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海老洋房的故事

陈琍

<p class="ql-block"><b>  人们常说,建筑是城市历史的载体,是城市人文的见证。有故事的历史建筑作为重要因素构成了上海这座城市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有些还颇具奇光异彩。</b></p><p class="ql-block"><b> ——题记</b></p><p class="ql-block"> 100年前,上海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洋人买办、达官显贵、富商大贾、帮派大亨纷纷买地置业,抢滩上海。这一期间,上海洋房别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她们风格迥异,星罗棋布,成为上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伪进驻租界,他们对国民党军政高官和英美侨民的财产予以没收侵占。抗战胜利后,许多房产又转到国民党接收大员名下。新中国建立后,这些财产回到人民手中,成为机关、部队、社会机构或民居。</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充满老上海情调的洋房,成了上海凝固的老人,默默地讲述着过往的经历和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和先生热爱旅行,一有空,喜欢带上手机,或是乘坐公交车,或是迈步丈量,边走边拍,在欣赏这些近代不朽建筑的同时,去阅读那些掩映在梧桐树下老洋房的前世今生和尘封已久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说到上海的老洋房,不得不先说说邬达克先生。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经说过:“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上海城市轮廓的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  邬达克是上世纪初叶活跃在上海,留给上海近百幢建筑的匈牙利著名建筑师。</p><p class="ql-block"> 邬达克出生建筑世家,21岁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1918年,25岁的邬达克从西伯利亚战俘营流亡到上海,在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当助手。7年后,32岁的邬达克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p> <p class="ql-block">  位于番禺路129号的邬达克故居,经修缮后已成为邬达克纪念馆。小屋颇有英国乡村味道,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占立面高度近一半,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南立面设对称的山墙造型。本白的墙面、褐色的石瓦、黑褐色的外露木构架到红褐色砖墙,显得色彩协调,层次丰富。</p> <p class="ql-block">  从1918年到1947年30年间,邬达克一共为上海留下了65幢经典建筑(单体建筑超过100幢),其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广令人敬佩,其中25幢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名录,更是成为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闹市的某个角落,你都有可能与他相逢,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百乐门舞厅、武康大楼等都是他的作品,这些从上世纪初就矗立在上海的建筑,和张爱玲小说一样,塑造了“融贯中西”的上海风,成为经典,构成了今人津津乐道的“老上海”。</p> <p class="ql-block">  邬达克为孙中山长子孙科设计的孙科别墅,位于番禺路60号,建于1931年。西班牙式建筑主体,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和现代风格,尖拱设计还具伊斯兰特色,被誉为杂糅5种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邬达克在设计时极为精心,别墅内外每一处细节都尽力做到了极致的完美。鱼鳞凸起纹饰外墙、红色筒瓦、尖券拱门、多变窗框、席纹地板、柚木楼梯、十字拱顶、铸铁栏杆、绞绳纹科林斯矮柱,精致考究,每一项都显示出房子昔日主人的尊贵与奢华。</p> <p class="ql-block">  别墅拥有一处超大庭院,庭院前微型喷泉尤其醒目,四只喷水的蟾蜍中,据说三只是复刻版,只有一只是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丰富的建筑风格,因孙科别墅引发的一段传闻,也提高了它的知名度。传说孙科别墅原为邬达克亲自设计用于自住,后为感恩孙科在沐恩堂项目中的帮助,遂将自己未及入住的别墅低价转让给孙科。</p><p class="ql-block"> 在许多建筑学家看来,孙科别墅所呈现的不止是建筑价值,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邬达克在上海最后的作品是位于铜仁路北京西路口贝聿铭大师九姑父吴同文的旧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937年,因</span>外墙贴绿色面砖,故老上海人又习惯称其为“绿房子”。</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外观犹如一艘停泊在港湾的大邮船,其优美的“船弦”弧线和直线组成的“船体”立面简洁而又有动感,可称得上邬达克设计生涯中炉火纯青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绿房子”竣工之日,邬达克对吴同文拍胸脯:“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再过50年, 这幢房子的现代感仍是超前的,哪怕再过一百年,我相信她仍不会过时!她应该可属经典之列。”为了确保其经典的独一无二,吴同文连设计图纸也买断,锁在保险 箱里。