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2月3号是立春,都说这是春天的开始,我也问自己春天到底从什么时候起始,我是个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倔强人。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好多书籍,终于找到这段文字,把它分享给亲们,共同认识古人与科学的关系,我们的先人好是聪明……我定名为《立春之前话立春》</p><p class="ql-block"> 春天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的人说“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也有人说,迎春花开才意味着春天的到来。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华文天下新近出版的《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告诉你,立春的“春天”并不是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而更多的是指天文意义上的春天。这是一套有助于我们听懂和读懂大自然语言的节气科普</p><p class="ql-block">古代先民总结的知识文化体系</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套知识和文化体系。划分的依据是太阳沿黄经运行的度数,把黄道360度圆周划分成24等份,每等份15度为一个节气,全年共二十四个节气,每月有一“节”一“气”,“节”为一月之始,“气”为一月之终,通称“节气”。</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以及把握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不仅对农业生产而言不可或缺,而且也深刻影响到古人的衣食住行乃至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p><p class="ql-block">用气象学知识剖析节气</p><p class="ql-block">当你在春分日仰望北斗七星,夏至日看到影长的变化,白露看到大雁往南飞,冬至腊梅开放,你是否也和古人一样,听懂了它们的诉说?古人并不懂得复杂的气象预报,但他们通过敏锐的眼睛和丰富的经验观察到的大自然表征,却常常和今天的科学研究相吻合。</p><p class="ql-block">《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有助于我们听懂和读懂大自然语言的一套节气科普读本。由在微博拥有千万粉丝的知名科学科普自媒体“中国气象爱好者”的主编、知名科普作家郑远担任主笔。在这套书中,他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册,用五个板块——气象特征、自然物候、传统习俗、花开时节、节气美食,分析每个节气的气象变化情况,举例说明了节气前后和物候背后的典型天气。既谈论科学知识,又不乏生活情趣,结合科学、文化、艺术、农时和物候、习俗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描绘立春最准确的是“春寒料峭”</p><p class="ql-block"> 立春虽被称为“四时之始”,指春天的开始,也指一年的开始。但这时,描绘立春最佳的形容词,不是“春回大地”,而是“春寒料峭”。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作者一开始就跟我们强调了“立春”和“春天”不是一个概念:立春的“春天”并不是现代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而更多的是指天文意义上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从气象来看的话,“春天”其实是指从立春之后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第一天来划分的。所以,立春不是春天的开始,我们还是需要注意保暖。</p><p class="ql-block"> 经过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已经不太适用了。譬如说,在2020年立冬这天,广州连秋天都没到。但是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深了解二十四节气,帮助我们顺应天时,冷暖自知,更好地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