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恒久远】寒假阅读打卡第十四天

卓玛

<p class="ql-block">  朗读教学一直是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学习了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教学实录,特别关注了于老在本节课中的朗读指导。这节课中的两次朗读指导,于老师一步一步引领孩子们进入到文本,进入到作者内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朗读指导是文章的第一自然,于老师指名一名学生读,学生读得不是很到位。于老师这引导:“同学们,当我们了解了作者的身世,读着这句话时,你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卫宣利遭遇车祸,双腿断了,24岁时,和家人吵架,来到了洛阳,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孤独,自卑。生活艰难极了,心情灰暗极了!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就是作者,生活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请再来读地一自然段。”抓住两个“灰”字,练习读指名读齐读。</p><p class="ql-block"> 于老师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了解作者的身世,读书的时候努力把自己当做作者,想其所想,乐其所乐,悲其所悲,入情入境地读,才能取得很好的朗读效果。</p><p class="ql-block"> 我们平常也会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资料,如果能将课前获得的信息有机地恰当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来,这也是一种教学智慧。</p><p class="ql-block">&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朗读指导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被指名的孩子读得不是很好,于是于老师进行了范读,提示大家:朗读要读出变化。通过语调的高低快慢把变化读出来。在朗读指导中,模仿是一条捷径,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孩子们对朗读普遍有所感觉,教师的范读是很重要的。从正音到停顿,从语调的变化到语感的把握,都能起到一个示范引领的效果。读到第十一段时,于老师的声音哽咽了,这时全场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一个语文老师的朗读能力,能极大地带动孩子们的朗读热情,影响孩子们的朗读能力,进而影响撩拨着孩子们的心灵。紧跟着,于老师提出了第三个要求:读得有味道,把笑写在脸上。</p><p class="ql-block"> 这个要求难度相对大了一些,但绝大多数孩子在老师的示范下表情丰富起来了。当孩子带着笑意,有声有色地朗读时,我想,他们自己也一定享受到了朗读带来的乐趣。当学生读到“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这句时,于老师评价说:“一字不差是你的优点,但两个‘笑’不要读得一般重。”说实话,读这篇文章时,从来没有觉得这两个“笑”有什么不同,但听了于老师的评价和范读,恍然大悟。是啊,明明的笑是一个孩子的笑,天真无邪,而妈妈的笑是一位残疾孩子的母亲的笑,那应该是深沉的,欣慰的笑。于老师指导朗读的功夫真不简单啊!</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在这节课中,于老师多次强调读书要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傻读。</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课时他是这样引导学生读思相结合的:先让学生在文中画出番茄太阳的句子,然后在书的空白处做上批注,写下对番茄太阳的理解。也许这个班的学生平常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做批注时很吃力,足足有5分钟,大部分学生没有动笔,不知道在书上写什么。于老师告诉学思考不出来答案的唯一方法就是去读书。</p><p class="ql-block"> 他指名学生读了第一次番茄太阳的段落,学生还是面色淡然,无动于衷。于老师又范读了三四遍,学生们终于在书上写批注了。学生汇报第一次番茄太阳,所有人都说太阳像番茄一样。于老师出示了自己的批注:番茄太阳是明明想象中的太阳,是明明心中的太阳。把自己读书的思考展现在学生面前其实质是对学生阅读思考方法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的番茄太阳时,于老师又提高了难度,为什么作者把明明的脸比作番茄太阳?第三次番茄太阳学生大多理解为爱心这一层面上,于老师出示自己的批注,他说这是爱的传递。</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只会读书,只会背诵现成知识,只会人云亦云却没有思想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培养这样的学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不是稻草人,不是木偶人,不是没有思想的庸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思维,有和思维密不可分的语言。于老师告诉学生要有三只眼,要能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这节课于老一步步地深入地领着孩子们读书、思考,“慢慢走,欣赏着”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精神世界,这实际是在培养真善美的有思想的活人。</p><p class="ql-block">&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