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鉴于目前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反弹,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再次扩散,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确施策”的要求。落实省委“五严五防”“七个一律”重要举措,坚持“防控结合、杜绝感染、保障教学”的方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疫情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全市教育系统“零感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明长城及它的历史意义</b></p><p class="ql-block">1、军事意义:</p><p class="ql-block">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2、对古代农业社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凭借长城,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利平的生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p><p class="ql-block">3、对民族经济贸易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长城是长城内外各民族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阵地,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p> <p class="ql-block"> 明长城为古长城大同段遗址。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墩776个;火路墩833个。</p><p class="ql-block"> 明长城自居庸关以西,分南北两线到山西偏关会合,被称为内、外长城。外长城即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人大同市的天镇、阳高、大同、左云沿内蒙古、山西交界处,达于偏关、河曲;内长城从居庸关西南经河北易县、涞源、阜平而进人大同市的灵丘、浑源,再经应县、繁峙、神池而至老营。据现存长城实测,外长城分别由怀安县桃沟村、西洋河乡马市口南北两路进入天镇县境,在新平乐村与西路长城相交。天镇境内长城约105华里。存黄土夯筑的墩台61座。由天镇水磨口向西3里进人阳高县十九墩村界,至镇边堡西出阳高进入大同市区境。阳高境内长城计100余里,现存夯土墩台119座。从阳高镇边堡向西约8华里进人大同元墩村界,经镇川口、宏赐堡、镇羌堡,经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转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另一条由宏赐堡向西经新荣、破鲁至吴施窑人左云界,这道长城当地人称“二道边”。南北两道长城共210华里。长城由大同砖楼向南进人左云县保安堡地界,至二十边向西北出左云进人右玉县界。长城在左云境内长约86华里。</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段长城在大同市境内约长501华里。大同市、浑源、灵丘县境内的明长城属内长城。浑源境内计160华里,灵丘境内长约190华里。明内、外长城在大同境内总长为800多华里。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墙五堡是指大同明长城上修建的堡城。大同镇边墙五堡有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之分。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地段。登方山,越长城,攀堡台,一条巨龙飞腾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堆相望,边塞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 新荣境内长城有两条,是明代大同北部重要的两道防线,总长219华里。其中外长城长153华里,内长城长66华里,沿边筑烽台350多外,护边城堡10座,马市交易堡一座(四城堡),设口五个分别为:镇川口、得胜口、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沿内长城有著名的“边墙五堡”分别是: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镇河堡。新荣长城最有特色的就是从得胜堡到宏赐堡之间的一段长城,被誉为“紫塞长城”。</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得胜古堡群</b></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大家好!咱们此次研学的目的地是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的得胜堡,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家级主要干线公路由此口通过。 得胜口明初始建,同时在关口南建有得胜堡。</p> <p class="ql-block"><b>人文历史:</b></p><p class="ql-block"> 得胜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新荣区堡子湾乡,距市区40公里。该堡先为土筑,万历二年(1574)砖包,城周“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嘉靖二十八年(1549)宏赐堡参将移驻此堡。今堡城包砖多被拆走,保存有砖砌券拱南关门。关门外嵌有一匾额,阴刻楷书“保障”二大字,并署有“万历丙午岁秋旦立”。关门里亦有一额匾,阴刻楷书“得胜”二大字。门洞内东西侧墙壁各嵌有石碑一块,西墙碑风化严重,字不可辨,东墙碑字迹清晰完整,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扩修得胜堡记事碑。