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三江两山环抱下的金华古城,自古以来被誉为“江南粮仓,浙江聚宝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金华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也滋养出他们忠义不屈的性格,一代代古城人遵守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的古老智慧,创造出千年的繁华。历经岁月风霜的古城中有着悲壮的史诗、英雄的忠烈、文人的风骨。如今,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着新时代的华美篇章。</p> <p class="ql-block">金华市域春秋时属越国。秦、汉为乌伤县,属会稽郡,初平三年(192)分县设长山县,县址在金华子城内。东汉末为会稽郡西部都尉司所。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为东阳郡(金华),南朝梁大同六 (540)改东阳郡为金华郡,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金华”这一名字由来相传于金星婺女争华之地。</p><p class="ql-block">翻开金华府城历史,可以看到金华子城最早的城墙是在1800多年前建造的。</p><p class="ql-block">据载,唐开元年间,婺州州治迁徙今址。州治城墙,由吴越王钱镠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四月授命始建成,后梁开平元年四月(公元907)建婺州城,并筑有子城(即今东市街以西,八咏路以北,酒坊巷以东,将军路以南的坡地上),周围约四里。古子城有四门,南为保宁门(在今鼓楼里出八咏路口,204年已重建),东为熙春门(在今小井巷通东市街口),西为桐树门(在今八咏楼西侧),北为金华门(在今鼓楼里出将军路口)元顺帝至元年间古城墙尽废。元至正十二年(1352)在旧址上重建城墙。</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金华府城墙多次修筑。清顺治十四年(1657)修缮府城,置垛2554处敌台15座,庐50间以守望。修筑后,有“两浙城池唯婺为首”之称。</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三年(1823),在废圮的古子城地域,尚可见保宁门和桐树门遗址。清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重新测量,全城长一千七百零五丈八尺,高二丈三尺许,基宽近三丈,面广九尺五寸左右。城门:东南有赤松门(俗称梅花门),南有八咏门(旧名玄畅门)清波门(俗称柴埠门)、长仙门(俗称水门),西南有通远门(俗称望门),西为迎恩门(一名朝天门,俗称兰溪门),西北为天皇门(名天柱门),北为旌孝门(俗称义乌门)民国二十六年(1937)起,金华连遭日本侵华飞机轰炸。1938年12月10日,为防空和便于居民疏散,城墙先后被拆,今存有赤松门、通远门、清波门、城北段城垣遗址,现婺州古城中仍保留着众多文物古迹和近现代历史文化建筑,侍王府、八咏楼、天宁寺、府城隍、明月楼等。</p><p class="ql-block">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古城金华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若想在当下追寻其历史踪迹、城市记忆、民俗表达,非古子城莫属。</p><p class="ql-block">古子城在金华这座城市的腹地,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以前,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给我的印象是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个,即太平天国侍王府;</p><p class="ql-block">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个,即八咏楼、台湾义勇队旧址李友邦将军办公处旧址、永康考寓、邵飘萍旧居、宏济桥码头</p><p class="ql-block">市级文保单位有8个,即赤松门城垣遗址、满堂书院真神堂旧址、《浙江潮》旧址、将军楼、福音医院、何氏三杰陈列馆、侵华日军铁路桥遗址;</p><p class="ql-block">文保点有3个,即酒泉井、休文井、三清宫。</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古子城内还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如天宁寺、徐家古里、状元坊、章宅等大一批明清古民居,还包括将军楼、金华门、熙春门、</p><p class="ql-block">万佛塔、孔庙等。街区范围内还有古井10口,除休井、酒泉井为市级文保点外,镇东井已列入历史建筑清单。太平天国侍王府内的两株柏树已有1100年历史,据考系五代吴越王钱镠亲手种植,被列入古树名木名录。</p><p class="ql-block">八咏街、酒坊巷、石榴巷、鼓楼里、熙春巷等重点街巷仍保持着历史上原有的街道尺度、空间形态和传统街巷风貌。</p><p class="ql-block">熙春巷内还迁建了由市民认领的13幢古建筑,为古子城增添了大气、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黄宾虹故居</p> <p class="ql-block">栏路井</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1939年2月22日,在当时国民党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帮助下,黄埔二期学生、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李友邦在金华酒坊巷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并亲自担任领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