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文/刘德明</span></p><p class="ql-block"> 提起射阳的老剧埸,凡是上了年纪的老街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剧埸旧时称“戏园”,是专供演出戏曲的埸所。亦称“戏园子”。</p><p class="ql-block"> 听老人们说:那时的戏园子是用土堆成的戏台,茅草盖的屋顶,一排排木墩上搭块板像长条凳似的。前边低,后边高,错落有致。每次演戏,在屋顶上方吊着一盏大汽灯,整个戏园子亮如白昼。在戏台正上方,还挂有一盏小汽灯,把戏台照的格外亮堂。每到夜幕降临,戏园的大幕徐徐拉开,戏台旁边的乐池内锣鼓喧天,一阵阵淮剧唱腔,在悠扬的大厅回荡,没座位坐的小孩干脆爬上戏台看戏。</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爱好书法和绘画,放学了就喜欢跑到电影院和戏园门口看海报,电影院门口的海报和戏园门口的海报都是当年老街人朱福海画的,我看过他画的不少海报,几乎每一张都画的维妙维肖,人物逼真,各种字体,瘦劲挺拔。当时,真的羡慕不已,心想要是我也能画这么好,那就好了。那时,戏园不大,但每次演出,里三层外三层,到处拥挤不堪,连过道上都是人,坐在后排的观众看不到戏台上演的戏,只好站在长条凳上观望。</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县里把土戏园拆掉了,并召集了全县的能工巧匠,用了几个月时间,建起了一座外观气派,里面富丽堂皇,在苏北也堪称一流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射阳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span></p> <p class="ql-block"> 老戏园子,是县城里面唯一的一处文化场所。除射阳县淮剧团、射阳县杂技团正常演出外,据老街人刘百生回忆:射阳还有一个木偶剧团和红旗文工团也隔三差五的来戏园演出。外地的戏班子听说射阳建了个非常气派的新戏园,也争先恐后来射阳演出。</p><p class="ql-block"> 上海淮剧团有一次来射阳演出,整个小镇都轰动了。能在家看到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何叫天、马占魁、武筱凤、马秀英、顾少春、陆少林等淮剧名家的演出,真的是何等的幸运。听老街人朱军回忆:当时,为了买到一张戏票,成百上千人,把售票口围的水泄不通。最后,连买票口的铁栅窗都拉坏了。真的是盛况空前。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上海淮剧团在射阳戏园一连演了一个多月时间,这才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戏园看上去只有二.三层楼房那么高,但在我的童年印象里,却是那样的巍峨,那样的壮观。觉得是当年小镇上最高、最大,也是最漂亮的建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淮剧艺术家筱文艳、何叫天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筱文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何叫天)</span></p> <p class="ql-block"> 射阳的戏园子,是生末净旦丑的表演展示的舞台,也是我们童年嬉戏时玩耍的天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街人田野告诉我:小时候有次剧团演出《洪城第一枪》,他在戏台侧面,帮着摔惯炮,模仿枪的声音。当时,觉得是最开心得意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同学张友群讲了一段影响他一生的往事,他说:十五岁时,我陪同一位下放在千秋的乔鼎声先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去看戏,戏演完了,几乎所有的观众都纷纷离场。唯有乔先生站着不动,他在等演员们谢幕,谢幕时乔先生注目鼓掌。在回家的路上,乔先生告诉我:“谢幕时,注目鼓掌不仅是对演艺人员劳动的致谢,同时,也是对艺术的尊重。”此事影响了我的一生,前不久在一位前新华广播电台老同志的追思会上,巧遇乔先生的两位公子时,还谈到这段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童年往事,虽然</span>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只要一闭起眼睛,随着记忆的帷幕被徐徐拉开,又将我带回到那锣鼓喧天,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粉墨登埸的戏台,剧情在心中上演,往事在脑海里掠过。似乎还没有散场。于是耳边又响起了弦管嘈切、钲鼓铿锵、声腔咿呀的一阵阵声响。手中捧着的茶盏忘了放下,人却是在往事的回忆中,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的同学戴遐生,他家就住在永胜街东边的红旗楼上,打开他家的西窗就能看到老剧埸,每次上楼我就喜欢推开他家的窗子,看戏园周围繁华热闹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每次全国有名气的剧团来小城演出,小小县城和邻县农村来看戏的人,川流不息。