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前夕,又一次回到家乡老宅,望着空空的院落,触景伤怀。老家曾经是我温暖的乐园,是我心灵停靠的港湾。如今,却是我想回又怕回的地方。“庭树婆娑守岁月,陋室无言度春秋”,个中滋味,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已经十二年了,父亲在四年前也离开了我们,留给我的只有怀念。打开回忆,往事历历在目,不经意触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那便是难忘父亲的手、母亲的手!</p> 我出生在曲周县北部最贫瘠的村庄,当时被称为“四大碱”之一的北高庄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农大盐碱改良研究组来到曲周,成立曲周实验站。初次选址,定在了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北高庄村。只因为村里实在拿不出一间像样的房子供实验站老师们入驻,他们只好把站址挪到了邻村,由此可以想象我们村当年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br> 曾经我家算得上村里最大的家庭,奶奶、父亲、母亲还有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口多,家里穷,父亲母亲为支撑起这个家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爷爷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过世了。听母亲说,爷爷身体不好,最后病重在县城住院。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几天就用完了,没钱治疗,父亲只好回家去借。从县城到家二十多公里,父亲几次都是徒步往返。最后一次,天下着大雨,父亲转了几个村,没有借到钱,浑身湿透,踩着一路泥泞返回医院。难以想象在回医院的路上父亲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种煎熬。生活的磨难历练了他坚韧的品格。小时候总是嫌父亲对我们过于严厉,甚至动不动就发怒。现在想来,他是为自己内心郁积的愤懑无处诉说使然。 时代赋予的苦难无法回避,可贵的是父亲和母亲选择了用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去面对。他们挑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未来。<br> 父亲读过几年书,为人又正直,后来就被推选为大队干部。七三年家乡发大水,庄稼被淹,颗粒无收。眼见乡亲们面临断炊,他外出四处化缘,最后为村里拉回来几大车萝卜缨儿,分到各家各户,让村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p class="ql-block"> 村周围都是盐碱地,也就生出了我们村特有的行业——淋盐。淋盐就会产卤水。为了给村集体增加收入,父亲曾把卤水一路卖到湖北,卖卤水的钱全部交给大队。外出一个多月,风餐露宿、省吃俭用,回来时双手又黑又皴,满嘴都起满了泡。每当说起这事,母亲总是心疼不已。</p><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号召,配合改土治碱工作,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父亲带领村民一起挖河打井、修桥铺路,现如今村里几条支渠都是他们当年一锹一镐用手刨出来的。我们村改土治碱工作逐渐取得成效。荒地越来越少,土地慢慢变得肥沃。特别是实行承包责任制之后,粮食年年大丰收,村民渐渐富裕起来。村小建起来了,孩子们再也不用在透风的屋子里上课。买来了村里唯一一台彩色电视机,成了当时全村男女老少最主要的精神食粮来源。</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春耕秋收,什么时候该种什么,犁耧锄耙、播种收割,他样样精通。收麦子打场时候,他更是扬场的一把好手。出大糠、掠麦余儿,父亲用木锨把麦子扬成优美的弧线,另一个人紧随其后,用扫帚掠去麦余儿。听着木锨铲起麦粒有节奏的“嚓嚓”声,那应该是丰收时节最曼妙的音乐。每年收完麦子,该上缴公粮了,父亲总是亲手把一袋袋小麦装好,让我几个哥哥赶着车早早送到镇粮站。他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我知道他的心思,自己是党员、是干部,必须带这个头!</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他总是忙个不停。谁家里有事,也总是找他帮忙。邻里纠纷、两口子吵架闹离婚…,时不时就跑到我家来让父亲去管。这时候,母亲就成了他的帮手,劝劝这个、劝劝那个,为了乡邻友善、夫妻和睦,磨破了嘴皮子。他们两个人的正直、无私、热心和善良赢得了村民的尊重。有一年腊月二十三,宝柱家因为没钱割肉,夫妻生气,父亲听说后,把我们家刚割的五斤肉送了过去。几十年来,全村无论谁家的红事白事,几乎没有他不到场的。有他在,事主就好像有了主心骨。就连父亲退休后,村民还选他当红白理事会会长,直到他病重。 </p> 母亲虽是地道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慈爱、深明事理。白天下地干活,回来洗衣做饭,全家人的吃和穿都靠她一人来张罗。她能把简单的食材变出好多花样,想尽办法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苜蓿面糊、玉米团子、榆钱蒸菜…,至今记忆犹新。孩子多,穿衣成了问题。只上过几天学的她,硬是学会了做鞋和裁剪。做鞋先要纳鞋底,看似简单,纳几针手就被勒得血印。春夏秋冬,全家人脚上穿的鞋不知道要纳上多少针?记得多少次夜里她在灯下做针线活,一双双千层底、一件件粗布衣服…。<br><br> 父亲发脾气时,她总是护着我们。我们哪个生病了,也都是她在照顾,一会儿摸摸额头,一会儿盖盖被子。她还学了好多土方子,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让我们免除了病痛之苦。<br> 最让我佩服的是母亲的孝道。爷爷去世后,奶奶的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后来又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整宿整宿的咳嗽。父亲早出晚归,无暇照顾。母亲就让奶奶搬到了自己的炕上,和奶奶同吃同住,好吃的总是先端给奶奶,这一伺候就是十三年,从未嫌弃。奶奶是在炕上坐着去世的,走的时候很安详。 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 可是操劳让母亲变得苍老。还好,我们几个渐渐长大,都已成家立业。母亲也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天有不测风云,母亲还是病倒了。输液的时候,母亲的手不好扎,记得一次,护士连扎了十多针,母亲一声不吭。看着就让人心疼,母亲却说“没事、没事”。抓着母亲的手,手虽然无力,但很暖!<br> 母亲离开我们后的第八年,父亲也离我们而去。在父亲弥留之际,最后一次握紧他那长满老茧的手,厚重如山!<br> <p class="ql-block"> 大爱无言!父亲和母亲虽然没有给我讲多少人生的道理,但他们用行动给我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感恩父母!是你们用双手创造着生活、传递着爱与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26曲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