</p><p class="ql-block"> 为一睹这座超现代的远东第一豪宅,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特地登门造访,并应吴同文之邀在二楼鸭蛋形的大理石餐桌旁共进晚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是历史人文名街,被称作“萃取了上海市近代百年历史”的“知名人士路”,沿街洋房各具特色,有法国式、西班牙式、英国式等各式建筑,上海滩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在这条路上留下了风格迥异的不朽作品。</p><p class="ql-block"> 武康路40弄1号,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旧居,建于1932-1933年,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现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99号,刘靖基旧居。建于1928年,是当时建造的最为出名的英国乡村别墅之一,原英商正广和洋行总经理麦克.格里高所建。解放后,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住过这里。“文革”后刘靖基先生年迈回沪,市府安排其全家入住,现为其女儿居住。</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这座小楼始建于193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自1955年起,巴金及其女儿一家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这是巴金最后的寓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span></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117弄1号,原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旧居,中西合璧混合式花园住宅,1944年建成使用。1949年至文革,由原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居住。</p><p class="ql-block"> 周作民1948年出走香港,1951年回到北京,是金融界头面人物中1949年后唯一的回归者。</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10号,一幢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对于这幢房子,人们更多记住的是这个阳台——罗密欧阳台。</p><p class="ql-block"> 上海著名作家陈丹燕也很喜欢这幢欧式情调的小楼,她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以细腻生动的文笔描述了这个充满爱情的阳台。由此可见,历史建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274号,抗日名将郑洞国旧居,建于1920年代晚期,现代派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上海市市长曹荻秋曾居住这里。现为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0号,原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典型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这样的地中海式建筑在上海已濒临绝种。现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3号,民国革命先驱黄兴故居。在这座仿古典式建筑里,黄兴进行过多次革命活动,直至他去世。孙中山和蔡元培等革命领导人都来过此地祭奠。</p> <p class="ql-block">  武康路395号,北平研究院旧址,始建于1925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后曾归属上海电影演员剧团。</p> <p class="ql-block">  🏡东平路,这条短短400米的马路,因坐落着宋氏家族的三幢洋房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东平路9号,蒋介石和宋美龄故居—爱庐别墅,法国式花园洋房。“爱庐”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宋子文买来给宋美龄的陪嫁。蒋介石为之题名“爱庐”。</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学校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东平路7号,孔祥熙旧居(宋美龄大姐夫,民国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建于1935年,距离“爱庐”20米,法国式花园洋房。现归属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学校。</p> <p class="ql-block">  东平路11号,宋子文旧居,法国式建筑。当年这里是宋氏家族与政府官员议会和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如今装饰一新,却仍处处烙印着宋氏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虹桥路上有不少名人老洋房,其中一部分1949年以后改为宾馆,如龙柏饭店、西郊宾馆等。原高尔夫球场则在1950年代改建为上海动物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虹桥路1390号,</span>号称“小白楼”的白崇禧公馆,建于1920年代,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解放后一度曾由部队干部居住,现已改为“白宫俱乐部”,一家餐饮娱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  虹桥路1430号,宋子文旧居,两层英国乡村式别墅,建造年代约在1930年代,解放前曾是宋子文的度假别墅。现属上海锦江集团财产。</p> <p class="ql-block">  虹桥路1518号,白崇禧旧居,德国式花园别墅,建于1930年代。建造之初,系一瑞士人房产,太平洋战争后被日伪侵占,抗战胜利后为白崇禧所有。现为部队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  虹桥路2258号,孔祥熙旧居,西班牙风格建筑。