经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至西藏的芒康县,这是318线(318国道起点在上海,终点是西藏的樟木口岸。从成都经雅安、康定至新都桥是其中的一段),这条路在地图上位于南边,俗称“川藏南线”。此路属于从四川进藏的常规线路,是大多数进藏者的选择路线。</p><p class="ql-block"> 另一条是从新都桥向西经八美镇与317线汇合,依次经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德格县,过金沙江大桥至西藏的江达县,这是317线(317线是从<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成都出发,依次经都江堰、卧龙自然保护区、小金县、丹巴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德格县,过金沙江大桥入藏,再经江达县、昌都市、类乌齐县、丁青县、巴青县、索县,在那曲市与青藏线汇合,经当雄县到达拉萨。“大北线”全程2412km左右),这条路在地图上位于北边,俗称“川藏北线”。此路相较“川藏南线”,过去到拉萨,不仅路长耗时多,且路面凹凸不平。经我们此次实地自驾,此路现在不仅路面平整,而且人车稀少,风景独特,民风纯朴,仅仅耗时长些。对于自驾爱好者是个不错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按计划从新都桥向雅江方向,但没穿高尔寺山隧道,而是驶向海拔4400多米的高尔寺山垭口。经过垭口后前行左拐驶向祝桑乡,到达神秘的黑石城。</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行摄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在高尔寺山隧道通车后,老路已处于废弃状态,黑石城也更加神秘。<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黑石城据说是古战场。这里是一片黑色石头堆叠而成的小山丘,很多玛尼堆矗立其间。在藏区玛尼堆随处可见,藏传佛教信徒认为,将各种经文、图腾刻在石头上,并堆叠在各种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能借助神山、神湖、寺庙帮忙洗清罪孽。而黑石城之所以得名,也正是因为众多的黑色石头和玛尼堆。</span></p><p class="ql-block"> 摄影圈流行一句话“拍风光,靠人品”。这话不仅道出了风光片背后摄影人的艰辛,更道出了摄影人的运气。不得不说,我们的运气好极了。经过艰苦跋涉和两三个小时的耐心等待后,黑石城以“惊艳”回报我们:七色彩虹竖挂空中;红瀑云横溢山巅;暖暖夕阳将贡嘎群峰全部点燃…… 一瞬间,上苍仿佛把世间最美好的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心跳加速,不知拍哪,只顾手忙脚乱地屏住呼吸,按下快门,记录下这股遗世独立、不喧不躁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老天,谢谢您,还没入藏,就让我们有这么大的收获!哈哈哈,是我们人品大爆发吧。</p><p class="ql-block">  去黑石城有两个建议: 一是道路失修,路面不平,弹坑常见,尤其是从公路下来往黑石城开时,根本就没路,只有车辆碾压而成的大坑小凼,只有四驱越野才行。所以轿车和SUV勿往。二是,玛尼堆是藏族同胞宗教习俗,切忌不要搬动或破坏玛尼堆,尊重藏民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二站 海子山姊妹湖</b></p> <p class="ql-block">  什么样的风景无需刻意前往,只需途经318国道即可领略,它就是经过天路十八弯和世界高城理塘后的“海子山姊妹湖”。它的出现好像是被刻意安排的。早上下了卡子拉山,好不容易在理塘的草原上喘口气,又马上攀升海拔4685米的海子山。在当你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来到一个连氧气都如此奢侈的地方时,在一个转弯后,一幅“山水相依图”便惊艳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海子山姊妹湖静静地躺在海子山上,周围是白雪皑皑的雪峰,它们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又像两个羞涩待嫁的少女,美丽,圣洁。2006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曾以此湖作为封面。</span></p> <p class="ql-block">  即将到达巴塘县城时,前面修路堵车,遂下车休息。见路旁有很多丢弃的垃圾,我便用随车而带的垃圾袋捡拾。后面一位晋A车上的乘客也帮忙捡拾……当晚到达巴塘宾馆后,扔进垃圾桶。</p><p class="ql-block"> 今年<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近几年,珠峰北坡雪线已经上升到6200米,这些铁铮铮的事实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已经迫在眉睫,这和垃圾污染有莫大的关系。据说每年到西藏的游客有3300万人,全年饮料瓶达4342吨。这些可怕的数字让每一个国人都为之震惊。我们捡起来的每一个饮料瓶,都是在延长地球的寿命呀。</span></p><p class="ql-block"> 我要强烈呼吁,不乱扔垃圾,这不仅仅是自身素质的体现,更是对藏地真正的热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三站 竹巴笼金沙江大桥</b></p> <p class="ql-block">  318巴塘县城段的前后都在修路,实行“限时通行”。为免再次堵车,第二天凌晨六点我们便从巴塘县城出发,刚出县城就遇修路段,路面凹凸不平,泥泞不堪,但因出发时间早,车辆少,我们一路畅通,于8:10到达川藏交界处的竹巴龙金沙江大桥。</p><p class="ql-block"> 四川和西藏以金沙江为界。竹巴龙金沙江大桥在 318 国道的四川竹巴龙至西藏芒康县之间,这里是四川和西藏的交界点,走过该大桥就进入了西藏地界。竹巴龙大桥之所以如此出名,首先还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可以说是一个咽喉要塞之地。因为以前金沙江就是天险,这里根本就不通。大桥建成之后,川藏线才贯通。很多进藏的朋友都是通过这里才顺利进入的。