</p> <p class="ql-block"><b>长城防御体系:</b></p><p class="ql-block"> 得胜堡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设施,而是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三个城堡和其北面的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的严密的防御体系。得胜口关在得胜堡北面,位于长城上,北边是马市。镇羌堡位于得胜堡东北2里的镇羌堡村,长城以内,东拒饮马河,嘉靖24年建。四城堡,又称市场堡,位于得胜堡北部,同样在长城内,是历史上的马市之一。得胜口长城向西连接拒墙堡,向东过饮马后后向南一段后向东往镇川口而去。得胜堡东南饮马河西岸长城第一个敌台旁修有羊马城(修有墙壁的土围子),《图文长城——山西卷》作者李少文老师富有诗意地命名其为“巡河堡”,但此建筑实际上只是一个墩院,或者称为坞壁,其级别不能作为城堡。</p> <p class="ql-block"><b>门楼风格:</b></p><p class="ql-block"> 门楼东西两侧为厚实的黄褐色土墙,尤其东侧墙体棱角分明,十分齐整。门楼砌砖有修补痕迹,门洞上的砖雕图案精巧。门楣上额匾阴刻“保障”二字,门里匾额阴刻“得胜”二字。</p><p class="ql-block"> 登上门楼,放眼望去,四边堡墙轮廓完整,墙体规整。墙外田野辽阔,墙内房舍成片。一条大街从南门向北延伸,穿过一座砖箍方台,方台下有门洞,台上曾建玉皇阁。《新荣区文史资料》(第六辑)称,得胜堡原有阁楼4座,分别为南城阁、日菩萨阁、玉皇阁、神武阁。得胜堡南门为万历年间扩修时所开,门外原有瓮城,瓮城向东开门;出瓮城为月城,月城向南开门,南城阁建在月城门楼之上。如今,四座阁楼及瓮城、月城均已不存。黎中辅《大同县志》载:“堡方二里,高三仞,厚二仞余,门楼二,明嘉靖十八年筑。”据《新荣区文史资料》(第六辑)介绍,嘉靖十八年(1538年)修筑时叫“绥虏堡”,万历二年(1574)包砖,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七月进一步扩修,堡名改为得胜堡。重修的得胜堡外墙一律下砌石头,上为砖包。堡墙设敌台18个,各置千斤铜炮一门,称“二将军”;瓮城墙上置千斤铜炮一门,称“大将军”;堡墙上女墙跺口各置二百斤重“千腿”铁炮一门。墙四角筑角楼,东墙正中筑钟楼。</p> <p class="ql-block"><b>文人典故:</b></p><p class="ql-block"> 得胜堡以北1公里即是得胜口,是连接口里口外的重要关口。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军旅文化、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为丰厚。据李大钧、李大宏合著《大同晋商》介绍,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在得胜堡举行隆重敕封仪式,封蒙古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后又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开放大同、宣府等地“立互市”。万历五年(1577年),又在长城沿线新平堡、助马堡等地设10个互市点,马市数十年高度繁荣,推动了明代晋商的兴起。</p><p class="ql-block"> 正如诗人李杜诗所言:“天王有道边城静,上相先谋马市开”。马市的开辟是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由战争到和平的转折点,民族干戈化玉帛,蒙汉民族文化由此走向融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李二口长城</b></p><p class="ql-block"> 李二口长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是明长城的一部分,是明嘉靖年间修筑的。历史上,天镇所辖地域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相融相争的地方。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为边防安定,开发屯田,保护通讯、商旅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天镇北川还有汉长城、北魏长城遗址,规模较小,墙体不存,仅留残迹和基础。现存比较完整的是这些明代的外长城。天镇县境内明长城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全长68.5公里,现存完整墙体的有33.5公里。墙体多为土筑,山岭地段土石并筑,多依山势而定,一般高6到10米,宽5至8米。</p> <p class="ql-block"> 这条长城是西自阳高县十九墩村进入天镇县的,它依山脚东来,经过水磨口、六墩、榆林口、化皮庙、白羊口、石圐圙、薛三墩,到这一段转北,攀二郎山,压桦岭,从红土沟(桦门堡)下杏园窑、保平堡、西马市,跨西洋河,接新平尔;然后一分为二,一支缘山梁北去,经木瓜墩折而向东,走双山脊,越三角沟出县境;另一支沿双山脚东去,经二十墩、十六墩、八墩至平远头,接镇口台出境。</p> <p class="ql-block"> 自明嘉靖二十五年修筑长城前后,还相继扩建、增修许多堡寨烽墩,逐步形成和长城相匹配的城堡、烽、台相联的防御体系。这个体系长69公里。城墙每隔百米左右置一敌台,台高15米左右。沿长城分布有敌台134座,约500米置一座墩,另外还有大边墩、二边墩、腹里接火墩,每墩专设墩兵三五人,拔沙田四五十亩,耕种养赡,专司瞭望,平安或闻警,依规定燃放烟火相报,并放炮。凡边口要隘,亦筑墙砌垣,派兵防守,从县境西到东,依次有水磨口、榆林口、白羊口、李二口、张仲口、瓦窑口,那时还有砖磨口、董窑口等,这些口既是出入长城的通道,又是防御要地。</p> <p class="ql-block"> 长城依山势起伏,因山脉蜿蜒。经历近500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的战火硝烟,已经残破斑驳,但是也有比较完好的部分。这张仲口到李二口再往山上爬的这一段,是现存较完整的土筑长城,宽5至8米,高10米左右,城墙上还有垛口根基遗迹。这一段长城爬山而上,运土艰难,但修筑成功了,而且这样的坚实壮观,可以说是守兵将士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一个精神写照!