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p class="ql-block">(一)理论具体阶段</p><p class="ql-block">1.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p><p class="ql-block">认知方式:感觉和动作</p><p class="ql-block">特点: </p><p class="ql-block">(1)从反射行为(偶然)发展到目标指向行为(试误),形成行为图式。</p><p class="ql-block">(2)在9、12个月时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即开始认识到物体是客观存在的,即使它不在眼前。</p><p class="ql-block">2.前运算阶段(2到7岁)</p><p class="ql-block">认知方式:表象、形象</p><p class="ql-block">特征: (1)发展了运用符号来表征客观物体的能力,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p><p class="ql-block">(2)万物有灵论</p><p class="ql-block">(3)思维的不可逆性</p><p class="ql-block">(4)不守恒</p><p class="ql-block">(5)不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p class="ql-block">(6)“直觉的"思维特征</p><p class="ql-block">(7)自我中心取向</p><p class="ql-block">3.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p><p class="ql-block">思维特征: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主要发展要点包括:</p><p class="ql-block">(1)前运算阶段儿童对外显表象进行反应,而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对内隐实质进行反应,在各种不同意义的情境中看待事物:思维的可逆性、脱自我中心取向、掌握守恒。</p><p class="ql-block">(2)具备了序列化能力,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事物,根据某一标准或唯独对物体进行排序或归类。</p><p class="ql-block">(3)发展了传递性能力,能够了解两个物体与第三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断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4)发展了类包含能力,同时思考总类别和子类别的能力,不再局限于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推理,而能够处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p><p class="ql-block">思维特征:抽象逻辑思维</p><p class="ql-block">主要发展要点包括:</p><p class="ql-block">(1)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从现有的信息中生成抽象的关系,然后将抽象的关系与各种信息相比较,这时,形式与内容是相互独立的。</p><p class="ql-block">(2)应对潜在或假设情景的能力出现,不受限于他们自身的实际经验,能够将逻辑推理应用于各种情形中。</p><p class="ql-block">(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p><p class="ql-block">1.成熟</p><p class="ql-block">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这为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皮亚杰认为,成熟主要揭示了新的可能性,仅仅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如何使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这有赖于个体的经验和练习。</p><p class="ql-block">2.练习和经验</p><p class="ql-block">皮亚杰将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所谓物理经验是指个体通过与物体打交道而获得的有关物体特性的经验,比如物体的大小和重量等。逻辑数理经验是基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动作,从动作及相互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经验。如,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了逻辑思维能力,能从经验中发现一组物体的总和(如几颗卵石的数目)与这组物体中各个成分(如各个卵石)的空间排列的位置无关,与计数的先后次序也无关。</p><p class="ql-block">3.社会性经验</p><p class="ql-block">社会性经验是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社会环境可以加速或阻碍个体的认知发展,如果要对主体的发展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在能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p><p class="ql-block">4.平衡化</p><p class="ql-block">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化过程在认知发展后起关键作用。其具体模式是:当个体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能够同化新的知识经验时,他就会在心理上感到平衡。当个体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不能同化环境中新的知识经验时,就会在心理上感到失衡。心理失衡的结果,使得个体产生一种自我调节的内驱力,驱使个体改变调整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容纳新的知识经验,经过调整,吸收新的知识经验,从而达到新的平衡。</p><p class="ql-block">(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启示</p><p class="ql-block">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复杂而又有规律的儿童心理发展世界,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模式,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p><p class="ql-block">1. 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通过一些经典的概念,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个过程,不仅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同时证实了儿童心智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p><p class="ql-block">2. 皮亚杰提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的建构主义发展观,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开拓者。</p><p class="ql-block">3.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的实际年龄,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的差异,因 此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具有了一般性。</p><p class="ql-block">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可能很大,这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