原先这里的大桥上还有块非常著名的西藏界的路标,驴友们很多都选择在这里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 color: rgb(51, 51, 51);"> </span>2018年11月,<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原竹巴龙金沙江大桥因堰塞湖洪峰被冲毁。如今的是一座战备钢便桥,只能单向通行。好在出发较早,到达此处时天刚微亮,我们很顺畅地穿过了便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进藏梦,从这座桥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西藏,我们来啦!</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过桥,便进入西藏芒康县境内。芒康藏语意为"善妙地域",它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芒康县的海拔为4300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此区域近几百公里的范围内呈平行竟流之势,构成所谓“两壁夹三江”的三江地区,境内层峦叠嶂,多峡谷,地形复杂,川藏南线和滇藏线便在芒康会合。</p><p class="ql-block"> 我人生计划中有两次自驾西藏,第二次的“滇进新出”,便是从云南的丽江到芒康,与318汇合。也就是说,此段路我至少还要再走一次。</p><p class="ql-block"> 快到达芒康县城时,开始了我们此次西藏行的第一次身份检查,每个人都要查身份证。后面才知,西藏的每个县市都会设卡检查。</p> <p class="ql-block">  在芒康境内,我惊讶地发现,成都至林芝竟有直达的长途班车。我的上帝,1600多公里的高海拔山路呀!大家也很感叹国家现在公共交通的发达和便利。</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318拉乌山口,看到了“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对口援助芒康县的观景台雕塑。因为曾在区委统战部(区援藏办)工作过的关系,我曾到过郫都区对口援助的甘孜州道孚县16次,对援藏工作很熟且很有情感。一看到此雕塑,竟有一种亲热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现在西藏各方面尤其是基础设施取得了巨大变化,各地援藏者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我们这次西藏自驾行来看,道路平整(普通小车也能进藏),物资充足,加油方便,电力完备,饭店宾馆很多,吃住很方便。其实在西藏自驾,除了海拔高,担心高反外,与在内地自驾没什么差别。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致敬,所有的援藏工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都说去西藏的人有五种级别,最牛逼的是徒步西藏,二牛的是骑车进藏,最傻逼的是飞机进藏。</span>318国道上,随时可见这些徒步或骑行进藏的勇士。也许是一直喜欢积极上进的人生吧,我特别钦佩他们,不断地给车窗外的他们伸出大拇指,大声说着“加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骑行进藏有好难?从海拔500米的成都至拉萨,全程将近2200KM,骑行者要翻越14座高山。这14座都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拔4000——5000米的大山呀,即便坐车,高反的人也不在少数,何况要拼命蹬车爬上垂直高度是4000米以上的山顶!</span>途中的高原缺氧、雨雪、高温和寒冷、饥饿、伤病、机械故障等诸多困难,对骑行者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巨大考验。除了体能上的考验,内心的孤独和恐惧、前路的未知和绝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胆量等等,对每一位骑行者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因而有人说“骑行318,是身体在地狱,眼睛入天堂,这是一条最悲壮、最美丽的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两位朋友,一位是郫筒一小的胡先平老师,他在2006年暑假骑摩托车进藏,那时的318线道路很差,难度很大;一位是郭明程,在2019年6月骑自行车进藏,完成其夙愿。他们凭借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勇气征服14座高山,最终完成了他们的人生壮举,到达拉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们都给我以震撼,让我从内心无比佩服,也再次点燃了自己的西藏梦。</span>我想,当他们像<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风一样自由,历经体能极限和痛苦煎熬上得山顶,再从山顶滑行而下,体验速度和激情时,他们的生命之花也定然怒放在这高山峡谷之中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东达山垭口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海拔上了5000米的高山,<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18px;">海拔是5130米,</span>它也是<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川藏线上最高的垭口,</span><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18px;">一年四季冰雪覆盖,</span><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被称为“生命禁区”。山的一边是奔腾的澜沧江,另一边是左贡县。在东达山,邦达草原气温可达摄氏零度以下,可是在澜沧江和怒江江畔气温却是20℃左右。