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我及我家》系列七

管恩贵

<p class="ql-block">作者:管恩贵</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管恩贵,长春双阳人,1950年9月出生,1969年1月参军,1982年1月转业后从事政法工作,2012年9月退休。现闲居在吉林市。</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我及我家》系列七</p><p class="ql-block">(根据管恩贵自传《我家及我》第一部有关章节整理)</p><p class="ql-block">(一)父亲</p><p class="ql-block">父亲名讳廷玉,生于1920年农历7月28日(属猴)卒于1991年9月初7。父亲年轻时很苦,八岁上祖母就去世了,姑姑才四岁。爷爷软弱,在家族里受欺负,又不太会种地,又没了操持家务的女人,就把房子和地租了出去,领着父亲和姑姑过起了流浪生活。祖母的娘家在河东(指饮马河以东,吉林市以西一带)张家烧锅,祖父就把年幼的父亲、姑姑寄养在河东的亲戚家,自己四处游荡做小买卖卖香油维持生计。听母亲说我的大哥二哥都是在河东生的,直到大哥二哥长大能走路了,母亲性格刚烈,知道老家有房有地,就和父亲领着一家老小返回老家,赎回房地定居下来。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一辈子务农,庄稼活儿极好,庄稼院的粗活细活样样精通,手艺精巧。尤其以盖房、苫房见长,前后屯邻经常找他帮工从不要报酬,在当地口杯极好。生产队大帮哄时父亲在生产队里当过多年保管员,是非常诚实守信忠厚的社员,人们都叫他老保管。据父亲讲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伪满时扛过一年劳工(富有人家摊上劳工给日本人干活,如果不想去就花钱雇人替去,替去的人就叫扛劳工),只记得父亲说在北边什么地方给日本人修铁路,父亲给劳工做饭。父亲只念两年私塾,但非常喜好读书,知道许多历史典故。在年节农闲时总喜欢给孩子们讲那些非常动听的故事,有些故事到现在我还能记述出来。父亲很会编炕席,能编出非常有规律的花纹,能拧出极结实的边沿。每到冬天父亲都要用一个来月的日子每天贪黑编炕席。父亲为了不耽误白天在生产队上的出工,都是贪黑编炕席,都要编到半夜。编出的炕席除了家用外,主要到集上去卖,每冬都要卖出十几领。每到父亲贪黑编炕席时,我们家一帮孩子有时邻居的孩子也加进来央求父亲讲书&nbsp;(故事)。于是父亲就一边编炕席一边讲,也不知道父亲大脑里怎么有那么多故事,都怎么收集来的,他能不重样地讲一个月,有的故事一晚讲完,有的故事要连续几夜才能讲完。</p><p class="ql-block">父亲辛苦一辈子,靠他一人养家糊口。他和母亲生育我们兄妹七个,把我们个个养大成人吃尽了千般辛苦。他对子女管教从不严厉,由孩子们自由生长。父亲非常爱护孩子,我念初中时,学校距家三十里骑自行车通校。有一天雪下得极大,父亲起早扛着自行车把我一直送到五里外的公路上,我永远忘不了这个事。</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一年九月初七辛苦一辈子的父亲死于癌症,享年七十二岁。</p> <p class="ql-block">(二)父亲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父亲有几手在屯中独一无二的拿手好活:拧房脊,编炕席,扒炕抹墙。这几样庄稼院的手艺父亲生前都教过我,我少年时就非常好学,也很喜欢和父亲学手艺学农活。我虽然远不如父亲做的精巧,但现在还记得怎么做。父亲不在了,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几样农家手艺也派不上用场了,恐怕要失传了。