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工程,历经两千多年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千年无坝古堰堪称人与自然界的完美的结合。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江堰也在震区之内,但在巨震面前,显示岀古代都江堰水利工程建筑艺术之高超,选材之精妙,原工程基本完好,让世界建筑艺术界不得不为之叹服。历经两千余年洪水灾害,至今依然岿然不动,固于磐石,在成都平原上发挥抠扭作用。这就是我们不得不去拜水都江堰的原因。说都江堰就不能不说李冰。李冰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郊斜村人。是战国时期水利专家,秦昭襄王末年(公元前256至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口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因而成都平原才富庶起来。他根据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工程。整个工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水堰、飞沙堰、宝瓶口。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是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发展的保障。都江堰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中心,建起了都江堰青城山5A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仅此每年都为都江堰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水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动流出,如遇到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的洪水回归岷江。另一个作用就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奔涌而来,夹杂泥沙石块飞流而下,如果这此泥沙石块顺流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有了"飞沙堰"就把这些泥沙石块抛到外江(主要是巧妙的利用离心力的作用),确保内江河道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宝瓶口。李冰父子当年率领百姓开凿玉垒山分离的叫"离堆"。传说,当年开凿玉垒山,打通宝瓶口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李冰通天文,预测到三天后有大雨,就组织开山隊伍烧山,三天三夜后山石烧红,突降暴雨,山石爆炸,为凿通宝瓶口打开通道。"离堆"的东侧是开凿成功的宝瓶口,又是进水口,具有节制水流的作用,岷江内江水流入灌溉渠道,灌溉千里良田。宝瓶口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控制内江进水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各大灌溉渠道,灌溉大片良田。当洪水来临时,内江水升高高过"飞沙堰",洪水就会自动从外江流走,再加上宝瓶口对水流的约束,起到防洪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分水堰也叫江鱼嘴。李冰父子在岷江江峡中流用石笼(用毛竹片编成竹笼,里面装满卵石)沉入江中,然后筑成石埂,其形似鱼嘴。鱼嘴是分水建筑工程,把岷江流一分为二,各走东西,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走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工程,主要用于灌溉。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堰与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水期、枯水期水流量。鱼嘴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水流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灌溉,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约占四成,保证灌溉用水,洪水季节,这个比例又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占四成,外江占六成,自动调节水流量,使灌区不受洪水侵害。真可谓水利工程建设中神来之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路走来,细雨绵绵,秋风潇潇,走过古老的都江堰市街道,穿过古老的南桥。南桥非常壮观。据相关资料介绍,南桥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48年),县令陆葆德用大修都江堰的余银建成木桥,当时定名"普济桥"。1925年重建,1933年毗河战争暴发,木桥被毁,战后修复,增建了寨门。1958年桥毁于洪水,重建时改木桥桩为混凝土桥墩。增建了牌坊式桥门,正式定名"南桥"。1979年改建成廊桥,增建了桥亭、石阶、花圃,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不仅保持了古桥风貌,而且建筑艺术也十分考究,也是都江堰市的一处胜景。走过廊桥,回望雨中古桥别有一番情趣,有人于诗画面前吟诗赏画,吟诗抑扬顿挫,趣味盈然;一群姑娘打着花花绿绿的雨伞笑容可鞠飘然而过;孩子们则蹦蹦哒哒,互相打闹追逐嬉戏缠成一团;桥外雨雾蒙蒙,与古老街道相映成趣,有飘然岀世之感。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南桥和老街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都江堰公园。蝴蝶🦋兰正在盛开,火红鲜艳的耀眼。一块天然巨石上鲜明的雕刻着余秋雨题的诗联: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周边配套栽培着许多花草树木,公园中间大道右边赫然树立一块天然卧石,上书:世界遗产.都江堰。这表明我国水利建设历史文化悠久,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可贵的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诸葛亮作为三国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蜀国丞相对兴修水利非常重视,在他担任丞相期间尤为重视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桑,壮大蜀国经济。诸葛丞相为了都江堰的安全和日常使用和维修,派兵1200人专门管理使用维护该水利工程。广大百姓为了纪念他,专门为诸葛亮树立了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棵张松银杏已经有1700多年了。相传是三国时期蜀国张松栽的一棵古树,时至今日这棵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主干参天,亭亭如华盖,有树神之气。这棵树还有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它还是1980版《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一集中的那棵长着人参果的树的替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喷水池中并排摆列四根"卧铁"。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壮举,为繁荣巴蜀地区建立了奇功,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根据当前统计的数据显示,都江堰工程灌溉达到30多个县(市),面积达千万亩。是乞今为止世界上年代最久,留存现在仍在使用的宏大工程。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深掏滩,低做堰"。这是李冰父子在两千多年前修建都江堰的一句名言。从古至今,在枯水期都要对都江堰河道进行清淤工作,将凤栖窝之下水域泥沙清理干净,使河道能正常排水,清理泥沙究竟要挖多深正合适,这在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就解决了。他命人在凤栖窝一定的深度埋下石马,后人清淤一旦挖到石马就说明清淤深度正合适。也许是石马指示的精度不高,久而久之后人就改为卧铁。埋在凤栖窝下的卧铁就有四根之多。据史料记载,第一根卧铁铸造于明代万历年间,第二根铸造于清朝同治年间,第三根铸造于民国27年,第四根铸造于1994年,并于1998年正式下水安放。虽然它们都安装在水下,但游客仍然能看到它们摆放在都江堰公园的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都江堰水利工程伟大历史意义在于,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事业进入新阶段。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的杰作,更是历经两千多年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二首</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长城常在悠闲看,</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功做千秋。</p><p class="ql-block"> 沃野千里天府国,</p><p class="ql-block"> 先贤李冰水利修。</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拜水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景仰李公祠。</p><p class="ql-block"> 造福川蜀地,</p><p class="ql-block"> 享祭四季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