翻越东达山,一天内经历的海拔落差起伏可近250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这是我此生到达的第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必须要下车拍照纪念。谁知两脚刚触地,一阵眩晕袭来,是那种很明显的缺氧导致大脑空白的眩晕。好在时间很短,可能只有一秒左右我便基本恢复,慢慢走到垭口地标——一座藏式风格的塔形建筑。在准备拍照留念时,才发现同行的三位都因怕高反而没下车,看来我连续6年不间断的锻炼还是有效果的。没办法,只得找一位从贵阳骑摩托车进藏的勇士给我拍照。哈哈哈,就把他的机车当道具,我也装逼一把,假装骑行进藏。请仔细看,他车上的行李包和我穿的冲锋衣还是情侣色哦,哈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这是川藏线上著名的"怒江72拐",是邦达镇至八宿县城之间的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从海拔4600米的业拉山口拐到海拔2000多米的怒江峡谷,它是川藏线上高差最大的一段,这段路程,虽只有12公里,可海拔相差有2000多米,温差也相差有20多度。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弯道多,此处开车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集中全部注意力。</span></p><p class="ql-block">  下了72道拐,便到了怒江大桥。<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怒江大桥位于高山峡谷之间,横跨波涛汹涌的怒江,因其地势险峻又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被称之为川藏公路国道318线的“咽喉”要道。</span>2013年为了通行安全,在原拱桥上搭建了一座钢架桥,以前被士兵24小时站岗保护,全程禁停。现在,在老大桥的旁边,又新修了一座怒江大桥。老桥已封掉,也无人驻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五站 八宿转山</b></p> <p class="ql-block">  在八宿县住宿的第二天早上,我们拟去附近寺庙拍摄转山的人文片子。刚走到318线旁的一个公共停车场,见有几辆自驾车在此升火做饭,正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便上去攀谈。</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几辆车都不是房车,而是在不涉及非法改装的前提下,对车辆内部加以改造,使得车辆具有吃、住等家用功能的“床车”。旅行时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解决吃喝住行,从而贯彻“只有省更多的钱,才能走更远的路”的思想,使得更多人得以实现看世界的愿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实,去西藏有各种方式。有的走路,有的骑车,有的自驾,有的坐火车,有的乘飞机……人们都在用各种方式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行动!</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八宿县城318旁有座寺庙 ,每天早晚藏民们都要去转寺。</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世界不再喧嚣杂乱。只有不带一点杂色的纯净天空和耳畔风吹经幡的声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最质朴的信仰,有最甜美的笑容,有最平淡的物质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 透过镜头,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有信仰人的那颗安闲、宁静、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过着自己悠闲的日子,活着自己喜欢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人生比喻为翻一座山,如今的我早已过知天命之年,生命已翻过山巅开始走下坡路,仿佛已能看见生命终点的山脚了……而此时更能深刻体会到“生命是条单行道”的无奈,不安、焦虑、悲观开始向我走来。走得太远太久,我是否忘了为什么出发?人生下半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玛尼石刻是藏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八宿,遇到了一位石刻艺人,正用现代的电动雕刻工具工作着。经其允许,我边拍边与其聊天,才知藏族石刻的一些人文风俗。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刻石匠人在藏区叫做“朵多”(也叫“朵哥”),他们受外来佛教典籍插图的启发,为便于教化和启发绝大多数的文盲信众,遂创造了图文结合乃至通体图像的玛尼石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些洋溢着灵动的艺术生命力的玛尼石刻已成为藏地一大人文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位“朵多”的孙子正在旁边玩耍,见我将镜头对着他,调皮地将一截塑料管也对着我“拍”。这次我没浪费机会,毫不犹豫,连续摁动快门,抓拍下那只天真无邪的眼睛,一幅生动有趣的人文片子诞生了。 </p><p class="ql-block"> 此片让我一整天都很兴奋,也越来越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摄影,那些摆拍真的就如写作上的“无病呻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六站 水墨波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离开八宿沿318行驶89km,就到了有名的然乌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 “然乌湖”在藏语中意思是“山羊奶一样的湖” ,其实</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是一个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这个冰山脚下的人间仙子,静静的卧在318线旁,守护着这片安详宁静的世外桃源。