特别是在剧场门口的这条街上,更是人潮涌动。小店一家挨一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各种风味小吃、花片、玻璃球、小风车,应有尽有。每一家店面都不大,但生意却很红火。小贩们扯开嗓子冲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声地吆喝着,有的嗓音燎亮,有的喊声沉远,高一声低一声,彼此起伏。春天有卖瓜子、花生、葵花籽的;夏天有卖西瓜、棒冰、河雀螺蛳的;秋天有卖梨、柿子、菱角、荸荠的;冬天有卖香烟、糖年糕、麦芽糖的;还有卖红薯的农村大爷,也在人群旁不停地呟喝着。</p><p class="ql-block"> 家在附近的一群悠然自在老街人便常常聚到这里来“相痴呆”。他们两手操进袖筒,一步三晃的走着,两眼在街旁摆的摊位上东瞧瞧,西望望;有一句没一句地相互调侃着;不知谁说了一句逗人的笑话,人堆儿突然轰的一声,爆出一阵哄笑,旁边的人扭过头去愣愣地瞅了好大一阵儿,到底还是莫明其妙。 </p><p class="ql-block"> 一群跟着大人屁股后边的小孩,在大人“相痴呆”的一刹那,就像脱缰的野马,在人群里,横冲直撞;有的钻前跑后;有的你抓我一把,我推你一下;玩的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群街滑子,每当戏园有剧团演出,他们就聚集在戏园门口,有的谈笑风声。有的东张西望。他们平时看戏不买票,因为,他们和戏园里卖票的、检票的,甚至負责看门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家住在戏园附近,近水楼台,戏开场不久,就等在戏园门口,不一忽儿,里面看门的人就会悄悄地把大门开条缝,让他们进去“拾大麦”,所谓的“拾大麦”,其实就是“蹭戏看”,他们常常乐此不彼,看着不花钱的戏。</p><p class="ql-block"> 但对于大多数小镇上人来说,看戏虽是一种精神享受,但对仅靠父母薪水养活一大家的贫困家庭,看戏更是一种奢望。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裔小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淮剧表演艺术家梁锦忠剧照)</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我上山下乡的期间,大概时间是1978年底,我从陈洋公社南滩大队知青点回家,看到我滨海老家的四叔刘义春带着女儿刘大娟来到我家,我爸妈看到他们感到十分高兴,特地上街买了好多菜招待老家来的四弟和大侄女,吃饭时,四叔说:他去年调到滨海淮剧团工作了,这次剧团到射阳演出《秦香莲》,他是团里的主要演员之一,团里有规定,团长和每位主要演员都有两张关系票,我四叔把两张戏票送给了爸妈,爸妈知道大姐和我喜欢看戏,又把票给了我们,我和大姐欣喜若狂,早早吃了晚饭,来到了剧场。 </p><p class="ql-block"> 进到戏园里,赶紧对号入座,今晚是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裔小萍担任淮剧《秦香莲》的主演。一阵锣鼓声响,大幕徐徐拉开。只见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送丈夫陈世美赴京城赶考,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秦香莲边走边唱道:“送夫送到长亭外,离别时,千言万语心中埋。愿郎君,一路平安身康泰,愿郎君,魚跳龙门步进阶。”陈世美望着秦香莲和一双儿女唱道:“攻读诗书十余载,悬梁锥股,寒窗能挨,但愿得身穿龙袍,把乌纱戴,系红花,京都内外,跨马游街。……”两人那纯正的淮剧唱腔,赢得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鼓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喝彩声。</p> <p class="ql-block"> 全剧通过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妻子秦香莲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被逐。至包拯前控告陈世美"杀妻灭嗣"。</p><p class="ql-block"> 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话不投机。令秦与对质,陈世美自恃国戚,强词狡辩;包拯怒欲铡之。……皇姑、太后闻讯阻刑……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p><p class="ql-block"> 整部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淮剧表演艺术家裔小萍扮演的秦香莲,形象秀美,唱表俱佳。尤其是独具魅力的淮剧唱腔,<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span>她手牵的小女孩就是我四叔的女儿扮演的。一场戏,从头至尾直看的我和大姐心神荡漾,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 散场后大姐请我到工农兵小吃部吃了一碗小馄饨和一盘老街锅贴,然后姐弟俩兴高采烈地哼着淮剧小调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老戏园的兴起,弘扬了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承淮剧艺术经典,再现国家非遗淮剧其愽大精深的艺术内涵,满足广大淮剧爱好者钟爱裔派淮腔的情结,留住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形象。