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境界

施海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段,每个片段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段,有2个片段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紧张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是没想到他真知道。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他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并且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叫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比如,很多人关心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可能占有无限的知识。更可悲的是,无聊的知识会让人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猥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的学生子夏早就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即使是胡萝卜什么时候传人中国的这样的知识,你可以拿来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你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知道了这样的知识,并不能够因此成为君子,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浪费精力和时间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实际上,在知识之外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辨日》,在座的都读过。两个小孩辩论说,太阳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说中午近是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子活得真有压力,他几乎是那时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跑去找他。两个小儿问孔子,但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思路显然是错误的。在人生知识的考场上,谁能站到最后?我今天跟大家打个赌,我可以出一套100分的知识类题目,每道都有标准答案,但我能让在座所有人都得零分。反过来,你们也可以给我出100分的知识类题目,让我一分都得不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出过一道题,老师对学生提一个要求:“你现在问我一个问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我回答不出来,第二是你必须要有标准答案。”很多人说这个题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觉得出的很好。因为它告诉我们,在知识的考场上,没有人可以站到最后。有一个聪明的学生马上问:“老师,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给大家出题,不需要费劲,就能让大家都得零分。你们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知道我祖母的名字吗?知道我祖父的二大爷的名字吗?在座的谁能答出来,今晚我请客。可见,知识可以把任何一个人打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们的知识总量都超过孔子。比如说,我可以出计算机、物理、英语、数学之类的题目,孔子肯定答不过你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我们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吗?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孔子自己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我有知识吗?不,没有。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只不过说出了一些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我不顺眼,给我出一道数学题。我为了防备下一次再有人给我出数学题,于是我天天学数学,学了10年以后,解放日报文化讲坛大概已经到6800期了,我终于有勇气上台演讲,突然又有人说:“鲍老师,我这里有一套物理题。”你不会这样干,对不对?因为你们会宽容我的无知,我们也会宽容他人的无知,但是有种情况是不能宽容的,那是什么呢?没有良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识是力量也是局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