</span></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到达<span style="color: rgb(56, 64, 80);">然乌湖边时,很是失望:尽管</span>一望无际,浩渺似海,湖水却浑浊不已!在然乌镇上午餐时才知,我们来的季节不对。然乌湖每年从6<span style="color: rgb(56, 64, 80);">月开始进入雨季,雨水会把山上泥土冲刷到湖中,导致湖水浑浊,一直要到10月底才重新回归湛蓝干净。所以欣赏然乌湖一定要错开这段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川A和贵A“会师”然乌湖。两车本不识,缘聚然乌湖,正自拍留念。我也赶紧抓拍下这个美好的永恒瞬间。</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青春笑颜,只能在心里说“年轻真好”。</p> <p class="ql-block">  在G318线上,令人佩服的各类徒步“大神”从来都不缺。从然乌湖到米堆冰川途中,我们就遇到了一位湖南小伙“浩然”,4月从湖南长沙出发,拉着一个小房车徒步西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边走边做直播,</span>至此已走了近5个月!真不知面对无数的陡坡他是怎么拉上去的。</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查了一下他的抖音“旅行者浩然”,才知他已于10月底平安到达拉萨。这个30岁的年轻人,目前漂在横店做群演。</p><p class="ql-block"> 祝你好运,浩然。</p> <p class="ql-block">  过了然乌湖不远,我们便到了G318附近的米堆冰川。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span><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观景台望去,冰块从几</span>百米的峰顶直泻而下,形成气势宏伟的冰瀑布。冰瀑中间一大片罕见的蓝冰泛着幽幽蓝光,与四周赭褐色的山体形成强烈色差,并倒映在山脚的湖面。摄影上的冷暖色竟如此和谐相处,只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小刘哥情不自禁地在冰川前跳起来,让我给他抓拍。动作帅气,只是小肚腩曝光了,看来得抓紧锻炼啦。</p> <p class="ql-block">  在然乌湖旁,我们见到了<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川藏线318国道上</span><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18px;">“网红打卡点”</span><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3888里程碑,说明这里离318国道的起点上海市人民广场已有3888公里。网络让它成了游客游玩、拍照、涂鸦的网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对川藏线上的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第一次去西藏。无论是徒步、骑行还是自驾,总想留点东西</span><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18px;">证明来过西藏。而</span><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涂鸦”是最直接简便的方式,在哪里都能看见很多大神的杰作。从雅安开始到拉萨结束,沿途的里程碑几乎无一幸免,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数字的里程碑上,比如3333公里、3456公里、4444公里等,随处可见涂鸦。不可否认,</span><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18px;">川藏线是中国第一景观大道,更是世界上最长的涂鸦文化长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18px;"> 对川藏线上的涂鸦,我不知道是赞同还是反对。不过,我们四人只合影没涂鸦,同样很兴奋。</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西藏,天气就由晴转雨。我们一路上便开着同行的“远山”的玩笑,因为他素有“雨神”之称。这“雨神”可不是浪得虚名,他自己也说,外出旅行多数都会下雨,连到新疆的火焰山时也是下着大雨……我忙说,当初孙悟空还找铁扇公主干啥,直接找你去得了,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离开然乌湖,沿318到达波密县城的晚上,正是雨水飘飞之时。第二天清晨,雨后的波密笼罩在淡淡灰白色的雾气之间,帕隆藏布河缓缓地穿城而过。对面山上茂密的原始森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雾缭绕,</span>缠绵薄雾从山顶弥漫到山脚,迷幻,水润。山腰的金色寺庙在云雾缭绕中,似害羞的少女,只露出一角,难赌尊容。就连县城的建筑物也融入其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峦掩映,景色朦胧,</span>似仙似境。黎明的寂静波密就在这云雾中荡涤着心扉,让我以为身在三月的烟雨江南,而忘了是在初秋的雪域高原。</p><p class="ql-block"> 原来,有一种江南,叫波密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张照片,知道这是波密的哪里?很多人肯定会说,这不是一条街吗?告诉你,这是波密县城一座很有藏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桥。</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要拍下这座桥并在游记中专门写到它,是因为我们内地城市里的桥梁越来越没文化,仅仅具有通行功能而已。