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画册封面。</p> <p>铸友们在翻看画册。</p> <p> 历时两年的光阴,借助疫情的限制,终于把我们从少年到青年,又从青年到中年,再从中年到老年的时光,用眼见为实的张张照片,做成了一本不求奢华,但求真实记忆的珍藏画册!</p> <p>铸</p> <p>铁花飞溅。虽然耀眼绚丽,但一闪而过,即失无影。</p> <p> 都说人的记忆是用心和大脑来完成的。而我们这帮翻砂工的记忆,却是用铁水来铸就的!它虽然会生锈,但却能长存并难以磨灭。</p> <p>首钢的炼铁高炉(40年前)。</p> <p> 50多年前,一群刚刚初中毕业的蒙憧少年和一伙儿京郊农村的血气青年,被一纸招工令送进北京石景山脚下的首钢,成了工人阶级队伍中的新“原料”,经过那几千上万炉的熔炼,铸就了我们的精神,铸就了我们的意志,铸就了我们的品质,更是铸就了我们此生难忘的记忆!</p> <p>初中毕业生。</p> <p>新工人。</p> <p>上班(上个世纪80年代)。</p> <p> 说和写都可以叙事,但终究没有用图片来记录和展示的真实感。这是照相设备的发明和技术的使用,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对此我们充分认识和运用了这个时代能让我们能享用到的“红利”。</p> <p>首钢的十里钢城。</p> <p>出铁水。</p> <p>铸铁块。</p> <p> 50多年前,因为经济水平低下,以及摄影水平的不高,使得那时的图像远不如现在的明亮清晰。但那却是真实的。把它们展示出来,比你说多少词语,用多少文字来表诉都显现的更加准确无误 !</p> <p>等待入炉的铸铁块。</p> <p>化铁炉的炉前工。</p> <p>浇注。</p> <p>40年前原容原貌的钢铁工人。</p> <p>开吊车。</p> <p>形象的钢铁工人。</p> <p>纪念照。</p> <p>干活的工具。</p> <p>大皮鞋、保健菜、长白班、歇礼拜,是那时工人的最高工作境遇。</p> <p>每天最痛苦的时刻是换上那又脏又味的工作服。</p> <p>细活(修沙型)。</p> <p>宣传片。</p> <p>先进车间集体照。</p> <p>先进班组纪念照。</p> <p>炼钢厂正用我们生产的钢锭模浇注钢锭。</p> <p>准备轧制的钢坯。</p> <p>工厂里的会。</p> <p>工人民兵的军事训练。</p> <p>团组织活动。</p> <p>工作的车间。</p> <p>工作的岗位。</p> <p>上夜校,补习文化知识。</p> <p>业余学习(摄影习作)。</p> <p>文艺活动。</p> <p>舞会。</p> <p>婚礼。</p> <p>点喜烟。</p> <p>婚宴(40年前)。</p> <p>我们厂的党委书记。</p> <p>那时的我们与退休老工人合影留念。</p> <p>团组织活动 ~ 春游(颐和园)。</p> <p> 照片可以记录历史,更可以展现历史。这是其最具真实性的表现力特点。就让画册中的一部分照片,带你走进我们所曾经历过的年代,来一次半个世纪的时空穿越吧!</p> <p>我们也50岁了!</p> <p>一晃又60岁了!</p> <p>也都陆陆续续退休了。</p> <p>退休后的聚会。</p> <p>尽情地欢唱。</p> <p>使不完的劲。</p> <p>在即将拆除的首钢大门口留个纪念。</p> <p>原厂区的远景。</p> <p>原来工厂的所在地,已变成了高楼大厦。</p> <p>都还是好汉。</p> <p>踏青。</p> <p>都还在呢。</p> <p> 庚子年 腊月 于 京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