现凭着我的记忆,把父亲这几种手艺记述下来,算是对父亲的一种纪念吧。</p><p class="ql-block">拧房脊 </p><p class="ql-block">在父亲五、六十岁的时候农村还是泥草房的时代,农户苫房的时候最后一道工序是封盖房脊,有的用泥抹,有的用草编拧房脊,用草拧的房脊远比用泥抹的房脊美观、耐用,挺的年限长。但会拧房脊的人很少,而且顶数我父亲拧的最好。屯中人家苫房几乎都请我父亲给拧房脊。赶上星期日,父亲就叫上我给他打下手。拧房脊要选用上好的长的谷草,拧房脊时人骑在房脊上,先将两把谷草根朝外对拧在一起对折成第一把草绺,和第二把拧好对折的草绺勾扣在一起,第二把草绺再和第三把草绺勾扣在一起,以此类推铺好底层。底层铺好后,将用5-7根秫秸捆成的秫桔把固定在底层正中间,秫秸把要一般粗细。将拧好的草绺缠绕在秫秸把上,两端搭铺在房脊两端,就这样一扣一扣往下铺,将房脊铺满为止,最后再用铁线加以固定。拧房脊讲究紧、平、直、齐,这样拧好的房脊才既美观又耐用。</p><p class="ql-block">编炕席 </p><p class="ql-block">炕席是农村住家必须的生活用品,在农村以高粱为主要农作物的年代,炕席都是用高粱秸(秫秸)编制的。编炕席的工艺非常讲究,我走出家门前,父亲每年入冬都要编炕席,也手把手地教过我,当然有些像挑选秫秸、剥秫桔皮、压篾条这些粗活也是我帮父亲做的活。编炕席第一道工序首先要挑选秫秸,以老窝眼高粱秫秸为上乘材料,这种秫秸秸长节长,外皮细腻白净。必须用当年的秫秸,当年的秫秸结节不断。挑选的秫秸要粗细均匀,没有虫眼。第二道工序是剥秫秸叶秙,用特制的创刀把秫秸叶秙剥干净。第三道工序是破篾条,先把秫秸的根秸和梢节切掉,再用特制的破篾刀把秫秸从根节开始破成四半形成篾条。第四道工序是压篾条,把破好的篾条顺长摆放在木板上或平整坚硬的地上,用石磙子顺着篾条反复磙压,把篾条压平。第五道工序是刮篾条,就是用刀把篾条里侧附着的秫秸穣刮干净,再把外侧的秫秸节刮平。经过这五道工序编炕席用的篾条才算做好,这其中破篾条和刮篾条技术程度最高。破篾条要求把秫杆用创刀同时破成均匀的四半,才能做成同样宽窄的篾条,而刮篾条技术含量更高,需用力均匀,既要把秫秸穰刮净,又不能把篾条刮断,不但要把篾条刮得一样薄厚,还要修成宽窄一致,用这样的篾条编出来的炕席质量才能好。</p><p class="ql-block">父亲编炕席时一般都是在南、北炕之间搭成板铺,在板铺上编。父亲编的炕席都是用双层篾条,横纹竖纹都是双层篾条,这样编出的炕席就有四层篾条,非常结实耐用。编的时候我记得是横条竖条两两相错而压,编出的席纹呈人字形,四周拧成花边,非常美观。有时我也上去编一阵子,把父亲替下来歇一会好给我们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三)父亲讲过的一个故事(缩编)</p><p class="ql-block">从前有家李姓三兄弟分别叫李大、李二、李三,哥仨奉养一个老爹,顶属老三孝训。老爹临死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嘱咐到:我死后你们用铁索链把我的棺材捆上抬着去南山,围着南山转,什么时候铁链磨断了,你们就把我埋在那里。说完就死了。哥仨按老爹的嘱咐把老爹的棺材轮换着抬到南山围着山转,也不知转了多少圈铁链也没磨断。日头快落山的时候,老大老二累的就不想抬了,找个地方埋上算了。老三不干,央求两个哥哥继续抬着转。就在日头刚一落山的时候,哥仨抬着棺材转到一棵大树下实在抬不动了,就在这时候铁索链咔吧一声断了。哥仨歇了一会儿就把老爹的棺材埋在了大树下。守灵守到快到半夜的时候,老大老二实在挺不住了就回家了,留下老三继续守灵。李三靠着大树坐着数天上的星星,到半夜的时候,就听到树上鸟窝里飞回来三只鸟来叽叽咕咕地小声叫着。李三听着听着就听见鸟儿们说出了人话。一只鸟儿说:咱们快离开吧,咱们看守的宝贝的主人来取它们来了,咱们完成任务了。说完三只鸟儿就飞走了。