</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以上为李二口长城的历史介绍。下面我们来到了雁门关。</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雁门关</b></p><p class="ql-block">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p> <p class="ql-block"><b>建设沿革:</b></p><p class="ql-block">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p><p class="ql-block">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p> <p class="ql-block">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p> <p class="ql-block"> 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p><p class="ql-block">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p><p class="ql-block">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4]</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以上为雁门关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娘子关。</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娘子关</b></p><p class="ql-block"> 娘子关最早为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阳公主所筑。现存的关城则是筑建于明代时期,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匾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唐代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p> <p class="ql-block"><b>军事意义:</b></p><p class="ql-block"> 娘子关同井陉关隔山相对,同为军事重地,扼太行山井陉口,为山西和河北之间为数不多的通道之一,不论是要保障山西,还是要保障河北的安全,娘子关都起着重要作用。现今石太铁路和晋冀公路均从此关口经过,为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娘子关曾再度发挥防守的作用。1937年10月,日军急于从平型关侵入山西占领太原,受到八路军阻击而失败。后来日军便沿正太铁路线西犯,把娘子关作为一时的争夺目标。当时中国军队以包括八路军一部在内的数万兵力在娘子关设防,阻敌西进,但是最终不敌日军,娘子关迅速被日军占领。不久日军从北、东两路进入山西,太原失陷。1940年8月,八路军进行的百团大战中,娘子关也曾成为战场。当时,晋察冀军区派10个团兵力击破日军占领的正太线,破坏重点为娘子关至平定路段。8月20日夜,八路军主力一度攻入娘子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杀虎口长城</b></p><p class="ql-block">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杀虎口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 杀虎关古称参合口。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自从明朝隆庆五年,蒙汉“互市”以来,化干戈为玉帛,杀胡堡、得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重新开放。 1925年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进驻“杀胡口”。是年,冯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多峰为杀胡关镇守使。 韩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遂沿袭自清朝以来的俗称,正式改名为“杀虎关”。两千年来“杀虎口”战火绵延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清朝以后,这里成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照片由名师吴彦春拍摄)</p><p class="ql-block"> 长城最突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p><p class="ql-block">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历史的进程中自然形成,并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特别是在全民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中被世人所认同,所接受。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征国防和民族统一的长城自然提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唤起整个民族的抗战意识。</p><p class="ql-block"> 此次的居家研学就到此结束啦,希望同学们会有所收获!也希望大家在当前疫情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做到不外出,不集会,戴口罩,勤洗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 温馨提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