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普通凡人。在 2010年11月19日,他走完了人生全部历程,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 父亲走时,走的匆匆,没留下任何遗愿;父亲走时,走的从容,没留下任何遗憾。父亲静静地远走了,远走了!人间博爱,天道无情!爱父辞去,从那时我们便阴阳两隔,永别天涯!深恩未报泪空垂,身前尽孝已无期!</p><p class="ql-block"> 回顾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也是慈善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自我懂事起,父亲已是闽北某县城供销社的一名员工。后来供销社为了服务基层,方便山区农民,决定在最基层的部分行政村(时称大队)设立代销点。为了鼓励人员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工作,改下派人员固定工资为按销售额计酬,可多劳多得。由于当时我家人口较多,经济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养家糊口,父亲响应了组织上的号召,到了一个叫作“铜溪村”的农村代销点工作,在那偏僻的小山村一干就是20多年。</p><p class="ql-block"> 我小学三四年级是随父在铜溪村读书的,加之“文革”三年主要在铜溪村帮助父亲,以后回城读书期间,一到放假,就会到铜溪村帮助父亲卖货和砍柴等,所以父亲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铜溪村的时光。父亲的工作是十分繁忙和劳累的,代销点由父亲一人包干,进货和销售,全由父亲一人负责,人手不够,先时请我伯父,后雇请当地一村民帮忙。父亲自幼生长在农村,他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沟通和感情。因此,工作再忙,他都以村民所需为己需。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当时铜溪附近的十几个自然村只有父亲负责的这一个供销社代销点,商品买卖全靠父亲经营。因此父亲的工作是没有作息时间的,每天天一亮就开门经营,中午没有休息。当时农村没有什么活动场所,村民们又喜欢把代销店作为集聚聊天场所,为了满足他们,因此夜晚,夏天要到11点、冬天要到9点以后才会关店。有时半夜村民急需敲店购买商品,我父亲都会不厌其烦起床开店,没有任何怨言。父亲虽然按销取酬,但却不会惟利是图。有时村里一些小孩,瞒着家中大人,到代销店购买东西,父亲都会问清原由后方予准买,有的会被婉言劝回。那时农村农民虽生产有一些农副产品,但比较缺乏的是现金。父亲为了方便他们,就采取鸡蛋换购商品的办法,让他们以鸡蛋换回酱油盐醋等一些生活必需品,然后按原换购价格,把鸡蛋卖给附近伐木场来购物的工人。父亲这样虽然麻烦了自己,但方便了他人,心里感到十分欣慰。父亲常年忘我工作,赢得了村民的爱戴。逢年过节,许多村民会提着竹篮,装着发糕、年糕和粽子等食物送给我父亲享用,父亲也从店中买些带鱼等食品还礼于他们,从来不白吃人家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铜溪村交通不便,父亲从工作地回城市家来看望我们非常困难,要翻过一座大山,道路崎岖,人烟稀少,非常僻静,沿石阶蜿蜒而上,必须走20多里山路才能到山顶。全程共50华里,只经过一个村庄,徒手行走都较困难。我8岁那年第一次随父兄走那山路,父亲和二哥挑着行李,我甩手在后面跟着。父亲挑担子换肩膀时,肩部肌肉随之压着搓动的情景,我看在眼里,至今难以忘怀。父亲在代销店期间,分别要到10里和20里外的两个乡镇(时称公社)供销社采购货物,同样是走山路,哪边货齐就到那边采购。有时为了赚那每斤货物每10里路只有1分钱的挑货费,就自己挑货回店。“文革”期间,我也挑过几回,“路远无轻担”的感觉,是从那时开始领略的。父亲还开荒种菜种瓜,用以自给。我的爱劳动精神,就是在铜溪村跟随父亲学习和养成的。现今我兄弟姐妹几个多年来坚持种菜自给并送人的劳动习惯,也是得益于父亲的传承和培育。</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铜溪村也遭受了内乱的冲击。当时一小撮不法分子,为了实现其夺权的目的,打着“造反”的旗号,对一些有威望或时称“走资派”的人,进行非人的折磨。受折磨之人以及其家人因时事变化之快,一时难以承受,有的非常消沉,悲观无望。父亲就主动安慰他们,告诉他们人世间不如意之事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但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自责自损,要学会面对任何逆境,要相信我们的党和国家,一切都会过去。这些人听过父亲劝导后,感到并非一片“黑暗”,世上仍是好人多,有了信心,也坚强了起来,挺过了“难关”。动乱结束后,这些重望之人仍然得到国家和村民的重用。他们常常怀着感恩之心,给我父亲写信问候,并对我的有关亲人予以关照。“好人有好报”的这一道理,在父亲身上也得到了体现。</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生活节俭,但轻财重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一些有事有难之人,他会慷慨解囊,或借或赠,从不言还,在所不惜。父亲在我们心中,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在铜溪村还有许多值得回忆之事,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终身难忘。父亲后来被收回公社供销社后,铜溪村的村民还经常到10华里远的地方去看望他,并不时送去自制的食物,以表对父亲常年在铜溪村的付出和结下的情谊。由于父亲总是善待人家,以至在退休后的三十多年间,不时有村民问候他的情况,甚至要远到省城来看望他老。</p><p class="ql-block"> 父亲光荣退休后,随我母亲和兄姐在省城定居。但闲不住的父亲又为省某电力部门担任门卫工作,继续奉献余热10余年。此后解衣卸甲,潜心养生,安度晚年,生活自理,享尽天年,寿逾九旬而终。</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却把他那勤劳和善良的优良品质传给了我们,这个无尽的精神财富,使我们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父亲,您是我们的好父亲!我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寄托对您的无尽哀思!您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却在我们心中树起一座丰碑!您的处世为人,值得我们骄傲!您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您那慈爱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敬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永远怀念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