李三听鸟儿说它们看守的宝贝的主人来取宝贝,心想取宝贝的人能是谁呢,这儿除了我也没有别人啊,莫不是说我吧。不管怎么着我上去看看有什么宝贝。于是李三爬到鸟窝跟前就着月光往窝里一看,发现里面有三件东西,一件是个小盆,一件是件马夹,另一件是个尺把长的小棍。李三心想不管是不是宝贝先拿下来再说,于是他把马夹穿上,把小盆揣在怀里,把小棍别在裤带上,然后从树上下来,又靠树坐了下来。快到天亮时,又冷又饿个李三想要回家又走不动,心想我如果像小鸟那样能飞回家该多好。刚一想到飞,李三突然就腾空飞了起来,奔他家的方向飞去。眼看就要飞过他家了,李三急的大叫快落下来吧,刚说到落时就立刻落了下来。李三回到家里心里拿闷,怎么说飞就飞起来说落就落下来了呢。他一琢磨心想可能和他身上穿得马夹有关,他就管这个马夹叫飞行服。李三心地很好,他把两家哥嫂找来,把在南山树上得宝的事告诉了他们。说这三件宝贝咱们一家一件吧,虽然现在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将来会有用的,有大哥二哥先挑,剩下的是我的。大嫂看了看三件宝贝说我家的喂狗盆破了,我就要这个盆吧,用它装狗食。二嫂看了看说我就要这件马夹吧,我好给孩子垫悠车。这样大嫂拿走了小盆,二嫂拿走了马夹,就把那根小棍给老三剩下了。李三心想:既然鸟儿说了这三样东西都是宝贝,那就肯定都有它们的妙用,因此李三成天把这个小棍别在腰带上。自从李三身上别上这个小棍以后他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村里的人都不认识他了,见面也不和他说话,主动上前打招呼人家也不理他,就像不认识他似的。李三的媳妇很早就害病死了,他一人在外打零工。有一天没找到活也没挣着钱,也没吃着东西,他饿着肚子走进一个村庄,看见一家办喜事摆酒席,就找了一个空位、坐了上去,因为没有他的碗筷酒杯,他就喝邻座杯里的酒,吃邻座碗里的饭。不一会儿邻座的人就喊了起来,这个说谁把我的酒喝了,那个说谁把我的饭吃了?李三吃喝得高兴起来,嫌身上别的小棍碍事,就抽出来放在桌子上。邻座的发现旁边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吓了一跳。就问李三:你是从那冒出来的,跑这里来混吃喝。说着说着就要揍他。吓得李三把小棍拿起来别在腰上就要跑,刚把小棍别上就听周围的人喊:人呢,怎么突然就没了呢?李三趁大伙慌乱找人的时候赶紧溜了出来。出来后他就想:我把小棍一别在腰上,别人怎么就看不见我了呢,大概是这个小棍起的作用,我回家试验试验。李三回家先到大嫂家,对大嫂说:等会儿看你还能不能看见我。他把小棍往腰上一插就听大嫂说:你那去了,怎么看不见你了。李三又把小棍从腰上抽下来,大嫂又说你怎么有冒出来了。李三这下明白了,原来这个小棍有隐身的作用,把它插在腰上旁人就看不见我,拿下来又能看见,于是他就给小棍起名叫隐身棍。李三问大嫂:你拿去那个小盆干啥用泥?大嫂说三弟呀别提了,我用这个小盆装狗食,狗总也吃不了,狗食都馊了。我不要了,你拿回去吧。李三拿回小盆回到家想试试小盆能有什么作用,就买了几个馒头往小盆里放,一个一个地往里放,但小盆里馒头不见多,总是一个。李三想馒头哪去了呢,又往出拿,拿出来一个盆里还有一个,拿出一大堆盆里还是剩一个,总也拿不完。急得李三急忙说不要了,盆里的馒头就没了。李三又把一枚铜钱放里头往出拿,也是不管那出来多少里面还是剩一枚,说声不要了,里面就没有了。李三这才明白小盆有这样的好处,他就给小盆起个名叫生宝盆。他又去了二嫂家,到了二嫂家还没等他问呢二嫂就说了,老三啊,你快把那个马夹拿回去吧,我把它放在悠车里悠孩子,悠车飞得老高了,都把孩子吓着了。李三又取回了马夹。就这样三件宝贝有都回到了李三手里。李三自从有了这三件宝贝以后,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但从不干坏事。从此李三国上了富裕生活,也救济了不少贫穷人家。李三虽然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没有忘记死去的曾同患难的妻子。