现为一家医院门诊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虹桥路2310号,</span>罗别根花园又称沙逊别墅,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1932年建成。建造者沙逊是英籍犹太人,也是最早到上海的外国冒险家,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上海地产大王,旧上海首富。现在该别墅是龙柏饭店1号楼。</p> <p class="ql-block">  虹桥路2419号,美丰银行旧址,还曾经是泰晤士报社。西班牙风格建筑,邬达克设计,建于1930年代。现为龙柏饭店3号楼。</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高安路上也有一些优秀老建筑。</p><p class="ql-block"> 高安路18弄20号,荣家花园,民族工商业家荣德生旧居。现代派风格的三层住宅楼,建于1939年。解放后,荣家将荣家花园捐赠给政府,成为徐汇区少年宫至今。</p> <p class="ql-block">  高安路25号,毛人凤旧居。独立式花园洋房,建于1939年。现为上海市文化网络协会使用。</p> <p class="ql-block">  高安路63号,著名的励家花园,是毛人凤为其小妾建的私宅,建于1930年,属地中海风格,在上海几乎是孤品(上海共两幢,另一幢在上述武康路390号)。现为老干部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岳阳路和汾阳路被称为“颇有诗意”的马路,沿线那些历经岁月的梧桐树下是为人津津乐道的漂亮洋房和幽静的弄堂,粉墙红瓦影影绰绰中透露出了历史在此留下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 岳阳路145号,宋子文在上海的另一处别墅,建于1928年,荷兰式花园住宅。1956年这里改为上海市委招待所,1982年,该宅列为上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岳阳路190号,霖生医院旧址,宋庆龄表兄创办,抗战期间,这栋楼改建为难民医院,淞沪抗战时,宋庆龄、何香凝等曾在此组织救护,慰问难民。现为某公司使用。</p> <p class="ql-block">  岳阳路319号11号楼,原法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28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洋房。</span>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p> <p class="ql-block">  汾阳路20号,原犹太俱乐部花园洋房,建于1910年,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现为上海音乐学院。</p> <p class="ql-block">  汾阳路45号,旧海关税务司丁贵堂官邸,西班牙风格花园洋房,建于1932年,邬达克设计。现在是一家花园酒店。</p> <p class="ql-block">  汾阳路79号,有一幢带大花园的白色洋楼,人称“海上小白宫”,建于1905年,典型的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式风格,为当时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府。中轴对称布局,两侧有露天双抱石梯通向二层大厅,雕塑装饰都很精美。抗战胜利后曾经是联合国世卫组织在亚太的办公地,解放后陈毅曾居住过。现在是工艺美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汾阳路112弄4号,据说是原大中华橡胶厂厂长薛福基旧居。</p> <p class="ql-block">  汾阳路150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崇禧旧居,</span>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上海人称其“白公馆”。其前身是法籍冒险家司比尔门的私家花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造于1919年</span>。1941年日本军队进入租界后,伪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立法院长梁鸿志鸠占鹊巢。抗战胜利后,花园洋房则成了国防部长白崇禧的府邸。</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这处建筑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收,曾先后为上海中国画院和上海越剧院使用,如今是一家日料餐厅。</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上一些经典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同它那些陈年旧事,</span>被高墙大院和浓密的大树给挡在视线外。</p><p class="ql-block"> 新华路211弄1号,原上海哥伦比亚唱片厂英藉经理旧居,邬达克设计,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211弄2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span>李佳白旧居,英国乡村式的别墅,被称为“呼啸山庄”,是新华路上保存最完好的洋房。</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200号,陈公博旧宅,传统宫廷式中西合壁花园洋房,1930年建。抗战期间,陈公博以伪上海市长身份入住这幢花园洋房。1980年代起,这里是汉语大词典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231号,原荣漱仁旧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大利风格的英国乡村别墅,是</span>中国近代大实业家荣德生送给女儿荣漱仁的陪嫁之宅。现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329弄,上海人称其“外国弄堂”,弄堂里有29幢两层高级花园住宅,有英国、美国、荷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式样,竣工后分别售于外国侨民。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弄居住着许多国家的侨民,因而得名“外国弄堂”。