</p><p class="ql-block"> 古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清官们的理想,造桥修路是其重要的从政目标,当政者亲自主持造桥是一种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桥梁设计者则按照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需要设计各式桥饰艺术作品,如桥头石狮、吸水兽石刻承担着桥梁守护神的角色;桥柱上的狮子石雕、麒麟石雕、大象石雕、葫芦石雕;桥栏石上的双龙戏麒麟、双狮戏绣球石雕等传统题材的桥饰各具不同的地方特色。还有学者文人从各个不同角度创造着桥文化,如众多的桥联、桥碑、桥名等等都是桥梁文化的产品。</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波密县城竟有一座这样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我们郫都区经济发达,八河并流,桥梁自然众多。过去有很多颇有特色的桥,如三道堰街上的廊桥,县城的沱江桥、宋公桥等等。而现在,因时间和历史原因,它们要么河去不存,要么只剩通行功能,与桥文化早就不沾边了。</p><p class="ql-block"> 沱江河是郫都区的母亲河,郫筒街道北门的沱江桥什么时候能复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不只是一座桥呢?它也应是古郫文化的重要载体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波密地处念青唐古拉与喜马拉雅山分界处,古称“博窝”,藏语意为祖先,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给波密带来温和潮湿的空气和充沛的雨量,让波密成为西藏最美最富饶的地区。</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驱车至离波密县城20多公里的“岗云杉林景区”,那有一个很美的草湖。但因下雨路滑,我们没进景区,但却意外的进了世外桃源般的“岗村”,进了一个叫“央宗”的家里。</p><p class="ql-block"> 岗村,是前往岗云杉林景区的必经之路。雨天的岗村,空气湿润,呼吸起来特别舒服,有着泥土和树林特有的清香,我们玩笑说,这里的负氧离子是“神仙专贡”。远处雪峰云遮雾绕,近处马儿悠闲吃草,树上鸟儿雀跃欢鸣。惊奇的是,还有十几只野猴,在林间跳来跳去觅食,给这个桃源村子增添了更多的灵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穿过岗村时,有个院子里的鲜花伸出了墙外,正五颜六色地盛开在这霪雨霏霏的天空中。我们遂停车敲门进去,想拍摄地道的藏民人家。</p><p class="ql-block"> 院子面积约有两三分地,中有甬道,两边全是盛开的鲜花,一片一片的,拥挤着向天空伸出头来。墙角院落、房间过道的向日葵、盆栽花也开得正艳。鲜花总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心情大好,直夸这家主人懂生活,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主人央宗是位三十多岁的藏族美女,爱笑,友善。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客厅里坐下,并倒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我们边喝酥油茶边与之攀谈,得知央宗女儿在波密县城上小学,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很努力,学习不错。她指着墙上几排奖状说“那是我女儿获得的”,话未毕已笑得合不拢嘴。</p><p class="ql-block"> 央宗说,家里想开“藏家乐”,所以种了很多鲜花,以吸引“云岗杉林景区”的路过游客。每年3月林芝桃花节期间客人还多,生意不错,其它时间则游人稀少,生意惨淡。家里主要还是“以农为生”,累是累点,日子却也过得悠闲自在。说完又是“咯咯”地笑……</p><p class="ql-block"> 这里空气特优,<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自然生态、圣洁宁静</span>,远离喧嚣,人们心态淡然,怡然自乐,<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就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318进藏线早已变为坦途,一般的小车只要不下主路,开到拉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偶尔有几十米的塌方路段。</p> <p class="ql-block">  沿318过波密通麦镇,我们来到了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通麦特大桥。这是一座单塔单跨悬索桥,2016年通车,据说能抵抗8级地震和百年难遇的强风和洪水,现已成为川藏公路新的地标性景观。</p><p class="ql-block"> 这里号称"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加之路窄,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而今通麦特大桥让“通麦天险”正式成为了“历史名词”。这段路过去需2小时,如今只要20分钟便可通过。有一年的公休,我们已做好各种准备,即将开启自驾西藏时,最终却取消了行程,原因就是“通麦桥垮塌”,川藏线中断了。而这,也让我的西藏梦推迟到今年才实现。</p><p class="ql-block">  桥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很有心,依次将前面的废桥予以保留,在附近另辟新址再新建大桥。本想将无人机升到空中,将三座大桥俯拍同时入镜,但因下雨和大风而作罢。只得到江边拍下了这张很有意义的照片:汹涌的易贡藏布江上两座旧桥并排着,左边的是最早的悬索吊桥,右边的是汽车保通便桥。而宏伟的通麦特大桥则在它们的右边,它将“通麦天险”变为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三座跨江大桥见证“通麦天险”的巨变,也见证了西藏的巨变。