到了妻子的祭日,李三到城里找了一处纸花店,按妻子的摸样扎了一的纸人,拿到家乡大河边祭奠妻子。三天后他要烧了纸人送给亡故的妻子。还没等他烧完,突然从河里冲出来一个黑鱼精,冲李三哇哇大叫道:你怎么把我的大美人给烧了,我和你没完,我要吃了你,给我的大美人报仇。吓得李三赶紧喊了一声“飞”就飞了起来。但是黑鱼精也会飞,就从后面追赶李三,李三回头一看黑鱼精追上来了,吓坏了。心想让这家伙追上了可就没命了。眼看就要被追上了,李三想起了隐身棍,赶忙拿出来往腰上一插,人就不见了。黑鱼精眼看就要追上抓住人了,突然人没了。正在黑鱼精东张西望的时候。李三绕到黑鱼精后边撵上,抽出隐身棍偷偷地朝黑鱼精头上狠狠打去,嘴里还念叨看你还吃不吃我了,一棍子就把黑鱼精打落下来。李三也落在地上来到死了的黑鱼精跟前,心想这么个大家伙有什么用泥,他前后看了好一会儿,发现黑鱼精的两个眼珠子发着亮光,就想:我把它抠出来当夜明珠卖,准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用宝棍把黑鱼精的两个眼珠子挖了出来,放在生宝盆里到县城里市上去卖。人们一看这珠子直放亮光,以为真是夜明珠了,价钱还不贵,都争先恐后的买。这夜明珠放在宝盆里光卖不没,不到一个时辰,县城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买到了夜明珠。当地县官听说了这个事,心想这个小子从哪儿弄来这么多夜明珠,八成是个江洋大盗吧。他就派衙役把李三抓到县衙,问李三:这么多夜明珠你从什么地方偷来的? 李三说:回大老爷,小人的夜明珠不是偷来的,是生出来的。县官问怎么生出来的?李三回道:我有个生宝盆,什么宝物都能生出来。县官不信,说你把那个什么生宝盆拿出来让我看看。李三从怀里把生宝盆拿了出来,县官拿到手看了看,又问李三:你说这个生宝盆什么宝物都能生,能生出来我这个县官的大印吗?l李三回道:那得有种,没种生不出来。县官就把他的县官大印拿出来往小盆里一放说:生吧,你如果生不出来就说明你那些夜明珠是偷来的,而且还拿这个小盆来蒙骗老爷,老爷就治你个罪上加罪。李三壮着胆子文县官:如果我能。生出来乍办?县官头脑一热未加思考就说:你如果能生出来就给你一个。李三就从生宝盆里往出拿县官大印,拿出来一个盆里还有一个,拿出来一个盆里还有一个,一口气拿出来十多个来,看得县官目瞪口呆。忽然县官回过味来,一个县官就只能有一个大印,弄出这么多大印来,哪来那么多县官。赶忙对李三说:快别生了,赶快都送回去吧。李三就往回送,最后就剩盆里一个了,县官看就剩下一个了便说:这个别送了,还给我吧。这回李三不干了,拿起剩下的这一颗大印说:你不是说给我一颗吗?县官说给了你,我拿什么当县官。李三就说你就别当了,让给我当吧。谁手里有县官大印谁就是县官,你连大印都没了,还当什么县官。要不然我连这个大印也送回去,咱俩谁也别要了。当官的丢了官印,看皇上怎么收拾你。县官一听傻了眼,只好把县官让给了李三来当,同时为了巴结李三这个新县官,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三。李三自从当了县官以后,在老丈人的协助下,把一个县治理得也挺好。但是却不轻易使用那三样宝贝了。父亲给我们讲的这个故事,过后我就经常给母亲和弟、妹们学讲,他们非常乐意听,母亲一边听还一边纠正和补充,所以我对这个故事现在还能记住大概情节。我把它整理出来写进记传,就顶我对父亲的一种怀念吧。</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和她们的儿女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和她们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们。</p> <p class="ql-block">整理于2021年春节期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