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坊七巷,听山总讲楹联的故事

白袍客

<p class="ql-block">山总者,敝报前副总编辑、著名楹联专家、闽都文化研究专家林山是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闽省有“陈林半天下”之说,敝报亦然。彼时陈姓副总编辑以上者即高达三人,林姓副总亦有二人,若统称“陈总”“林总”,难免引发混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识之士提议,何不取各位老总名字的某一字号之?同样姓陈,长钳呼为钳总,老标则称标总。这样,既朗朗上口,又具有了唯一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然,林山即称山总。</p> <p class="ql-block">山总浸淫楹联创作研究多年,早年在敝报、晚报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门解读推介楹联知识。后相继出版多部楹联专著,隐隐然大家风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总博学,却又平易可亲,风趣幽默,真谦谦君子也。犹记当年做编辑时,收到一篇署名“山雨”之言论,不知山雨即山总本尊,兴之所至将此稿刀削斧凿,大幅改动几至面目全非。后来得知实情,未免有些惶惶然,生怕哪天山总给小鞋穿。但后来似乎这事并未发生,而不久后山总则高升任职市社科联主席,并从主席任上退休。</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山总又被闽都文化研究会聘任,继续讲学著述,近些年时常见他有大作巨著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因为光明日报要在全国设立“文化强国”推广工作站,省宣把这个任务交给福州,福州又转交给敝报,设立福州工作站,我受命参与工作站的建设。恰好,光明日报近期搞了个“看,门楣上的家国”,这个与春节书写春联有关的栏目,希望福州工作站也做篇文章,作为开篇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说到楹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山总。对他来说,全福州的楹联应该都在他脑中存着,说起来肯定无比精彩。跟高建进站长一商量,他也十分赞同,并决定把范围锁定在三坊七巷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三坊七巷走出去的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旭、林觉民、冰心等人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重要影响。这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研究福州古代生活方式、士人文化、宗族文化、科举文化有着重要价值,是“鲜活的福州历史教科书”,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深有感触地赞叹:“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p> <p class="ql-block">山总说楹联,首先从冰心故居的紫藤书屋前的“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紫藤书屋,是当年冰心祖父藏书与读书的地方。冰心在《我的故乡》一文里说,这个堆满书的地方,是她的“乐园”,她一有空就钻进去翻书看,而看过的书当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清朝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和林纾翻译的法国名著《茶花女遗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冰心先生还说,紫藤书屋门前柱子上的这副对联和另一副“海阔天高气象 风光月霁襟怀”的对联,对她的思想教育极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总细细解读了“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这副对联的由来和蕴含的人生哲理,顺带介绍了有关冰心、紫藤书屋、冰心故居以及三坊七巷的历史掌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明日报的高站长听后,也不住地点头,连说:“太精彩了!”</p> <p class="ql-block">山总说的第二副楹联,便是塔巷口的这副由他亲撰的楹联“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 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山总说,这副对联,可以说是塔巷的导览图,因为,这条巷子里,有陈承裘故居,陈承裘所生六子中尽登科第,这就是“六子登科”由来。“双梅探屋”意指二梅书屋,因房前植有两株梅花,故取名为“二梅书屋”。“理学”,暗指海滨四先生对宋明理学的贡献,“修文”又指做学问、修文学。</p><p class="ql-block">此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确实展示了山总的深厚功底,令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在董执谊故居前,正好有一副红纸写就的对联,这就是典型的春联了,非常契合光明日报此次推开的“四海同春 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的主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总结合这副春联,介绍了春联的基本知识,又让我们get到了不少知识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执谊(1863-1942年),字藻翔,号藕根居士,出身书香门第。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出任盐官、咨议局议员。归辞,专心治学,喜藏书。在南后街开设过“味芸庐”书坊,主营地方文献和书籍,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修订、刊行了《闽都别记》。</p> <p class="ql-block">而在海丝博物馆,山总又介绍了他亲撰的另一副对联“福泽三山歌永世 船通四海乐无疆”。这副对联,又把福船、三山、郑和下西洋等包含进去。山总介绍说,这个馆,原为福船文化馆,2013年6月对外开放,除了展示福船中最具代表性的船型“锚缆船”外,馆内还设有介绍舟船溯源、福船综述、福船贡献、实船建造展示等展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设计要求,在馆的大厅中间要挂一副楹联,要求冠“福、船”,山总就撰写了这副“福泽三山歌永世 船通四海乐无疆”的楹联。山总在其博客中提到了这件事,只用了“后来被采用了”六个字描述,颇为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明日报的三位记者听说山总主编了《三坊七巷楹联大观》一书,特地赶到游客中心购买了三本,请山总签名。山总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签名过程中,山总得知他们是花了百把块钱买的,又不忘幽了一默:“哎呀呀,你们找我买,可以打五折的!”</p> <p class="ql-block">提到福州,不能不提林则徐;提到林则徐,又不能不提他那副著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楹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说的最后一站,自然也就落到了林则徐纪念馆。尽管我们也对这副名联十分熟悉,但山总的解说,还是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p> <h3>最后,再附上一段山总解说冰心故居紫藤书屋门前楹联的视频,让大家感受一下山总的名家风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