</p><p class="ql-block"> 射阳老戏园兴盛之时,射阳县淮剧团,历史上曾拥有曹彬、郭玉蓉、曹恒松、朱桂香、刘锦昌、黄礼锦、左红根、吴金干等一批著名淮剧演员,同时,还涌现出像李栋林、陈山、丁晓东、瞿学凡、徐红军、万广彬、徐元竹、叶美琴等一批中青年演员而引人注目。排演了一批优秀剧目而享誉大江南北,名传江淮平原。如《宝砚记》、《将军泪》、《难咽的苦果》、《渔人和网》等精品力作。后来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历史淮剧节目,被作为封资修退出了戏台,八个样板戏占居了整个戏剧舞台,但老百姓却仍旧怀念过去的传统老戏;文化大革命后,优秀历史剧目重新回到戏台。射阳淮剧团敢于推陈出新,排演了很多优秀剧目,特别是排演了一埸震撼人心的现代戏《良心》,在全国戏剧汇演中,勇夺全国戏曲金奖。</p><p class="ql-block"> 射阳县杂技团当年也很有名气,他们在国内外的舞台上演了很多优秀的杂技节目。如杂技《龙腾虎跃》、魔术《羽》等。并获得了很多大奖。最近,射阳县杂技团受好莱坞文化传媒集团邀请,作为江苏省唯一被邀单位,排演的大型杂技舞剧《丝路之旅.沙秀》,在联合国和平音乐会演出,为全球观众呈现一埸精彩的视觉盛宴。 </p><p class="ql-block"> 射阳当年还有个木偶剧团,印象不是太深,后听说在文化大革命前就解散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对于红旗文工团,很多老街人记忆犹新。原名为合德红旗文工团,后改名为射阳县红旗文工团,始建于1945年4月。这是一支文艺爱好者自愿组织的文艺团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他们既是宣传队,又是战争伤员救护队。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对艺术的追求,红旗文工团这支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文艺队伍仍然活跃在群众中,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射阳老戏园子,曾经为射阳本地剧团表演的优秀传统剧目,提供了表演展示的舞台,为观众带来了无穷的精神文化食粮和视觉享受,更为全县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但我今天到了射阳老戏园旧址,看到的却是一座无人光顾的衰败不堪的老房子。里面杂草丛生,墙倒瓦缺,道路坑坑洼洼。</p><p class="ql-block"> 射阳虽然建了新剧埸,但随着周围娱乐场所的增多,特别是影视业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剧场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现在不知命运如何?倒是它周围的游戏厅、网吧,人满为患,生意火爆……</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老剧埸要拆,有人说:县政府不打算拆。据射阳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透露的小道消息: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民生,从安全角度考虑,打算在原址上把老剧场进行重新改建,把老剧场传统的有值得回忆的元素保留下来,不过,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未加认证的消息,究竟怎样?我们试目以待。 </p><p class="ql-block"> 其实,现代城市的建立,不一定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我看昆山的周庄,上海朱家角的老街,虽历史久远,但却是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旺季时,游人如织,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作为合德老街人,虽然我们对当年的老街,特别是老戏园子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记忆犹新,它一时也很难从我们的记忆中抹去。好多老街人,有事没事总喜欢跑去看几眼。在戏园旧址上合个照留个影,表达内心的眷恋之情。 但愿县政府领导,能够顺应民意,在老戏园的旧址上增添一座让人们永远忘不掉的好景观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射阳县杂技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射阳木偶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红旗文工团长和部分演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作者:刘德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主编:李龙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