</p><p class="ql-block"> 新华路329弄17号,原上海纺织巨子薛福生旧宅,邬达克设计,建于1936年,西班牙式风格,砖砌券拱是一大特点。现一部分为其后人居住,一部分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329弄36号,原西班牙公使官邸,是邬达克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在号称万国建筑汇集之都的上海,这样的双圆形花园别墅也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作“蛋糕房”。</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315号,盛宣怀后代的产业,英国乡村式建筑,建于1930年。解放后,改为市第一商业局疗养所。</p> <p class="ql-block">  新华路336号,原汪精卫秘书曾仲鸣居住,1947年陈纳德、陈香梅夫妇居住,二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法国式花园洋房,建于1926年。</span>1950年为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的住宅,现为上海轻音乐团。</p> <p class="ql-block">  🏡永嘉路上名人旧居。</p><p class="ql-block"> 永嘉路383号,孔祥熙与宋霭龄1936年时的住宅。1976年后,是上影译制片厂当时国内最好的录音棚,有最强配音演员团队,出品“叶塞尼亚”、“佐罗”、“简爱”等。现在是上海文化执法机构。</p> <p class="ql-block">  永嘉路387、389号,德国乡村式建筑,两幢楼风格相近,建于1936年。原是鲁义士洋行荣智勋住宅,后为孔祥熙所有。</p> <p class="ql-block">  永嘉路501号,宋子文旧居,1928年建,德式风格,西北角有圆椎顶塔楼,颇具古城堡的沧桑美。现为上海老干部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  永嘉路555号,著名文学翻译家罗玉君旧居,建于1923年,德国风格。罗翻译了《红与黑》、《海上劳工》等名著。</p> <p class="ql-block">  永嘉别墅,据说是李鸿章旧宅。</p> <p class="ql-block">  永嘉路617号,清末民国“粮业大王”阮文衷旧宅,折中主义混合风格洋房,建于1906年。如今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也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马路,许多历史上的名人都曾经在此居住过,有不少老洋房和它的老故事。</p><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296号,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故居,又称“荣公馆”,建于1938年,法国式花园洋房。1950年代荣氏家族公私合营签约地,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的带头作用。这幢优秀的建筑,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现为高级商业会所——襄阳会馆。</p> <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365弄5号,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独立住宅,船王董浩云与董建华父子旧居,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出生地。现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506弄(懿园),有名的花园式里弄住宅,民国时期有部分财政部、国防部官员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620号、622号,两幢一模一样的楼曾是汪伪政府主席汪精卫旧居,建于1924年,现代风格花园别墅。现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629号,民国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寓址。现为市立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630号(高安路口),法式洋房,德国青年派风格的花园住宅。</p> <p class="ql-block">  建国西路631号。同上</p> <p class="ql-block">  🏡复兴西路44弄又称“玫瑰别墅”,弄内有7幢别墅,建于1930年代,是孙中山独子孙科的二夫人蓝妮出资建造,故也称其为“蓝妮别墅”。后来蓝妮先后去了香港和美国,1986年回国时,政府安排她在锦江饭店住了5年,1990年将玫瑰别墅中的一幢归还给蓝妮,1996年蓝妮辞世,房子由她与孙科的女儿继承。</p> <p class="ql-block">  🏡铜仁路257号,上海报业巨头、《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旧居,建于1922年,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现为市政府外事办用房。</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的上海,现存的老洋房有4000-5000幢,建筑风格迥异,主要分布在徐汇、长宁、卢湾(2011年并入黄浦)、静安等市中心区,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或不可移动文物。我们陆陆续续走访了一些,限于篇幅,在此仅展示了一部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span>从而成为一份弥足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摄影:培正、陈琍</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Huawei P30 Pro,</p><p class="ql-block"> iPhone Xs Max</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陈琍</p><p class="ql-block">史料部分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p>