谨以此文,向川藏线上的建设者和坚守者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第七站 林海鲁朗</b></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鲁朗,是林芝市巴宜区的一个镇,被称为“雪域瑞士”,</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之誉</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我倒认为,它是318线上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到达鲁朗时,也是雨天。318线鲁朗段的几十公里,两侧全是低矮的灌木丛和高大笔直的云杉、松树。车行其间,完全就是穿行在林海之中,人少车稀,还能听见路边的淙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溪声</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透过公路两边的林海罅隙,常见中间杂着</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溪流蜿蜒、泉水潺潺</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的草甸。还有星罗</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棋布、错落有致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牧民村寨。远处雪山林立,白雪皑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诗如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好一幅恬静优美的"鲁朗山居图"。</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罗德云兄就说“到了鲁朗一定要去吃石锅鸡”。它已经成为了鲁朗的一个金字招牌。</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石锅是用一整块叫做"皂石"的云母石头砍凿掏空而成。而这种石头仅产于墨脱县,以前未通公路时(墨脱2013年才通公路,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全靠背夫从墨脱把原始石材背出来后,再由门巴族人用整块石材手工细心凿制。加工时要求下手力道匀称,一旦心急,皂石立被凿穿。所以这种石锅售价也非常昂贵,我们问了下,正宗的墨绿色的云母石锅售价在3000元左右,原想买个带回,结果作罢,财务不自由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种石锅保温性特别好,据说还富含镁铁等17种矿物 微量元素。</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在高温作用下,石锅中的微量元素会分解于汤中,使本来美味的菜肴和鲜汤,又增添有益的微量元素,在味美、鲜极,扑鼻香溢的同时,达到防癌、抗皱、延缓衰老、增强体质的养身功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鸡则是当地藏民养的土鸡,用雪山上流下的溪水配以人参、藏贝母、百合、枸杞等中药材</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用慢火慢慢炖制,汤中有一股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嫩而有弹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绝对的人间美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美食虽好,价格却也不便宜,在鲁朗品尝一锅正宗的石锅鸡往往要五六百元,若是松茸汤锅,则更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必须要提醒的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现在鲁朗很多石锅鸡饭店都不是本地人开的,有的不良商贩用尽各种方法斩客,如只有鸡头鸡翅,少见鸡肉,所以到鲁朗吃石锅鸡一定要擦亮双眼。我们是专门找的“鲁朗石锅鸡总店”,味道鲜美,价格适宜,可以推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八站 西藏江南——林芝</b></p> <p class="ql-block">  说起西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布达拉宫、珠穆朗玛,随着交通的改善,但却不知道西藏还有一个藏在深闺未人识的美丽地方——林芝。有人称她是西藏的瑞士,也有人称她是西藏的江南。</p><p class="ql-block"> 林芝平均海拔只有3100米,每到春季,群花烂漫,雪峰阵列,景色宜人。秋季则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空碧蓝如洗。</p><p class="ql-block"> 在西藏经常能遇见转山和瞌长头的人们,他们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物,瞌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span>尘灰覆面,沿着道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span>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p><p class="ql-block"> 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本想去米林县派镇观赏雅鲁藏布大峡谷,快到景区门口时却下起了大雨,只得返回林芝市的住宿地。临近下午六点,天空开始放晴,客栈老板说“这天气估计能看到南迦巴瓦峰”。我们赶忙驱车上山,40多分钟后赶到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观看南迦巴瓦峰的</span>色季拉山垭口。</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迦巴瓦峰仍在云雾缭绕中,迟迟不肯掀开其面纱。旁边一个小吃店的藏族美女调侃道“它害羞,不好意思见你们”,然后就是一串清脆悦耳的“咯咯咯”笑声。我连忙将镜头对准她,边说“拍不了它,我就拍你”,边摁动快门,留下了这张快乐的人文照片,取名为</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南迦巴瓦峰脚下的藏族姑娘》</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是世界上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的“选美中国”活动中,南迦巴瓦峰位居第一名。它<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终年积雪,经常云雾缭绕,很难露出真面目。据说十人有九人都看不到,几率很小,被称为“羞女峰”。</span></p><p class="ql-block"> 色季拉山口就在318线上,它到南迦巴瓦峰的直线距离约35KM,因而要在色季拉山口目睹南迦巴瓦峰的真容,实属不易。十月初已是北风劲吹,寒冷刺骨,很多游客都躲在车内,只有我们这些“好摄之徒”把帽子手套全戴上,寒风中哆哆嗦嗦地守在三脚架旁,全神贯注于云海中时隐时现的南迦巴瓦峰。幸运的是,在寒风中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后,云雾渐渐散开,深邃幽蓝的背景下,山峰渐露峥嵘,一个巨大的银白色三角形呈现在我们眼前。周边山恋逐渐暗淡下去,云蒸霞蔚中,唯有南迦巴瓦峰在群山搭建的舞台之上熠熠生辉,耀人眼目。但是仅过一两分钟,山峰就被云雾重新遮挡得严严实实了。</p><p class="ql-block"> 小吃铺的那位藏族美女说“羞女峰在调戏你们,咯咯咯……”,我回答道“我们喜欢被它调戏,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写首打油诗纪念下今天的不易吧:</p><p class="ql-block"> 庚子国庆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迦巴瓦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迦巴瓦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人九不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日轻撩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得以睹羞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林芝至拉萨是全程高速,我们终于告别了在高原上爬坡上坎的旅途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九站 红教神湖巴松措</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巴松措海拔3700多米,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全国5A景区。</span>湖水清澈见底,雪山倒映其中,沙鸥飞翔,游鱼如织。春天群花烂漫,生机盎然。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p><p class="ql-block"> 景区有个扎西岛,传说是“空心岛”,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我们到了岛上到处跺脚,都没有空心的感觉,看来真的是个传说。我用无人机飞到小岛上空,拍下了小岛的完整模样。</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岛上有座寺庙,叫“措宗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末,距今已有1500多年。让我惊讶的是,</span>寺前左右两边有木雕的男女生殖器官各一。大殿里的壁画也记述了金刚男女同修的画面,也有几幅做爱的场景。原来古老的宁玛派(红教)密宗提倡男女双修的修行方式,所以在寺庙里供奉着生殖器。宁玛派是允许喇嘛有妻室的,大昭寺里就供奉着莲花生大师与他的两位妻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湖边开车到了错高村。这里游人不多,村边野鸭成群,沙鸥飞翔,雄鹰盘旋,草地上牛马悠闲吃草。最吸引我的是,这个村子有<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保存完好的不同于其它藏区的藏式民居,原汁原味,颇有特色。在这里,瞬间让我想到一句话——“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span></p> <p class="ql-block">  从结巴村到新措只有30公里,但路面没硬化,全程都是典型的搓衣板路,颠簸得非常厉害,对车况是个严峻考验,需要2个小时才能到达,建议晕车的人勿前往。但很庆幸的是,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 正因偏僻、路烂,这是一个处女地,至今没有完全开发,没有商业气息,却有着绝世容颜。在雪山围成的一个小草地中,清澈的河水从山脚下的原始森林蜿蜒流向远方,马儿悠闲的在草地上吃草,牦牛则慵懒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偶尔动动嘴啃吃掉嘴边的青草。斑斓的鸟儿拖着长长的尾巴灵巧地飞翔于密不透风的森林中,很是让人担心它们撞到树木。远处的小木屋炊烟袅袅,小狗撒欢,牧民正缓缓地挤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湖边挑块石头,默默坐下,心会立刻静下来,不再狂野,不再忐忑,立马会去思考生命,思考自然,世俗红尘不知不觉地远离而去……</span>安宁静谧,心灵放空,俗世忘掉,传说的香巴拉应该就是这样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新措,遇到了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姐妹,她们来自南昌,是学美术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这里写生。“好摄”的我便给她们留下了一组美丽的环境人像片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藏行记(上) 结束,敬请期待(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